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最辽宁·景】千山积翠
    这里钟灵毓秀,远祖长白,西南迤海;这里风光旖旎,林壑幽美,独胜辽左……“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是清代诗人姚元之对这里的千古绝唱。千山风光美千山,古称积翠山,距鞍山市中心17公里,因相传有九百九十九座山峰而得名。千山景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和中国天然氧吧。这里的一峰、一石、一树、一洞、一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中会唱歌的石头——木鱼石,就位于千山脚下。
    03/31
  • 辽宁省朝阳市:早春桃花满城醉 一季芳菲入梦来
    数日温柔的春风轻拂而过,满城的桃花似乎在一夜之间灿然绽放。阳春三月,恰是人间好时节,朝阳市再次开启繁花似锦的浪漫时光。带着蓬勃生命力的迎春桃花,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肆意铺展,处处皆如画。尤其是大凌河风景区内,春波荡漾的河水、天光倒映的远山、河畔逶迤的桃林、缀满绿芽的柳枝,构成的旖旎风光更是怡人心境,与春相约的众多游人在赏心悦目间,纷纷定格花容,畅游家乡的美,陶醉家乡的春。记者:孙良
    03/31
  • 【最辽宁·景】白云山巅
    这里素以山高、石怪、松奇、洞幽、神秘而著称。这里有300多个景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祥云独具特色、魅力永恒,是一处融山、水、林、洞自然景观的好去处。白云山美景海城白云山风景区,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海城市东约45公里处,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分8个景区,有大小山峰450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仙人洞就位于景区南部。
    03/28
  • 加快建设具有辽宁特色的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在去年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破50%的基础上,今年辽宁省再定新目标:两项指标将分别达到55%、53%,加快建设具有辽宁特色的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近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振兴新突破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2024年,辽宁省锚定清洁能源强省目标任务,以实施能源保障能力提升工程为总抓手,积极谋划实施高质量能源项目,补短板、锻长板、拓新板,能源绿色转型底色“更加鲜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更加优化”,能源产业发展动能“更加澎湃”,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更加有力”。能源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2024年,辽宁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风光能源方面,全省风电、光伏总装机达到2969万千瓦,较2020年翻一番。核电项目方面,徐大堡核电站4台机组安全有序建设。庄河核电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快速推进,获得“路条”当年即具备核准条件。培育氢能产业方面,全国最大的风电离网制氢项目——华电铁岭25兆瓦项目已全面投产。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可有效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2024年,辽宁省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持续增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清原一期6台机组投入商运,大连庄河等5个项目开工。新型储能项目有序推进,涵盖全钒液流、飞轮等多种技术路线。电网主网架结构全面加强,纳入国家“十四五”主网架规划的23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部完成核准,巴林—奈曼—阜新等14项500千伏工程建成投运,电网主网供电能力大幅提高。煤电支撑调节能力不断提升,华润沈阳异地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完成煤电机组节能、供热和灵活性改造857万千瓦。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沈鼓集团空气储能压缩机水平国际领先,大连融科、沈阳微控等新型储能领军企业迅速发展,特变电工特高压输电装备打破国外垄断,远景、金风、正泰、蜂巢等新能源装备龙头企业落户辽宁省,产业集聚效果逐步显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方面,去年辽宁省电煤需求量为5384万吨,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5201万吨,签订率为97%,远超国家要求80%的规定。全年电煤中长期合同供需方履约率均好于全国平均值。天然气中长期合同应签尽签,能源保供扎实有效。去年煤炭产量3000.6万吨,同比增长4.8%。原油、天然气分别稳产950万吨、8亿立方米。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三年行动决胜之年,辽宁省将统筹推进能源保安全、强供应、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推动多元互济、结构合理、装备先进、市场开放的清洁能源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维护能源安全方面,辽宁省将进一步稳定煤炭产量,推进中石油渤海湾盆地油气稳产、辽河储气库群等项目建设,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发挥煤电“压舱石”作用,加快推动沈阳全胜、国电电力普兰店等规划内项目开复工,积极推进新增纳规的华能营口二期项目尽早落地。