多彩辽宁
- 辽宁沈阳:“大钻石”点亮浑河两岸辽宁,沈阳……夜幕降临,盛京大剧院璀璨夺目,宛如一颗宝钻镶嵌在浑河北岸。这里是展现沈阳现代都市气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沈阳市民享受高水平文化艺术生活的打卡地。相比于“盛京大剧院”这个“学名”,老百姓更喜欢把它称作“大钻石”。十年间,“大钻石”从无到有的记忆,成为承载城市发展历程的一个独特缩影。2013年3月,《辽宁日报》刊发图片报道《打磨“巨钻”工匠们冬春不停歇》。2013年6月,原名“沈阳文化艺术中心”的盛京大剧院紧锣密鼓实施玻璃安装工程……这一年,《辽宁日报》跟踪式报道“大钻石”的工程进度,留下了不少图片资料。在“大钻石”表面,3万余平方米的幕墙,25600块形态各异的玻璃构成了64个切割面,其中中心“钻面”选用的是四层双中空玻璃,由此,“大钻石”看起来更通透美观。盛京大剧院于2011年6月开工,2014年6月27日竣工,占地6.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可容纳500名观众的多功能厅、1800余个座位的综合剧场以及可同时容纳1200名观众的音乐厅。“剧场的舞台设计可以满足大型综艺、舞剧、歌剧、话剧、芭蕾舞剧等众多艺术形式的演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剧场分为一层池座和三层楼座,最高处的座位距离地面可达到20米,其艺术造型、结构功能以及视听效果均可以和国家大剧院相媲美。”今年74岁的老倪,是一位“新沈阳人”。老伴儿去世后,他从吉林老家搬到沈阳,与女儿同住。近年来,随着浑河两岸的环境越来越好,老倪每天晚饭后都会去浑河边儿“遛弯儿”。“‘大钻石’呀,熟,我跟它,天天见!”老倪觉得,“大钻石”很气派,“从城南一进沈阳就能看见,特别‘高大上’”。不过,“高大上”的“大钻石”并没有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相反,老百姓能够以30元的惠民票价在此观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演出剧目。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每月的第一个周六是“大钻石”的市民开放日,当天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之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民们可以进入剧院免费参观。如当日没有演出和装台安排,剧院工作人员还会引导参观者进入演出厅内进行讲解。空中俯瞰盛京大剧院,宛如一枚蓝色的巨钻。据统计,截至目前,“大钻石”共举办各类演出2639场,累计接待观众201.55万人。2022年7月18日,第十届“韩国春川国际声乐比赛”在这里圆满落下帷幕。8月3日,《当打之年——黑白键与金色之声的碰撞》市民音乐会又将在这里上演。一枚枚音符、一段段舞蹈犹如礼花,从“大钻石”中不断绽放……巨钻的光芒,记录了城市的点滴变迁,也映射出生活的日新月异。08/03
- 辽宁古籍新闻:省图藏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个南宋人编写的北宋历史关于史籍,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组织编撰完成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们所熟知,不过,在宋朝还有一部由个人编撰完成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影响深远。这是我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目前传世的宋代刻本仅存三部残卷。辽宁省图书馆珍藏的这部是最全本。这部南宋麻沙刻本记述宋太祖至宋英宗五朝的历史。原有108卷,后经过战乱,遗失两卷,目前仅有106卷。省图藏本是最全的一部如今,传承了800余年的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静静地躺在省图书馆的古籍库房中,特制的樟木盒,接近恒温、恒湿的保管环境,让人们对这部宋代古籍珍品能更长久地传承下去充满信心。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刘冰说:“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是清宫《天禄琳琅书目续编》中的代表性珍藏,2008年毫无争议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关于历史典籍,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二十四史》,还有宋代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些历史文献多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政者指派学识渊博的官员主持修订的,是官修的历史文献。除此之外,我国历史上还有不少民间人士,收集、整理、编修历史文献,南宋史学家李焘便是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他历时40多年,收集整理了从宋太祖赵匡胤到宋钦宗赵桓共计北宋九朝的历史,编成总计1063卷的编年体史书。它是史学家公认的、杰出的北宋历史著作,是我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然而,该书在当时雕版印刷了多少套以及印刷了多少本,没有人知道。资料可查的是,这套书自元代以后,就很少有全本传世。到了清代,宋刻本仅剩108卷,入藏清宫“天禄琳琅阁”。清朝末年,此书被溥仪盗出皇宫,后来被带到长春伪皇宫收藏。历经数次劫难,最终回到人民手中。然而,第75卷、76卷古籍与全书分离。查对宋版《续资治通鉴长编》目录卷可知,其第75卷、76卷记述的是北宋仁宗年间的史事。刘冰说:“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目前国内外仅存3部:一部藏于国家图书馆,题名《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108卷,残缺50多卷,用清抄本补配;一部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题名同国家图书馆所藏,残缺57卷;一部即为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本,全书仅缺75、76两卷,是现存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五朝本最全者。”经版本学家鉴定,此书为南宋麻沙刻本。宋孝宗曾许诺题书名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顾吉辰对《续资治通鉴长编》版本沿革做过专题研究。从鉴藏印来看,这部书曾为清代藏书家季振宜所藏,后入藏清宫。汇总相关历史记载,顾吉辰认为,李焘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宋人撰写宋代史事,资料收集较为便利。同时,他和他的次子李垕都曾同修国史,能够纵览内廷档案,并以亲身经历来校正史书记载上的错误。所以,当年《续资治通鉴长编》一问世,即为官、私所重视。千年来,对此书的雕版刻印不绝,可惜的是,大多散失了。上世纪90年代,经我国著名版本、目录专家潘景郑鉴别,省图书馆藏的这部《续资治通鉴长编》,无论从避讳字、纸张,还是从版式和字体等方面看,确认是南宋刻本无疑。顾吉辰根据古籍内容,在不同版本间进行了比较,比如卷一“马仁瑀”的名字,在其他史料中都写作“马仁瑀”,而浙江书局本误作“马仁瑞”;又如卷三十二中的“张郁”,其他版本皆作“张郁”,而浙江书局误刊为“张都”……显示出省图藏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表现出来的版本价值。据顾吉辰考证,李焘前后历时40余年,在编著及修订过程中,分7次将手稿进呈给宋孝宗。第一次,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李焘知荣州时进呈。