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北斗现场:免预约!辽博宠“且”有新招!
    07/23
  • 辽宁省鞍山市博物馆织绣厅全新改陈升级
    近日,鞍山市博物馆织绣厅经过全新改陈升级后与广大市民见面,展出的织绣品均为难得一见的珍品。此次鞍山市博物馆织绣厅全新改陈后,共展出26件展品,包括缂丝、刺绣和织锦等三大类,其中刺绣类包含粤绣、蜀绣、苏绣和宫廷绣等。展品中“清·红绫地彩绣百子图幔帐”和“清·刺绣祥云升龙纹对屏”最具特色。“清·红绫地彩绣百子图幔帐”是继2024年年初至6月鞍山市博物馆举办“盛世欢歌”——龙主题文化展亮相后,正式入驻织绣厅,成为此次展览的一件代表性展品。该绣品取百子为题,多为大婚或庆典之用,有吉庆祥瑞之寓意。“清·红绫地彩绣百子图幔帐”绣有童子舞龙、纳瑞迎祥等场景,并穿插了捉迷藏、奏鼓乐、斗蛐蛐、放风筝、采莲子等嬉戏玩耍的场面,诸多童子形态各异,情态逼真,或缨冠长衫、或短衣打扮,或手舞足蹈、或跃跃欲试,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孩童稚趣的心理。还有寓意聚宝万年、吉庆有余、连生贵子、加官进爵等场景,可谓集各种吉祥寓意于一体。据介绍,百子图这类图样,自唐宋以来就已流行,明清时期更为普遍。接下来,鞍山市博物馆其他展厅的改陈也将陆续启动,此次改陈不仅仅是更换展品,更注重文化传承,从多角度、多维度,增加展览的文化内涵,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展览更加贴近观众。记者:赵梓含
    07/23
  • 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下月将在沈阳举办 44部作品带你领略中国杂技真功夫
    由文化和旅游部、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将于8月21日至9月5日在沈阳举办。本届展演旨在推动优秀杂技作品和人才不断涌现,促进杂技艺术事业繁荣发展。7月16日,记者从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前站会上了解到,本届展演从全国范围内的百余个节目中遴选了36个杂技(魔术)节目、8部杂技剧,将为观众送上激情与视觉的艺术盛宴。杂技剧《先声》杂技剧《天山雪》杂技节目《太极·坛韵》8部杂技剧技与剧融合达到新高度全国杂技展演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杂技艺术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水准最高的展演活动。全国杂技展演前身是创办于1984年的“全国杂技比赛”,从第十届起,“全国杂技比赛”取消评奖,改为展演。本届全国杂技展演主题为“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更加全面、充分地展示杂技艺术创作成果,本届展演对参演杂技、魔术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艺术性、技巧性、观赏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创新性和独特性。近年来,杂技剧打开中国杂技艺术现代转型和创新的大门,在跨界、融合、破圈中迎来创作高峰。此次有《先声》《天山雪》《山水国潮》《天鹅》等8部多次获奖、享誉全国的大型杂技剧参加展演,这些杂技剧将杂技艺术之美融于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之中,在技与剧的深度融合上达到新高度,关注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不仅在当地叫好,在全国也是现象级作品。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创排的杂技剧《天山雪》,是首部援疆、润疆题材杂技剧,该剧从主题立意、叙事结构、对舞台艺术的综合把握,一直到剧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与社会意义等方面,均堪称完美。德州市杂技团创排的杂技剧《山水国潮》,是山东省唯一入选此次展演的杂技剧。《山水国潮》由“百鸟朝凤——柔术”“笑傲江湖——飞叉”“荷塘月色——蹬伞”等9个杂技节目组成,深挖德州地域文化内涵,结合民风民俗等传统元素,融入杂技、舞蹈、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简约、凝练、震撼、厚重,展现了9种不同风格的杂技表演形式。而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的《天鹅》,以杂技演员羽梦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杂技演员成长道路上的挫折与努力、付出与收获,完美演绎了杂技新流派“肩上芭蕾”。值得一提的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杂技剧《先声》,将作为开幕剧演出,在盛京大剧院隆重推出。《先声》是国内首部以杂技剧形式将九一八事变的史实搬上舞台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六大战斗场面,30个节目重组、40场布景转换、串联,杂技与戏剧表演的巧妙编排整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审美和情感冲击。36个杂技(魔术)节目充满地方特色与生活元素聚光灯下,中国杂技从未停下求索的脚步。除了8部杂技剧,还有36个杂技(魔术)节目,包括《长安猫·滚灯》《太极·坛韵》《牛肉面的晨曦——快乐厨师》《快乐厨房·炊事员》等带有极强地方特色与生活元素的融合创新杂技节目,更有《天女散花》《坛三彩》等奇幻的魔术节目。比如《牛肉面的晨曦——快乐厨师》,取材于甘肃特色传统美食兰州牛肉面文化精髓,巧妙融合中国传统杂技《快乐炊事员》舞台艺术表现手法,创造性转化演绎小而精、小而巧、小而妙,展现人间最美烟火气的快乐杂技节目。杂技节目《太极·坛韵》则采用水墨画作为演出背景,用太极神韵做金线,将太极文化与顶坛杂技表演相融合,“移形换位”“双坛后空翻上肩”“抖轿子上三节”等原创小坛技巧及高难度的大坛技巧“过缸口”,以不同节奏呈现小坛的灵活轻盈和大坛的沉稳厚重,形成了震撼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惊、险、奇、美”的视觉感受。本次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杂技展演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跳与惊叹的探险;不仅是一次文旅融合的经典大制作,更是无数观众的现场狂欢。此外,本届杂技展演期间还将举办“全国魔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获颁“新时代魔术领军人才”称号的10位魔术师专场演出,届时将组织业界专家观看现场展演,并通过“一剧一评”“一场一评”等形式,对参演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及主题研讨。记者:杨竞