聚焦“双碳”目标任务,力争2025年辽宁省风电光伏总装机在3700万千瓦以上,提前全面布局“十五五”风电光伏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大配电网升级改造。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积极推动规划内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研究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深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开展绿色燃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沈大氢能高速走廊”建设,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围绕科技创新,辽宁省将建设沈阳新型储能、大连氢能、丹东海上风电、营口海上风电、阜新陆上风电、朝阳太阳能6个特色产业集群。承办2025年大图们倡议能源理事会年会,在东北区域首次举办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和全国煤炭交易会,打通能源产业对外合作窗口。加快建设辽宁能源大数据平台,打造能源装备产业高地。辽宁省还将探索能源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辽宁沿海核电供热,科学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支持绿色燃料、新质生产力等绿色用电需求。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妥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记者:赵婷婷
    03/28
  • 大连市“世界气象日”活动精彩纷呈 首批气象科普讲解小志愿者“上岗”
    3月23日是第六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早期预警能力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大连市气象局、大连市气象学会联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气象科普讲解小志愿者现场讲解。(摄影:李铭)当日8时30分,大连市气象局开放日活动与公众见面。“大连近年来的气候有何变化?”“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这些设备都是啥?”……开放活动一开始,前来参观的市民已将气象专家们团团包围,不停地询问有关天气的知识。活动现场,提前预约的700余名市民走进大连市气象局,参观百年气象站陈列馆、电视气象节目演播室、大连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观看气象科普展览、了解增雨火箭车、气象应急监测车、探空气球……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气象专家进行交流,“零距离”感受气象万千。在活动现场,气象科普讲解小志愿者正为前来参观的市民进行讲解,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我们联合高校和全市中小学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科普基地开放和主题研学活动。”据大连市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雁介绍,2024年8月,大连市气象局、市教育局联合启动了气象科普讲解志愿者招募活动,全市30所学校316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最终40名学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成为全市首批气象科普讲解小志愿者。与此同时,大连市气象部门积极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面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在校学生、幼龄儿童等不同群体,通过部门横向联合和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公众气象科学素养和防灾避险能力,推动全社会形成气象防灾减灾合力。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大连市气象台台长李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为了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大连气象部门积极开展新资料、新技术、新方法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中的应用,积极推进以科技赋能织密监测网,加强预报预警工作,2024年补充建设了96个自动站,目前自动站297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显著增强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记者:冉嬛
    03/27
  • “永恒的经典”连办9年普及交响乐,引万余乐迷追捧——从听不懂听不起到听不够听个遍
    语言止步的时候,音乐开始。3月21日晚,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携手俄罗斯指挥家安东·托尔别夫、我国青年钢琴演奏家安天旭共同打造的“永恒的经典”交响音乐会在辽宁大剧院奏响,为现场约千位中外观众呈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作为辽宁交响乐团自2016年起精心培育的文化品牌,“永恒的经典”以每年1至2场的演出频率,圈粉无数。一办就是9年,这个以弘扬交响乐经典为主旨的文化IP靠啥出圈?本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青年钢琴家安天旭与乐团炫技式的竞奏,立刻征服了在场观众。受访者供图请进来:“这个味儿”源于国际范儿指挥棒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嘹亮的小号和乐队齐奏开场,瞬间将观众带入欧洲盛大舞会的氛围。交响音乐会在激昂的柴科夫斯基《波兰舞曲》中拉开帷幕,富有节奏感的旋律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就是这个味儿,不愧是被称为19世纪的欧洲贵族‘蹦迪’神曲。”