记述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开宝九年(976年)一朝17年史迹,一年一卷,共17卷。5年后,李焘为礼部郎官时第二次进呈。记述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闰三月,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108年史迹,一年一卷,分为108卷。宋孝宗于同年五月初一特下诏褒奖并对谓辅臣说:“自建隆至治平百余岁,事迹备于此矣。”……第七次,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李焘知遂宁府时,进呈《续资治通鉴长编》全卷。宋孝宗是那位为岳飞平反的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命人将这部书“藏秘阁”,并赞扬李焘“无愧司马迁”。据《宋史》记载,李焘去世后,宋孝宗非常难过,不停地叹息哀悼。有一天他对大臣宇文价说:“朕尝许焘大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七字,且用神宗赐司马光故事,为序冠篇,不谓其止此。”韩世忠之子私抄副本刘冰介绍,省图藏宋刻《续资治通鉴长编》版心下镌有刻工“余才”“何万”“范千”等名字。查对《古籍刻工名录》,在宋代刻工名录中查到了“余才”的名字,这位刻书匠人还在另外3部传世的宋版古籍中留下名字。关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抄录翻刻,南宋词人、文学家周密在他的笔记集《癸辛杂识》还记有这样一则轶事,其中写道:“焘长编成,有诏给临安笔札,就其家缮写以进,而卷数浩繁,未见端绪。彦古尝欲备观而不可得。彦古乃阴戒书吏传录,每一版酬十金,吏畏其威,辄录送韩,故焘书未成帙,而韩已得全书矣。焘虽愤愧不平,而亦幸获其成,竟用以进。”彦古,全名韩彦古,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第四子,不过他没有追随其父从军,而是颇有诗才,清代厉鹗编撰的《宋诗纪事》收录了他的诗歌《大智院明月巢》:“清风去无尘,白云来无心。一笑玉溪上,落花流水深。”周密记录的这则轶事中,韩彦古的角色是李焘的粉丝。原文的意思是说,韩彦古想看原著没成功,就用金钱收买书吏,李焘每出新作,书吏都另抄一份送他。结果李焘本人还没得到抄录完《续资治通鉴长编》全本,韩彦古倒是先有了一套。好在韩彦古又将全书奉给李焘,使其可以迅速拿出抄录好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献给宋孝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为后人解开了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完成仅一年,就能将总计1063卷全本呈给宋孝宗的原因。08/02
- 红色题材杂技剧令人耳目一新以杂技艺术演绎红色题材故事,是当下杂技创作的一个新趋势。7月21日,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杂技团主办的“杂技剧《先声》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湖北、江苏等地的杂技界专家围绕如何用杂技艺术诠释红色题材、如何让古老的杂技艺术在讲述红色故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开创杂技剧新样式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杂技剧《忆·华年》剧照。(来源:沈阳杂技团)杂技剧《渡江侦察记》剧照。(来源:沈阳杂技团)杂技剧《战上海》剧照。(来源:沈阳杂技团)杂技剧《旗帜》剧照。本报记者杨竞(来源:沈阳杂技团)红色题材杂技剧很好地解决了“技”与“剧”的冲突问题,使杂技与戏剧表演形成了完美的融合创演红色题材杂技剧是当下我国杂技艺术领域的新趋势。近年排演的杂技剧《战上海》《渡江侦察记》《铁道英雄》《英雄虎胆》《山上那片红杜鹃》《旗帜》《忆·华年》等均取得不俗的市场表现,以杂技艺术形式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红色记忆,使红色题材获得新阐释方式和新舞台风貌的探索之举。如何用杂技艺术讲红色故事,使杂技艺术与舞蹈艺术、戏剧表演等巧妙地融合?曾执导过《战上海》《渡江侦察记》等杂技剧,担任红色题材杂技剧《先声》的总导演李春燕说,杂技剧要在跨界融合中突显杂技艺术的魅力。以杂技艺术讲述故事,以故事情节来带动杂技表演,杂技表演应当力求与剧情故事有机融合。红色题材杂技剧则既要有对历史的写意,对英雄群像的塑造,又要有对细节的把握,对具体人物的真切演绎。将激情浪漫的剧情贯注到以冷静平衡为特点的杂技表演中,打破杂技不擅长情绪表达和表现戏剧冲突的局限,更新传统杂技的表演概念,在奇险中不忘以情动人。杂技剧创作面临着“技”与“剧”的冲突问题,这种“技”与“剧”的冲突,就是谁主谁次的问题。为什么《战上海》《渡江侦察记》《旗帜》《忆·华年》等红色题材杂技剧能够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和赞赏,这些剧目又是如何解决“技”与“剧”的冲突问题的?沈阳杂技团团长安宁说,这些红色题材杂技剧很好地解决了“技”与“剧”的冲突问题。这些受到广泛欢迎的杂技剧没有用传统的杂技节目进行生搬硬套的串联,而是把杂技节目打碎了,让杂技表演为剧情服务、为剧中人物服务,从而达到了杂技与戏剧表演完美的融合。像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忆·华年》是以一位杂技艺术家——“我”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在“我”的口述回忆中徐徐展开一幅百年间沈阳故事的图景。与以往杂技演出不同,《忆·华年》将“杂技”与“舞台剧”相融合,将车技、软钢丝、柔术、高椅、蹬鼓等曾获国内外金奖的杂技节目与百年间沈阳故事进行了巧妙创新地融合,以杂技艺术讲述沈阳百年间的故事,以沈阳故事带动了杂技表演。如何解构杂技,使杂技技艺有机地为剧情服务,同时又不失去杂技本体的艺术感染力?上海杂技协会主席、上海杂技团艺术总监俞亦纲说,以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手创排的杂技剧《战上海》的艺术实践来看,以上海解放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的剧情中巧妙融入了杂技技巧,如“雨夜飞渡”一幕,解放军战士身手敏捷地在苏州河边的防撞桩上跳跃、潜行,险象环生地避开敌人的火力封锁、顺利渡河的场景,经由杂技演员以梅花桩为道具所展现的高难度技巧,艺术地再现了解放军战士勇渡苏州河的场景,剧情与杂技表演形成了有机融合。红色题材杂技剧创造性地将革命历史和现实叙事融入杂技技巧中,使得杂技剧创作从虚构走向现实,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杂技艺术的多样性。如大连杂技团创排的红色题材杂技剧《旗帜》用杂技语言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以精彩绝伦的双爬杆、单杆技巧、车技、抖空竹、蹬鼓等杂技表演展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在《战争组歌》篇章中,18位演员以杂技独有的高难度技巧演绎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声、画、舞美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让观众感觉非常震撼。此次沈阳杂技团推出的红色题材杂技剧《先声》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沈阳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安宁说,《先声》以史实为依据,以人物塑造为载体,用杂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20余个精彩的杂技节目表演,讲述沈阳人民的抗日故事,是杂技剧创作的一次题材拓展。