    07/22
  • 辽宁沈阳开启“然·爱生活艺术节” 以大自然为媒 艺术与公众零距离
    以流动的光影为渲染,以身边的万物为材料,以“自然、生态、生命和爱”为主题,沉浸在大自然里进行创作。一场将艺术驻地作为载体的文化活动正以“进行时”的姿态,在沈阳植物园展开。这也是东北首个以艺术驻地计划开启的艺术节。别开生面的呈现方式,充满创意的艺术作品,给人们提供了零距离触碰艺术的新鲜体验,也为沈阳文旅融合注入了清新之风。周美璇在为充满童趣的作品《浴》上底色,天空与树影投射在她营造的池水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摄影:吴丹)创作者廖仲正在精心调整作品《默》的造型。受访者供图现场创作与风为伴,以光影为笔7月17日下午,雨后空气湿润、甜香。沈阳植物园百合园里,游人每走一小段路就会惊喜地邂逅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它们大多以半成品的状态出现,或颜色鲜艳,或造型别致,与大自然相得益彰。一同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艺术创作景象。这就是“然·爱生活艺术节”第一阶段艺术驻地装置展的创作现场。该活动由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沈阳植物园承办,7月9日启幕,将持续至8月11日。第二阶段为共创生活狂欢节,将以艺术驻地装置展为核心,搭建主题营地,为游客提供文创、手作、美食等。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处空地上,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周美璇正为作品《浴》上底色,红红绿绿的油彩沾到脸颊和衣服上,她也不在意。把涂好了西瓜红的“小女孩”抬到镜面板旁,她反复端详,调整位置。椭圆形的镜面如同清澈的水面,倒映出碧蓝的天、流动的云、轻摆的柳条,“小女孩”和“小鸭子”开心地结伴同游。“在快节奏的当下,还有多少个时刻能无忌惮地放松感受自然的能量,于是我创造了她,代替我们卸下紧绷感,在绿荫下回归自然。”周美璇这样阐释自己的创作初衷。一旁,茂盛的鸢尾草掩映处摆放着一把绿色的铁椅,青年艺术家廖仲正小心翼翼地往椅子上安置高硼玻璃制成的细长“绿植”,带着暖意的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投射在玻璃花草上,显得层次更加丰富。廖仲说,他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在大自然中进行创作与展示的艺术活动,很欣喜,能够近距离地将自己的作品以最自然的样态呈现给公众,也让公众可以更直观地接触到艺术。有益探索以艺术链接自然与人心20米以外,茂密的青草和此起彼伏的蛙鸣将一块4.5米×20米的巨大画板包围,来自中央美院的吴智威正站在脚手架上,挥汗如雨地创作艺术涂鸦作品,“万物生长”四个大字以立体浮雕般的效果呼之欲出,脚下的草地上,一只小松鼠蹦来蹦去,正应和了作品的主题。此次活动承办方负责人介绍,举办该活动是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艺术与自然、与人的深层链接,挖掘艺术家的创作潜能,给全国艺术创作者搭建一个展示交流互动的平台。以文化艺术交流、精品艺术展、养生音乐会、生态生活方式体验、艺术疗愈等丰富形式激发市民游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据介绍,该活动前期招募中总共有400余人报名,最终有16位优秀青年艺术家入选艺术驻地计划,他们在场域中生活、创作13天,通过对沈阳植物园在地文化的梳理,提炼出特有的IP符号,利用在地性可利用材料进行创作。这些作品种类多样,有雕塑、装置、绘画、潮流艺术等,所用材料也五花八门,比如苔藓、木、金属、混凝土、纤维、麻、救生圈等。草地的宽广、花草的清香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的灵感,以天地为舞台的无边界的艺术空间也为公众打造了沉浸式观展体验,提供了与艺术家深度接触的机会。“《浴》这个作品映照了我的内心,我也想在草地上、池塘里畅快地撒野放松。”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学生刘俣辰在与作者交流后这样说。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影视与艺术学院教授回宝昆认为,艺术驻地计划在国内的逐渐流行体现了受众的需求、艺术的需求、文旅市场的需求,是激活文旅融合另辟蹊径的一个方式。通过艺术力量升级场域空间,打造更有辨识度的文旅形象。而在这种文化、环境和美学的连接下,艺术家也可以激发创意,酝酿焕新的力量。对普通公众来说,可以在游览观光中不经意地获取艺术享受,在心灵中埋下可贵的艺术萌芽。记者:吴丹
    07/22
  • “出将入相——戏曲文化展”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
