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污水处理后 竟然能养鱼
    7月23日一大早,元宝区锦江环卫公司的一台城市洒水车,来到位于金山镇铁东工业园区的金山污水处理厂,装载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用于城市道路降尘。“水质能达标吗?”面对记者的担心,洒水车司机和金山污水处理厂负责人笑着回答,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已达到了一级A水质标准,完全可以用于城市降尘。“这里的尾水还能养鱼呢!”在这位负责人带领下,记者来到处理厂的滤池前,果然发现有不少鱼儿在池里游弋,个头大的超过了2公斤重。这位负责人介绍,金山污水处理厂2012年开始建设,2017年9月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万吨,总投资达7500万元。如今,每天有来自金山镇山城村、金山村、宗裕城小区等集中住宅区及辖区部分企业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7000余吨,收集到这里进行集中处理,覆盖人口达5万余人。污水通过粗格栅、细格栅、厌氧池、缺氧池、曝气池、二沉池、滤池、消毒池等诸多程序处理,采用AAO生物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尾水除了用于城市道路降尘外,其余的排入附近的大沙河。“处理厂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位负责人说,处理厂安装有在线水质动态监测系统,确保处理后水质达标。“处理厂每年运行费用就达300余万元。”为了一池碧水,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元宝区区、镇两级舍得投入。目前,区里计划再投入3200万元,新铺设从绿地地产至博恩地产3.6公里管网、从丹东高速北站至西片区北部工业园区部分管网计0.66公里,实施雨污分流,并入污水厂处理工程,进一步改善辖区山城河、劈柴沟河、大沙河等河流的水体水质。在丹东金山经济开发区,现有大小工业企业170余家。区环保部门负责人介绍,这里的多数企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已纳入处理厂系统,丹东大信制钉制针有限公司和丹东东发集团等企业也都建起了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当天,在丹东大信制钉制针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进行着手工针生产。与此同时,公司的污水处理车间也在忙碌着。“手工针生产镀镍的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污染,我们全程对生产废水实施无缝处理。”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废水地下池收集、加碱、沉淀、汽浮等多道工序,实现循环利用和无害排放。近年来,元宝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持续投入提升辖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做好工业企业污染防治。严把项目入口关,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坚决将其拒于门外。区委、区政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环保督查为抓手,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层层落实各职能部门及街镇的环保责任,加强督导考核,针对北部山区截洪沟和九道河两个黑臭水水体,实施排污口整治和定期清理垃圾的综合治理;对全区5家供暖单位全部实施了脱硫脱硝工艺工程改造,让蓝天、碧水、清流成为常态。记者刁庆峰
    07/24
  • 挂图作战保民生 精准扶贫显担当
    7月21日,振安区五龙背镇五龙背村三组村民王世东说:“头几年超出额度能报销差不多一半吧。今年新农合都改医保了,差不多能报销70%。”王世东今年56岁,他的妻子张秀敏53岁,于2015年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两口子的生计全靠王世东打零工维持,月收入千余元。“摊上这病,跟天塌了没啥区别。”王世东说,好在他们都参加了新农合,再加上亲友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总算熬过了这一关。然而天不佑人,2017年,张秀敏觉得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查,发现癌症复发,且癌细胞已扩散到了脏器和淋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好心人帮助,我们真的熬不过去。”接受采访时,王世东不断念叨着两个词儿,一个是“好政策”,一个是“好时代”。“刚得病那时候她状态相当不好。现在你看她,哪能看出来得病?主要是心态好,有好政策,她也有信心。”今年以来,医保新政不断,从国家集中采购药品降价,到靶向药列入医保目录,从城乡居民医保“六统一”,到报销比例调整……对王家来说,不仅意味着报销额度大大提升,而且报销流程更方便了。以前需要拿到医院的发票后跑流程报销,现在在医院直接结算,一个月少请好几天假,也变相增加了收入。王家是幸运的,但他们只是全市众多医保救助对象的一个缩影。2020年,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阶段,市医保局分析我市形势,克服疫情影响,创新工作思路,“挂图督战”,精准扶贫。在市医保局的墙上挂着一幅市县两级医保扶贫作战图,内容包括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制、扶贫计划、扶贫任务,将保障人员明细、分布情况及具体医保扶贫政策方案、任务目标等信息,通过图表清单做到工作进展一目了然。这幅“作战图”就是医保扶贫的抓手、进度表和责任状,严格按照责任分工、时间节点要求,全面摸排、调度医保扶贫工作进展。与作战图对应的,是他们建立的医保扶贫综合管理台账表和扶贫政策学习制度。市医保局对贫困人口参保、门诊统筹、门诊大慢病和住院保障等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实时研判,保证贫困人员及时享受到政策待遇,防止百姓因病致贫、返贫,且确保可查、可追溯。截至5月底,全地区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436人,其中已脱贫(享受政策)51698人,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1444人,未脱贫294人。通过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资助政策,2020年,我市已资助10.92万人,其中全额资助低保户、特困人员7.17万人,定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3.75万人。