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走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头台烽火台
    在北镇市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头台烽火台(属明长城防御体系)静静矗立在丘峦之上,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仍以雄浑的姿态诉说着古代军事防御的历史,成为辽西地区长城文化遗存的重要代表。头台子烽火台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闾阳镇闾二村头台子屯北500米。遗址南北长20米,东西宽20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遗址原为烽火台,后来因当地村民取土,已被挖成平地,台体消失,烽火台形制、高度不清,现地表散落大量碎砖、瓦块及少泥质灰色陶片,纹饰以素面为主,有少量弦纹。根据标本的特征分析,此烽火台的年代应为汉代,2018年1月26日公布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明长城辽东镇“卫所-堡寨-烽火台”防御网络的重要一环,头台烽火台曾与周边的镇虏堡、镇静堡等军事设施联动,形成严密的预警体系,对研究明代东北边疆防御策略、军事工程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北镇市持续开展保护工作,清理台体周边杂草、加固夯土裂缝,并设置保护围栏与说明牌,避免人为破坏。如今,这座矗立在田野间的烽火台,不仅是北镇长城文化的鲜活见证,更成为当地群众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夯土台体上,尽显岁月沧桑,让人们在凝望中感受古代戍边将士的坚守,读懂长城文化背后的家国情怀。记者:孙红韩东
    11/10
  • 辽沪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上海举行
    11/10
  • 老铁山又“上新” 辽宁首次记录琉球山椒鸟
    11月6日,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猛禽监测志愿者莫杨秋子更新了一条“朋友圈”:“监测尾期是否感到疲惫?来看老铁山推出的小鸟新品——琉球山椒鸟!”琉球山椒鸟老铁山又“上新”了?怎么监测到的?是首次发现吗?带着这些疑惑,记者向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教中心负责人袁鸿儒询问更多细节。“没错!这不仅是我们保护区首次观测到的,也是辽宁首次记录的鸟类。”袁鸿儒向记者还原当时的情景,“11月6日早晨,我们的监测人员像往常一样开展猛禽监测。无意间在枝头发现了一只很特别的小鸟,随即就抓拍了下来。当时初步判断是山椒鸟,后来对比图册并查阅资料发现,这是一只琉球山椒鸟。”科研人员在日常监测中发现停留在枝头的琉球山椒鸟(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琉球山椒鸟是雀形目山椒鸟科山椒鸟属的鸟类,是近年才从灰山椒鸟里独立出来的岛屿种。它的嘴部为黑色,前额至眉纹白色,头顶和耳羽黑灰色;喉部白色,下颊有白色月牙斑;腹部浅灰色,脚和爪黑色。与灰山椒鸟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额部白色范围小,胸侧和腹部呈浅灰色。科研人员解释,琉球山椒鸟繁殖种群位于琉球群岛,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北扩展至日本本州岛中部和南部,在我国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均有观测记录。此次在老铁山区域发现其踪迹,为反映与评估气候变动对鸟类迁徙及扩散规律提供了重要数据。袁鸿儒表示,野生鸟类种类增加是对蛇岛老铁山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果的最佳褒奖。近些年,通过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当地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鸟类种类数量持续刷新。仅2025年秋季候鸟迁徙期,保护区便已发现鹃头蜂鹰、林雕和棕腹隼雕等3种首次出现的鸟类,十年未见的鹰雕等珍稀猛禽也在今年秋季光临老铁山。记者:刘璐
    11/09
  • 我省举办消防主题市集活动
    11月9日,省消防救援总队在沈阳中街商业步行街举办消防主题市集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化的创新宣传模式,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养和防灾避险能力。11月9日,在沈阳市中街商业步行街,市民参加灭火演练。(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11月9日,在沈阳中街商业步行街,小朋友参加灭火演练。(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11月9日,在沈阳中街商业步行街,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讲授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11月9日,在沈阳中街商业步行街,小朋友体验消防员使用的空气呼吸器。(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11/09
  • 2700余家辽企再赴“进博之约”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辽宁2786家企业(单位)在高端装备等领域与全球企业深入对接,力求引入更多优质全球资源。图为第八届进博会辽宁展区。(董翰博摄)辽宁企业把进博会作为对接国际资源、拓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机遇。本届进博会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同时成为我省拓展合作领域、提高供给质量、助力产业转型、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平台。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届进博会我省都组成规模可观的代表团赴沪参会。今年,我省派出两个交易团参会,即由各市和省国资委、省卫生健康委等交易分团构成的辽宁交易团,以及大连市交易团。抽象线条勾勒出山脉轮廓,搭配木质展架,好似山林之景;地面铺着海浪纹理地垫,顶部悬挂着蓝色纱幔,仿佛碧海波涛……走进本届进博会,辽宁展区形象布展紧贴“山海辽宁”,以“乐购辽宁惠享美好”为主题,集结了大连海鲜、盘锦大米、葫芦岛泳装等200余种“辽宁好物”,集中展示“辽宁制造”的深厚底蕴和现代商业的创新活力。大连展区以“遇见大连心动无限”为主题,划分“地方名产”“文化传承”“新品潮品”“人文原创”四大展示单元,携特色展品与创新成果集中参展,全方位展现大连的人文底蕴与城市发展活力。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进博会上,我省还将举办辽宁内外贸一体化暨地工产品(消费品)推介活动、辽宁国际贸易合作洽谈对接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利用这一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的平台,让更多辽宁好物、辽宁美景走向世界。记者:董翰博