观众席上,身为琴童的15岁少年王策忍不住跟随节奏用脚打起了节拍。正宗、地道的韵味来自俄罗斯指挥家对本土伟大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辽宁交响乐团这一阵容整齐、影响力强大的老牌院团的雄厚实力。“晚上好,我又来了!”辽宁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安东·托尔别夫特意用刚学的中文与观众打起了招呼,他表示,这是他第二次来沈阳和该乐团合作,在更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了创造性的互动,达到了最大的默契。本场音乐会国际范儿和古典气息十足,选曲以耳熟能详的俄罗斯古典音乐名曲为主,如泣如诉,引人沉醉,体现了“向永恒的经典致敬”的主旨。“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音乐是俄罗斯音乐风格的代表,我很高兴与中国观众分享这些知名作曲家的最杰出作品。”安东·托尔别夫说。俄罗斯民歌的悠长旋律从大提琴声部流淌而出,穆索尔斯基《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以舒缓优美的曲调,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意境,人们仿佛能看到水波编织的光影纹路。低沉的定音鼓如远处传来的雷声,打开了神秘之门,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描绘出奇幻的音乐画面。作曲家叶小钢的《盘山天光》《绵水之阳》《羌寨晨曦》《激流川江》等作品,则以不同地域文化为根基,通过现代音乐语言展现了中国山水人文的多元维度。其同时也是辽宁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七夕》的配乐选曲,去年首演时就是由安东携手辽宁交响乐团现场伴奏。《七夕》配乐的加入也让本场演出体现出中西合璧、文明互鉴的特色。由辽宁交响乐团创始于2016年的“永恒的经典”交响音乐会已跨过9年,每年演出1至2场世界交响经典,推出了欧洲民族乐派、世界著名轻歌剧序曲等专场,迄今为止演出十余场,吸引万余人到场欣赏。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以线上音乐会的方式呈现,持续擦亮这一文化品牌。其以国内一流音乐水准为标杆,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家加入,以“请进来”和“组合拳”的方式创新合作模式。3月21日晚的演出,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其中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音乐家,沈阳某钢琴学校也派出教师团队集体观演,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中俄音乐文化的一次深度交流,更是交响乐圈里的一个节日。“永恒的经典”已经坚持了9年,以开拓、包容、创新之举成为辽沈乐迷所推崇的盛典,以音乐语汇开启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从这一点上来说,其意义重大。”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回宝昆说。惠民价:吸引大批交响乐爱好者“这就是那位‘表情包’钢琴家?听说他20岁就拿了‘柴赛’的第四名。”“对,还是在被工作人员放错曲闹乌龙的情况下,是24年来中国钢琴家在这个顶级赛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在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好奇议论中,第十六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网红”钢琴家安天旭登场。他演奏的是自己当年在“柴赛”上的“成名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舞台上,安天旭与乐团展开炫技式竞奏,灵动的手指、稳健的功力、超凡的技艺立刻征服了观众。“过瘾!交响乐就得来听现场,钢琴的叩击仿佛穿透肌肤、直抵心灵。”走出剧场,沈阳观众张浩杨仍难掩兴奋。而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拿到了安天旭签名的乐迷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这次“追星”的成果,这场交响音乐会给他们心底留下的是永恒的音乐印记。近年来,我省交响乐演出市场日渐活跃,乐团与观众趣味互动等视频引发网友热情点赞,让人看到了交响乐亲近大众的无限可能。“过去总觉得交响乐听不懂、听不起,现在是听不够、听个遍!几年前我就关注了辽交‘永恒的经典’音乐会,票价也实惠,我们全家老小都爱看。指挥家邵恩、杨又青,钢琴家殷承宗,小提琴家陈曦,这些大艺术家的演出都看过,太值了!”和老伴儿一起带着小孙女来看演出的退休教师李女士表示。秉持惠民原则,“永恒的经典”交响音乐会持续推出30元惠民票和80至380元不等的多价位票,增强对听众的黏性吸引,释放高雅艺术的更大活力。在本次音乐会开演前,省文化中心和辽宁交响乐团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进行了演出曲目导赏,对曲目内容和风格进行通俗易懂的介绍。省音协秘书长刘蕾表示,该文化品牌的建立对于满足辽沈地区人民群众高层次文化需求、普及交响乐知识、巩固文化阵地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氛围很好,能感受到现场观众高涨的情绪!”受邀而来的音乐家对辽宁高雅艺术演出氛围和观众的高素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当晚演出中,在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中,指挥家安东与钢琴家安天旭数次谢幕又数次返场,加演了《彩云追月》《皮黄》《茉莉花》《马刀舞曲》,音乐如行云流水注入心底,带给观众巨大的惊喜。高雅艺术再好,也不能孤芳自赏。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副院长殷之声表示,以交响乐为代表的高雅艺术的发展,正是人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艺术欣赏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注脚,“我们将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向公众推广经典音乐作品,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记者:吴丹
