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辽宁
- 辽宁盘锦:新时代中国画优秀成果展在辽河美术馆开展9月27日,高峰之路——新时代中国画优秀成果展在我市辽河美术馆开展。展览现场热闹非凡,吸引了盘锦市众多艺术学者和书画爱好者前来观展,共同欣赏新时代十年以来中国画创作的发展路向与优秀成果。据了解,本次成果展由《中国美术报》社、盘锦市兴隆台区人民政府主办,辽河美术馆承办。旨在系统梳理展示新时代以来中国画创作取得的成就,呈现不同画科及表现手法的艺术探索,展现南北各地中国画家的精神面貌。本次系列活动以9月20日北京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首发式暨学术论坛作为起点,以辽宁站(辽河美术馆)为首站,其次为福建站(福州福建省画院美术馆)一北一南两站展览为主体,共展出新时代南北画坛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68位画家的250幅作品。本次成果展将持续到10月10日。交流创作心得。携手赏画。欣赏佳作。09/29
- 辽宁鞍山:稻浪翻金 “丰景”如画 又是一年丰收季,风吹稻浪遍地金。连片的稻田如金黄色的地毯,铺展在鞍山的广袤大地上,微微透明的稻穗随着微风摇曳。鞍山市西部平原地区河流纵横,适宜水稻种植。近年来,鞍山市加速推进优质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全力建设优质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创建生态稻米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优质稻米已成为鞍山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期间,鞍山市连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广优良新品种,良种率达100%,采用节水育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率达90%以上,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今年,鞍山市在去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0.17万亩的基础上,再建设高标准农田13.45万亩,新增黑土地保护46万亩。虽然今年粮食生产受到了洪涝、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但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广大农户不断加强作物后期管理,防倒伏增快作物干物质沉淀过程,预计我市粮食产量仍有望稳定在130万吨以上。09/28
- 辽宁昌图县: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近年来,铁岭市昌图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昌图县城市绿化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新建及改造道路64条,铺设人行道13.2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217组。图为金秋时节,昌图城区与金月湖竞相辉映,显得格外美丽。(摄影:关兴)09/28
- 辽宁鞍山:千山最高峰——仙人台09/27
- 辽宁调兵山市:调兵山兀术城09/27
- 辽宁大连:农业更强 农村更美 农民更富十年星移斗转,十年乡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业效益普遍提高,农村社会繁荣稳定,农民收入持续攀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铿锵有力。截至2021年底,大连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3.3亿元,同比增长5.8%,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63元,位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10.2%,连续1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大连草莓种植面积近年来不断扩大,已超过12万亩。(摄影:吕文正)做强特色产业都市现代农业领跑全国眼下,虽说樱桃季已过,但普兰店区四平街道顾家社区400多个樱桃大棚里,呈现的仍是一派忙碌景象。有的村民忙着给樱桃树施肥、灌溉,有的村民加紧对大棚温控设施进行检修,为即将进入休眠期的樱桃树做前期准备工作。在村民张德福的两个大棚中,80多棵樱桃树干粗叶绿。他和妻子正把一筐筐有机肥埋到樱桃树根下,再小心翼翼地踩实。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他家今年仍收入了15万多元。和顾家社区300多樱桃种植户一样,樱桃树是张德福家的希望,“自从在政府的指导下种上樱桃树,心里老有底了。”顾家社区地处丘陵地带,早些年,村民种植的都是老品种苹果,产量低,效益差。“俺们是在政策支持下,发展壮大樱桃产业的。扣大棚给补贴,缺钱有贷款支持,村民干得有信心、有热情。”顾家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传辉说。目前,樱桃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顾家社区的变迁,是大连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在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这一核心,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扶持和引导农业生产向特色化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然禀赋特点、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之路。政策层面,大连相继出台30多项扶持政策,以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发为主攻方向,积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推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向水果、渔业、畜牧等特色农业集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大樱桃、苹果、桃、蓝莓、草莓产业不断壮大,“五朵金花”全面绽放之势已然形成。水果种植面积目前达142万亩,产量174万吨,产值160亿元,总体生产规模居全省首位。其中,大樱桃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实现量质同增。从10年前的面积10万亩、产量4.7万吨,发展到今年的36万亩、26.5万吨,市域栽植面积位居全国首位。海参、鲍鱼、扇贝等海产品,是大连现代都市农业的另一块特色招牌。10年来,大连加快养殖方式转变,年年实施增殖放流,放流规模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大力建设海洋牧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有25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去年底,水产品年产量达220万吨以上,渔业经济年产值超7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超40%。