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文旅热“朝”涌动 相约向“阳”而行
    朝阳,是一座穿梭在历史中的城,它的厚重历史交织于现代活力之中,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等待人们沉下心去探索和发现。近年来,朝阳积极推动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体育强市建设,成功打造了新春灯会、秧歌展演、北票天鹅节、龙舟赛、化石节、马拉松、喀左紫砂节、建平杂粮节等一批极富特色的文体旅融合活动。“宝藏之城神秘朝阳”“朝阳花开欢迎你来”等文体旅IP火爆出圈,“凌源秧歌”等网络热词火遍全国。朝阳成为广大游客、特别是京津冀等地朋友们感受“诗和远方”的绝佳之处。朝阳,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正以蓬勃向“阳”的新气象,吸引更多游客打卡朝阳、畅游朝阳。“凌河之夏”醉朝阳最朝阳“朝阳有多美,来看凌河水……”这是一首歌中对朝阳的深情礼赞。“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是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经过20余年的精心培育,已成为朝阳市最高水平的综合性文化艺术节庆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朝阳市第二十二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以“盛世华章朝阳花开”为主题,80天好戏连台,奏响了文化强音;上百场演出星光璀璨,荟萃了艺术盛宴。历经多年精心酿造的这壶文化老酒,芳香四溢、沁人心脾,陶醉了三燕大地。近年来,“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已成为促进朝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讲好朝阳故事、传播朝阳声音、推介朝阳旅游的一个重要平台。“大美凌河水润泽着三燕故里,醉美‘凌河之夏’涵养着家乡气韵。用艺术诠释美好生活,用文化滋养幸福人生,‘凌河之夏’醉朝阳,‘凌河之夏’最朝阳!”朝阳市第二十二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天鹅节打造天鹅之城生态名片2025年3月15日至16日,2025年辽宁省“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暨朝阳北票第三届天鹅节在北票市举行。“天鹅季”惠民促消费活动、地方特色民俗活动、招商引资推介会……让为期两天的北票第三届天鹅节火爆“出圈”,成为向四方宾朋展示“天鹅之城”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新窗口、新平台。如今的北票,生态环境逐年改善,越冬天鹅汇聚于此,产业发展觅得契机。经过多年的努力,“天鹅之城”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和释放,文旅产业发展迅速,收获了丰厚的生态红利。北票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天鹅节庆活动,不断提升天鹅旅游的知名度,让“天鹅之城”的品牌效益逐年递增。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红村天鹅湾景区,在观赏天鹅之余,还住农家院、品农家菜,为当地带来致富商机。北票充分结合域内天鹅资源,坚持以天鹅为主线,积极推出县域文旅精品线路,除了举办天鹅节,还推出天鹅湾年货大集、天鹅秀场等主题活动,促进区域旅游市场合作,打造天鹅观赏文旅名片。北票还积极发挥越冬天鹅栖息地优势,不断强化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设天鹅湖景区湿地公园、“北票绿道”等配套项目。其中,“北票绿道”长约75公里,将天鹅湖、白石水库、凉水河湿地、桥群公园、山体公园、滨河路景区、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打通了全域旅游各个节点。同时,在铁路公园沿线,打造了以天鹅、生态、化石、历史等元素为主题的82米长历史文化墙,为市民休闲和游客打卡提供了新去处。2025年天鹅节期间,“春到辽宁·天鹅有约”招商引资推介会更是以这里的优质资源和营商环境深深吸引了众多客商的目光。龙舟赛。(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化石节叫响世界级化石旅游胜地一件件珍贵化石穿越时光、融入当下,让人们观赏化石之奇特,感悟历史之厚重……朝阳化石文化旅游节已成功举办两届。其间,化石文化学术交流、化石文化研学、专场演出等一系列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活动吸引着众多游人和化石文化爱好者。朝阳近一半国土面积是化石资源保护区,有“半壁江山藏化石”之美誉,目前,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36个,相继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总计20门36纲65目171科343属千余种,几乎囊括了从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多年来,朝阳大力支持科学家持续深入研究热河生物群的科学价值、保持我国在国际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大力保护化石资源的同时,也在深入发掘其文化旅游价值。朝阳以举办化石文化旅游节为契机,下好“转化”棋、走好“协同”路、打好“融合”牌,全力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度,加快开辟文旅产业发展新赛道。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名誉院长孙革教授提出,朝阳是世界级的化石保护、旅游胜地,也是我国地学旅游领域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化石文化旅游是发展旅游事业的一片新天地,具有广阔的前景!朝阳化石文化旅游节。(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马拉松跑出文体旅融合加速度共沐文明曙光,跑遍宝藏之城。