    辽宁省博物馆精心策划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系列展之“出将入相——戏曲文化展”自2024年6月8日开展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展览以“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为灵魂脉络,深度挖掘并生动诠释了戏曲艺术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神,将承载着辽宁地方深厚文化底蕴的戏曲艺术,以鲜活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让文化遗产的瑰宝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广袤的祖国大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据统计,全国戏曲剧种多达三百六十余种,传统剧目更是超过万种。辽宁戏曲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独树一帜。有“南麒、北马、关外唐”之称的唐韵笙先生所创立的京剧“唐派”艺术享誉四方,以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为代表的辽宁评剧韵味独特,“喇叭一响,好戏开场”的海城喇叭戏曲调欢快优美,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的东北二人转火辣热烈,源于辽南皮影戏的新型地方剧种辽剧别具风情,还有充满蒙古族风情的阜新蒙古剧。这些深深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鲜明艺术风格的辽宁地方戏曲,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接地气、有活力、生活化的展览空间。走进“出将入相——戏曲文化展”展厅,观众可以在中国戏曲的奇妙世界里尽情畅游,在“出将入相”间一同看戏、赏戏、听戏,亲身感受辽宁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07/19
  • “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物图片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
    2024年7月18日,“山海有情天辽地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文物图片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辽宁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红山文化、三燕文化、辽金文化、清前文化厚重灿烂。这片山川秀丽、河海交融的热土上文脉兴盛、国宝荟萃,为辽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体旅全面协调发展积淀了厚重的人文根基。当前,全省上下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正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辽宁省博物馆是展示辽宁文化的重要窗口,这里曾经诞生过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多个“第一”。近年来,辽博深入挖掘馆藏特色资源,创新展览叙事体系,举办了“又见大唐”“又见红山”“唐宋八大家”“和合中国”等现象级大展,成为辽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的重要窗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辽宁省博物馆从近12万件馆藏文物中精选75件,以图片展的形式向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讲好辽宁故事,展示辽宁良好形象。75件文物印证了辽宁历史的悠久厚重,展现了这里千年积淀的人文底蕴,更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延续与传承。本次展览是辽宁省博物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上的一份特别祝福,希望以此为全省共同绘就的这幅文化兴、体育强、旅游旺、经济富、百姓好的美丽画卷增添华彩,为助推辽宁全面振兴贡献文博力量。
    07/19
  • 辽宁:逐绿游山 清凉一夏
    7月9日,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举办的第二届低碳骑行活动吸引了来自盘锦、营口、锦州等地的300余名骑行爱好者踊跃参与。7月13日,游客在沈阳植物园尽情体验艺术的魅力,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7月14日,位于鞍山市铁东区台町55号烧烤小院内,孩子们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盛夏时节,辽宁省各地迎来旅游高峰期,游客纷至沓来,享受休闲度假的美好时光。7月9日,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迎来了第二届低碳骑行活动。随着发令枪响,骑行队伍从宝源水文化温泉小镇出发,沿着精心规划的35公里骑行路线前行。骑行者们在骑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唐家镇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能亲身体验到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在沈阳植物园,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艺术家们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启了一场森林里的艺术之旅。2024年7月9日至20日在百合园举办的“然·爱生活艺术节”,是东北首次以艺术驻地计划开启的艺术文旅项目。活动依托文化艺术交流、精品艺术展、养生音乐会、生态生活方式体验、艺术熏陶等丰富的形式激发市民和广大游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随着中高考结束、中小学陆续放假,今年的暑期旅游季缓缓拉开序幕。在鞍山,家长们带着孩子放松身心、共享相伴时光,毕业的学生们结伴同行,游览祖国秀丽山川。无论是千山景区、二一九公园,还是文博场馆、玉佛苑,都能看到熙熙攘攘的游客身影。为迎接暑期旅游旺季的客流,鞍山推出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和线路,暑期档旅游精彩纷呈,为假日经济再添新活力。
    07/18
