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盐碱滩上的“生态惊喜” 盘锦湿地发现海韭菜在近日开展的盘锦湿地植物专项调查中,盘锦市林湿局科研人员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位神秘的“湿地居民”——海韭菜。这位“新成员”,不仅揭开了盘锦生物多样性的又一奥秘,更以其独特的生存智慧,为这座“国际湿地城市”的生态保护写下了生动注脚。这种名为海韭菜的水麦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虽名含“韭菜”,却与水培蔬菜毫无关联。它根茎短粗,密生须根,条形叶片全部基生,直立的花葶顶端开着绿色的总状花序,6棱状椭圆形蒴果成熟后会6瓣开裂,形态别致而富有野趣。海韭菜主要定居于辽河三角洲河口区域的盐沼——草甸过渡带及浅水沼泽边缘。(王金爽摄)调查显示,海韭菜主要定居于辽河三角洲河口区域的盐沼——草甸过渡带及浅水沼泽边缘。这些区域土壤盐碱化程度高,水体呈半咸水性质,在潮汐的日夜冲刷下,生存条件堪称苛刻。然而,海韭菜却在此蓬勃生长,用生命的韧性诠释着河口湿地物种的独特生存策略。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海韭菜堪称“多面手”。茂密的草丛为底栖生物和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与觅食场所;发达的根系如同天然防波网,牢牢稳固滩涂,有效减缓海岸侵蚀;它还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发挥净化水质的“湿地之肾”功能,对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与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海韭菜作为典型的盐湿生植物,其分布格局与种群动态可灵敏地反映河口湿地的环境变化,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指示物”。它的出现,为科研人员观察和研究盘锦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提供了一个天然窗口。这一发现,标志着盘锦生物多样性记录得到重要完善,对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多年来,盘锦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通过退养还湿、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实施生态补水等多措并举,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海韭菜的发现,正是盘锦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见证,彰显了这座“国际湿地城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扎实成效。湿地点翠,生生不息。成片海韭菜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盘锦湿地的植物群落,更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步伐。它那柔弱却坚韧的生命姿态,恰如盘锦湿地保护事业的缩影——在盐碱与潮汐的考验中,绽放出最动人的生态之美。记者:陈春梅李博10/14
- “大连老酒馆”沉浸式互动空间近日,央视播出《中国好剧系列之〈老酒馆〉》特别节目。节目选址大连东关街28号院“大连老酒馆”沉浸式互动空间,用1小时深度访谈,动情讲述电视剧《老酒馆》创作的台前幕后,尽显“有深度、有温度”的质感;同时依托“老酒馆”的实景氛围,带观众沉浸式“重回”百年前的大连。东关街“大连老酒馆”沉浸式互动空间于今年5月开业以来广受好评,截至目前,已演出沉浸式环境互动戏剧《老酒馆》90场,观众评价这是体验感极佳的沉浸式空间。演出内容老少皆宜,演员演技在线,打破了传统戏剧边界,参与度高、代入感强,观众能在有泪有笑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记者:王荣琦10/14
- 沈阳故宫:百年戏台变身文创空间10/13
- 辽东绿色经济区:发挥生态优势 做好“土特产”文章10/13
- 游兴城古城 赴视觉盛宴10/11
- 从“流量”到“留量” 沈阳文旅火爆出圈10/11
- 搭平台展示辽宁好品 促合作共话丰收喜悦10/10
- 节日期间我省文旅市场热度消费双提升国庆中秋期间,我省紧扣“踏秋赏枫醉游辽宁”主题,聚焦新场景打造、新消费培育、新体验提升,持续策划推出一批高品质文体旅融合活动,营造了欢乐祥和、热烈浓厚的节日氛围,有效激发了文旅消费市场活力,为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综合统计,截至10月8日15时,全省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7.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8.2%。全省9家一级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同比增长34.62%。假期,盘锦北旅田园·黑风关古镇日客流量破万,街巷人潮如织。(摄影:王克威)“醉游辽宁山海成诗”金秋文旅体验缤纷登场。沈阳植物园百合花展集中展出20个品种、5万余株精品百合,打造出绚丽多彩的秋日花海景观。朝阳北票市大黑山旅游景区的莫奈花园精心种植多种适应高海拔气候的观赏植物,不同色块的花卉如流动的调色板,尽显自然与艺术交融之美。盘锦含章湖度假区推出花海露营、帆船体验、水上娱乐等多元化项目,为游客打造难忘的秋日旅行体验。