    03/27
  • “天鹅之城”涌动文旅春潮——解析辽宁省北票市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的现实路径
    3月15日至16日,2025年辽宁省“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暨朝阳北票第三届天鹅节在北票市举行。“天鹅季”惠民促消费活动、地方特色民俗活动、招商引资推介会……让为期两天的北票第三届天鹅节火爆“出圈”,成为北票市向四方宾朋展示“天鹅之城”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新窗口、新平台。天鹅翩跹,生态北票;朝阳花开,大美辽宁。如今的北票市,生态环境逐年改善,越冬天鹅汇聚于此,产业发展觅得契机。经过多年的努力,北票市“天鹅之城”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和释放,文旅产业发展迅速,收获了丰厚的生态红利。在北票市红村天鹅湾景区内,天鹅成群栖息。(摄影:张争鸣)改善生态环境“天鹅之城”扬名3月14日一大早,北票市护鸟志愿者李海峰与妻子王朝辉来到北票市南八家子乡红村天鹅湾景区,巡护迁徙在此的越冬天鹅。“自2016年以来,我和爱人就在这里尽自己的力量守护越冬天鹅,从一开始的几只越冬天鹅,增加到现在的近600多只越冬天鹅,规模逐年增大,这里已成为我国辽西地区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李海峰高兴地说。天鹅常栖息于开阔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水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每年的2月中下旬,天鹅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再返回越冬栖息地。北票市为何能成为天鹅越冬栖息地?这源于北票市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北票方面持续的付出和努力。近年来,北票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森林生态质量稳步提升,绿色空间逐步拓展,河湖湿地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空气质量达“优”“良”天数比例显著增加,川州大地再现绿树成荫、碧水长流、蓝天常在的美好图景。2024年1月,北票市荣获了“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为辽西首个获此殊荣的地区。作为省内第三大水库和重要湿地,朝阳市白石水库湿地保护区自2011年监测到200多只天鹅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群众保护意识的提高,迁徙候鸟数量逐年增加,约有10万余只迁徙候鸟在此停歇,其中雁鸭类3万余只、鸻鹬类1万余只、天鹅8000余只、其他迁徙候鸟3万多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黑鹳、东方白鹳、白鹤、丹顶鹤、大鸨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候鸟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白琵鹭、白额雁等十余种。河面上,天鹅悠然嬉戏,画面甜美。(摄影:查金辉)“为更好地保护天鹅等迁徙候鸟,我们积极推进湿地生态治理保护工作,科学打造天鹅湖生态景观区和东北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栖息地、越冬地,让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天鹅等候鸟迁徙驻留创造了有利生态环境。”北票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瑞鑫说。北票市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在候鸟迁徙期间,针对重点保护区域,开展巡护监测工作,保障候鸟正常迁徙。聘用临时管护人员,经专业培训后上岗,分区域、分路线进行巡护工作,控制非必要人员进出候鸟栖息区域,减少人与迁徙候鸟间的近距离接触。同时,还对迁徙候鸟驻留的重点区域,进行巡护监测,并设置固定的监控设施,全时监控迁徙候鸟的动态变化,发现体弱多病、受伤的迁徙候鸟,及时进行救护和救助。北票市构建较强的自我修复及稳定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白石水库湿地的周边生态环境,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围绕鸟类等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特别是自然保护地、重要候鸟迁徙通道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的鸟类集群区域,科学制定野外巡护工作方案,逐地落实巡护责任,做到巡护到位、看守到岗、责任到人。通过人工观察、远程视频监控、无人机和定点红外相机监控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追踪迁徙候鸟的动态,及时掌握迁徙候鸟的健康和迁徙信息。付出与努力,让北票的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如今,随着大天鹅蹁跹而来,原本的小山村变身天鹅湾,天鹅已成为北票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此,北票市因此声名鹊起。天鹅展翅起舞。(摄影:查金辉)发展特色旅游品牌效应凸显3月15日一大早,北票市南八家子乡民宿经营者谢翠苹就把热腾腾的馒头、小米粥和几道小菜摆上餐桌。来自沈阳市的5名摄影爱好者身着单衣吃完早餐后,换上羽绒服拎着摄影器材直奔越冬天鹅栖息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红村天鹅湾景区,在观赏天鹅之余,还品农家菜、住农家,这为我们带来很多致富的商机。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红村观赏天鹅,感受大美北票的独特魅力。”谢翠苹说。近年来,北票市充分结合域内天鹅资源,坚持以天鹅为主线,积极推出县域文旅精品线路,通过举办天鹅节、天鹅湾年货大集、天鹅秀场等主题活动,促进区域旅游市场合作,打造天鹅观赏文旅名片。