  •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十二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盛大开幕
    凌河放歌庆盛世,朝阳花开谱华章。7月15日晚,朝阳市第二十二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盛大启幕。摄影:白铁军盛夏之夜的凌河两岸灯光璀璨,人潮涌动。众多市民早早来到今朝辉煌广场,等待着“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是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经过20余年的精心培育,已成为朝阳市最高水平的综合性文化艺术节庆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综合执法局及各县(市)区承办。以“盛世华章朝阳花开”为主题,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主线,共计举办100场活动,场次和规模均为历年之最,旨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彰显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新气象,展示凌河沿岸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成果,展示朝阳城市文化魅力,切实把文化艺术节办成“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今年的“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除在今朝辉煌广场设置以文艺展演为主的主会场外,还在市体育场设置了以音乐啤酒节为主的分会场,全市各地的“文化消暑大餐”也将陆续开启。“盛世华章朝阳花开”朝阳市第二十二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分为“凌河放歌”“乘风破浪”“朝阳花开”三大篇章。规模宏大、气势震撼的开场舞《凌河情韵》,拉开了主会场开幕式的序幕。说唱表演《“品味”朝阳》生动展现出朝阳市在攻坚克难中取得的辉煌业绩。原创舞蹈《凌河影人》生动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凌源皮影的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当代中国评剧领军人物、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冯玉萍,受邀与两位朝阳籍弟子邵迎华、汤文萍,共同演唱了评剧《谢瑶环》选段。在器乐歌舞《慕容传奇》中,叱咤风云的三燕慕容家族“穿越时空”带来三燕宫廷舞。朝阳籍冠军运动员张凤柳、孙永杰、王孝卫、徐向超激情唱响《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歌伴舞《乘风破浪》生动展现朝阳决胜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信心和决心。敦煌舞蹈《礼乐·胡旋》带来异域风情,歌舞《一路芬芳》为两座城市文旅合作发展再创辉煌加油助威。原创舞蹈《鸟语花香》揭开了“一眼亿年的化石王国”神秘面纱。歌舞组合《朝阳在哪儿》《九凤朝阳》《朝阳花开》《振兴之光》融入朝阳本土的美丽传说等文化元素,在演唱形式上力求新颖。舞联动《国风正当潮》精选动感十足的歌舞串烧,将时尚的风格与优美的国风完美结合,倾情演绎魅力朝阳、青春朝阳、幸福朝阳。歌舞《盛世花开》以令人心潮澎湃的歌声和大气豪迈的舞蹈,象征着朝阳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努力拼搏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举办“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是落实全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扎实推进朝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讲好朝阳故事、传播朝阳声音,推介朝阳旅游的一个重要平台。激情满怀的朝阳儿女,以崭新的风貌、昂扬的姿态,在文化大舞台上展现文化自信、汲取振兴突破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朝阳崭新篇章。记者:刘勇韩云波
    07/18
  • 非遗技艺给辽博“出将入相——戏曲文化展”增添意外惊喜
    7月14日,辽宁省博物馆一层的“出将入相——戏曲文化展”展厅内人流如织。恰逢周末,这个原本就很热的传统文化展愈加火爆。展柜里,一个装饰精美、配色大胆、巧夺天工的“点翠凤冠”成了观众纷纷前往的“打卡地”。站在凤冠前,隔着玻璃窗,将凤冠“戴”在自己的头上,瞬时,观众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化身为贵妇人。省级非遗辽西绳结传承人颜伟齐一直在无偿教授身边人学习辽西绳结技艺。这样的情景,让“点翠凤冠”的主要创作者、省级非遗项目辽西绳结传承人颜伟齐既兴奋又觉意外,“没想到辽西绳结能这么受欢迎。”辽博“出将入相——戏曲文化展”中用辽西绳结技艺重现“点翠凤冠”是一次大胆创新之举。布展前,如何用非遗技艺展现传统戏曲元素,让策展人颇费脑筋。一次偶然机会,策展人接触到了非遗辽西绳结技艺,看到纤细的彩绳能塑造和编织各种各样灵动的小动物,策展人提出了一个创意——用辽西绳结做一个“点翠凤冠”。辽博展厅里,绳结“点翠凤冠”引来观众驻足赞叹。“点翠凤冠”是中国古代皇后及贵妇人的头冠,它雍容华贵、制作流程繁复,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在古代,只有宫廷的能工巧匠才具备制作能力。今年5月初,接到辽博的请求后,年过七旬的颜伟齐感到压力很大。如何按照辽博要求还原“点翠凤冠”的造型、颜色以及与珍珠等名贵配饰的搭配,尤其是如何用彩绳来替代翠鸟羽毛,这些都考验着颜伟齐和徒弟张薇薇的技艺。师徒俩不分昼夜,28天后,一个造型雍容华贵、色彩艳丽的“点翠凤冠”摆进了辽博展厅。辽西绳结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生产实用性结绳、生活使用性结绳和装饰观赏性结绳三大类。“我们欣赏辽西绳结,不单单看它的配色,最重要的是看它的‘结体’。