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营口:提升城市品位 打造生态宜居生活环境
    让百姓的住房更安全、居住环境更舒适美观;让居民的出行环境更畅通、便捷;让困扰城市居民生活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近五年来,营口市住建局紧紧围绕国家、省、市目标要求,致力于优化城乡布局、改善城乡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先后实施了一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为百姓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情系民生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居住在风光小区的居民王海英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我家住的楼房进行了改造,不仅外观漂亮了,还做了外墙保温,小区整体环境都发生了大变化。住在这样的小区里,跟住新小区没啥大区别,我和邻居们都感觉特别幸福。”营口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意见精神,努力打造有完善设施、有整洁环境、有配套服务、有长效管理的宜居小区。市住建局房管科科长侯虹玮向记者介绍: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营口市始终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小区居民的想法和意愿,把群众呼声最强烈的基础设施弱、功能设施缺、环境卫生差作为改造重点来抓,不断丰富改造内涵,提升群众居住品质,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营口市将继续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65个,改造2923栋楼,惠及129722户,改造总建筑面积1036万平方米,预计投资总额38.3亿元。其中,2021年改造老旧小区91个,改造508栋楼,惠及22507户,改造总建筑面积187.29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额6.37亿元。目前,91个小区已全部复工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1%,已完成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8.3万平方米,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142片,计划2022年年底前全部完工。2022年,营口市计划改造59个小区,17190户,419栋,132万平方米,总投资4.7亿元,8月底开工建设。到“十四五”末期,营口市将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心系群众铺通服务百姓最后100米记者从市住建局相关部门了解到,近五年来,营口市共完成新建及改造道路,全长约68.2公里,道路面积约130.4万平方米,道板面积约23.4万平方米。青花大街、金牛山大街、镜湖西路等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打通了海河路、智泉街等“断头路”,极大改善了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据市住建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高贤宇介绍,近年来,营口市对城市管网实施了大幅改造。新建、改造供水管网、燃气管网、排水管线共计602公里,民生供应得到进一步保障,城市功能普遍提高。近几年,营口市推进了公园提升工程,新建了红旗广场、树人公园、育才中学北侧群众休闲广场、清华路带状公园,并利用城市街角空地建设了100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利用碎片土地建设停车泊位2000余个,施划停车位3.3万个,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对全市城区和景区22座公厕进行旱厕改水厕翻建,不断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环境。另外,营口市还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5座,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能力日益提升。突出重点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显著黑臭水体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是困扰百姓生活的一大难点问题。据资料显示,营口市城市建成区内原有黑臭水体7条,均属于轻度黑臭。城区河道以行洪、排涝、景观功能为主,受潮汐作用影响,水体往复回荡,水质欠佳,水量变化明显,底泥易淤积。市政排水管网以合流制为主,大面积环状连接,污水处理水平依靠泵站逐级提升。2019年,营口市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据了解,营口市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时注重顶层设计,从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两方面,统筹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治理效果,达到了国家示范城市建设考核要求:建成区内总长15.27公里的7条黑臭水体已经消除,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氨氮4项水质指标全部稳定达到不黑不臭的要求,居民满意度达100%。市内污水管网空白区已全面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污水直排口已全面普查封堵。2018年污水处理厂进水BOD平均浓度为78mg/L,污水集中收集率为61%;截至2021年5月,东部、西部、北五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分别提升至86.3mg/L、79.9mg/L、109.0mg/L。污水处理厂进水BOD平均浓度提升至86mg/L,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0%,达到了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值。5公里民兴河(庄林路—得胜路)示范河段已全部改造完工,4项水质指标稳定达标,景观、亮化、水利设施改造一新,居民休憩场所丰富多样,实现了断面水质优良、动物植物栖居、生态岸线风貌秀美、人居生活环境舒适的愿景。同时,营口市还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目前已完善了13类长效工作机制,黑臭水体治理实现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分类有序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形成常态位于辽河大桥西侧的永远角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倾倒垃圾,1995年后倾倒垃圾量逐年增加,形成了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垃圾堆填场,存量垃圾约138万立方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永远角存量垃圾堆填场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相关部门实地调研考察了北京、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区存量垃圾治理的成功案例,最终选定“垃圾筛分+库区回填+资源化处理”的治理技术,实施永远角存量垃圾堆填场治理工程。