利用舞台艺术的所有元素,创作出极具冲击力、极具观赏效果的红色题材杂技剧杂技因戏剧情节而具有故事性,戏剧因有杂技表演而更具观赏性。用杂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历史、讲故事,对杂技剧创作者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剧本是一剧之根本,为保证杂技剧文学脚本的艺术水准,沈阳杂技团邀请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国峰、辽宁大学影视学院教授马琳联合创作了《先声》的剧本。中国杂技家协会顾问王仁刚说,《先声》的故事性很强,讲述了一家三兄妹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遭遇,在这样抗日的大背景下,选一个小人物作切入点是很好的。俞亦纲说,以杂技形式讲好红色故事是一个巨大挑战。沈阳杂技团创排的红色题材剧目《先声》选题是非常合适的。这部杂技剧地域性特色鲜明,把地域文化呈现在剧目中,会使主创团队、演出人员,包括观众都有很强的代入感。具有地域特色的故事有了,要以杂技艺术形式展现,还需要舞台综合艺术来支撑。武汉杂技团团长梅月洲说,杂技艺术叙事功能相对戏剧艺术来说较弱,因为杂技艺术主要是肢体艺术,不像戏剧那样拥有丰富的表现语汇,能够在舞台上很直白地展现情节,表达情感。但是相信《先声》的创作团队会弥补这一缺陷,会把综合艺术运用好。李春燕说,现在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声光电等技术,把舞台艺术和现代电影表现手法融为一体,大胆利用舞台艺术的所有元素,创造出既超乎想象又合乎情理,极具冲击力的观赏效果,增强杂技剧的观赏性。大连杂技团团长杨剑胜认为,杂技剧不能把主体丢了,杂技表演不能少于一半,杂技表演与其他艺术门类要有机地融合,要结合场景、舞美和道具进行整体性融合。推进剧情发展的舞美设计也是杂技剧能否成功的难点。舞美设计可以参考那些成功的剧目,比如杂技剧《战上海》“暗巷逐斗”一幕中快慢镜头的变化设计,《渡江侦察记》中对侦察兵“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舞美塑造等,帮助观众建立“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设计,使得杂技剧产生了新观赏点。安宁说,杂技剧《先声》的舞美设计大量运用了地域文化元素,如东北的森林、冰雪、黑土地等,以增加本土观众的亲近感,对外地观众而言则增添了新奇感,激发观众对杂技剧的观赏兴趣。这样的舞美设计既彰显东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提升了作品的观赏品质。创作团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观众创作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听觉享受的红色题材杂技剧。杂技剧既要融合红色题材与当下文化,又要利用新技术提升观众的“在场感”。比如杂技剧《桥》借助环境、服装、音乐、道具等元素,将工业元素艺术化,增添了工业题材杂技剧的历史感、厚重感,演员在高空攀跃翻腾,视觉效果十分震撼,给予观众惊险的“在场感”;而《战上海》最受称道的是结尾处对主题的升华——杂技演员用身体雕塑出一座英雄的丰碑,既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礼赞,又预示着美好的未来,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在多元艺术形式影响下,红色题材杂技剧要以超强艺术感染力为观众呈现丰满绚丽的舞台当下杂技剧创演也出现同质化现象,但可喜的是,随着杂技领域品牌意识增强,红色题材杂技剧创演大都从音乐、道具、服装、舞美到戏剧都呈现独创性、独特性,实现了“一戏一品”的艺术追求。成功的红色题材杂技剧,都是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一部好的红色题材杂技剧是深远的价值追求和精巧的艺术手法的结晶,是多种艺术手段和视听科技等各方面高水准的综合呈现,其典型的时代质感和艺术美感形成了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这样的成功剧目不是在复述红色历史,而是致力于挖掘红色历史中为当代人所关注的现实点与情感点。除了剧情、杂技表演、舞美设计等,音乐也是杂技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梅月洲说,一部成功的杂技剧要有优秀的音乐创作。杂技剧的视觉冲击、听觉冲击都非常重要。视觉冲击是杂技剧本体的表现,听觉冲击就是音乐的表达。红色题材杂技剧的成功更在于超越剧本的综合表现力。比如将音乐融入剧情里,以平实的音乐语言贴近历史,舞美、灯光、服装营造出充满崇高精神力量的舞台意境,各种艺术手段融会贯通,合力表现出生命的灿烂与信仰的坚定。红色题材杂技剧《先声》的音乐融入了东北民间音乐,这些民间音乐可以激发观众对作品的观赏兴趣,同时彰显东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杨剑胜说,《先声》这个题材很悲壮,在音乐的应用上,可以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作品的旋律来烘托剧情,但不能直接搬过来就用,要在必要的场景出现时奏响,但要用变奏,并巧妙地升华,让音乐有代入感。池文杰、薛金升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多元艺术形式影响下,红色题材杂技剧要以超强艺术感染力为观众呈现丰满绚丽的舞台,要提升杂技舞台的文化底蕴,呈现出红色题材杂技剧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08/02
- 建设用地先考古 沈阳提供新模式沈阳市沈河区某土地储备前置考古勘探现场。沈阳市铁西区某土地储备前置考古勘探现场。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表彰了一批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考古所”)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年来,沈阳考古所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禀赋,通过多种举措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展示、利用,其基于“土地收储考古前置”构建的考古“沈阳模式”及实验室考古让沈阳的文脉得到了更好的延续。上半年勘探28项土地储备前置项目7月27日,记者来到沈阳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土地储备前置考古勘探地块,只见一片开阔地上,多名考古人员顶着烈日,正有序地进行勘探……沈阳考古所考古领队李树义说:“这是我们研究所上半年勘探的第28项土地储备前置项目。”“土地收储考古前置”就是开发建设用地前,先考古后出让。为切实提高文物保护水平,2019年,沈阳出台了《沈阳市工程建设项目考古勘探管理办法》,沈阳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实现考古勘探前置的城市。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沈阳考古所对298个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考古勘探,共揭示出考古新发现29处,创下了建所20余年来新纪录。其中包括沈阳市浑南区某考古勘探前置地块,发现了保存较好的青铜时代遗址,有房址、灰沟等,经过发掘后,对重要的房址实现了避让保护;在沈北新区的考古勘探前置地块,发现了辽金时期的遗存等,真正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前置保护。