经过我们进一步的挖掘与总结,辽西绳结一共有127种结体,也就是说,有127种绳结的手法。大家比较熟悉的绳子编织的‘中国结’,就用了多种结体。”颜伟齐说。在颜伟齐的工作室,一只用辽西绳结技艺编织的长度不到一厘米的小青蛙灵动可爱。用彩绳编织出这样一只立体的小青蛙,既考验编织者的耐心,也考验其技艺。“这就是辽西绳结的魅力。”颜伟齐说。近些年,为了将省级非遗辽西绳结技艺发扬光大,颜伟齐一直在无偿教授身边人学习辽西绳结技艺,张薇薇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了绳结,佩戴一个搭配了玉石、金银等配饰的绳结手链,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绳结不仅精致漂亮,而且还蕴含着吉祥、祝愿等寓意,这也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重要原因。我希望自己能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张薇薇说。记者:朱忠鹤
    07/17
  • “北方花都”向阳绽放——辽宁省凌源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近年来,凌源市大力发展花卉特色产业,建成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百合第一县”。借助“花香溢八方”的平台,凌源市不断以开放合作牵动发展,以项目建设支撑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冶金、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工业强县的坚固基石;深化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幸福家园、模范机关、红色港湾、凌水先锋“五个主题”建设,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力全面振兴;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服务活动,为群众幸福生活提质加码,今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标兵。凌源市这张“北方花都”的亮丽名片越发光彩熠熠。“北方花都”凌源市城区大凌河两岸美景如画。凌源市委宣传部供图以花为媒搭建开放合作平台花开时节,如期相约。7月14日,第六届朝阳凌源百合节在凌源百合博览园盛大启幕。百合节以“朝阳花开香约凌源·百合绽放美好生活”为主题,聚焦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花卉产业链发展和花卉产业交流合作,与广大专家学者和海内外人士,携手并进、聚力共赢。本届百合节期间举办郁金香新品种洽谈会、花卉合作种植订货会、百合发展交流会、永生花订货会、本地鲜花展、百合新品种和精品花卉企业展等系列活动,推动花卉产业新品种的推广和产销对接,成为一次集产业交流、文化旅游和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年度花卉产业盛事。“南有云南,北有凌源”。凌源,作为全国鲜切花的重要产区,是北方地区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以及亚洲百合、唐菖蒲、郁金香种球繁育基地。历经30年的发展,凌源花卉生产面积2.5万亩,年产鲜切花2.91亿枝左右,观赏类百合、唐菖蒲等品种种球0.5亿粒,品种包括东方百合、郁金香、唐菖蒲、菊花等十几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值突破10亿元。7月14日,第六届朝阳凌源百合节在凌源百合博览园启幕。凌源市委宣传部供图凌源市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融合,以科技为引擎,花卉生产形成了温室与裸地生产相结合,鲜切花生产与种球繁育配套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被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重点扶持产业。“凌源百合”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在全国百合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凌源市被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确定为“中国百合第一县”。凌源市积极与花卉知名企业开展订单销售合作,确保花卉产品销售稳定。紧跟互联网潮流,大力推动花卉电商销售,以域内头部电商主播带动培育花卉电商主播及相关从业者,形成多元化鲜花销售渠道。鲜花产品由传统的捆装鲜花发展为裸花、鲜花礼盒、永生花加工品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凌源先后获得全国花卉电商产销模式示范县、辽宁省花卉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诸多荣誉。事实证明,凌源花卉是潜力之花,是生态之花,更是广大农民的致富之花。依托花卉产业优势,凌源市正在全力建设集花卉种球研发、交易流通、示范性生产、文化旅游与花卉深加工于一体的产城人文旅融合发展的国家级现代花卉产业园。依托花卉产业优势,凌源市全力建设“和美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区,划定万元店镇、小城子镇、宋杖子镇、城关街道且集中联片的15个行政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区,总面积162.47平方公里,大力发展花卉特色产业,同时以农促旅、以旅富农,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面貌,着力打造“产业兴、环境美、民安乐”的“和美花乡”。百合绽放吐新蕊,含芳只待宾客来。凌源把花区变成景区、把花园变成公园,百合节已成为凌源向外展现特色农业产业和旅游资源优势的特色名片,更成为搭建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凌源市以百合节为牵动,持续深入挖掘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全力打造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地和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势能正在加速释放。