参保率达到100%全覆盖。针对贫困人口,全面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倾斜政策,降低贫困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至一般居民的50%,目前为5512元。提高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上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按照最高70%进行报销,且不设封顶线。同时,落实医疗救助兜底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8大疾病)住院救助范围,累计最高救助限额为每人每年10000元,在救助补偿范围内,救助比例为70%。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政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的基本医疗住院救助年累计最高救助限额为10000元,救助限额内,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比例为70%,特困人员救助比例为100%。城乡低收入家庭基本医疗住院救助年累计最高救助限额为6000元,在救助限额内救助比例为50%;基本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记者田治华
    07/23
  • 振安区九连城镇加快人居环境整治
    振安区九连城镇加快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庭院经济、道路拓宽改造等举措,极大改善了当地环境。图为21日九连城镇窑沟村,整洁的道路、雨后清新的树木和鲜花,让这里的景色格外怡人。记者宋永昆
    07/22
  • 水电气安装、背街小巷整治、环境治理同步推进 丹东改造升级101个老旧小区
    “小区改造内容贴在各单元门口,包括楼体保温层、楼顶防水层摊铺、更换楼道窗、楼梯扶手和墙壁粉刷等,都是居民天天盼的,真是改在咱百姓心坎上了!”家住丹东市振兴区振四街小区居民曲伟高兴地对记者说。据了解,丹东市列入2019年改造计划、今年继续推进的35个老旧小区,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其中,振兴区7个老旧小区和元宝区7个老旧小区,已完成地面基础设施和电力设施改造,正在进行小区住宅楼主体改造,计划8月底完成施工。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正在进行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收尾施工,下一步将转入楼体改造,力争年底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列入2020年改造计划的66个老旧小区也已全部开工。丹东市委、市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深入现场检查指导改造工作,对项目包装、资金筹措、方案调整、改造标准、部门协作乃至现场施工安全等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住建局和县区有关人员深入各现场检查督办,协调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保证了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去年以来,丹东市住建局组织各县(市)区工作部门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广泛听取小区居民意见,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房屋漏雨透寒、设施缺失等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类,纳入改造范围,制定改造计划,形成总体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还根据群众提出的一些个性化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顺民心,得到群众拥护好评。改造中,各县(市)区坚持居民自愿,优先改造居民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加装电梯项目没有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中,元宝区应部分老旧小区群众的要求,在北麓园小区和泰和花园小区进行试点。今年计划安装10部电梯,区里给予解决电梯基础设施和配电资金支持,群众自筹资金解决主体安装资金,眼下这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预计年末可以完成。各县(市)区坚持水电路气等同步推进,及时协调电力、通信、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相关经营单位调整完善各自专项改造计划,使老旧小区改造协调一致。坚持与背街小巷改造同步推进,把背街小巷统一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将老旧小区连接带的道路及水、热、气等管线改造一同安排落实。坚持与环境治理同步推进,对小区内卫生脏乱差、楼道内乱堆占、雨污分流、海绵城市改造、污水零直排、垃圾分类等突出问题清理整治一同推进,在提升完善项目上力争有条件的设智慧安防、室外活动场地以及扶幼、文化、健身设施,提升整体改造效果。
    07/21
  • 老旧楼换新装
    7月16日,振兴区红房二社区105号楼居民走出家门,在小区花坛前乘凉赏花。数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小区破烂不堪,无人管理。“旧貌换新颜”的变化全得益于全市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105号楼下公共绿地变成了大花园。同样受益的还有红房三社区白房路6号、8号及16号三栋楼居民。去年7月中旬,随着大型施工设备挺进楼院,小区74户居民期盼已久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式开始。三栋楼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房子,基础设施老化,下水管网堵塞,院内坑洼不平。改造后提升了小区排水设施,路面步道、路边石及车棚进行整体整修,还安装了照明设施、休息长椅及宣传栏等配套设施,小区焕然一新。今年5月19日,振兴区又对这三栋楼进行了二次改造,做屋面防水,楼体增加保温,粉刷楼道间扶手,并更换楼道单元门,三栋老旧楼整体换新装。曾经楼道脏乱、破旧不堪的居住环境,已经被整洁、美观、干净的居住环境所代替。就像居民张桂兰说的:“大家都感觉搬进了新房子一样,可高兴了。”从2018年开始,振兴区陆续投入3700余万元,对35个老旧小区、292栋楼实施改造,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惠及17700余户居民,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老旧小区居民整体的居住环境,还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宋永昆
