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以招商喜报为春天开篇春风已至,在辽宁大连金普新区的大地上,早已是春潮涌动。今年以来,一次次招商之旅,在期许中昂扬出发;一股股招商热潮,犹如一阵阵春风,吹动着金普新区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辽宁大连金普新区跨越山海,共赴美好。为动员全区上下紧起来、动起来、拼起来,迈好第一步,跑好第一棒。新春伊始,金普新区便吹响招商引资“集结号”,新区主要领导、功能区领导及分管领导,各级各部门领导挂帅出征,瞄准“引大、引强、引头部”目标,分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开展招商工作,更在日本东京、京都等境外城市掀起“山海关不住、投资到金普”的“金普热潮”。“带着沉甸甸的使命去,带着实笃笃的成果回。”这是金普招商团上下共同的信念。每到一处,招商团围绕新区“有什么”“缺什么”和企业“要什么”,与企业进行精准对接,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项目需求,寻找双方契合点,成功推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质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3月8日,金普新区举行招商项目一季度集中签约仪式,30个项目同日签约,总投资152亿元,涵盖高端制造、生命健康、食品加工及预制菜、教育、文旅等多个产业领域。这不仅是金普新区一段时期以来招商引资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展现新时代“辽沈战役”首战即首胜“金普态度”的一次具体行动,更是投资者对金普新区投下的“信任票”。跨越山海,拥抱共赢。金普新区正用招商路上的实际行动,用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的喜报为这个春天开篇,向着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进发!03/30
- 辽宁省大连市:奏响民企敢闯强音大连,一座自然禀赋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开放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领跑东北的重要沿海城市。与大连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民营经济,是大连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两先区”、加快挺进“万亿GDP城市”、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恒力集团在大连长兴岛建设的150万吨/年乙烯工厂装置区。(摄影:孙鹏伟)“阳光雨露”提振民企发展信心“退税款已到账,真是太快了,感谢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与支持。”3月17日,大连连城数控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致电大连市甘井子区税务局,点赞地区营商环境。连城数控在外地建立的工厂生产的产品,要由大连母公司签订出口合同并报关出口,根据相关政策,可视同自产货物办理退税。甘井子区税务局了解企业诉求后,马上启动快速响应机制。虽然这是该局办理的首笔集团公司视同自产退税业务,但相关人员协同配合,接到申报后,仅用时2个工作日,就将1000多万元出口退税款顺利打到企业账户,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优化流程、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抓好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大连众多民营企业正充分享受着“阳光雨露”。“民营经济过去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中功不可没,当下作为重要经济主体的地位不可动摇,未来对大连市加快挺进‘万亿GDP城市’、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支撑作用不可替代。要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打造更优的创新生态,推出更实的政策举措,推动新时代大连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大连市委、市政府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政策惠企力度。大连市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先后制定印发《大连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若干措施》《大连市“十四五”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2022年任务清单》,形成长短结合的政策组合拳。市级层面出台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十余个、各县(市)区出台政策20多个,形成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发展环境好不好,民营企业最明了。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忠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企业有了更大感受度、更多获得感,我们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对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充满信心!”大连瑞驰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海产品。(摄影:连瑞)精准施策当好民企发展“服务员”1月28日,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重工产业园举行运营仪式,宣告已在长兴岛石化行业累计投资2200亿元的恒力集团,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继续深耕实体经济,迈上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业新赛道。在恒力重工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冲在先、跑在前,现场办公,协调推进;各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用一周时间完成项目全部资产手续办理,提前37天完成交割工作。“没有党对民营企业的关怀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就没有恒力的今天。”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说,恒力要在大连长兴岛开创石油化工和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局面。大连市心甘情愿当好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员,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服务助企精准发力。建立服务民营企业专员制度,为全市民营企业提供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服务。