2023年和2024年,朝阳马拉松成功举办了两届,参赛选手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不惧风雨,驰骋在赛道之上,他们不仅展现了永不言弃的马拉松精神,也成为朝阳市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代言人。在2024年的朝阳马拉松比赛中,赛道设计巧妙地将朝阳的文化和重点街区融入其中。起点设在朝阳市政府广场,以大凌河为主轴,自北向南,环水而行。途经北塔广场、佑顺寺、南塔历史文化区,朝阳万达广场、朝阳商业城、兴隆大家庭商业区,人民公园、大凌河、凤凰山景区。本次赛事共设置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迷你欢乐跑(约5公里)3个比赛项目,参赛总人数1万人。其中,马拉松1000人、半程马拉松3000人、迷你欢乐跑6000人,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73岁。马拉松赛事多维度展示了朝阳的城市魅力,多角度宣传了朝阳的城市形象,全方位展现了朝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成果,也让更多人认识朝阳、喜欢朝阳。为了让参赛选手及家属有更好的体验,热情好客的朝阳市还精心推出了“畅游朝阳、美食朝阳、欢乐朝阳、大美朝阳、好礼朝阳”系列活动,让跑友在享受奔跑之旅的同时,深度体验神秘朝阳的独特魅力。在慕容街举办的朝阳灯会热闹非凡。(摄影:张松)迎春灯会点亮三燕古都文化底蕴在朝阳,一年一度的迎春灯会让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如同踏入一个斑斓的梦境,时光仿佛穿越千年:红山女神像优雅神秘,静静地守护着她的家乡;古城城门两侧凤凰展翅,生动再现了三燕龙城的繁华盛景;一盏盏灯下、一束束光里,过去与现在交织、古老与新鲜碰撞……人们不禁赞叹:朝阳,好一座“宝藏之城”!2025年迎春灯会历时39天。在双塔区北塔广场、慕容古街路段、佑顺寺广场布展,以北塔广场和慕容街全域贯通的中轴线为主展区,融合观灯游园、餐饮娱乐、文创演艺、现场互动等诸多元素,集中展示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年味,构建一个精彩纷呈的彩灯大世界,全程免费向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朋友开放。灯会主灯“福满朝阳”灯组,以仿照三燕龙城宫城南门为主基调,两侧灯体为凤凰展翅题材设计,体现“凤鸣朝阳”之意;“古国牛河梁”灯组,参照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女神”复原图,结合展现5800年前红山人的生活、劳作场景进行创意设计,体现了朝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慕容古街设置“传奇慕容”灯组,充分体现三燕时期将士拓地千里的征战场景;灯会的“民俗大舞台”灯组,以评剧、皮影、剪纸、宫灯等朝阳非遗为舞台背景,展现朝阳非遗传承之美……灯会期间,游客还体验到商业购物、精彩演艺、趣味游乐等项目,以及地方特色小吃、国际美食、品牌文创、汉服旅拍等。记者:李文慧
    08/25
  • 人民网报道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秋凉初至,辽河两岸水清岸绿,科尔沁沙地林海翻波,铁西宝马工厂绿意盎然……行走辽沈大地,目之所及皆是生态向好、振兴向上的生动景致。“十四五”以来,辽宁以污染防治守护绿水青山,以生态修复填补环境短板,以产业转型激活绿色动能,从江河湖泊的水质改善到沙化土地的披绿生金,从废弃矿区治理到绿色工厂遍地开花,有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辽宁”正在从愿景变为可触可感的现实。一河清水唤醒两岸生机傍晚,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长堤铺绿、锦水回纹。69岁的李秀松带着小孙子在这里散步。“以前这边的河水又黑又臭,夏天我们都不敢开窗。现在水清了,孩子们也愿意过来玩,空气好,心情更好!”李秀松的话,道出了很多锦州市民的心声。2022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锦州东湖森林公园考察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人民网记者邱宇哲摄百姓生活之变的背后是生态环境之变。过去五年,小凌河的治理从紧盯污染指标变成了服务幸福生活。小凌河沿岸累计建成了54公里的滨河生态廊道,沿小凌河修建了10余公里的绿化带,并将小凌河北岸129万平方米的河滩荒滩树林全部纳入治理范围。“十四五”期间,包括小凌河在内,锦州5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从前的臭水沟成了秀美风景线。一河清水唤醒两岸生机。生态改观带动了城市文旅的跳跃式发展,过去五年,锦州文旅热度持续攀升,旅游综合收入翻了一番还多,今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量又同比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近30%。仅东湖森林公园附近的早市、夜市平均每日客流量就超过10万人,其中70%都是外地游客。再看全省。截至2024年,辽宁省共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一万余个,从一点一滴入手治理河流污染。2024年,辽宁省河流水质国考断面优良比例为90%,比2021年同期改善6.7个百分点,全省消灭了劣Ⅴ类水体。曾经遭受污染的辽宁母亲河辽河达到良好水质。前不久,辽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联合签发了《辽宁省总河长令》。其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要构建各具特色的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发“河湖+”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和项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这是“十四五”以来,辽宁连续发布的第6个“总河长令”。