项目于2017年6月正式施工,工期两年,现场垃圾筛分工程于2019年3月底完工。2020年6月,详细调查和治理效果评估报告通过了省生态环境厅和自然资源厅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7月,完成了项目竣工验收;12月,完成了工程决算。该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消除了原堆填场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市民打造了秀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营口市生活垃圾出口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营口市新建设了营口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即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位于沿海产业基地冶金化工重装区,项目用地约12.99万平方米,于2020年3月31日开工建设,同年11月28日锅炉点火烘炉。2021年3月27日,厂区实现“倒送电”;4月11日,开始正式焚烧垃圾;4月15日,机组并网发电。项目目前日处理能力1500吨,有效解决了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出口”问题,实现了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改善了城市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了全部行政村和97%以上的自然村屯。
    10/13
  •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写在葫芦岛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之际
    平整的建筑工地上,塔吊高耸,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日前,葫芦岛6个县(市)区的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吹响了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的“项目攻坚年”冲锋号。这次开工的项目总投资78.6亿元,涉及工业、能源、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对葫芦岛市经济总量壮大、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辽宁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项目。(摄影:田嘉)着眼绿色低碳夯实发展根基9月30日,葫芦岛市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者只争朝夕,风采尽展。各县区、园区比学赶超交流取经,建设现场好似考场,敦促大家“以项目建设论英雄”,奋力拼搏。在连山区打渔山经济开发区,葫芦岛虹京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技改项目建设正酣。这个项目年底可正式投产,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在兴城,中船风电兴城一期2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工地旌旗猎猎。投资13亿元的这个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13亿度,节约标准煤约42.38万吨,还可大量减少灰渣、烟尘与废水排放,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着眼碳达峰碳中和,葫芦岛市此次集中开工能源项目5个,总投资39.85亿元。今年年初,葫芦岛市确定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00个,总投资2597.82亿元。截至9月底,已有423个项目开复工,开复工率84.6%。其中,复工项目228个,复工率100%。原子能研究院京外基地、兴城抽水蓄能电站、100万千瓦风电等一批“压舱石”项目也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葫芦岛市盯紧年度目标任务,加强领导、加密调度、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数量首次突破50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49个,比去年增加46个;新开工项目数量首次超过续建项目数量。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徐大堡核电、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辽冀界)至盘锦段改扩建项目和赤峰至绥中高速公路(G4515)凌源(蒙辽界)至绥中段PPP项目等5个投资超百亿元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项目结构更加优化。今年,葫芦岛市投资亿元以上能源类项目35个,占比14.1%,比去年提高6个百分点;工业类项目56个,占比22.5%,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项目布局更加合理。葫芦岛6个县(市)区均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呈现出主导产业、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连山区和龙港区的大企业技改项目投资较大、拉动性强,对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作用明显。“‘项目为王’的前提是高质量发展,我们的项目建设必须把环保、安全挺在前面,环保、安全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上。这样的重大项目,才是我们的未来。”葫芦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虹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建设现场。(摄影:田嘉)葫芦岛市连山区打渔山京津冀产业园项目。(摄影:田嘉)建立包保机制服务项目建设“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南票区、连山区、兴城市政府配合,在搞好服务的同时,与新能源项目建设企业签订承诺书,明确建设节点,规定建设周期,确保项目成功上马。”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一次重点项目调度会议上,有关方面提出了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葫芦岛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提出了问题解决办法。