项目领跑筑牢工业强县基石6月28日,凌源钢铁集团焦炉装备升级绿色发展改造项目配套的焦炉煤气制LNG、氢能(液氨储氢调控)EPC总承包项目,在朝阳凌源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建设。据悉,这一项目将焦炉煤气转化为清洁能源LNG和氢气,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作为凌钢集团焦炉装备升级绿色发展改造项目的重要一环,这一“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的开建,标志着凌钢集团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重大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是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动力源。年初以来,凌源市聚焦现代冶金、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强化服务保障、跟踪调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上半年,凌源市开复工项目134个,项目总投资288.49亿元。从项目体量看,1亿元至5亿元项目32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从建设性质看,新建项目68个,续建项目66个。从产业类别看,一产项目7个,二产项目68个,三产项目59个。今年,凌源市计划实施工业项目130个以上,加快推动现代钢铁冶金、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其中,凌钢高炉改造、智能钢构及中玻二线绿色工厂等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加快建设现代冶金产业集聚地。积极推进河坎子抽水蓄能、装机容量100兆瓦风力发电及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推进氢能源汽车发展;全力推动无人机、无人驾驶重卡汽车、中云智能制造工业园、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加快创新转型,培育壮大现代化装备制造业集群。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凌源市全力推动航天凌河氢能源汽车项目建设。(摄影:仇一军)凌源落实“项目管家”工作制度,为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配备“项目管家”,并且建立副县级包保领导、市直部门责任人、责任领导、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五位一体”包保制度。对新开工的项目,抢工期、抓进度,努力实现新建项目早开工、早入库。对在库项目排出施工时间表、路线图,抢抓上半年和三季度施工黄金期,确保形成更多实物量。凌源市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全年储备高质量项目150个,力争签约项目100个。继续强化央地合作,进一步鼓励支持本地企业与央企开展全方位合作,助力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突破。凌源市对招商引资各项指标采取周调度、日研判,实行清单化管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对签约项目进行全程跟踪,落实项目落地前各项要素保障,为项目落地提供基础支撑。对新开工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式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力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党建引领激发振兴内生动力7月5日,万元店镇“文旅产业联合党委”正式揭牌,标志着该镇开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抱团发展的新模式。万元店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特色及旅游资源,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要素相似、愿景相同的原则,整合3个村4个文旅企业,成立“文旅产业联合党委”。万元店镇将充分发挥文旅产业联合党委“引擎”作用,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文旅产品,着力打造一条辐射小城子百合基地、牛河梁文化遗址等景点的精品休闲旅游线路,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现“党建共抓、产业共育、党群共富”的目标。这是凌源市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助力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凌源市围绕强基固本目标,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幸福家园、模范机关、红色港湾、凌水先锋“五个主题”建设,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助力全面振兴。以“党建引领·和美乡村”为主题,凌源市系统总结宋杖子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做法,确定花卉产业联合党委引领产业发展“165”党群共富思路,“1”即以产业联合党委为核心穿起党建链、产业链;“6”即统一土地规划、统一资源保障、统一科技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方式、统一销售渠道的六统一发展模式;“5”即人才联用、信息联享、问题联解、发展联动、联农带农五联共富运行机制,在全市打造党群共同致富示范基地28个。