在畜牧产业方面,大连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体系,高标准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去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16.5万吨,畜牧业产值21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伴随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大连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农产品地标数量从10年前的24个增长到61个。大连大樱桃、大连海参、大连苹果、辽参和庄河蓝莓5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大连海参”“大连大樱桃”获批国家农产品优势区。在国内主流市场,“大连”农产品已成金字招牌。在农业农村部对全国36座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的综合测评中,大连位居第5。农民在分拣大樱桃。(摄影:吕文正)打赢脱贫攻坚128个低收入村共同富裕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庄河市长岭镇大华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德回忆起前年全村如愿脱贫摘帽时,还是忍不住落了泪。大华村地偏土瘠,曾是大连128个低收入村中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如今,全村建起240多个草莓大棚,成了村民增收的钱袋子。“政府给政策给专项资金,帮扶单位出人出钱,脱了贫,俺们干劲越来越足。”王文德对大华村的未来充满信心。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大连将脱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督导,全市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各部门合力推进、‘第一书记’驻村指导、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为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结合市情,大连出台了10个政策性文件,提出2020年前实现“两个确保”:确保128个低收入村全部退出;确保全市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实现低保兜底。大连设定了“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以上”“村屯、屯屯通油路比例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以上”等10项量化指标作为低收入村退出的必要条件,并制定一套严格认定程序,确保低收入村真实退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是必由之路。大连积极总结扶贫模式,推出“扶贫车间”“党建+电商”等十大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明方向、增动能。为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在低收入村落地见效,大连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亿元,并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其他类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与产业扶持资金整合使用,进一步加强了产业扶持项目的资金规模。到2020年,128个低收入村使用扶贫资金发展产业项目145项,村村皆建成长效产业,“造血”机能持续提升,数万农户直接受益。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对脱贫攻坚成效的根本要求。2016年以来,大连连年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高于国家、省贫困线标准;完善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农村无因贫辍学情况发生;改造危房10241户;将大病专项救治范围扩大至30种疾病,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0项,全面保障农民供水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去年以来,大连出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5年过渡期内,将保持责任机制和主要帮扶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持续实施原低收入村产业扶持政策,投入710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巩固提升项目19个,投入5430万元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54个。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现有农村低保对象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摄影:杨少明)吹响改革号角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我家土地实测面积是17亩,比原合同面积多近5亩地,多出来的地按照村民代表大会的议定重新发包给了我家。”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老虎山村村民王海提起土地确权这件事,打心眼里高兴。在新增加的土地上,他种了大樱桃,一亩地净收入近4万元。“土地确权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过去村民无偿占用的集体土地,全部收归村里统一管理使用,增加的集体收入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村民们修建了田间作业道,兴建引水灌溉工程,保证大樱桃的持续发展。”老虎山村有关负责人说。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和每一位农民的切身利益。大连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我省有关工作要求,在任务部署、技术路线、督导落实、政策指导、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落实做细每个环节,确保各项工作符合标准规范、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14年以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颁证、率先提交数据库、率先提交报告。大连因此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改革处获评全国先进集体。在对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同时,大连在全省率先推出另一项影响深远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意义重大。