今年以来,由葫芦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五方云调度视频会议几乎每周召开一次。会议由市领导、地方政府、市直部门、项目(企业)、施工单位五方参与,“面对面”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作只有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做,才会见成效。”有关干部评价。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葫芦岛市建立了党政领导带头包保重大项目机制。在全市项目库中选取73个投资体量大、牵引带动强、事关葫芦岛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由市领导分别牵头包保。按照制定好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几位市领导作为总牵头人,全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开建投产。葫芦岛市还建立健全项目跟踪调度机制,对未开工、进展缓慢的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加密调度频次,收集实际问题,科学分析,逐一解决。强化联合督导机制,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定期反馈。在虹京科技碳酸锂项目立项过程中,葫芦岛市发展改革委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统筹考虑重大项目能耗需求,争取到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该项目快速取得省审查批复,顺利进入建设阶段。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间,葫芦岛市急企业所急,第一时间与省有关部门联系,为徐大堡核电项目颁发了全市第一张辽宁省疫情防控期间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确保徐大堡核电项目建设不受疫情影响。“为企业的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每天都打几十通电话。”葫芦岛市发展改革委能源综合科科长杨湛韬说。截至目前,葫芦岛市干部带头,开展驻点招商2207人次、9445天次,累计走访企业2806个,对接项目1554个。今年前三季度,葫芦岛市新签约项目93个,总投资691.7亿元。已落地项目37个,总投资19.8亿元,当年签约当年落地率约40%。
    10/13
  • 辽宁盘锦:铁拳“治气”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进入秋季,盘锦的天空陡然变得高远而空旷。蓝天悠悠,白云舒卷游走,与金黄的稻田、鲜艳的红滩和整齐划一的民居,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摄影爱好者在这个季节常常背着相机,将不一样的天空蓝收入镜头。他们说,如今,乡间没有了焚烧秸秆的浓烟雾,假期没有了不分时辰的鞭炮声,城乡干净整洁,空气清新舒适,蓝天幸福感,越来越真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以不可动摇的定力保卫蓝天,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自2014年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以来,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改善48.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改善40.4%;空气优良天数从265天提高到318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1%,提高14.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已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座城市正以“好气质”和“高颜值”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度约束,筑起大气防护墙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既要胸怀大局,做好顶层设计,又要落细落实,积微成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多次听取有关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对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进行决策部署。我市实行空气质量日调度、日通报制度,开展生态环境与气象部门空气质量联合会商研判,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同时,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燃煤小锅炉淘汰、秸秆焚烧管控、减排等重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各县区、经济区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之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我市实施了工业污染防治、清洁取暖、散煤替代、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治理、老旧车船淘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重点减排项目。实施臭氧污染精准治理,督导全市700余家涉气企业落实“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措施。以法治建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我市持续做好《盘锦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相关工作,相继出台了盘锦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关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相关实施方案等一整套专项行动方案及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依法依规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自去年12月末,我市“三禁”工作实施以来,变化的是年俗载体和祈福仪式,不变的是祥和气氛和美好愿望。今年立春后,盘锦天气转暖,不用躲避呛人的烟火味,打开窗就有新鲜空气迎面扑来,那片全市人民共同创造的“春节蓝”是盘锦人最受用的礼物。科技助力,实时监控污染源多年来,我市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科学有效进行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完成PM2.5源解析研究、摸清其污染成因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大气网格化监管平台。