这一系列河长令的内容从“河湖‘清四乱’”到“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再到幸福河湖建设,要求越来越实、指标越来越细,一条由“治污”到“惠民”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到2030年,辽宁要在已有94条(段)幸福河湖段基础上,再建成77条(段)幸福河湖,涉及总河流长度4700公里、流域面积4.77万平方公里。“要治沙,也要致富!”走进阜新市彰武县大德镇韩家村的蒿柳养蚕试验田里,满是窸窸窣窣的声音。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柞蚕宝宝正在努力地啃食着鲜美多汁的蒿柳叶,为接下来的作茧储备能量。“按现在的行情,一亩地产出的蚕茧少说也能卖2000元。”攥着蒿柳叶子,彰武草原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国辉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阜新市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2023年8月,辽宁在全国率先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2年时间,已完成综合治理8年总任务的40%。辽宁千里阻沙带平均宽度由11公里拓宽至31公里。过去的五年里,这里的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林地面积也首次超过土地沙化面积。在防风固沙带里,根系发达的蒿柳一直是“先锋树种”,不仅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还能养蚕提升农户收入。“要治沙,也要致富!”王国辉说,“老一代治沙人靠苦干实干给我们打下了基础,我们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蒿柳养蚕试验田。人民网记者邱宇哲摄蒿柳养蚕带来了新效益,彰武的5万亩沙地红薯又迎来了丰收季。“今年,我们的平均亩产达到5000斤左右,最高亩产达到7500斤以上。”辽宁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贺伟介绍,通过实施“以肥改沙”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沙地里也能长出“金疙瘩”。“十四五”以来,辽宁的绿色版图在不断扩大。彰武向东南200公里处,就是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垂直深度达420米的抚顺西露天矿矿坑。如今,这个曾经被称作“地球伤疤”的亚洲最大露天矿正被一片点缀各色花朵的“绿丝毯”覆盖。生态修复后的抚顺西露天矿。抚顺矿业集团供图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专程来到西露天矿,察看西露天矿矿坑,了解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情况和矿坑综合改造利用打算。习近平强调,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搞好评估论证,做好整合利用这篇大文章。抚顺西露天矿开采于1901年,百余年开采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矿坑,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荒芜、山体裸露、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2019年6月,抚顺西露天矿正式退煤闭坑,由开采转向治理。为实现生态复绿,西露天矿在平整后的土地上铺了近一米厚的土壤,精心栽植40余个树种400余万株树木。“目前,这里生态修复面积达1.2万余亩,占整个矿坑面积的70%以上。”西露天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王雪峰介绍说,综合治理后的西露天矿也成了当地文旅新景观。“我们来之前做足了功课,到现场一看,还是感到特别震撼。”家住大连市的张帅一家人特地开车来看西露天矿。到了停车场,他们发现这里辽A、吉B、鲁C等外地牌照很多,“地球伤疤”变身地质公园,成为热门打卡地。辽宁是矿产资源大省,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历史久、规模大。经过长期开采,许多矿山资源枯竭后,留下了很多废弃矿坑。“十四五”以来,辽宁全省绿色矿山占比达到75%以上。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矿山复绿,一个个废弃矿区正以不同的姿态焕发新生,成为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的生动样本。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走在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集团北营公司炼铁总厂,细河在高大的厂房间蜿蜒流淌。几只水鸟在水面嬉戏,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绿色工厂”真切地呈现在人们眼前。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集团北营公司炼铁总厂。杨镇摄“过去,工厂废水都是直排到河里。厂区粉尘漫天、煤烟呛鼻,工人们不敢穿浅色衣服。到了冬天,积雪都是黑色的。”工程师王光亮已在这里工作了25年,谈起厂区的环境变化,他感受颇深。“如今,工作环境变得清洁。细河水质的改善,也让大家有了休憩的好去处。”“十四五”期间,推进超低排放项目建设,加快企业绿色化转型,本钢跑出了“加速度”。本钢集团安全生产监督部(环境保护部)副总经理杜广强介绍,2021年至2025年,本钢在环保项目投入约127亿元,较前五年增长近5倍。上百项超低排放项目按计划完成,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逐年下降,2024年同比分别降低33%、23%、10.5%。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本溪,考察了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习近平指出,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绿色转型,本钢也转出了效益。