    07/17
  • 媒体记者赞丹东:处处是美景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琦7月14日,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绿水青山看辽宁”媒体采访团对凤城市大梨树村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凤城爱河生态风景区进行采访调研。在大梨树村,记者们参观了万亩果园、干字广场、毛丰美纪念馆、生态采摘园和现代农业展示馆,了解景区建设、村民收入情况。在毛丰美纪念馆,记者们听取了大梨树村老书记毛丰美感人事迹讲解,大家纷纷用手机、相机记录下珍贵的素材。在现代农业展示馆,记者们为立体栽培的各类瓜果、蔬菜所折服。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记者张彤彤说:“我来过大梨树村很多次,每次都会看到不同的变化。现在的大梨树景区,乡村旅游业态呈现多样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现了环保全覆盖,尤其是为了保护环境与生态,果园农田都不使用农药,使我深受触动。”凤城爱河生态风景区是以9公里爱河水系为依托,借助当地人文资源,精心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养生养老、旅游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4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被誉为凤城的“城市会客厅”和“休闲度假基地”。在风景区里,记者们观看了宣传短片,并深入景区了解建设情况及发展规划。当了解到景区的窑洞宾馆原来是一片废弃采石场,经过生态恢复建设,成为与风景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宾馆后,记者们无不赞许。当日的采访调研结束时,采访团的记者们纷纷感叹:“眼前处处是美景。”
    07/15
  • 菜地变绿地 居民笑开颜
    炎炎夏日,阳光洒在楼前绿草如茵的空地上,盛开的月季花在绿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如今,财专小区的居民,无需去公园,在自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美景。“小区以前是成片的私人菜地,看着都心烦。现在彻底整治好了,看着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居民刘女士开心地说。4月28日,本报以《小区绿地变菜园管理难题待破解》为题,报道了财专小区近年来不少居民将楼前公共绿地圈占起来,改造成自家“菜地”,不仅破坏了小区原有绿化设计,也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小区居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帮忙解决此事。文章见报后,引起了振安区鸭绿江街道办事处的重视,立即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全面排查小区“菜地”情况,组织人力集中清理,并在清理后撒播了草种。在街道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财专小区旧貌换新颜。7月7日,时隔两个多月,记者再次来到财专小区。在该小区东泰路6号楼和4号楼之间空地上看到,之前这里种的小葱、韭菜、菠菜等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绿油油的草地,看着让人心情舒畅。“我们小区绿地被开垦成菜地已经很久了,看上去非常杂乱。”小区居民王女士说,今年五一后,街道工作人员把小区里的菜地清理了出来,种上了三叶草。现在草长出来了,看着绿油油的小草,心情别提有多爽了。“财专小区是楼龄30多年的老旧小区,近年来,小区的公共绿地遭到破坏,变成了一些居民的私人‘菜园子’,对此,社区年年进行教育引导,但是效果甚微。”提起小区以前的状况,财专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国津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今年五一后,在鸭绿江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工作人员对排查出“菜地”的82户居民逐个送达清理整治通知,耐心地动员、劝说。“当时很多居民持观望态度,也不配合这项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只能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刘国津说,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细心沟通,清理行动获得了大部分居民的理解。“居民的思想工作做通后,为了尽快清理小区的私家菜园子,街道办事处出钱又出力。拆围栏、清菜地、购买草种、撒播草种……”刘国津说,在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有效地清理了小区菜地,而且还美化了小区环境,获得了居民一致好评。住在财专小区6号楼的居民吴女士告诉记者,居民对“菜园子”早已怨声载道。每到春天种菜的时候,有些人还会给菜地上肥,气味特别大,还招苍蝇、虫子。现在菜地被清理了,种了绿草,大家住着舒心多了,个个喜笑颜开。鸭绿江街道办事处分管此项工作的李奇霖说,目前小区“菜园子”已全部清理完毕,下一步,街道将对小区进行改造,对步道砖和硬化路面进行重新铺设,并对小区的公共绿地进行重新规划。相信不久的将来,财专小区将会以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鲜花满园的崭新形象,呈现在居民面前。记者王洪满
    07/10
  • 我家就在岸上住 坐看碧水荡清波