平台将大气监测国控站点、省控站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以及重点化工企业厂界在线监测数据全部整合。通过监管平台可以实时查看污染地图、污染点位、重点污染区域以及区域环境质量排名等环境动态信息。另外,在我市主要道路、工业园区以及重点化工企业厂界建有微观空气监测点109个,通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数据,可以精准锁定污染源头,发现扩散趋势,准确分析污染物迁移过程,科学有效进行环境监管。这些监测点犹如一个个绿色之眼,紧盯生态环境质量,以科学有效的环境监管手段和环保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今年5月,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发现我市一家沥青燃料有限公司二氧化硫超标,执法人员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这家环境违法企业依法查处。这起案件是借助在线监控查处的一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据了解,我市污染源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的全程精细化监督管控。截至目前,全市已监控排污单位147家(废水94家、废气53家),共243个监控点,安装监控设施805台套,监控全市30个行业。生态环境执法人员通过对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实现了对违法行为的精准查处,充分显示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哨兵”作用。如今,我市大气污染日常监控监测借上了科技“东风”,从“凭经验”到“靠数据”,逐步形成了预警、监测、考核、执法、治理一体化的大气环境监管体系。谋求转型,绿色发展除症结多年来,全市上下瞄准大气环境污染“病根”,凝心聚力、勤修恒业,以产业、能源、运输和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关键举措,连续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作战”计划。截至目前,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削减74.9%、95.6%、94.2%和65.3%,提前超额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指标,空气质量逐年改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首先要遏制、清理整顿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我市针对“两高”项目进行分类处置,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减存量能耗,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的重点项目……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见效,全市工业面貌也悄然发生变化,绿色发展正在影响盘锦招商引资和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给蓝天“减负”,首要在控煤。我市持续推进清洁取暖,通过并网改造或清洁能源替代,去年共淘汰燃煤锅炉17台108.5蒸吨,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动散煤替代工作落实,推动完成环保炉具节能改造,推进散煤煤质抽检全覆盖。机动车污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去年,我市以重要交通枢纽为区域基础,在三个频繁出现“黑烟车”的重点地段,建设了机动车遥感监测黑烟车智能抓拍系统,有效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大力度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创新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扬尘污染治理,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推进企业提标改造,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专项综合整治行动……治气漫漫路,十年见变化,盘锦始终坚守高质量发展的本义,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实施高效能治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蓝天白云”“绿色转型”双丰收,以实实在在的“盘锦蓝”“产业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品质生活添上舒心的底色。
    10/12
  • 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和合中国”展览
      10月9日,观众在观看展品。  近日,“和合中国”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展出“和合”文化有关的文物、古籍等,展期三个月。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9日,观众在观看展品。  10月9日,观众在观看展品。  10月9日,观众在观看展品。
    10/12
  • 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铁岭加快建设绿色发展之城纪实
    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绿色发展之城为目标,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精心呵护绿水青山,集聚绿色发展动能,绘就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底色。辽宁奥瑞金食品与开原大米实现“对接”。(摄影:万重)铁岭市已建成28座集中风电场,总装机规模150万千瓦。(摄影:关兴)游客徜徉在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来源:铁岭市委宣传部)坚持生态立市“东西两带”山水联动铁岭西部属松辽平原腹地,在这里,辽河干流蜿蜒208.03公里,流经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县、银州区4个县(市)区。铁岭东部属长白山余脉,沟壑纵横,植被丰富,其中西丰县还被划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近年来,铁岭市从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入手,在西部辽河流域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带,在东部山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以绿色食品、乡村旅游、林下经济、健康体验为代表的项目,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东西两条生态带,已经成为铁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汤汤辽河水,悠悠母亲河。