市工信局牵头建立干部直接包联民营企业制度,组建市、区、街道三级375名“服务专员”队伍,服务电话全公开,对民营企业实行网格化包联服务,打通服务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其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推广。大连市还着力完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2个,其中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8个;市级以上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1个,其中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6个。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第七届“创客中国”大连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智能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的92个优质项目参赛,有9个项目进入全国500强,有1个项目进入全国50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服务大厅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摄影:朴峰)梯度培育助力民企茁壮成长3月,大连高新区黄泥川半导体产业园内,华邦化学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加紧施工,主体结构即将封顶。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半导体专用设备——气体纯化设备研发生产基地,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气体纯化装备支持,助力大连集成电路装备及材料产业集群发展。10年前从一间办公室、5张办公桌起步,华邦化学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成为大连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佼佼者。民营中小企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大连市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主攻方向,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典型示范等举措,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奖补和贴息支持政策;制定《大连市“小升规”企业奖励资金使用办法》,对首次纳入统计数据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市工信局联合金融机构、银保监局等部门举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和公共服务现场对接活动,点对点解决“小巨人”企业的融资和服务需求。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扩大宣传渠道、精准确定转型目标、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等方式,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截至目前,大连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国家支持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1家、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家、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9家,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461项,辽宁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13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个春天,乘着“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感受着各级党委、政府诚意满满的关怀,大连民营企业继续信心满怀地扬帆新航程!03/30
-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全力抓招商上项目促增长 为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新动能2023年,是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朝阳市双塔区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突破年”为契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突出“招商为要、项目为王”理念,鼓足干劲、加压奋进,全力抓招商、上项目,抓服务、促增长。锁定目标,全力以赴。年初以来,双塔区加大“走出去”“引进来”频次,全方位开展项目招引,招商团队先后赴深圳、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开展招商26次,签约蓝旭光伏组件清扫机器人等项目17个,储备项目92个,到位省域外资金8.66亿元,同比增长28.5%。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端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位置。图为公司镁电解车间。(受访企业供图)走出去锚定目标加强合作3月22日,双塔区委主要负责人率队南下深圳招商,此行目标明确:希望通过引入电子信息优势企业,以期打造区域新兴产业新高地。3月17日,双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率队赴苏州中关村信息谷考察交流。一路看一路学习,双塔区决定与信息谷开展长期交流合作,并计划派驻专业招商团队与其对接,实现两地“双飞”,互利共赢。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关键在干部、关键在行动、关键在落实。双塔区坚持领导带头,加速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十,朝阳市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集中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这是朝阳市也是双塔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突破年的首战之旅。此次招商活动中,双塔区围绕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积极广泛地与企业客商联络对接,洽谈引进项目,共邀请客商25人。朝阳市帮助推进项目3个,总投资额达7亿元;双塔区自行对接洽谈项目3个,总投资额达3.3亿元。2月7日,双塔区招商团队赴上海开展“点对点”招商洽谈,同时考察了国内“工厂数字化管家服务”的领军企业——上海嘉岩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月8日,双塔区招商团队赴江苏省高邮市洽谈推进总投资达12亿元的欧力特电池生产制造项目。