国内首次针对辽代贵族墓葬开展实验室考古在另外的一个考古现场——辽宁省博物馆实验室里,西北大学、辽宁省博物馆和沈阳考古所的十余位专家正在对“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1号辽代贵族墓葬实验室考古”项目进行文物清理及出土文物成分工艺分析和墓主人骨骼进行医学鉴定等。沈阳考古所副所长付永平告诉记者,“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1号辽代贵族墓葬实验室考古”项目,是2021年至2022年沈阳考古所与西北大学、辽宁省博物馆联合推进实施项目,属于国内首次开展的针对辽代贵族墓葬尤其是有整套银丝网络出土的墓葬开展实验室考古的项目,填补了我省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2015年12月,沈阳考古所抢救性发掘了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1号辽墓,出土银鎏金面具、银丝网络、鎏金龙纹马具蹀躞带等重要文物100余件。当时,由于天寒地冻,银鎏金面具、银丝网络等无法简易提取,为了更加全面地提取该墓葬所包含的文物信息资料、更加妥善地保护出土文物,沈阳考古所同辽宁省博物馆论证决定,对该墓葬的木棺及糟朽严重的铁器等不易提取的随葬品进行了整体套箱提取,并运回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和科技保护。付永平说,通过实验室考古,可以将考古发掘现场无法提取的文物整体打包运回实验室,开展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考古清理和文物保护分析研究,将多种技术手段综合应用于实验室考古,实现科学细致的考古发掘与信息提取。在聚焦文物本体的同时对埋藏环境进行研究,为文物相关病害机理的解释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让深埋在沈阳地下的文物遗存“活”起来记者在沈阳考古所,看到了8本《沈阳考古文集》系列丛书,其中包括《沈阳百鸟公园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沈阳苏家屯佟家坟沟明代墓葬发掘报告》《沈阳白山路清墓发掘报告》《新乐上层文化墓葬初步研究》《沈阳地区战国秦汉考古初步研究》等。沈阳考古所所长丛丽莉说,沈阳几代考古人始终秉持着深入挖掘沈阳历史文化内涵、填补考古学文化空白的宗旨,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石台子山城遗址、2012年汗王宫遗址、2017年沈阳康平张家窑林场契丹贵族墓群,相继入围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名单。沈阳农业大学后山遗址、北崴遗址、上马遗址等考古发现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加了历史信度,为研究沈阳地区的人类演变史、文化发展史、城市变迁史和古代社会物质文明史提供了科学依据。2014年以来,沈阳考古所坚持开展公众考古活动,运用各类新媒体,连续策划实施精品活动,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语言,推进考古成果阐释和宣传工作,塑造“沈阳考古”品牌。让深埋沈阳地下的文物遗存“活”起来,讲述历史文化遗存背后的“沈阳故事”。08/01
- 辽宁省首届“三大球”运动会启幕7月30日晚,辽宁省首届“三大球”运动会暨“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辽宁赛区)、2022辽宁省城市男子篮球联赛在辽宁体育馆启幕。本次赛事的举办旨在进一步丰富我省“三大球”赛事供给,推动我省“三大球”普及、发展与提高,为体育强省、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三大球”振兴发展是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我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三大球”工作。2021年2月,我省印发《体教融合振兴发展辽宁“三大球”实施意见》。这对我省“三大球”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首届“三大球”运动会由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联合创办,总计设置26项次比赛,有1600余支队伍1.4万人报名参赛。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报名参加今年“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目前,全省共有51支队伍参赛,参赛数量全国第一;辽宁省城市男子篮球联赛是省篮球协会于去年创立的一项品牌赛事,影响力与日俱增。副省长王明玉出席开幕仪式并为赛事揭幕。08/01
- 竞速新赛道 锻造新优势——大连市发力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纪实大连市抢抓信息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贯彻省委、省政府“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决策部署,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口,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推动新时代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7月13日,由中车大连公司生产的大功率交流传动调车机车在青藏高原地区首次运用。(摄影:白鹏海)瓦轴集团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装配精密轴承。(摄影:鞠家田)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员工赶制风电齿轮箱产品。(摄影:王刚)双轮驱动建设数字产业化高地7月21日,位于金普新区的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为大连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作为我省数字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可实现年产射频微波瓷介电容器30亿只,逐步满足国内5G通信、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国产替代的急迫需求,对解决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领域“卡脖子”问题,以及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化发展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具有战略意义。从数字产业产品到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等数字经济发展先导产业,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大连,一张上下游齐头并进、各地区协同发展的数字产业化版图正加快形成。大连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起步于1998年,经过2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大连高新区和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汇集软件企业3000余家,产业集群规模超过千亿元。