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与东辽河在昌图县长发镇福德店汇流后,便称为辽河干流,在铁岭境内流经4个县(市)区,共有一级支流16条、二级支流117条。辽河生态治理工作至关重要,必须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铁岭市提出建设辽河百里生态长廊,打造多彩辽河、水美铁岭的治理目标。以补齐水污染治理设施短板、加强水环境管理为主要手段,以沿河污染源排查、专项整治、全面督导为重点,以畜禽养殖、垃圾治理为突破口,铁岭持续开展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长+警长”治水责任链。随着辽河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物、植物种类明显增多,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3.7%提高到85%以上。水清岸绿产业兴。近些年,辽河流域以绿色稻米、优质蔬菜、生态养殖、特色采摘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迅速发展,在带动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同时,还培育出嬴德食品、绿荷稻米、川顺食品等本土特色品牌,并吸引了像九三集团、益海嘉里、国投生物等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曾制约西丰的发展,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人都把发展缓慢的原因归结为耕地太少。然而,在我省的“十四五”规划中,西丰县的“八山一水”都变成了优势资源。作为辽东绿色经济区九县市之一,多山多水多绿的西丰县有了未来发展的全新定位,要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水资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协同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作为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西丰县的探索从巩固提升生态功能入手。他们强力落实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的各项措施,每年完成荒山造林和迹地更新1万亩;对寇河、碾盘河、东辽河等流域进行了全面生态恢复治理,仅2021年就开展生态治河73.2公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等产业;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建设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精深加工基地;推进“冰雪游”“民俗游”“红色游”等特色文旅品牌建设,培养旅游新业态。找准发展方向后,西丰县持续向绿水青山要效益,“一村一品”特色村不断涌现,柞蚕、梅花鹿、中草药材等产业不断壮大,尤其是近两年,向绿而行的西丰县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厚植绿色底蕴黑土地上“流金淌银”黑土地是铁岭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切实把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铁岭市近年来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入手,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和保护性耕作等重点项目,有效增强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截至2021年底,铁岭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5.32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9.2%。以打造绿色有机品牌为引导,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推广有机肥还田,秸秆还田,促进有机物资源多层次利用。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强化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从粪污还田、生产有机肥等多方面入手,多渠道、多形式充分开发利用畜禽粪污,变废为宝。与此同时,铁岭市还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动“辽北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变。近年来,通过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三品一标”认证,全力打造“铁字号”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铁岭市拥有绿色食品54个、有机食品21个,拥有铁岭大米、铁岭花生、铁岭榛子、开原尖把梨、昌图黑猪、西丰梅花鹿、清河胖头鱼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个。10月的铁岭处处金黄,奔驰在乡村公路上的农用车满载着玉米,合作社的晾晒场铺满了玉米。由于种植玉米效益稳定,近年来,铁岭市围绕玉米的种收储运,培育出了一大批专门从事玉米种植、农机服务和粮食收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铁岭玉米不仅品质佳,而且产量大,这也吸引了像益海嘉里这样的“巨人”前来投资。一年玉米加工量达100万吨,需要130多万亩的玉米地才能满足需求,辽宁益海嘉里淀粉科技有限公司选址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铁岭。铁岭不仅有丰富的玉米,还有高品质的水稻、蔬菜和特色农产品,围绕这些农产品,铁岭市布局了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铁岭县和西丰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目前,专注“铁岭大米”品牌建设的多个粮食贸易企业,围绕铁岭农产品发展精深加工的几个食品企业,都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布局新能源“煤电之城”向绿而行因坐拥铁岭电厂、清河电厂及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岭曾被称为“煤电之城”。如今,铁岭把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能源支撑的触角开始向新能源领域延伸。金秋时节,穿行在铁岭的大地上。