北票市积极发挥越冬天鹅栖息地优势,不断强化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设天鹅湖景区湿地公园、“北票绿道”等配套项目。其中,“北票绿道”长约75公里,将天鹅湖、白石水库、凉水河湿地、桥群公园、山体公园、滨河路景区、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打通了北票全域旅游各个节点。同时,在北票市铁路公园沿线,打造了以天鹅、生态、化石、历史等元素为主题的82米长历史文化墙,为市民休闲和游客打卡提供了新去处。北票市积极结合地方特色,着力打造乡村特色餐饮民宿区,逐步提升红村天鹅湾等景区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游客观赏游览体验。在红村天鹅湾景区周边,陆续成立了大小民宿27家,房型齐全,环境优雅,而且每家民宿都提供往返朝阳机场、辽宁朝阳高铁站以及北票高铁站、景区的接送服务。同时,还为游客提供东北特色餐饮服务,满足游客的味蕾。在北票市红村天鹅湾文创商店前,游客争相购买天鹅文创产品。(摄影:查金辉)作为天鹅越冬的主要栖息地,北票市红村天鹅湾景区在保持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先后建成700延长米的观鸟栈道、234个车位的停车场、300平方米的餐厅、13间民宿、服务设施完善的游客中心、用于科普宣传的天鹅展馆和化石展馆,凸显东北民俗文化特色和乡村韵味。如今的红村天鹅湾,每年10月中旬到次年的3月中旬都会迎来观赏天鹅的高峰期,再配合独具特色的雾凇奇景,实现了单日接待游客人数最多达到4万余人。“听说辽宁北票这里举办以天鹅为主题的观鸟节庆活协,我就慕名而来了。”来自北京市的游客李先生说。李先生是一名观鸟爱好者,去过很多地方观赏候鸟,参加以候鸟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却是第一回。“北票的天鹅节让我印象深刻,没想到可以将东北地方特色与天鹅等候鸟相结合,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观鸟爱好者来到北票观赏越冬天鹅,三年间,北票市连续举办了三届天鹅节庆活动,推出北票天鹅旅游文旅路线和文创产品,不断提升北票天鹅旅游的知名度,让北票这座“天鹅之城”的品牌效益逐年递增。为办好今年的天鹅节,北票市文旅部门提前开展节庆预热活动,利用天鹅IP资源,开展“花鸟源头·天鹅之城”主题摄影大赛、“天鹅季”惠民促消费等主题活动,引得域内外游客广泛关注。其中,他们开展的“天鹅陪你过大年”2025年天鹅季年货大集更是吸引了八方游客,在赏天鹅、逛大集中感受热气腾腾的“辽西年味儿”,同时也带火了当地民宿。今年天鹅节期间,北票市创新举办天鹅秀场活动,通过系列天鹅主题表演,给游客带去了全新体验,让游客在观赏越冬天鹅的同时,还体验到独特的天鹅文化,购买到各种地方特产,品尝到传统农家美食,欣赏到独具地域特色的非遗展演展示。“春到辽宁·天鹅有约”招商引资推介会更是借天鹅之名唱了一出圆满的“经济戏”,这里的优质资源和营商环境深深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在这场让外界了解北票、爱上北票、投资北票,共享发展机遇、共创合作未来的重磅推介中,北票市诚意殷殷,客商和企业家们信心满满。记者:崔毅
    03/26
  • 辽宁:盛放在“春天里”
    春潮涌动,辽沈大地生机勃发。3月24日,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10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从经营发展实际出发,介绍情况、分析形势、展望未来,并为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建议。省领导现场回应有关问题和建议,与大家深入交流。会场内气氛热烈,不时有掌声响起。民营企业是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力量。但一段时间以来,辽宁民营经济在体量和质量上,都与发达地区存在着一定差距。企业好,产业好,辽宁才会好。近年来,省委勇于直面问题、不断破解难题,明确提出要尽快补齐民营经济这一发展短板。经过全省上下各级部门奋力进取,民营企业奋发图强,目前这块短板正在成长。几组数据是最佳佐证:2024年,辽宁省新登记民营经济经营主体73.9万户,实有511.6万户,增长3.2%,占全部经营主体总量的96.2%。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4.1%,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个百分点。外贸方面,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3651.9亿元,增长2.7%,增速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额的47.9%,是辽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步入新的春天,期盼创造更优成绩。此次座谈会,政企之间同心协力、同题共答、同向发力,进一步释放出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鼓励、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鼓舞省内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决心,做大做优做强。优环境强信心“面对未来,我信心满满,民营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座谈会结束后,辽宁东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起东迫不及待地说出自身感受。与文起东一样,座谈会现场,“信心”是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共同话题。信心之坚,源于环境之暖。民营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发展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飞”。近年来,辽宁省民营企业数量稳中有增,是全省上下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就坦途的最好印证。从政策方面来说,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包括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要素支持力度、加强法治保障等六大方面26条。