江苏欧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朝明表示,对于这一项目企业高度关注,将与双塔区共同推进项目落地进程,尽快实现达产见效。2月15日,双塔区招商团队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了兴固东方晶硅项目,并开展以商招商活动。仔细观察可见,双塔区招商引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坚决杜绝剜到篮子里都是菜,坚决摒弃“两高一小”。从深圳到内蒙古,招商求远不舍近;紧盯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文旅物流等重点产业,深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精准招商;坚持抓大不放小、重硬不轻软,进一步拓宽选商选资视野。双塔街道在以绿色低碳新材料、电子装备制造、智慧清洁新能源、数字经济、轻工“五园”建设为招商平台,全力引进项目。龙山街道建立全员招商机制,去年新开工项目3个,落地项目2个。今年,将全力推进绿色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建设,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招商引资目标。重创新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抓招商、上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是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只有想明白才能干明白。招商引资,双塔区锁定新方向,明确新目标,迈向新征程。1月29日,春节上班后的第二天,双塔区立即召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突破年动员大会,向全区党员干部发出“招商为要,项目为大”的总动员。出台了《双塔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方案》及配套文件,从顶层设计上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引领:力争2023年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35亿元,增长17%,招商引资签约储备项目不低于200个,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锁定方向:重点围绕“一县一业”“一带三区五园”和金达钛业、新都黄金、长峰电源等头部企业配套招商,紧盯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文旅物流等重点产业引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并重、“线上线下招商”并举,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全方位开展招商;继续做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精准招商。厘清思路:在招商方法上、招商质量上、招商力度上实现新突破,围绕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依托现有企业,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力招引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产业项目。围绕“五星级”目标,双塔区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图为双塔区政务服务中心。(摄影:王振勇)双塔区创新引资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双塔区的招商引资工作,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聚焦招商主战场,全力构建领导带头招、专业团队招、全员上阵招的招商“大格局”。成立专业招商机构,确保每个区域、每个产业、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分管领导、责任局长和专门队伍。发挥本区比较优势,扩大存量,吸引增量,实现招商引资项目论证储备一批、招商洽谈一批、实施落地一批,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信息渠道宽、人脉资源广的优势,让“两代表一委员”做中介,积极引荐街道与域外企业对接,找项目、看项目、谈项目、引项目。强保障力促项目落地投产双塔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崔明阁说,双塔区千方百计招引项目的同时,围绕着国省战略谋划重大项目、产业市场谋划配套项目、科技创新谋划前沿项目、“三地”建设谋划优势项目,全力以赴做好项目谋划。同时,抓实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加快推进开复工项目早建成,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早见效。在双塔区纺织产业园,辽宁隆盛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2万吨棉线项目,一栋栋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中。双塔区委宣传部供图项目“招”“引”是基础,落实落地才是关键。双塔区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牢固树立全程服务理念,全方位提升承载能力,推动项目尽快签约、实质性落地,切实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把“任务书”变成“真场景”。——坚持专班牵动,滚动实施、压茬进行,全链条落实服务保障措施,全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包保项目,各相关部门将每个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责任人,实施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持续推行招商项目建设周例会、月签约、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奖惩等工作机制,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采用“红黄蓝绿”四色管理重点项目,实现“精准分析、精准施策、精准推进、动态管控”。红色代表项目手续办理刚完成备案,尚未达到手续总量的1/3进度;黄色代表已经完成办理手续总量的2/3;蓝色代表手续已经全部办结,进入施工阶段;绿色代表项目进入投产阶段。——创建“项目之家”,打造“量身定制”服务模式:编写“项目工作服务手册”,成立“项目之家领帮代办团队”,以项目服务、项目审批和项目营商环境监督为主线,将沟通协调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前期策划、生成、招商、签约、准入、招工等环节,力保项目如期开工,健康开工。——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定期通报制度。督查、发改、商务等部门对各地、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清单式督查,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实地督查考核,动真碰硬,较真叫板。对工作推进慢、履职不力的,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推动项目“天天有新进展、周周有新变化、月月有新形象”。