在昌图县,随处可见迎风而动的“大风车”;在铁岭县,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电站日渐增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目前,铁岭市已建成28座集中风电场、15座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150万千瓦;具备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投产19家,装机容量已达23.6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排在全省首位,并网11.2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已有2.4万千瓦投产运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铁岭市委、市政府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深入贯彻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作为老火力发电厂的代表,国家电投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曾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超百万千瓦容量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为缓解电网缺电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面对转型压力,企业利用闲置场地、闲置厂房,建设了5.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引进了以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发电副产品为原材料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成功打造了光伏发电进车间,大宗固体废弃物做原材料的绿电产业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在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上,深入调整能源结构,实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行动,减少煤炭消耗总量,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铁岭正加快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在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上,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工程,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发力,农产品加工向绿色食品转变,传统工业向精细化工看齐,铁岭正加速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铁岭正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10/11
  • 辽宁沈阳:以更大担当和作为闯出一个“新铁西”
    城市未来,向西去;未来城市,看铁西。在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以具体行动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的当下;在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当好辽宁振兴、东北振兴“跳高队”的当下,铁西区再成焦点。9月30日,《沈阳市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中德园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核心区城市设计》线上线下同步发布。号角吹响,一个锚定未来、制胜未来,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的“新时代、新铁西”就此启幕。这是铁西跨越式发展的全新筹谋与落子,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在辽宁振兴、东北振兴中贡献更大力量的必然选择。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锚定“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沈阳经开区力争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奋斗目标,以高标准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战略级空间承接高端化项目、以高能级城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座承载梦想的未来之城,拔节而生。铁西区街头的工业雕塑。(来源:铁西区委宣传部提供)时至势起发展总量质量双跃升再担先行领跑责任使命为什么要建设“新铁西”?“这是自觉肩负起新时代东北振兴迫切需求的使命使然,也是铁西区自身发展步入转型跨越关键时期的成长必然。”在战略规划、城市设计发布现场,铁西区主要负责人这样回应线上线下的热切关注。从自身看,近年来,随着党中央推进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铁西区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不断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两千亿元新台阶,无论是亿元以上项目数量、产业项目数量,还是常住人口数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都位居沈阳市榜首。如今的铁西,已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战略承载区、产业高度集聚的动能升级区、人口流量汇集的创业宜居区,同时,亦身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跳出自身看,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提出辽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的重要要求。深刻领悟、把握要义,辽宁正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作为全省产业大区、工业大区、人口大区,铁西理应在辽宁振兴的大局中勇于担当、先行示范。同时,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全国城市发展百舸争流、奋勇争先。按照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新定位,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沈阳市努力在建设“一枢纽四中心”、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等5个方面为全省作出示范。在此框架下,沈阳市委对铁西区明确提出“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沈阳经开区力争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的发展要求。时已至,势渐起,“新铁西”再扛使命,义不容辞。谋局落子瞄准需求扬优势补短板当好振兴发展“领头羊”“新铁西”,新在哪?铁西,要建设一个怎样的“新铁西”?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标注了清晰的历史坐标。