    2019年,丹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8个国考断面河流水质优良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质均达到各功能区相应标准……抬头望蓝天,俯身看碧水,河清岸绿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丹东人引以为傲的城市景观。大沙河流域广、水量丰,承载了几代丹东人的记忆。河边杨柳依依,堤岸草木葱茏,沿着景观路漫步,处处可见市民聊天休闲、孩子玩耍嬉戏的生动画面。6月29日,家住大沙河附近的赵德荣老人回忆说,上世纪末由于由于工业发展、城市扩张,一度造成河道淤堵、水质污染、垃圾漂浮,大沙河成为老丹东人眼中的“龙须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的战略抉择,群众改善“母亲河”水质的强烈呼声,坚定了市委市政府治理城市内河环境的决心。整治上游排污企业,截流生活污水,清理河道淤泥,实施生态护岸工程,建设景观堤坝……短短几年时间,大沙河建成了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工程,过去垃圾漂浮、气味难闻、杂草丛生的河道,成为整洁美丽、生态人文并重的绿色水岸公园,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大沙河的嬗变,是我市城乡河道环境整治的缩影。“很难想到,死水沟、臭水沟变‘活’了。”6月30日,元宝区金山镇金山村农民陶成利提起劈柴河改造,难掩心中喜悦。过去的几十年,劈柴河垃圾多、水质差,大坝破败得不像样。2016年开始,市、区两级政府、水利部门实施引黑沟水库清水入劈柴河工程,以连通河湖水系、提高防御水旱灾害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为目标,新建1万平方米人工湿地及景观设施。陶成利指点着河道两岸,说:“杂草不见了,鲜花绿树多了,还建成了生态防洪堤坝,臭水沟变成了绿水长廊。”值得一提的,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一条条城市内河焕然重生。近几年,我市将推进水污染防治、提高河道防洪水平、改善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机结合,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及岸线治理,大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有序开展黑臭水体农村段整治工程,城乡河道环境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7月初,在大洋河干流重点段治理工程龙王庙区域施工现场,记者观察到,左岸堤防、岸线生态复绿工程正在抓紧实施,河道清障、垃圾清理成果显现。项目负责人表示,河道治理工程完工后,大洋河龙王庙段防洪能力将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不仅保障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对改善河道生态、提升沿线群众获得感更是意义深远。以前沿岸村民不重视河道环境,在河边堆柴草堆、养鸡养鸭甚至盖牛棚的现象时有发生。近两年,市、县两级河长带头亮剑,清理河道“四乱”,持续优化河道生态功能。去年以来,我市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对“十小”污染水环境企业监管执法,发现一个、依法取缔一个。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现“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目标。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今年底前,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禁养区内禁止新建畜禽养殖企业,主要农作物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减少1%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同时,加强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新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12套。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涉农县全部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创建26个或以上省级美丽示范村。持续开展河道垃圾清理,建立完善垃圾清运管护长效机制,实现河道岸线无明显积存垃圾,水面无大面积漂浮垃圾。“我家就在岸上住。”如今的丹东城乡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生态健康程度得到改善,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随着一系类水利工程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的深入实施,有效恢复了河湖生物多样性,提升了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记者金龙
    07/10
  • 3座新建篮球场本周六开放 20日前后再建成1座
    7月8日从市住建局获悉,我市新建的3座笼式篮球场已经完工,本周六(7月11日)将正式对外开放。8日下午记者在滨江西路附近看到,新篮球场内铺设了崭新的悬浮地板,两端分别安置了两个箱式篮球架。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科科长房伦革介绍,3座笼式篮球场长度均为33米,宽度为19米,配有休闲座椅,场地两侧空地还将各装4盏夜间照明设备,近期将进行照明设备安装和其他设备调试。此处新建篮球场旁边,新规划的停车场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共设停车位26个。在滨江路消防救援站附近新建的两座篮球场中间,一处16个停车位的停车场正在建设。两处停车场均为生态停车场,铺设植草砖和透水砖,既能保证圆孔植草砖缝内草的生长,又有很好的稳固性,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空气环境。建设中的水冲式公厕外形已经基本建成,公厕建成后,将采用感应式冲水设备,并设置第三卫生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考虑到市民健身需求,在新区大桥西侧,我市将再建1座笼式篮球场。目前工程已经开工,正在进行地面水稳层铺设,预计本月20日前后建成,其规格与前3座新建笼式篮球场相同,也将配备休闲座椅和夜间照明设备。记者戚文
    07/09
  • 大梨树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琦日前,凤城大梨树村获中央农办、中宣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多年来,大梨树村坚持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大力弘扬干字精神,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率先在丹东地区制定出台首部《村规民约》并加以完善,坚持村民自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模范带头等举措,使乡村发展充满活力,探索出农村治理新模式。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