“本钢生产的低碳汽车钢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已成为首批通过宝马集团认证的‘绿钢’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本钢板材特钢事业部宣传工作负责人岳长河说。如今,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已经成为工业大省辽宁的共识。华晨宝马里达工厂。华晨宝马供图“这个厂区除了11000多株不同种类的树木,还拥有7500平方米的生物多样性花园,涂装车间100%的工业用水实现循环使用……”记者来到位于沈阳铁西区的华晨宝马里达工厂,除了智能制造的科技感扑面而来,也被眼前这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所震撼。华晨宝马担负着每年宝马品牌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生产任务,已连续7年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今年7月,华晨宝马与中国大唐集团签署“共建绿色汽车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100万千瓦陆上风力发电项目,推动绿色电力在产业链消纳,加速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汽车行业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绿水青山,是久久为功的坚守;金山银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截至2024年末,辽宁省提前一年达到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全省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十四五”期间,辽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实施方案》,把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拿下来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也在不断攀升——辽宁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6个百分点;累计培育省级绿色制造单位697家、国家级204家;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均超过50%,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绿色电力交易电量排名全国第二,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绿色电力交易超百亿规模的省份之一。如今的辽沈大地,江河安澜、林海叠翠,工厂与花园相融,烟火气与好风景共生。承载着厚重工业历史的辽宁,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坚实道路,让绿色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人民网“行进中国”辽宁调研采访团:杨义、徐冬儿、那其灼、王斯文、汤龙、邱宇哲、孝媛、周颂雪
    08/25
  • 天鹅湾:白羽弄清影 山河雪为裳
    二月的晨风掠过辽西的山峦,大凌河的寒雾如薄纱轻覆,两岸玉树琼枝,雾凇垂坠如水晶璎珞。数百只天鹅破晓而来,雪白的羽翼划开凝滞的冷空气。它们舒展脖颈,如银弓蓄势,忽而凌波振翅,溅起的水珠在半空凝成细碎的冰屑,与雾凇的银芒交织,恍若撒向晨空的钻石星尘。当太阳喷薄而出时,金红的光束刺破雾霭,雾凇瞬间点燃成火树银花,天鹅的羽毛镀上蜜色流光。此刻,寒雾是舞台,晨曦是追光,而天鹅正是这雾凇童话世界里最优美的舞者。远处,摄影师的快门声与游人的惊叹声交织,而村民李海峰正蹲在河滩边,将玉米粒轻轻撒向浅岸。几只天鹅优雅地靠近,脖颈低垂,仿佛在向这位“老熟人”致意——这是2025年的红村天鹅湾,一幅生态与人文交织的锦绣画卷。冬日精灵。(摄影:高德龙)位于朝阳北票市南端的红村,地处大凌河北岸,是“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每年秋末冬初,白天鹅就会从西伯利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栖息过冬。冬日的暖阳倾洒在天鹅湾,湖面波光粼粼,似无数细碎的金箔在闪烁。澄澈的湖水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湛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朵,宁静而悠远。而天鹅,无疑是这湖面上最灵动的精灵。这独属于北纬41°的浪漫,被旅人称为“雪国天鹅湾”的红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世界各地的摄影家、游客纷至沓来,最多时,一天来此的游客多达万人以上。时光倒流至十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朝阳曾是“旱魃肆虐之地”,努鲁儿虎山脉的褶皱间,贫瘠的丘陵裹挟着干涸的河床,风卷黄沙掠过村民皴裂的脸庞。彼时的红村大凌河,仅零星栖息着40余只天鹅,翅膀拍打时扬起的水珠里,尽是浑浊的叹息。村民回忆说:“那时守着河却留不住水,年轻人全往外跑,村里只剩老人和荒田。”逸姿幻羽。(摄影:孙军)转机始于2010年12月,北票市委、市政府将白石水库14325公顷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白石水库的碧波逐渐浸润这片焦渴的土地。水库周边湿地成为了东亚至澳大利亚之间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和觅食地,每年约有10万余只候鸟在此停歇。红村天鹅湾作为白石水库湿地的一部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也逐渐成为天鹅的乐园。不过,天鹅湾能有今天,还得感谢两个人,那就是李海峰、王朝辉夫妇。李海峰、王朝辉夫妇的“天鹅情缘”,还得从2016年他们回到家乡红村创业说起。红村往年也有天鹅来此越冬,但是数量不多。2016年的秋天,李海峰夫妇发现村里有6只天鹅没有随大部队飞走,落了单,留在了大凌河。