置身这一坐标系,铁西区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努力推动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聚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施产业基础提升行动,当好沈阳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发动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形成“大国重器”对国家战略的坚强支撑,让“铁西制造”品牌享誉全球。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动能转换提速行动,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强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提升区域创新的辐射引领力和核心竞争力。聚焦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实施对外开放提标行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头堡”,以国际视野链接全球资源,提升对外开放层级,丰富交流合作内涵,构筑“双核驱动、多点支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聚焦践行“两山”理念,实施生态优化提效行动,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模范生”,以“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让绿色成为铁西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聚焦“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实施城市品质提级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区”,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青年友好型街区、人才成长型城市,让人们在工作的地方惬意生活,让人与城市共成长。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实施民生福祉提质行动,缔造幸福美好的“新家园”,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促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铁西、品质养老、平安铁西等民生工程,用心用情托举老百姓的“幸福梦”。用心筑“新”,“新铁西”愈加丰满生动、温暖可感。一座融合产业、科技、人文、生态等多重属性,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未来之城,正在刷新世人对铁西的认知。“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铁西”,宜居宜业宜游。(来源:铁西区委宣传部提供)实干笃行坚持战略先行规划引领推动“新铁西”建设由“施工图”变“实景图”谋定后动,实干笃行。面对新的使命任务,铁西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思维开启发展新局面。培养数字思维,摒弃大工业思维,拥抱数字经济,不断开阔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发展的眼界,以“数字蝶变”加速“城市蝶变”;培养国际思维,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链接全球资源,持续提升生产要素聚集能力、拓展市场边界和经济版图,推动铁西与世界更快更深连接;培养系统思维,更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促进产城融合不断深入、文城融合更加充分、景城融合更加自然,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栖居地”。铁西区坚持战略先行、规划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到区党代会报告、区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五大核心板块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新铁西”由蓝图擘画到规划实施、从战略谋划到战术执行。为“新铁西”建设搭桥铺路、保驾护航,铁西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努力破解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中的堵点、难点,持续发力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做好做实“留才”“育才”“引才”文章,助力企业定长计、谋长远;释放、做强文化优势,不断创新工业遗存产业化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宝贵的工业文化与经济、科技相互交融、共生发展,催生更强的聚变效应,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发布,揭开了“新铁西”的神秘“面纱”,拉开了铁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大幕。勇立潮头、勇往直前、勇当先锋——130万铁西人民只争朝夕、坚毅前行,奋力闯出一个“新铁西”。
    10/11
  • 沈阳:碧塘公园完成改造
    五彩斑斓的儿童活动区。(摄影:查金辉)俯瞰碧塘公园,水波荡漾。(摄影:查金辉)公园南侧新建了儿童活动区。(摄影:查金辉)碧塘公园内湖水倒影如画。(摄影:查金辉)晨练的市民在健身场地进行器械锻炼。(摄影:查金辉)全新改造升级的碧塘公园内,小朋友们将有专门的活动区域,摇摇木马等游玩设施为小朋友们打造了乐园;曾经,碧塘公园的猴子“二丫”给沈城人带来无数的快乐,此次公园改造,恢复了碧塘公园养猴的历史。9月27日,记者从皇姑区了解到,自今年春天以来,皇姑区城管局绿化部门多措并举,对各大公园广场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碧塘公园已经完成升级改造,向市民开放。皇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碧塘公园地处长江街北行商圈,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6.5万平方米。起初为一片荒地,因附近开窑烧砖取土,导致此处地势低洼,常年积水,而得名为“碧塘”。1939年建公园时以此为命名。2022年,碧塘公园列为沈阳市城建改造项目,在“追本溯源、景观提升、功能完善”三个方面进行提升改造。在公园南侧新建了儿童活动区,设置了摇摇马木等儿童游乐设施,为小朋友们打造了乐园。再加上原有的老年健身康养区,具有专业水平的体操区,乒乓球场地及整个园区健身环路等,满足市民休闲活动的多元需求;通过补植常绿树木的沈阳桧,增加公园冬季绿色元素,栽植耐荫植被等整体消除公园裸露地面。同时,具有83年历史的碧塘花窖,此次除保留原汁原味的仿欧式主建筑外,对两侧的花房进行了重新翻修,也会让市民眼前一亮。此次改造还恢复了碧塘公园养小动物的历史。“一些老皇姑人或老沈阳人应该记得,碧塘公园多年前建了猴笼,曾有一只猴子因为在碧塘公园多年,深受大家喜爱,并被称为‘二丫’。曾经,它给沈城人带来无数的快乐,如今,‘二丫’的再现,希望给更多人带来快乐。”该负责人说。
    10/10
  • “和合中国”特展亮相辽博