大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市、县、乡、村四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坚持统筹推进,整市联动,着力整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集体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连创新集体成员确认模式、创新股份量化模式,各村均按计划顺利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本集体成员,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赋码,依法赋予“特别法人”资格,为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治理功能,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共清查集体资产总额达45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85.1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55万人,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达1014个,占行政村(涉农社区)总数的99%,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为探索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补齐农村土地制度短板,完善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眼下,大连又向农村宅基地制度吹响改革号角。旅顺口区成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流转,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民宿、创客基地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红利”。对大连市行之有效的制度探索,农业农村部作为经验做法已多次向全国推介。大连设施农业生产面积26万多亩,日光温室每亩效益3万元以上。(摄影:达农)建设美丽乡村补齐短板风景这边独好傍晚时分,在距庄河市50多公里的鞍子山乡山海丰村,村民于泽成晚饭后就来到村头荷花池边散步。池塘水清澈见底,水面上绿荷叶挨挨挤挤,上百朵荷花点缀其间。不远处的水中凉亭里,有的村民在垂钓,有的村民在练歌。村内,景观树随处可见,农舍前后找不到任何垃圾。“环境治理得好,处处有风景,不比城里公园差。”于泽成自豪地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大连统筹城乡环境协同发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基础工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位居全省首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要实现真正改观,垃圾治理是首要任务。大连建立起县、乡、村三级一把手抓垃圾治理的联动机制,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建设。落实保洁员补助政策,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2017年以来累计拨付村庄保洁经费1.9亿元,基本保证屯屯设置保洁员。目前,村庄保洁体系和监督、评价、考核体系已全面建立;配置各类垃圾收集容器6.2万个、收集转运车辆3246辆,建成中转站51座,规划建设暂存点12个、低温热解处理设施13套,垃圾处置体系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小厕所联结大民生。大连建立起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城乡统筹的厕所改造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方案,指导实施进程。对新农厕的建造、设计、质量、选址等,制定标准,以确保户厕无害化处理功能、使用寿命、舒适度等达到要求。截至2021年底,按照“应改尽改、愿改尽改”原则,改造农厕281108座,在我省排名第一,96.3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针对农村污水治理,大连根据不同村庄的人口数量、地形地貌、排水方式等现状,一村一策,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通过争取上级投入、提高市县财政投入倾斜比例、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不断加大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力度。大连大力开展农村黑臭水体调查及治理,截至目前,已整治完成农村居民聚集区房前屋后的各类小型黑臭水体173处,农村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提升村容村貌被称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穿衣”工程。除了每年要开展数轮声势浩大的全市性村庄清洁行动,大连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升美丽宜居品质。截至2021年底,累计在94个乡镇、638个村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村内道路硬化和亮化工程,投入市级及以上财政资金超过20亿元,硬化道路4100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35万盏,受益人口超过100万人。目前,大连已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示范村)324个,农村美丽宜居水平获得整体提升,优美乡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09/26
- 盘锦双台子区:赓续接力 脚步不止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双台子区乃至盘锦市的“新型工业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创新驱动示范区、营商环境样板区、绿色集约发展新型区”,正在以一往无前的蓬勃力量谱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今年以来,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管齐下”,全力以赴扛起责任担当,全方位保障服务,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奋力推动开发区全方面建设取得新突破。赓续接力,脚步不止。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破题创新的勇气和扎实有效的举措,统筹推进规划建设、招商服务、项目建设、经济运行、安全环保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全年“满堂彩”。09/26