当时天鹅胆小、不敢见人,富有爱心的他们尝试着白天把玉米粒放到岸边给天鹅喂食。第二天一看,天鹅把玉米粒吃了,二人特别高兴。从此,他们经常给天鹅喂食,成为天鹅的“守护神”,而天鹅也开始放下戒心,和夫妇俩逐渐成了好朋友。“每一片羽毛都沾着星辰的光。”守护天鹅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晨光未启时,李海峰夫妇载着玉米粒的车辙碾碎霜花,数百只天鹅随着他们口哨的响起踏浪而来。投食的刹那,雪白的脖颈低垂似鞠躬,跟着李海峰夫妇抛撒玉米粒的节奏,一边快乐地起舞,一边开心地进餐。天鹅是开心快乐的,但李海峰夫妇却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冬季红村凌河边温度常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每次李海峰要扛50斤的玉米粒在河边冰面步行一里多地,有时一天要扛上二三百斤,往返三四次,但无论天气状况如何,他们从未耽误过一天。据统计,在每年守护天鹅的150天里,李海峰要扛1万多斤的玉米。著名诗人舒婷说:“白天鹅落脚的地方,是我们心中光明的河。”李海峰夫妇对天鹅的守护,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参与到保护天鹅和生态环境中来,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天鹅来此过冬。3月的白石水库。(摄影:李宝华)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让红村成为东北最有名气的天鹅驿站,还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当第一架摄影机的三脚架支在河岸,红村的命运开始蝶变。曾经的土坯房化作白墙灰瓦的“天鹅居”,村民的灶台炖着铁锅鱼,屋檐下是辣椒串与芦苇画,文创商店里泥塑天鹅振翅欲飞,非遗剪纸将神话剪进现实,800延长米的观鸟栈道、20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服务设施完善的游客中心、用于科普宣传的天鹅展馆和化石展馆,让冬日“猫冬”的闲月成了黄金季,当地单日接待游客人数最多达到4万余人。观光经济如今已成为红村的支柱产业。从昔日荒芜的滩涂湿地到今日碧波潋滟的天鹅栖息地,红村天鹅湾用10年光阴编织了一曲人与自然共生的绿色诗篇。这里,每一片芦苇的摇曳都是对生态初心的坚守,每一盏民宿的灯火都是乡村振兴的星火。红村正以湿地为弦、产业为谱,奏响“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时代最强音。记者:慕雪
    08/22
  • 三燕大地工业“脉动”强劲
    今年“五一”假期,朝阳重点工业企业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坚守岗位,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凌钢集团热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火红的钢坯在轧机间穿梭流转。900mm热轧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监控着各项生产参数。今年3月,这条生产线创造了国内中宽带产线单月中高碳钢销量3.5万吨的新纪录,同时实现了刃具钢销售“零”的突破,成功打入精冲高强钢领域。在位于双塔区的金达钼业生产车间,回转窑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们正在精心操作设备。今年一季度,金达集团钼铁、海绵钛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和12%。其中,海绵钛预计全年增产超4000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位于北票经济开发区的辽宁施可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也是一片繁忙。机器轰鸣,传送带上的化肥产品源源不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包装和搬运。当前正值化肥销售旺季,市场需求旺盛。为按时交付订单,企业安排加班加点生产。像凌钢、金达、施可丰这样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赶订单、忙生产的企业还有很多。今日三燕大地,工业经济活力尽显,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重点工业企业“火车头”不断锻强铸牢,实现壮体强身,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为全市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凌钢厂区全景图。(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2024年,朝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加值增速连续12个月超过全国、全省,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建材、能源成为“六大支柱产业”,其中,钢铁冶金产业撑起了规上工业的“半边天”。2025年,朝阳将紧密围绕钢铁冶金、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凌钢、朝钢、宏发等头部企业,围绕美富淦冷轧带钢、净良食品加工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转型升级不断巩固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效。金达钛业展厅。(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聚焦14个重点产业集群催生新动能朝阳市围绕产业基础,立足产业优势,加快集聚发展,目前,已形成14个产业集群、1个产业基地、7个“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24年年底,14个产业集群共聚集规模以上企业405户,占比86.7%,产值贡献率达93.7%。头部企业主要有凌源钢铁、朝阳钢铁、金达钛业、新都黄金、通鑫炉料、北票鼎新实业、北票万宏钼业、百盛金属、中能建慧营非金属材料、辽宁炜盛、宏发集团、柏慧燕都、航天凌河、飞马车辆。