以“党建引领·幸福家园”为主题,凌源市持续开展“早看窗帘晚看灯”关爱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志愿行动,帮助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等困难。持续推动“红色物业”创建工作走向深入,打造东盛物业“家”文化、万恒物业“合”文化党建品牌。组织95家市直部门单位与全市社区深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1688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访民情解民忧”,认领群众“微心愿”88个。以“党建引领·模范机关”为主题,凌源市持续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积极打造机关党建品牌矩阵,积极开展“一季双评”和“争当振兴先锋、争做突破表率”活动。组织64个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创城我先行、机关当先锋”等活动,累计派出人员5200余人次。以“党建引领·红色港湾”为主题,凌源市大力实施“两个覆盖”攻坚行动,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87.38%,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85.02%。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和示范体系建设,创建标杆以上非公企业15家,社会组织示范点5家,国有企业党建示范点2家,推动“一强双促”与“三强三争创”两个载体活动走深走实。以“党建引领·凌水先锋”为主题,开展凌源市“两优一先”推荐评选表彰,共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70名、党务工作者50名、先进基层党组织50个,同时选树各领域不同类型先进典型25个,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文明实践点亮群众幸福生活夏日,行走在凌源,市区道路桥梁旁、广场上,百合花、郁金香渐次开放;大街小巷中,车水马龙、秩序井然;街道社区里,志愿者身影穿梭,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文明之风温暖弥漫……截至目前,凌源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阵地7个、文明实践所27个、文明实践站285个、文明实践广场524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文明实践组织网络,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凌源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多功能会议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室”“便民健身场地”“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青年活动室”“科技科普室”等服务群众的活动阵地,实现了“一个场所,多项功能使用”的良好局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化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志愿薪火”文明实践活动,制定“3·5学雷锋纪念日”文明实践活动日程,20余个市直单位和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同步参与,涉及医疗健康、智慧助老、社会治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应急消防、交通安全、法律援助、科技科普等多个领域。开展植树活动、清洁家园活动、反诈进机关主题宣讲、“诵读时代华章厚植家国情怀”亲子诵读大赛、“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庆七一,促振兴”集中宣传日活动等,受益群众累计3万余人次。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公共文化服务“六进”活动,制发凌源市公共文化服务“六进”活动清单,涉及文艺演出、讲座培训、展览展示、文化活动等多个项目类别。年初至今,各所(站)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清洁家园、理论宣讲、人居环境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5200余次,受益群众达9万余人次。凌源市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主线,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群众最现实、最关切的问题,采取“多对一”“一对一”等方式,着力打造“文艺润万家”活动品牌,精心培育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明实践精品项目,提升群众文化意识。在人流密集的十字路口旁建起“马路学堂”,是凌源交警部门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采用“固定+流动”模式,利用交警执法站等宣传阵地,配备宣传手册、电脑、桌椅等设施,“安全宣传+警示教育”相结合,通过观看“一盔一带”“闯红灯”等常见交通违法、事故案例视频、阅读宣传手册、交警现场授课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得到纠正的同时,对交通违法行为人进行劝导宣传教育。“群众生活在哪里,文明实践工作就做到哪里;群众聚集在哪里,文明实践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凌源市让越来越多的文明剪影连点成线、织线成片,持续为群众幸福生活提质加码。记者:张旭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