眼下,总投资4.37亿元的朝阳中心城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厂房已封顶,锅炉安装已完成。项目将于今年8月份正式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处理生活垃圾21.9万吨,年处理餐厨垃圾3.6万吨,极大改善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双塔区筑牢“项目为王”理念,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持续做好新开工项目建设,确保符合开工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早入库入统。紧盯年产2万吨高品质海绵钛二期建设项目等86个续建项目,全面做强要素保障。“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以此加快投资和工程进度,确保早投产、早达效。持续推行项目建设周例会、月签约、季排名等工作机制,确保总投资30亿元的月星朝阳环球港、总投资25亿元的凤凰山云麓、总投资8.5亿元的华润雪花啤酒等重点项目今年如期开工建设。优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良好的营商环境犹如促发展的空气和水,不可或缺。服务招商引资,助力项目建设,双塔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立足提供服务的“小窗口”,优化营商“大环境”。朝阳金达钼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设备检修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一季度生产指标。双塔区委宣传部供图在双塔区政务服务中心,特别建立了审批绿色通道,择优选择各进驻部门窗口业务骨干共同组建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工作服务队,明确各窗口首席代表为“首席代办”专员,通过预约上门、深入项目一线等方式,全程为各类重点项目审批报建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的专业辅导和帮办代办服务。双塔区营商局主要负责人说,服务队上门服务,切实有效解决项目业主因不了解审批政策和具体要求而普遍存在的“不知怎么办”“不知在哪里办”“要件不齐不能办”等问题。同时,双塔区畅通企业联系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两微一端”媒介资源,畅通服务企业热线,为企业提供快捷、便利、高效的网上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围绕“五星级”目标,双塔区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升级。切实做好行政审批工作。梳理出高频事项169项,将原需要申请材料984项压减至399项,压减率达59.5%;全面推动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综合受理率达100%。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执行“明确告知”制度;设立24小时便民服务厅,设置便民服务自助机,实现群众“自助办”;在各乡镇街道设立18个便民服务驿站,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推进品牌创新建设。推广“双服务,塔(踏)心办”“朝夕相伴(办)”等品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度推行“局长陪跑”品牌,为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开设“难事直通车”窗口,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深入开展助企纾困工作。举办“服务企业零距离、助企纾困面对面”现场会;开展政企直通车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行动;推进服务企业制度建设,落实“一线工作法”,调研企业,上门服务。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今日双塔区,以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奋力让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03/29
- 百余名专家学者共话“辽宁振兴新突破”3月27日,辽宁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全面从严治党助力辽宁振兴新突破”研讨会。全省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全省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摄影:王迪)专家学者认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度使命感,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领导体制重塑、战略目标重塑、组织机构重塑、工作力量重塑、责任体系重塑,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全省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摄影:王迪)专家学者认为,谱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关键在于牢记“三个务必”。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深入探讨如何以“三个务必”推进新征程上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专家学者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的政治保障。当前,辽宁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发出了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的战略动员。办好辽宁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根本性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03/29
- 辽宁省阜新市:漠上草原·白砂湾景区正式启动白砂湾漂流项目项目启动现场恰逢春回大地、候鸟回归的季节,位于阜新市彰武县满堂红镇蘑菇沟村境内的漠上草原·白砂湾景区正式启动白砂湾漂流项目。自2020年彰武县启动实施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来,满堂红镇积极践行彰武治沙精神,实施“旱改水”土地大流转,积极谋划“漠上草原·白砂湾风景区”项目。该项目依托生态草原恢复示范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鲜、环境更美、产业更强,走好绿富同行、绿富同兴、乡村振兴之路。03/28