- 辽宁: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第二课堂”孩子们的课堂只设在学校里吗?不。近日,记者从省文旅厅及多个文博机构获悉,基于较为丰富的文博资源,我省正在深化“博物馆+学校”双向合作机制,将青少年的“第二课堂”设置在博物馆、展览馆里,让孩子们除了在课本里,还能通过近距离观看文物与展品的方式直观进行学习。据悉,“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开发不少于15条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建立馆校合作点不少于120个。辽宁省博物馆的假期公益活动,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参与。(受访者供图)丰富的文博资源奠定基础不久前,辽沈战役纪念馆里迎来了一批小观众,这些正在锦州小学就读的孩子们到纪念馆是来参加“红色日历——决战开幕”主题社教活动的。1948年,东北野战军奔袭北宁线,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锦州是辽沈战役的主战场,遍布锦州地区的辽沈战役红色遗址、遗迹成为锦州英雄城市的载体和象征。主题社教活动设置了参观展览、诵读经典、红色电波、手绘红迹四个环节。这种将课堂搬进纪念馆、寓教于乐的方式,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刚刚结束的暑假,辽宁省博物馆的知名公益活动“暑假小讲解员培训班”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捧。招募通知刚一发出,报名者蜂拥而至,最后经层层考核,在300多名报名者中遴选出50名小学生组成了小讲解员班。在为期一周的培训班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历史、艺术、礼仪等多方面知识,而且表达、写作等全方位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学习,我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而且对历史更加感兴趣了。”作为小讲解员成员之一,沈阳市浑南一小四年级小学生祝海洋直言收获很大。辽沈战役纪念馆、辽宁省博物馆开展的主题社教活动、暑假公益活动,只是我省众多文博机构依托自身资源,为青少年开立“第二课堂”的典型代表。依托较为丰富的文博资源,我省将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在利用好省博物馆儿童体验馆、辽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体验厅等场所的同时,组织有能力的博物馆开发、遴选不少于20堂博物馆精品课程、不少于15条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创建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项目品牌,建立的馆校合作点不少于120个。记者了解到,经过“十三五”的长足发展,我省博物馆事业已经为青少年开辟“第二课堂”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截至去年底,我省共登记备案博物馆12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6家、二级博物馆11家、三级博物馆7家。“第二课堂”内容多姿多彩“大家好,我是志愿者讲解员吴禹翰,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件与我们营口历史息息相关的文物,它就是‘斗’……”今年暑假,营口市博物馆官方微信号新设立了一个栏目——“营博线上活动:萌娃讲历史”,在这个栏目里,来自营口地区的孩子站在博物馆里,面对镜头,向观众介绍来自家乡的一件件精美文物。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让更多人了解了营口的久远历史,这个栏目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同样是在今年暑假,沈阳故宫博物院迎来了一批批小观众,其中,来自沈阳市宁山路小学的20多名小学生是其中一次暑假公益活动的受益者。活动期间,孩子们不仅聆听了讲解员和小志愿者对沈阳故宫历史的介绍,而且还坐在大政殿广场上,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记录下眼前这座庄严宏伟、见证风云的历史建筑。线上短视频讲解、线下动手绘画、现场体验古建筑修复……在开辟“第二课堂”的过程中,我省各文博机构基于自身特点与资源,别出心裁,开展各具特色的青少年公益活动。记者获悉,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文博机构优势,“十四五”期间,我省计划选择部分博物馆作为“博物馆+”战略试点,鼓励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束缚。除了与教育部门进行跨界融合外,我省还将积极指导博物馆与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不同领域展开合作,释放文博行业潜力。据了解,我省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培育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馆,建设一批国家级特色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同时,实施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中小博物馆帮扶计划,支持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新建、扩建、功能提升,着力推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朝阳、盘锦等市博物馆(纪念馆)集群建设。09/23
- 辽宁辽阳:白塔区下足“绣花功夫”打造精致城区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管理,在于精细。白塔区聚焦细微之处,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做活“精”字文章,精雕细琢城市容颜。今年以来,按照辽阳市“城市管理年”活动总体部署,白塔区结合“创城”工作任务,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地上地下统筹,“面子”“里子”兼顾,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年”,让百姓不断收获幸福之感。辽阳市白塔区风景优美、充满人文气息,越来越宜居。王殿洋摄改造老旧小区既重“面子”也重“里子”“看,咱这小区的路、广场还有凉亭都是新修建的,环境越来越美,生活也越来越滋润,再也不想搬家的事儿了……”9月21日,家住辽阳市白塔区武圣街道辽纺社区兴盛园小区的居民赵丽娜一边散步,一边和沈阳的表姐幸福地讲述着。蓝天白云、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沿着护城河漫步,美丽的望京园、新华园、泰和园让人流连忘返。如今,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幸福感,从挂在白塔区居民脸上的笑容就可以深深感受得到。近年来,白塔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用心经营城市,按照“一小区一方案、一小区一特色、改一个像一个”的基本原则,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工作的切入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老旧小区改造新路径。严把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企业招投标、工程主要材料检测、现场质量监管和工程竣工验收“五关”,重点围绕外墙保温、地下管网、小区安防、文化休闲以及小区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全面立体化改造。“电线换新的了,管线重新铺设了,外墙加了保温,冬天屋里可是暖和多了。”