2025年,朝阳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聚焦14个产业集群,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进一步做大优势明显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做优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挥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地建设。围绕现代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三个优势产业,紧盯现有规上企业,加快“新材料和现代冶金产业集聚地”建设。同时,以现有企业稳产高产为依托,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力以赴推进重要的清洁能源供给地、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地建设。同时,朝阳聚焦7个工业战略性新兴成长型“一县一业”,培育新支撑。坚持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每个县区重点发展一两个主导产业。朝阳县有色金属和喀左半导体产业势如破竹,2024年产值增速分别达到34.5%、52.1%;双塔区钛钼金有色金属材料产业正在全力冲刺百亿级产业集群。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在数字化生产线上工作。(摄影:仇一军)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走进位于喀左县的朝阳飞马车辆设备股份公司,有别于传统汽车制造工厂的嘈杂和轰鸣声,企业已由“制造”变“智造”,通过“智慧大脑”,应用高端装备以及机器人等使车辆设备配件的生产实现了工艺流程智能化、自动化。从过去的年生产几万件,到现在的年生产汽车件30万吨,历经多年的努力,朝阳飞马综合生产效率提高了上百倍。飞马车辆只是朝阳工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当下,诸多技术正在工业领域加快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企业智能化水平大幅跃升,智能化与工业化全链条的联系程度进一步密切。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聚势,朝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态势向好。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引领,工业品“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不断提升。到2024年年底,朝阳累计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495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户、创新型中小企业98户、工业企业创新产品45项、企业技术中心44家、工业设计中心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户。2024年,加华电子在工信部“水下无人数据融合技术”竞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在攻关成果测评比选中荣获全省唯一“优胜单位”称号;建平县获批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和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县;全省唯一一家钛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双塔区金达钛业;联强轧辊获省级现代企业服务制度示范企业。在工业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朝阳累计完成数字化赋能升级企业357户,近60%的规上企业实现了“智改数转”。获得国省两级荣誉累计达到14类55户企业109项、全省排名第三。2024年,凌钢成为全市首家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的企业。绿色化发展也是各类新增长点、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景。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单位51个。2024年,凌源经济开发区成为朝阳首家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北票华兴万达轮胎成为全市首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实现了省级绿色制造体系三个领域全覆盖;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落户朝阳隆运环保。鞍朝钢数据岛。(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向企而为向新而行向绿而生2025年,朝阳将向企而为,推动优质企业雁阵培育,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层级开展梯度培育;鼓励企业以省级工业创新产品、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质量标杆等荣誉申报为动力源,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着力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品牌影响力。向新而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以“需求侧、供给侧、支撑侧”三侧协同发力为主线,突出分类推进,找准规模化推广实施路径。坚持“点、线、面、体”四维一体推动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动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抓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普及和“应转尽转”,打造试点示范。