    11/07
  • 辽宁馆亮相进博会
    11/07
  • 东北第一个党支部——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旧址
    红色根脉永续精神薪火相传。坐落于北镇市沟帮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是辽宁省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累计接待参观者超6万人次,开展现场教学数百场,义务讲解员的深情讲述,让先烈的信仰故事直抵人心。这座见证辽宁红色起点的百年院落,正以鲜活的党史叙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课堂。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位于北镇市沟帮子镇站前社区馨和园小区内。该旧址为四合院,共计28间的硬山式砖石结构瓦房建筑。始建于1904年,为英式建筑,是1923年至1931年间的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所在地。1923年上半年,中共唐山地委派共产党员欧阳强到沟帮子铁路机车修理厂建立了党小组,并在该旧址办起了工人夜校,传播革命思想。这里成为沟帮子铁路党支部主要活动场所。1930年,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曾亲自来这里视察并做了重要指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支部成员陆续撤往关内,支部活动停止。该旧址于2008年被辽宁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年院落承初心,红色基因代代传。作为辽宁党组织的"源头"地标,这座省级文保单位正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记者:孙红韩东
    11/06
  • 铁岭昌图:日筛花生300吨
    连日来,铁岭市昌图县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花生加工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大型花生筛选机发出轰鸣,饱满的花生果经过层层筛选,化为粒粒花生米。车间工人各司其职,分拣、打包、搬运,作业高效有序,空气中弥漫着花生的清香。目前,公司日产量稳定在300吨左右。今年,公司承包种植了5000亩花生,凭借科学的田间管理与充足的水肥供给,花生亩产超1000斤,且籽粒饱满、品质上乘,吸引了广东、广西等地的客商前来洽谈收购。当前,花生米每斤售价4.5元,较去年同期高出0.2元,实现了市场认可度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记者:关兴
    11/06
  • 龙岗子村下的辽代皇族印记
    在辽宁北镇市富屯街道龙岗子村的田野间,一处低调的墓群静静沉睡,其出土的珍贵文物与宏大规制,揭示着辽代皇族的隐秘过往——这便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岗龙墓群。作为辽代显陵陪葬墓的核心区域,它是研究辽代贵族丧葬制度与文化的重要实证。龙岗子辽墓位于北宁市富屯乡龙岗子村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于1920年及1975年发现。迄今为止,共发现四座墓葬。1987年对其中的1-2号墓进行了清理发掘,两座墓均为砖筑券顶八角形,由墓道、墓门、甬道、耳室和主室几部分组成。墓内出土墓志铭三盒、金手镯一件。由墓志载而知墓主人分别为魏国王耶律宗政、郑王耶律宗允和秦晋国妃。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和咸雍元年(1065年),为辽代晚期墓葬,属辽乾陵之陪葬墓。该墓群对考证辽代显、乾两陵的位置及范围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如今,北镇市已对墓群划定保护范围,实施日常巡查与环境整治,这座藏身乡村的皇族墓群,不仅是北镇辽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坐标,更以其丰富的遗存,让人们得以跨越千年,触摸辽代皇族的生活图景与文明脉络。记者:孙红韩东
    11/05
  • 万羽翔集辽河口 最美“能量补给站”
    眼下的辽河口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关键驿站,这片被冠以“国际湿地城市”美誉的湿地,正成为万羽候鸟南迁途中的“温馨港湾”。成群的雁鸭、鸻鹬等鸟类或振翅盘旋、或嬉戏觅食,洁白的翅羽与金黄的芦苇荡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辽河口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候鸟迁徙途中不可或缺的“能量补给站”。随着候鸟大批抵达,盘锦市林湿局同步启动秋季候鸟保护与疫源疫病防控专项行动,为过境候鸟筑牢“平安迁徙屏障”。鸟儿惬意地生活在辽河口湿地(谢刚摄)为守护这份生机,盘锦市林湿局以“科技赋能+立体巡护”构建监测网络,创新采用“地面巡护+无人机航拍”的“1+1”模式,对湿地、滩涂等候鸟集中停歇的核心区域加密巡查频次。监测与执法人员重点蹲守迁徙通道关键节点,实时记录候鸟种群数量、活动规律及健康状态,确保疫源疫病“早发现、早预警”;全面排查猎套、粘鸟网等非法捕猎工具,严查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从源头消除威胁鸟类安全的隐患。在筑牢物理防线的同时,盘锦市林湿局更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保护格局。执法与宣传人员深入周边村庄、社区及集市,通过张贴海报、发放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手册等方式,普及候鸟保护知识与疫病防控要点,引导公众践行“不投喂、不干扰、不捡拾病鸟死鸟”的行为准则,畅通“群众举报-执法响应”快速通道,让每一名群众都成为候鸟的“守护者”。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已开展巡查执法20余次,未发现重大违法案件及疫病传播风险,候鸟种群过境秩序平稳。记者:李博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