文圣街道北铁门社区居民丁波将写有“政府造福、工程优质、热情负责、温暖人心”的锦旗送到白塔区城市更新局,这是百姓对白塔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最真挚的肯定。2021年,白塔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7个,涉及居民楼162栋8806户,改造面积59.62万平方米,总投资2.83亿元。丁波和她的邻居们都是这些老旧小区改造的受益者。今年,白塔区以建设宜居宜业新辽阳为指引,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颜值”。他们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又对42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涉及居民楼128栋居民7633户,改造面积63.49万平方米,总投资2.72亿元。改造工程包括楼顶防水,外墙保温和粉刷,自来水、供暖、排水排污管线改造(雨污分流),道路硬化、绿化,小广场路灯、监控系统、弱电下地等方面,将极大地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助力城市更新行动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此同时,白塔区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了今年急需改造的背街小巷6条,建口袋公园1个。背街小巷的改造和口袋公园的建设不仅为白塔区的城区面貌改善增添了内涵,也为居民的出行及休闲提供了便利。文圣街道北铁门社区居民在新建成的休闲广场健身。记者严佩鑫摄改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为民惠民“治理后的‘六一委’市场再也不拥堵了,出行那叫一个顺畅!”9月20日,出租车司机王静伟从白塔区六一街民主路段开车到和平路段,畅通无阻,没有了占道经营的小商贩摊点,这段路走起来省了不少时间。位于白塔区六一街的“六一委”市场是上世纪90年代自发形成的占道经营市场,多处经营摊亭占据着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人流车流混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今年,白塔区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对“六一委”市场、交通主干道沿街两侧违建等多处“顽疾”进行拆违治乱,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拆迁“六一委”市场工作中,白塔区广泛听取民众意见,采取“退路进场”的方式,为业户们提供800余平方米的新经营场地。仅用一周时间,“六一委”市场所有摊亭全部拆除完毕。目前,可移动商亭和固定摊亭业户陆续迁移到新的经营场地继续经营,在保障了从业人员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六一街环境面貌也得到明显改善,展现出“绿净美安”的城市风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为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市容市貌,营造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白塔区政府组织城管、交警、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占道经商、非法占用公共停车位等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不断巩固整治成果,为市民营造了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新华路、二道街、新运大街等重点区域的占道经营,店外违规经营、非法占用公共停车位等问题进行整治,对沿街商铺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劝导教育,督促经营户拆除乱搭乱摆的摊点,清理沿街乱堆放的杂物,对非法占用公共停车位的商户进行拆除,引导群众有序停车。白塔交警大队设立登记点,为群众提供电动车备案登记上牌服务,并对群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文明安全出行意识,防范及减少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联合执法检查组还走进沿街商家发放创城宣传材料,宣传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理念,营造了“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施工人员在维修背街小巷的破损路面。记者严佩鑫摄推进城市更新面貌焕新品质提升粉刷一新的楼房外墙、整洁平坦的巷道路面、规范有序的农贸市场、精美别致的公园绿化……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不断推进,白塔区正全力完善城市功能,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漫步白塔区街头,道路干净整洁,老旧小区改造焕然一新,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创城志愿者随处可见,文明风尚正激发宜居宜业新辽阳无限生机活力。白塔区是辽阳市主城区、老城区,人口密集程度高,老旧小区较多。近年来,白塔区强化对管理服务水平、市民文明素质、群众满意程度等软件方面的提升,并建立制度保障,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白塔区对标测评体系标准,全区集中创建力量,重点开展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城市秩序、文明交通、公共服务、“五小行业”、校园周边环境7项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完成25个重点社区路面破损维修,维修边石1600块,破损路面22304平方米,粉刷楼道1613个,新增设四色垃圾桶508套;集中清理楼道内小招贴、小广告21850处;集中治理全区21个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出店经营问题……针对躺卧长椅、乱贴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白塔区面向社会征集“金点子”,吸引了数万名市民的关注,共征集创城“金点子”2500余条,其中有20多条具有实用性、可行性的“金点子”已经被采纳,并转化为创城新举措。今年以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区开展理论宣传、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近5000次,参与群众25万余人次。全区126支志愿者服务队,近3000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近3000次。用心经营城市,让白塔区收获了人文环境、宜居环境、市民文明程度的明显改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09/23
- 辽宁葫芦岛:六股河生态美图为9月19日,六股河里的荷花。记者张宝程摄近年来,葫芦岛市绥中县六股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仅有大量飞禽栖息,不少植物也来“凑热闹”。到了秋季,芦苇摇曳,荷花争艳,绿藻逐波,加上水中的高楼倒影,美不胜收。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