- 瞄准千亿级产业新赛道!沈阳航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沈阳,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拥有覆盖飞机整机及民用飞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完整的航空全产业链条,对于沈阳而言,航空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意义。沈飞民机成为空客A220前机身、后机身、舱门等工作包全球唯一供应商。如今,沈飞民机、中国航发燃机、辽宁锐翔等沈阳航空产业链上企业声名远播。3月24日,在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飞民机)的生产线上,身穿整齐工装的技术工人正在专注地操作着先进设备,一款飞机壁板部件的自动化装配正在紧张进行。作为我国民用飞机机体结构大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商,沈飞民机全程参与了空客A220(原C系列)、中国商飞C919/CR929飞机研发设计,是国家民机系列化发展的核心骨干企业。“空客A220项目是国内首个打破传统转包生产模式,与全球知名航空制造商实现了设计、制造、售后服务,并支持试航取证的民用飞机研发全过程的风险合作项目。”沈飞民机经营发展部部长田学松告诉记者,目前沈飞民机已成为空客A220前机身、后机身、舱门3个工作包的全球唯一供应商,项目整体处于生产速率快速提升阶段。“沈阳造”全球首架双座水上电动飞机顺利交付客户。急速拉升、大坡度盘旋、高速俯冲……3月20日,由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翔通飞”)研制的全球首架双座水上电动飞机,成功在甘肃刘家峡风景区完成交付试飞,标志着“沈阳造”全球首架双座水上电动飞机具备交付条件,引领中国制造水上飞机技术取得新突破。作为我国电动飞机研究和生产的“鼻祖”企业,锐翔通飞成立以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1”到多的研发之路,创造了世界首款取得适航证的双座电动飞机、世界首款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双座电动飞机、世界首款水上电动飞机等多个世界第一,填补了我国电动飞机研制领域的多项空白。“锐翔通飞的成长离不开沈阳在航空产业发展方面独特的优势。沈阳航空产业积淀深厚,拥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科研氛围浓厚,人才聚集。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阳光雨露。”锐翔通飞总经理薛继佳说。薛继佳告诉记者,随着锐翔通飞研制的全球首架双座水上电动飞机交付客户并开始量产,未来有望给企业每年增加近亿元产值。精心布局: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航空产业是世界科技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直接决定着大国工业和经济强国地位。近年来,沈阳在航空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布局了以北部沈阳航空航天城、南部沈阳临空经济区为两核以及法库通航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并提出要打造航空产业千亿产业集群新目标。在沈阳北部,沈阳航空航天城已启动建设。根据规划,位于沈北新区的沈阳航空航天城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空天衍生三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服务业,形成“3+1”产业体系。航空航天城的建设,将成为沈阳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在沈阳城南,还有一座航空产业园——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今年年底,园区将正式投入使用。目前,产业园已成功引进航空动力领域7家上市公司落户。据介绍,航空动力产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国内最大规模航空动力配套集聚区,园区也将创造出百亿元产值,实现投资产值“双百亿”。从一纸规划蓝图到立体实景,6个月,投资百亿元的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厂房如期实现楼体封顶,并启动设备安装调试,为项目按时完成阶段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航空动力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不但跑出了沈阳的“加速度”,也彰显了沈阳壮大地方航空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信心和决心还体现在对未来三年的布局。就在最近,沈阳市刚刚完成《沈阳市航空航天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计划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规划的出台将为沈阳未来三年发展航空产业提供“路线图”和“指南针”。根据规划,沈阳将抓住航空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4+2”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基础雄厚、链条完备、结构合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凤凰”振翅疾飞引人期待,千亿级政策春风吹来。沈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大潮中,沈阳市将瞄准千亿级“蓝天赛道”,精心布局产业发展蓝图,壮大沈阳航空经济规模。力争到2025年,沈阳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03/28
- 辽宁:建设高标准粮仓 守护粮食安全图为沈阳粮油集团第一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的大直径筒仓。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高标准粮仓建设。近年来,我省升级改造、新建满足优质粮食存储需要的粮仓,实现绿色储粮和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3月25日,记者在沈阳粮油集团第一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了解到,这里的单个大直径筒仓仓容为1万吨,仓高27米,直径25米,是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的有效载体。03/27
- 辽宁省抚顺市:废矿场奏响“光伏曲”近年来,抚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西露天矿生态修复。3月24日,记者在抚顺矿区西舍场200MW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曾经的西露天矿采矿排弃物堆场,已建起绵延不断的光伏“矩阵”,十分壮观。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实现并网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将达2.8亿千瓦时。03/27