作为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先行者,大连高新区进一步放大其发展数字经济的“基因优势”,全面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升级跨越,同频推动数字技术在元宇宙、车联网等八大领域的垂直应用,打造以数字技术为主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元宇宙、车联网等九大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今年5月,大连市重点产业项目之一的SK海力士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大连市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以集成电路等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围绕重点项目,持续吸引建设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设计等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千亿产业集群。大连金普新区正在向东北地区最佳数字新型基础设施高地和最具活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昂首迈进,所打造的“大连数谷”是东北地区唯一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四大领域新基建项目于一体的数字产业园区,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大连云数据中心、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等项目均坐落于此。“北硅谷”则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亚太电子等十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在这里集聚,并吸引大连前沿半导体科技创新中心落地。目前,大连市已建成大连高新区和金普新区两大数字产业化核心集聚区,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成为东北领先、国内著名的数字产业基地。2021年,大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584.8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5%。数字赋能激发传统工业新变革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大连市将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数字赋能,在船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轴承、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工业领域,大力实施以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为方向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全面推广“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走进中车大连公司旅顺口新厂区,偌大的城铁构架生产车间内,看不到几个人影。只见自动导引运输车在构架数字化自动焊接生产线的各工位之间来回穿梭,根据MES调度系统设定的程序,将生产所需的物料精准地运送到各个工位上。焊接机器人空闲下来后,会自动呼叫工件,由机械手臂将工件从立体库自动搬运至焊接机器人上进行自动焊接,焊接完成后的工件将自动送回到立体库位中进行冷却,产线人员会呼叫完成冷却的工件进行打磨、拼装后运输至自动组焊工位形成最终产品。中车大连公司利用搬迁契机,建设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三化融合”柔性产线,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场景与物理场景的实时互通、互动、融合,实现产线全场景的实时、立体展示,实现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生产能力大幅跃增,产线预计年节约各项成本费用1300余万元。和中车大连公司一样,大连众多“老字号”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蝶变,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中远川崎实施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17.5%,在钢材利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造船生产率、单位土地产能等方面处于行业前列;大冷股份实施制冷压缩机产线智能化改造,实现制冷压缩机关键零部件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缩短设计周期和交货期,生产效率提高35%;坚山(大连)有限公司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实现了西装产品的高效柔性生产,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15%,生产周期缩短70%……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深入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大连工业领域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均处于中上水平,居东北地区首位。目前,大连市企业上云达到8000多家,20多家企业获评国家试点示范和优秀解决方案,培育了“长征云”“擎起网”等9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长征云4.0”获评全省第一个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2021年,“长征云”“冰山云”“擎起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数量超过35万台套、工业APP超过1000个。作为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4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通过了国家评审,其中1个综合节点已经实现数据与国家顶级节点联通。优化生态谋求数字经济新突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引领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如何让“数字引擎”动力更强劲?大连市强化政策、创新、人才资源供给,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积极主动拥抱智能时代,以高“含金量”的政策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连市编制《大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大连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大型数据枢纽、全国知名的数字技术创新高地、全国一流的数字产业化发展高地、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融合应用高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2%左右,年均增速在10%左右。