“光影为媒山海回响”秋季视听盛宴精彩启幕。大连市世纪留声音乐文化博物馆推出庆国庆迎中秋民族音乐会,在演绎经典民族乐曲的同时融入现代编曲理念,彰显民族音乐的传统韵味与当代气质。鞍山“好运莲莲·千山奇妙夜”水幕光影夜游活动,通过光影科技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让游客实现“白天追山景,夜晚赴灯约”的双重体验。本溪市创新呈现“去有‘枫’的地方”中秋读书诗会,以月为伴,在斑斓秋色中打造一场融汇经典诵读、文化品鉴与自然意境的雅集盛宴。丹东市举办公益惠民演出,通过歌舞、戏曲、器乐、诗朗诵等节目展现地域文化特色。葫芦岛红海栈道景区海上美术馆集中展出150余幅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以专业影像呈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节日里,葫芦岛兴城宁远古城开展文旅融合活动,引来大量游客。(摄影:田嘉)活化文化资源,润泽百姓生活。假日期间,各地推出了“深探文脉沉浸古今”系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我省推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大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循迹英雄路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启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创新推出大型红色沉浸式讲解情景剧《赤》,以生动的艺术手法引领观众共同践行一场“信仰之约”。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颂红色荣光庆盛世华诞”等活动,通过红色歌曲演唱、情景剧演出、乐学课堂与传统文化体验,让游客在参与中传承红色精神。假日期间,我省推出系列主题艺术展,更有23家博物馆积极响应公众文化需求,推行延时开放服务,共同营造“博物馆之夜”文化氛围,有效释放文化场馆公共价值,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营口市博物馆推出《辽宁千年文脉·图片展》,全景展现辽海文化发展脉络。辽阳雷锋纪念馆举办“墨韵绘华章共筑中国梦”迎中秋庆国庆76周年书画作品展,激发群众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双节”期间,丹东鸭绿江畔人气爆棚,成为热门打卡地。(摄影:周广庆)非遗传承焕新彩,国潮雅韵入人心。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中秋花灯DIY”“辽博手作”等活动,通过互动教学推动馆藏文物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跨界创新。沈阳地铁首座非遗主题车站正式亮相,将唐派京剧、评剧“韩花筱”、十二生肖等非遗元素创新融入公共空间,营造“出行即遇文化,随手可拍经典”的城市氛围。阜新福宇博物馆“梦回千年”古风市集打造传统文化盛宴,游客在手工制作体验中深切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双节”同庆,舌尖寻味必不可少。抚顺凭借其独特的美食文化魅力,成功上榜高德扫街榜“烟火气”城市榜单,数据显示前往当地特色小吃店的游客人数显著提升,展现出浓郁的城市烟火气。铁岭凡河镇康熙楼解压大院举办“十一黄金周钓大鱼越野摩托体验周”,推出系列体验项目。记者:王笑梅10/10
- 本桓宽高速:邂逅秋日最美“枫”景10/09
- 老场景“变身”假期潮玩新地标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由沈阳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的文创园和游乐场人头攒动。经过近年来的改造,曾经机器轰鸣的厂区、存储粮食的仓库等,已成为假期炙手可热的潮玩新地标。 10月1日,游客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1日,游客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1日,游客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1日,游客在沈阳红梅文创园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1日,游客在沈阳红梅文创园游览。(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奉天工厂文创园内拍照。(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奉天工厂文创园内拍照。(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内观看乐队演出。(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奉天工厂文创园内的城市书房内阅读。(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6日,游客在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内的商铺选购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0月8日,小朋友在沈阳粮仓文化产业创意园内的“快乐专+”游乐场体验游乐项目。(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