- 辽宁省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走进阜新3月20日晚,辽宁省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希望的田野”走进阜新文艺演出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本次演出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市委、市政府主办,是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全省开展的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演出中,省四大文艺院团的优秀艺术家为阜新市民带来一台精心打造的文化艺术盛宴,为阜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加油鼓劲助威。演出在舞蹈《振兴鼓舞》的铿锵鼓点中启幕。随后上演的14个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精心创排的诗朗诵《沁园春·雪》带人走进指点江山的岁月,歌曲《千里辽河千里梦》《我们的新时代》《灯火里的中国》《天边》等让观众感受新时代的律动和烟火人间里的中国,舞蹈《雪花飘飘》《心灵之翼》《不落的太阳》以及芭蕾舞《我们的田野》《巴黎火焰》唯美动人,展现了中西文化的相融。市歌舞剧院参演的蒙古族歌舞《吉祥蒙古贞》和著名歌唱家王园园演唱的《厚道阜新》将晚会推向高潮。03/24
- 辽宁省铁岭市:一季度全市开(复)工项目267个三月阳春,褪去寒冬的凛冽,阳光明艳,春草恣意,整个铁岭大地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从春天启程,一刻都不能耽误!3月20日,2023年铁岭市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隆重举行,一大批有重量、有规模、有影响、有后劲的重点项目在全市各地陆续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带来的90多亿元年度投资将陆续涌入铁岭大地,成为推动铁岭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坚实基础与澎湃动能。击鼓催征铁岭市267个项目陆续开复工乍暖还寒的春风抵挡不住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情。3月20日,位于铁岭县蔡牛镇的国家电投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一期)开工现场,一块块大型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着项目建设的崭新成果,一辆辆工程车、挖掘机排列整齐、蓄势待发,一名名项目工人精神抖擞、信心满满,开局即冲刺、大抓项目大干项目的紧迫感扑面而来。“我宣布:铁岭市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启动!”9点30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开工号令发出,现场掌声雷动,鞭炮齐鸣,昭示着铁岭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加速奔跑,全力为新时代“辽沈战役”铁岭攻坚战首战告捷蓄势赋能。当日,全市各县(市)区纷纷端出重大项目“招牌菜”,晒出开工建设“成绩单”,展示出冲锋冲刺的精气神:一季度,全市开(复)工项目267个,开复工率53.4%,比去年同期增加129个。安琪酵母(铁岭)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生物发酵饲料绿色制造等179个续建项目复工,复工率78.5%;铁岭县辽宁鹏程电缆有限公司年产1万公里铜铝电缆线项目等88个新建项目开工,开工率32.4%。产业项目114个,占比42.7%。项目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年初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产业为本、发展为要”理念,提早筹划项目储备,主动做好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高质量的项目谋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今年,铁岭市紧盯国家和辽宁省产业政策导向,积极贯彻落实省与央企座谈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重点央企推介铁岭、开展招商活动、敲定合作事宜。先后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投集团、中电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洽谈沟通,推动双方深入合作,国家电投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一期)等一批投资强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并迅速落地开工,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铁岭,始终把加快项目建设、稳定投资规模作为经济增长、后劲增强、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今年,铁岭市全年计划实施年度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00个,续建项目228个,新建项目272个,总投资76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7.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0个,占比32%,年度计划投资124.3亿元,占比66.4%。抢占“新风口”打造振兴发展活力增长极面对新机遇、新风口,铁岭从未缺席。以风、光、生物质等为代表的资源禀赋,是铁岭市发展新能源的先天优势。近年来,立足优势,铁岭市以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眼光研究谋划布局新型能源产业,以奔跑的姿态抢占新能源领域风口。国家电投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正是铁岭市新能源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子。该项目以存量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调节能力为核心,结合打捆开发就近风光可再生能源,创新配置蓄热储能方式,扩建电力升压设施,形成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目前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12亿千瓦时绿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6万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2023年,全市拟实施新能源项目27个,年度计划投资37.6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五分之一。一季度,15个新能源项目提早开工加速推进,其他12个力争8月底前全线开工。伴随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风”“光”画卷日益精彩,产业架构日渐丰盈,必将进一步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相互促进,实现双赢。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一个个投资总量大、建设质量高、预期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必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体量、丰富产业形态、提升产业层次,为铁岭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