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大连市同时制定保障措施,并出台大连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政策、《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8行动纲要》《大连市5G发展规划(2019—2023年)》《大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大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及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智能化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数字经济茁壮成长培育肥沃土壤,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大连市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组织机构深度合作,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应用性技术研究,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安全等前沿技术创新,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与载体,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在数字经济领域,大连市先后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5G产业联盟、数字化转型服务联盟、车联网产业创新联盟等一系列联盟。各联盟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整合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聚合各方力量,强化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动协同,助力制造业产业升级。聚焦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大连市加强人才支撑能力建设。大连市政府与华为公司共建人才培养云平台,近两年来投入资金2857万元,向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大学等8所高校提供补贴,涉及课程35门,覆盖师生8000余人,对促进产教融合,提高实践性人才培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乘风而起,顺势而为。今日的大连,一幅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加速展开,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07/29
- 辽宁:大连展团“消博会”上很“抢眼”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于7月25日在海口开幕,为期5天。大连市各区市县及先导区商务部门、3家参展企业与15家采购企业共同组成的大连展团甚是抢眼,引来了不少参观者争相打卡。大连展团在消博会上甚是抢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消博会是全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消博会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聚焦“新、特、优”消费精品,本届消博会签约参展企业超700家,品牌超1300个,涵盖了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记者了解到,大连市展团由市商务局组织各区市县及先导区商务部门、3家参展企业与15家采购企业共同组成。近年来大连市深耕在蓝色海洋经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方面的融合。本届消博会,大连展团以“大连拥抱世界”为主题,在国货精品馆内共设置三大展示区,分别是大连达伦特有限公司的香氛品牌——祝安香氛、大杨集团的服装品牌——创世TRANDS、大连通宝工艺品的玻璃品牌——通宝艺术玻璃。通过消博会向国内外介绍大连特色高端消费品,以“我爱大连”为主线,利用消博会国际采购、开放共享合作平台的优势,推出大连味道、大连智造、大连工艺的高端消费精品,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寻找大连”集LOGO印章,大连的贝壳制品、香氛口罩等纪念品也受到了现场参观和打卡爱好者的追捧。除了参展以外,此次消博会大连市还组织各区市县及先导区商务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贸招商活动、企业采购活动。当前,大连市正在积极研究自贸港建设,通过参加消博会进一步提升大连的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对拓宽国际国内销售渠道,落实“双循环”发展战略十分有利。海南省作为国家自贸港先行先试的窗口,与大连市在未来将会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07/29
- 辽宁鞍山:能效并重 推进河长制有名有实近年来,鞍山围绕“五水共治”,坚持“四级河长”并抓,聚焦河长尽职、部门联动、数据应用、社会参与,积极推动从“被动履职”向“主动谋划”、从“九龙治水”向“协同作战”、从“传统管理”向“智能管理”、从“政府治水”向“全面治水”的“四个转变”,能效并重地推进河长制有名有实。鞍山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河长制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明确要求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强化责任落实,积极做好辖区内水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今年以来,市级两位总河长签发了第2号《鞍山市总河长令》强化五大部署,就全市重点任务和百姓关心的水环境问题作出了12次重要批示,对辽河、雅河、运粮河等开展了6次巡河,现场推进重点工程和难点问题,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维度,不断压实河长制责任,激发各级河长发挥职能作用,深入抓实、抓细、抓牢河湖管护工作,确保河湖安澜。鞍山通过出台相关文件聚焦河长尽职,在全省开创性实施市级直接面向乡镇的季度和月度考核工作,并建立政策资金奖励和通报约谈的正反向激励机制,同时制定了“问题交办清单、问题责任清单、整改落实清单、督查复核清单、结果通报清单、履职提示清单”,进一步激发基层河长履职担当意识。全市河长制的实施逐步形成了“河长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见成效”的联动工作机制。近年来,鞍山市各部门联合制定了相关制度性文件,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齐抓共管,形成了河湖管护的工作合力。从“政府治水”向“全面治水”转变,是我市聚焦社会参与河长制工作的方向和趋势。2022年,鞍山市河长办联合市少工委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了“我是小河长”主题教育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一起参与护河治河。同时,鞍山市河长办与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深度合作,通过对全市河长制及河湖管护工作进行连续的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爱河、管河、护河意识。据了解,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鞍山市委、市政府全面确立市、县、乡、村4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实现全市行政区域全覆盖。全市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222条河流全部建立“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档”,设立河长制公示牌1043块,完成管理范围划定,形成“全市一张图”。2022年1至6月,全市10个国考断面均达到考核要求,优良水质断面9个,占比90%,无劣V类断面,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07/28