向绿而生,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园区加快绿色转型,聚力培育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工厂、金达钛业展厅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三燕大地工业“脉动”强劲,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火力全开”;制造业以“智”赋能,乘“数”而上,“新”潮澎湃;战略性新兴产业“追风逐日”尽显风光,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朝阳,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不断探索进取,奋力谱写出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增长新篇章!记者:李文慧
    08/22
  • 辽宁省朝阳市:千米格桑花 锦绣铺“彩霞”
    时下,朝阳市十家子河风景区上游、北大桥西段南岸的坝坡上,数百亩格桑花正惊艳绽放。清晨记者来到现场时,看到宽约10米、长约千米的格桑花带,像一片绚烂彩霞铺展在公路下方的坡体上。此刻花期正盛,饱满的花瓣染着多样色彩——粉的如霞般轻柔,红的似胭脂般明艳,白的像美玉般纯净。它们密密匝匝织就成一片锦缎,又似一条彩河,顺着坡势绵延开去,给人一种望不到尽头的感觉头,身处其间,透着柔美而绚丽的画卷让人惬意盎然,心旷神怡。据悉,这片格桑花是今年春季播种的,如今已是城区内面积最大的格桑花片区。记者:孙良
    08/21
  • 辽宁盘锦:书香公交开启生态阅读新旅程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盘锦市开展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阅燃夏日”暑期活动,将“坐公交享阅读”与“湿地讲堂”相结合开启书香公交环游记·阅读生态之旅,20组家庭在书香与自然中感受盘锦生态文明,领略“中国最北海岸线”湿地之美。当日,参与活动家庭乘坐定制鲶鱼公交,首先来到了市林湿局鹤类繁育保护站。这里是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重要基地,从产卵、孵化到育雏、成长、放飞,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作人员的心血。被誉为“鹤爸”的赵仕伟现场为大家讲解幼鹤孵化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好奇地围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可爱的小鹤。在鹤类繁育保护站里,还有各种鸟类标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孩子们近距离了解不同鸟类的特征。赵仕伟带领大家与日龄80天左右的幼鹤互动,大家看到了它们在湿地中自在觅食、嬉戏。广袤的湿地里芦苇摇曳,碧水蓝天,鸟儿不时振翅高飞,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随后,众人来到红海滩廊道内的气象观测站。盘锦国家观象台工作人员郑颖聪详细讲解了观测站的功能:关注滨海潮滩湿地碳水循环,土壤和植被的碳汇功能,评估湿地恢复效果,为未来从气候变化角度开展湿地恢复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碳通量设备的原理和作用,让大家了解到生态环境与气象之间的紧密联系。红海滩共享阅读空间是此次活动的书香汇聚地,在阅读领学活动中,市林湿局主编的盘锦市第一部专业鸟类图书《盘锦鸟类图鉴》被推介。这本书收录了我市域内监测到的321种鸟类,详细介绍了每种鸟的保护级别、居留型、鉴别特征和生活习性等,书中大量精美的彩色配图多出自盘锦市摄影人之手,真实展现了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姿态。“湿地是地球的肺,还是鸟儿的家。”现场,市林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洁作为领学者翻开图鉴,为大家讲述着湿地和鸟类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此外,市新华书店将“绿书签行动”护苗绿色阅读惠民图书展搬到现场,各类琳琅满目优质图书和文创商品吸引了众多目光,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最后,大家共同参观了红海滩湿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深刻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阅读与生态教育相结合,一次旅行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自然,在自然中感受书香,以生动的实践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在孩子心中种下了绿色种子,也能把阅读的习惯带回家,真好。”家长们为活动拍手称赞。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选择在全国生态日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的展示窗口,更是唤起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契机。此次书香公交环游记,将阅读与生态科普、文旅交体验深度融合,以新颖形式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生态知识,树立环保理念。此次活动,是书香公交环游记的第三期活动,当天也是市直机关第17个“无车日”活动。市公交公司工作人员郭美伦表示,公交作为市民绿色低碳、节能出行的重要选择,市公交公司将不断提升服务意识、优化线网布局,定制公交更是以实际行动为市民游保驾护航。车窗外,红滩与绿苇交错;车厢里,书香与童声相映——这一堂“湿地讲堂”,盘锦用“阅读+公交+研学”的方式,讲述湿地故事、讲好盘锦故事,让更多市民在书香与美景中,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力量,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献上一份别致礼物活动。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市林湿局、市气象局、盘锦客运公交集团、盘锦文旅集团主办,市林湿服务中心、市公交公司、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盘锦红海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作者:李博尹维华霍红