此后,省政府又出台了推动经济稳中求进“43条”、进一步推动经济以进促稳稳中提质“16条”、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27条”。这些政策举措靶向准、落点实、含金量高,让民营企业获得感满满。“近年来,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我们感触颇深。尤其是这些扶持政策能够快速落地,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也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座谈会上,营口新山鹰报警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中心说,营口新山鹰是威海广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消防产品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随着近年来公司在营口发展态势不断向好,集团已经确定了在营口加大投资,进一步扩大产能,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今天的辽宁既有发展的‘速度’、产业的‘厚度’,也有创新的‘热度’、情感的‘温度’,是一方干事创业的沃土、成就梦想的福地。”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文博说,无距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器、无人机整机及无人机大数据系统平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至今,我们一直受到省、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我们这些科技型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去研发创新产品,从而实现更好发展。”苏文博说。话发展向未来若想为民企提供更优服务,就要与他们同频共振,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供企业之所需。人才引育,无疑是座谈会上企业家们最关注的内容之一。“汽车软件研发领域,需要‘懂汽车又懂软件’的复合型人才,希望高校开设汽车软件交叉学科,建立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联合机制。”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孙键说。针对破解本地高校人才流失的问题,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宏表示,建议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强化本地人才培养,对毕业后签约留用率达标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学生给予留省奖学金。座谈会之初,有关部门对辽宁省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进行解读,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会议的一大主题。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鑫建议金融机构保障企业贷款存量,不抽贷、不压贷,还希望省委、省政府开发多样化供应链融资产品,缓解企业原材料采购资金压力。作为成立于2021年的年轻企业,觅视科技(大连)有限公司面临农业科技项目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的困难。发言中,董事长王建军恳请相关部门能依据《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中“创新农业科技金融产品”部分内容,定向支持农业科技项目。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创新”更是大家讨论中绕不开的话题。众多民营企业家表示,将继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也期冀辽宁能在推进政策落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破解科技创新产品市场准入难等方面持续加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常态化与企业沟通交流,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以来,辽宁省先后4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出系统部署。2024年,省发展改革委还创新开展系列民营经济茶叙活动,及时转办民企诉求、密切跟踪办理结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敦诚介绍,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提高民营经济茶叙会召开频次,扩展参会企业行业领域,破解民营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振市场信心,形成政企双向奔赴、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三月的辽沈大地,正是春意萌动、百花竞放的好时节。沐浴在春光之下,辽宁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记者:赵婷婷刘璐
    03/26
  • 【最辽宁·景】海洋牧场
    初春,位于大连金普新区大李家的棒棰岛海参原种海洋牧场依旧繁忙。海洋牧场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海底的海参在孕育成长,养殖工人在海面繁忙工作,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美丽画卷。记者:朴峰
    03/25
  • 【最辽宁·景】迎春花开
    2025年3月20日,春分。随着气温的明显回升,大连市甘井子公园路边的迎春花在枝头悄然绽放。迎春花虽小,却让人欣喜。一朵朵小黄花成了“报春使者”。迎春花开,意味着辽宁百花齐放的春天开始了。记者:刘德斌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