- 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辽宁本溪县积极投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纪实近年来,本溪满族自治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抓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机遇,坚持生态优先,通过山、水、林、田等多元化生态产业链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既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又实现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鑫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抓紧建设中。林林摄突出特色做优第一产业提起本溪满族自治县,就会让人不禁想起“小市羊汤”。“小市羊汤”之所以成为省内名小吃,主要得益于这里好山好水饲养起来的绒山羊。其实,绒山羊不仅肉质鲜美,而且羊绒的价值更高。6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本溪县初宏伟种羊场,看到有500多只山羊在这里圈养。据初宏伟介绍,本溪县的绒山羊尽享绿色生态,羊绒绒长、绒细和净绒率等综合指标居全省之首,收购价格也很高。本溪县地处辽宁东部,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在农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上都难称农业大县,但这里却因为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成为特色农林业县。在这里,农民发挥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培育出了众多可与“羊产业”媲美的农业特色产业。“八山”之上,林业产业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中部、东部林业产业密集区,重点培育森林绿色食品、药材基地,形成以种质资源为基础,林业产业为依托,森林旅游为纽带的高功能林业产业经济体系。北部山区形成干坚果经济林核心区,突出发展红松、榛子、核桃楸基地,扩大干坚果种植规模。南部形成复合型林业经济区,大力发展刺五加等中药材产业。目前,全县有林下中药材35.1万亩、山野菜25.6万亩、干坚果经济林75万亩、林下木耳0.1万亩。“本溪林下参”“本溪辽五味”“草河口红松籽”等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八山”之上,植被丰富、物种繁多,椴树、槐树、山苏子等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这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在县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该项产业中,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着“空中农业”“甜蜜事业”美称的蜜蜂养殖产业如今已成为本溪县一项新兴特色产业。目前全县有养蜂户589户,养殖中、西蜜蜂13169箱(桶)。“一水”之间,冷泉水资源丰富,水量充沛,常年水温在2℃至20℃,总流量11立方米每秒,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到目前为止,本溪县养殖虹鳟、金鳟的养殖户已达到30余户,形成了以虹鳟鱼良种场为龙头,农民共同发展冷水养殖业致富的新局面。“一分田”,注定了本溪县耕地资源有限,只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才能有效挖掘土地价值。本溪县小米在武星农场的带动和推进下,如今已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产业规模也逐年扩大,先后推广和种植了“千斤谷”小米和“老红根”小米等优良品种,实现订单种植,农民的粮食种植收入逐渐攀升。全县已发展杂粮生产基地5000亩,优质小米生产面积2700亩。其中,“老红根”小米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农业遗产保护目录,生产面积达到500亩。近年来,本溪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振兴。扶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扩大中药材、食用菌、干坚果等基地规模,支持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认证,打造辽东绿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家,龙宝集团、宇威药业等企业推出了刺五加、蒲公英酵素等新产品,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农产品线上销售,直播带货蓬勃兴起。关门山景区民宿建设积极推进中。林林摄依托资源做大第三产业这个夏天,行走在本溪县各景区,会发现虽然受疫情影响,景区内游客数量与往年不可同日而语,但若干与旅游业相关的建设项目却开展得如火如荼。关山湖泓景源民宿群、花溪沐熙康云舍、峯泽福健康养生项目、伴山伴岛旅游康养项目等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稳步推进,投资者在波谷中蓄能,昭示了他们对本溪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在熙康云舍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个又一个石制民宿施工已近尾声,在青山绿水掩映下,等待着旅游旺季到来时各路游人来此入住。随着绿色环保成为时代的主题,“八山一水”不仅直接产生了丰富的产品,还带来了更多的生态价值和附加产品。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游客,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日渐红火。本溪县借势而行,打好“枫叶、温泉、水洞、冰雪、民俗”等特色牌,推动文旅产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2021年,本溪县成功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也已通过省级验收。过去的5年,本溪县仅在汤沟、温泉寺两个旅游度假区就完成了投资56亿元,云山滑雪场、云溪七养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了关山湖、铁刹山、大石湖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关山湖、老边沟等景区观光游乐项目不断丰富。