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3-3-28 10:17:40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沈阳,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拥有覆盖飞机整机及民用飞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完整的航空全产业链条,对于沈阳而言,航空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意义。

如今,沈飞民机、中国航发燃机、辽宁锐翔等沈阳航空产业链上企业声名远播。
3月24日,在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沈飞民机)的生产线上,身穿整齐工装的技术工人正在专注地操作着先进设备,一款飞机壁板部件的自动化装配正在紧张进行。
作为我国民用飞机机体结构大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商,沈飞民机全程参与了空客A220(原C系列)、中国商飞C919/CR929飞机研发设计,是国家民机系列化发展的核心骨干企业。“空客A220项目是国内首个打破传统转包生产模式,与全球知名航空制造商实现了设计、制造、售后服务,并支持试航取证的民用飞机研发全过程的风险合作项目。”沈飞民机经营发展部部长田学松告诉记者,目前沈飞民机已成为空客A220前机身、后机身、舱门3个工作包的全球唯一供应商,项目整体处于生产速率快速提升阶段。

急速拉升、大坡度盘旋、高速俯冲……3月20日,由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翔通飞”)研制的全球首架双座水上电动飞机,成功在甘肃刘家峡风景区完成交付试飞,标志着“沈阳造”全球首架双座水上电动飞机具备交付条件,引领中国制造水上飞机技术取得新突破。
作为我国电动飞机研究和生产的“鼻祖”企业,锐翔通飞成立以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1”到多的研发之路,创造了世界首款取得适航证的双座电动飞机、世界首款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双座电动飞机、世界首款水上电动飞机等多个世界第一,填补了我国电动飞机研制领域的多项空白。
“锐翔通飞的成长离不开沈阳在航空产业发展方面独特的优势。沈阳航空产业积淀深厚,拥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科研氛围浓厚,人才聚集。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阳光雨露。”锐翔通飞总经理薛继佳说。薛继佳告诉记者,随着锐翔通飞研制的全球首架双座水上电动飞机交付客户并开始量产,未来有望给企业每年增加近亿元产值。

航空产业是世界科技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直接决定着大国工业和经济强国地位。
近年来,沈阳在航空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布局了以北部沈阳航空航天城、南部沈阳临空经济区为两核以及法库通航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并提出要打造航空产业千亿产业集群新目标。
在沈阳北部,沈阳航空航天城已启动建设。根据规划,位于沈北新区的沈阳航空航天城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空天衍生三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服务业,形成“3+1”产业体系。航空航天城的建设,将成为沈阳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在沈阳城南,还有一座航空产业园——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今年年底,园区将正式投入使用。目前,产业园已成功引进航空动力领域7家上市公司落户。据介绍,航空动力产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国内最大规模航空动力配套集聚区,园区也将创造出百亿元产值,实现投资产值“双百亿”。
从一纸规划蓝图到立体实景,6个月,投资百亿元的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厂房如期实现楼体封顶,并启动设备安装调试,为项目按时完成阶段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航空动力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不但跑出了沈阳的“加速度”,也彰显了沈阳壮大地方航空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信心和决心还体现在对未来三年的布局。就在最近,沈阳市刚刚完成《沈阳市航空航天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并计划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规划的出台将为沈阳未来三年发展航空产业提供“路线图”和“指南针”。
根据规划,沈阳将抓住航空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4+2”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基础雄厚、链条完备、结构合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凤凰”振翅疾飞引人期待,千亿级政策春风吹来。沈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大潮中,沈阳市将瞄准千亿级“蓝天赛道”,精心布局产业发展蓝图,壮大沈阳航空经济规模。力争到2025年,沈阳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