    10月8日,“和合中国”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在为期3个月的展览中,“和合中国”将通过古意盎然的文物之美,解读“和合”文化所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文明价值,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赓续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在“和合”文化传承与涵养中增强文化自信。88件一级文物同台展出10月8日,参观者在“和合中国”特展上参观。孙海涛 摄10月8日9时刚一开馆,不少观众就直奔位于辽博三楼的“和合中国”展厅。珍贵精巧的文物、独具匠心的展陈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和合中国”特展由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省文旅厅(辽宁省文物局)、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山西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国内22家单位协办。围绕“和合”这一主题,展览打破了以单一历史时间为轴线的展陈方式,综合运用彩陶、青铜器、瓷器、丝绣、书法、绘画、古籍、碑刻拓片等各类文物,以各自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来分别阐释主题。除了占据3个展厅、3700余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和合中国”规模之大,还体现在文物展出品类多、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等方面。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古籍436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我省首次展出的文物197件/组,占到了展出文物总数的近一半。辽竹节形琥珀饰、东周嵌宝石金环饰、唐—宋回鹘文残片、清镀金玛瑙镶嵌望远镜等,均为首次展出。从国内多家博物馆外借的文物数量为121件/组(177单件)。辽博馆藏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宋缂丝朱克柔《山茶图》、元织锦《百鸟朝凤图卷》、辽三彩釉印花太极图执壶,甘肃省博物馆藏东罗马鎏金银盘、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胡旋舞石刻墓门等国宝级文物将在展览中呈现。此外,湖南博物院藏《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吉林省博物院藏《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南京博物院藏《明坤舆万国全图》等真迹也在展览中后期展出。为了让观众欣赏到更多的精美文物,在为期3个月的展览中,部分重点展品将以分期展出的形式出现。比如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与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北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与唐欧阳询《千字文》,宋缂丝朱克柔《牡丹图》与宋缂丝朱克柔《山茶蛱蝶图》等,每次观展,观众都将有新的体验。宋徽宗《千字文》全部展开“和合中国”特展推出了多个首创之举。一套距今2000多年、共计13面的战国石磬,30多年前出土于山东省阳信县一座战国墓葬中。此次特展上,这套礼乐器被完整地从阳信县博物馆借展至辽博,这也是该套石磬首次以成套方式与观众见面。宋徽宗除了自创并擅写“瘦金体”外,他还用草书书写过《千字文》。在此次“和合中国”特展中,为了让观众领略与感受宋徽宗书写草书时的一气呵成,策展人特意将长达11.7米的草书《千字文》长卷全部铺展,观众可以在飞转腾挪、行云流水间,品读40岁的宋徽宗在书写这幅作品时的心境。与宋徽宗草书《千字文》一样全部展开的,还有清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家徐扬用时3年创作而成的《姑苏繁华图卷》。这幅画作反映了“康乾盛世”苏州城繁华、热闹的城市景象。与《清明上河图》一样,《姑苏繁华图卷》也是一幅风俗画,不过,它的尺寸长达12米,较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了一倍多;整幅画里,画了4500余人,人数也远远多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观众积极互动也是“和合中国”特展的一大亮点。展览中,元代《扁舟傲睨图轴》展现的是文人雅士欲乘舟离岸、畅游水上的悠闲画面。画中小船被山丘遮挡住了部分船体,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展览采用数字化手段,让小船在电子屏幕中荡漾。随着水波浮动,被遮挡住的那部分船体也徐徐出现在观众面前,直至整条小船完整地出现在画面中。数字化场景营造出现在了“和合中国”展览中。元代画家王蒙的《太白山图卷》描绘的是浙江省太白山及周围景致。山峦叠嶂,绵延不绝,小桥流水,高拱长桥,全篇用笔繁密,以朱砂、花青点染,技法高超,别具一格。观众除了现场欣赏这幅元代画作外,还可以坐在特意设置的冥想空间中,静观太白山一年四季的风景轮换,感受太白山白昼与黑夜的交替。近听悠扬曲乐,远看白鹭翱翔,观众可用另外一种方式感悟和合之美。
    10/10
  • 盘锦:红海滩秋色“红”遍全国
    秋风秋景秋意浓,红滩秋色惹人醉。国庆假期,是红海滩最佳游览期,今年的红海滩用属于它的“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同时还吸引了国家级媒体、海内外媒体平台纷纷聚焦,对我市红海滩生态湿地美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赞美。国庆假期,虽然有雨又降温,但并没有影响游客出行的步伐,景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吸引着八方来客,欣赏这海天相接的“中国红”,感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鬼斧神工。国旗飘扬在红海滩。游客在红海滩拍照打卡。
    10/09
  • “会动”的雕塑亮相沈阳
    国庆期间,沈阳市和平大街与南三马路交汇处、和平区马路湾多了两个“会动”的雕塑吸引广大市民。这两个雕塑的造型非常有设计感,一个好像是展翅高飞的翅膀,另一个造型是一朵绽放的荷花。雕塑《和平之羽》两个雕塑一个叫“和平之羽”,一个叫“和合。”这两个雕塑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专业名称是“声、光、电机械艺术装置。雕塑《和合》“和平之羽”高3.65米。结合了现代新型声光电技术,夜晚自发光,通过灯光形成翅膀挥动视觉,模拟鸽子起飞时摆动翅膀形态,寓意振翅高飞,每隔73秒展开一次翅膀,寓意和平奋进向前的精神。“和合”整体采用荷花造型,“和合”与“荷”同音,“和合”高3米,展开直径约4米,荷花代表着“家庭和合,人生美满”,也有“和平世界”的象征。“和合”也是每隔73秒绽放一次。设计师卢翼说,这两个机械艺术装置是他们团队专门为迎接国庆节而创作的,它们一个是东北最高的机械艺术装置、一个是东北最大的机械艺术装置。现在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10月1日正式与沈阳市民见面。卢翼说,“和平之羽”“和合”是他们的专利艺术品,为了能够让这两雕塑适应沈阳的特殊气候,他们进行了无数次的改进,如今“和平之羽”“和合”不仅能够耐风沙、耐高温,还能抗严寒,可以24小时工作。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