花溪沐温泉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小市一庄和关山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枫香谷温泉度假酒店和天赐万豪酒店获评四星级酒店,全县景区收入年均增长18%。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关门山和老边沟抗联密营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了“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至汤沟抗联第一路军西征会议遗址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小市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小市镇同江峪村、草河掌镇胡堡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本溪县意识到加强民宿建设的必要性,解决既让游人来,又能留得住的问题。2020年,他们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县旅游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推进旅游民宿工作领导专班,确定以乡村民宿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和乡村生活体验转型升级,用丰富的乡村度假旅游来积聚人气、增加农民收入。目前,该县逐渐形成了以本桓公路沿线、小草线旅游沿线、风景区周边为依托,以沟域景区、特色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采摘园、观赏园、农业产业园、垂钓园、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全县接待住宿10人以上的农家乐已发展到168个,民宿50余家。本溪县初宏伟种羊场位于大山深处,初家父子在查看绒山羊的生长情况。林林摄转型升级做强第二产业本溪县矿产资源丰富,2018年被工信部、中国铸造协会授予国内唯一的“中国优质铸造生铁基地”荣誉称号,并于2021年又通过了“中国优质铸造生铁基地”荣誉称号的复评。这里,产业基础深厚,基本形成了从采选—高炉炼铁—铸造(短流程)—汽车、机床铸件粗加工—曲轴等精加工部件的一套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近年来,为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本溪县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逐步迈向精深加工,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推动铸造行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辽宁华岳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汽车曲轴生产基地”荣誉称号,华岳精工、玉麒麟新材料先后完成了升级改造。近年,依托铸铁和冶炼工业基础,本溪县委、县政府在强力拓展汽车零配件产业体系上狠下功夫,以汽车电线、电缆、发动机飞轮、乘用车曲轴、发动机进排气管等零部件生产为建设起点,壮大汽车零部件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产品向更高价值链攀升。先后引进了德科斯米尔(本溪)汽车电气有限公司一期、二期和三期,本溪卡倍亿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一期、二期等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今年,将发展壮大高端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卡倍亿新能源汽车线缆和德科斯米尔年产13万套汽车线束扩建等项目正在进行中。深度开发“原字号”。本溪县积极发展中药保健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实施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拉长人参铁、石灰石等原材料产业链条,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快玉晶玻璃、参铁铸业等企业升级发展,推进金晶玻璃深加工、海量板材深加工等项目建成达产,全力扶持华岳精工、玉晶玻璃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支持同达矿业、鹏达矿业等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培育壮大“新字号”。本溪县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今年,积极推动龙宝集团中药代煎代配生产、玉晶玻璃“5G+互联网”数字工厂建设等项目尽快开工,推进鑫暾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年底投产。同时加快推进太子河抽水蓄能电站、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推动5G园区和玉晶玻璃“5G+互联网”数字工厂建设。辽宁华岳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林林摄07/28
- 辽宁沈阳:舒心就业,我帮您“你有什么技能?想找什么样的工作?”7月22日上午,沈阳市于洪区阳光100社区工作人员张玥正在给前来咨询就业岗位的社区居民进行登记。张玥不仅是社区干事,也是阳光100社区的“舒心就业580”的服务专员,专项负责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张玥是全区109个“舒心就业580”服务专员中的一员。2021年9月,沈阳市于洪区人社局在全区109个社区设立了服务专员,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主要是关注社区内的就业重点人群,建立台账,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失业原因、技能培训、就业愿望等,再与就业岗位进行匹配,定向推荐,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张玥介绍,自成为“舒心就业580”服务专员以来,她已经帮助131名零活就业人员、5就业困难人员、6名退伍军人实现就业,推荐12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见习。记者徐铁英摄“‘舒心就业580’不仅谐音舒心就业我帮您,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于洪区人社局副局长李雪峰告诉记者,“580”就是围绕重点群体、技能提升、供需两侧、涵养人才、法治保障开展五项行动,抓实打造服务团队、搭建专项平台等八项措施,通过办事零门槛、沟通零障碍、服务零差错,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了让“舒心就业580”落实落地,于洪区人社局49名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和1741个网格管理员建群,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和企业的就业用工诉求,变以往的“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同时,搭建起“舒心就业580”网上平台,筛选出1061企业发布了5704个就业岗位,举办线上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帮求职者就业,通过局长信箱与企业和群众互动,打造线上线下全维度的就业服务体系。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