    08/21
  • 辽宁暑假“文博热”持续升温
    暑假期间,一位家长带孩子欣赏辽博展品玉猪龙。一位家长用手机记录精美的辽博展品。暑假以来,我省多个文博场馆热度不减,很多家长选择带孩子走进博物馆观展,感受历史文化,丰富艺术修养,在与文明的对话中过一个生动而有意义的假期。辽宁省博物馆近日持续迎来客流高峰,省内外众多“亲子团”“游学团”奔赴打卡,丰富的展品与厚重的辽宁文化让家长和孩子流连忘返。记者:邹新江
    08/20
  • 葫芦岛市连山区山神庙子乡:灾后重建绘新卷 “三步走”中见实效
    8月6日,记者一行刚走进葫芦岛市连山区山神庙子乡西孤山村,田野里满眼的绿意便扑面而来。180亩“旱改水”稻田里,稻浪从脚下一直漫向远山,笔挺的稻秆如列队士兵般整齐,扬花期的稻穗里藏着丰收的希望。“去年玉米遭水灾减产超五成,今年改种水稻,预估产量能达10万公斤,创利约15万元!”西孤山村党支部书记赵清明拨弄着稻穗笑着说。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正是山神庙子乡落实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三步走”战略的生动实践。西孤山村党支部书记赵清明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摄影:王野)山神庙子乡地处连山区西部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近年来,当地党委和政府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依托山区特色资源培育适合的种植、养殖产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发展根基。西孤山村2300平方米光伏板。(摄影:王野)在西孤山村一处闲置建筑的屋顶上,2300平方米的光伏板排列整齐,组成一片“蓝色方阵”,在阳光下泛着“科技光泽”。“去年我们村利用闲置资源建成光伏项目,年收入可达10万元。”赵清明指向光伏区介绍,这一项目让闲置资源变成村集体经济的“阳光存折”,为灾后增收开辟了新路径。目前,山神庙子乡已建设完成12座光伏电站,每年可增收50万元,辐射带动低收入人群823人。下塔沟村1400平方米活动广场。(摄影:王野)在下塔沟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大学生绘制的墙面彩绘为14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增添了生机。村党支部书记王洪亮正在清扫广场,他望着崭新的办公楼感慨:“比原来宽绰多了!”此前,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因强降雨导致地基沉降、结构不稳,经论证后拆除重建。新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功能区域,既保障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又成了凝聚民心的“强磁场”。大学生绘制的墙面彩绘。(摄影:王野)沿着修复一新的黑色路面前行,记者看到,水毁桥梁已重新架起,防护墙笔直矗立。山神庙子乡乡长杨坤介绍,全乡18户受灾农户已于去年10月全部入住经市区两级验收的新房,稳稳实现了“入冬前让群众住上安心房”的第一步目标。当前,该乡已顺利完成灾后重建第二步工作,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已在主汛期前恢复至灾前水平。灾后重建房屋。(摄影:王野)田野里的稻穗、屋顶上的光伏板、宽敞的新建房共同见证着山神庙子乡在灾后重建中从“恢复”向“跃升”扎实迈进,正朝着全面恢复并实现新跨越的第三步目标全力奔跑。记者:陶治周莉赵丽杰
    08/20
  • 【最辽宁·景】趣味暑假
    暑假期间,辽宁省科学技术馆成为孩子们探索科学知识的乐园。在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里,抽象科学原理被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感受科学魅力。沉浸式科学之旅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了知识与欢乐。记者:孙明慧
    08/19
  • 朝阳慕容街:一街看尽三燕文化
    朝阳慕容街位于朝阳市双塔区,是一条以三燕文化为核心、融合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旅特色的仿古商业街。朝阳是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龙城”,慕容街因此得名。前燕慕容皝于公元342年迁都至此,后燕、北燕亦以此为政治中心。金庸在《天龙八部》中虚构的“姑苏慕容氏”,其历史原型即源于此。慕容街串联四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阳北塔(含佛舍利)、南塔、佑顺寺(清康熙年间)、三燕龙城遗址,以及关帝庙(有东塔遗址)等古迹。朝阳慕容街。(来源:朝阳市委宣传部)慕容街全长约800米,原为清代“双塔古街”,2004年改造为仿古商业街,建筑风格以汉唐、明清为主,青瓦飞檐与南北双塔相映成趣。街区集文化展览、文物交易、旅游消费于一体,古生物化石专卖店林立,展售鱼类、鸟类、植物化石及战国红玛瑙等特色商品。近年来,慕容街举办了“龙腾盛世凤鸣朝阳”迎春灯会等活动,单次游客量超200万人次。目前,正实施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推动朝阳北塔数字化保护。朝阳慕容街借金庸武侠文化提升知名度,结合三燕历史开发文创产品,强化“一街看尽三燕文化”的定位,未来还将通过影视、文学合作持续扩大影响力。作者:张松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