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振兴区“红色星期五”系列活动启动8月8日,振兴区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红色星期五”环境卫生清理活动。活动中,150余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来到滨江中路,对路面及两侧砖缝、墙角、树下等区域的垃圾进行细致清理,确保不留卫生死角。据悉,“红色星期五”活动是振兴区直机关工委深化共建共促、推动机关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旨在改善人居环境、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今后,该活动将于每周五定期开展,并逐步扩展至更多社区、街巷,努力打造党员服务基层、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品牌。记者:王一淞08/14
- 东尧社区:“朝九私塾”开进社区这个暑假,每天9点,九道街道东尧社区五色花项目自习室都会准时开门,开门的是“雁归元宝”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由社区搭台,两名分别来自郑州大学的大二学生杨丰泽和东北财经大学的大二学生于朋可化身全日制知识伙伴,周一到周五每日两小时,为辖区内低保家庭高中学生铺设独特的成长赛道。“他们像会‘读心术’,总能接住我卡壳的地方。”高中生看着错题本笑言,曾经让她头疼的历史时间轴,如今能像讲小故事般娓娓道来。杨丰泽没有刻板的讲授,更多的是“角色互换”式的探讨,解读政治概念时,于朋可引导学生用生活案例“翻译”理论。这种“陪学”而非“教读”的模式,让周一至周五的上午时光在轻松讨论中度过。而大学生们也在备课中重温知识脉络,“教会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重新理解的过程。”这种双向奔赴的成长,比分数提升更珍贵。活动开展以来,成效显著。受助学生反映学习压力减轻、动力增强。“哥哥、姐姐不仅帮我解决学习难题,更像朋友一样鼓励我,还跟我聊大学生活和理想,感觉更有动力了!”当青春热忱遇上求知渴望,这场始于课业辅导的相遇早已超越知识传递,成了双向成长的温暖注脚。记者:唐羽廷08/13
- 一面锦旗背后的丹东速度近日,市民王明郑重地将一面锦旗送到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分局窗口工作人员陈聪睿手中。锦旗上用金线绣着“心系企业办实事,热情服务解难题”字样,这朴实无华的十四个字,饱含了王明对陈聪睿及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分局高效、贴心服务的由衷感激。此前,王明在筹备开办药房申领药品经营许可证时,初次来到行政审批分局,面对纷繁复杂的申请材料清单与严格的专业要求,他心中满是疑惑。陈聪睿见状,主动上前询问,以专业而清晰的语言,逐条拆解那些看似复杂的法规条款,耐心解释每一处填写细节要领。为方便沟通,陈聪睿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王明回忆:“每一次咨询,无论多晚发信息询问,总能第一时间得到陈聪睿同志的清晰解答。”在办理业务期间,陈聪睿了解到王明的迫切需求后,没有丝毫犹豫和推诿,主动表示愿意延迟下班时间,确保王明的业务能够顺利完成。王明正是在陈聪睿的全程辅助下,高效备齐了所有材料。窗口推出的预约模式,也极大节约了企业的宝贵时间,原本可能需要十数日的申请流程,最终仅用三天便高效办结,王明顺利拿到了那张开启创业之门的许可证。“真没想到这么快!”王明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市场主体的心声。锦旗送达当天,他紧握陈聪睿的手说道:“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服务精神,以及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无私奉献的敬业态度,令我深受感动,陈聪睿同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贵单位服务的高效与温暖。”王明的赞誉并非个例,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标尺,在审批环节上持续做“减法”,在服务效能上不断做“加法”,为无数像王明这样的创业者赢得了宝贵的市场先机。行政审批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企业和群众的肯定,是激励更是鞭策。锦旗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往工作的光亮,也照亮我们未来需持续攀登的服务高地。”记者:李美臻08/13
- 50年前的救命恩人找到了日前,居民潘永新在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国门湾边境派出所的帮助下,通过微信视频连线的方式见到了50年前的救命恩人。经了解,潘永新要找的这个恩人叫朱世鹏,1975年,二人在东港市下乡插队的时候认识。有一次潘永新突发疾病,生命垂危,是朱世鹏将其及时送往公社医院,并陪护、治疗一周,才最终得以脱离生命危险。1991年,二人因工作原因,相继离开一起共事的地方,再加当时通讯条件有限,久而久之也就在各自生活居住地的变化中渐渐断了联系。今年7月23日,潘永新到国门湾边境派出所办事,正好赶上民警徐硕隆给辖区群众办居住证,且解答群众问题十分热情,他便想或许可以找民警帮帮忙。“警察同志,你能帮我找找我的恩人吗?大爷今年69岁了,太想再见见他了!”了解事情原委后,徐硕隆根据潘永新提供的相关信息,立即展开寻找。经多方努力,7月24日上午,徐硕隆通过电话联系到了潘永新要找的那位救命恩人——朱世鹏。后经沟通,二人均希望通过微信视频连线的方式早点见面,于是才有了“云端”连线见面这一幕。至此,一段跨越50年的恩情,在民警的帮助下,穿越时空阻隔,再次在重逢中迎来它泪目动人的温情时刻。记者:唐羽廷08/13
- 丹东永甸边境派出所:风雨十六载 走出警民“百家亲”微风阵阵,蝉鸣声声。8月1日,天刚蒙蒙亮,家住宽甸永甸镇碑沟村二组的王美凤(化名)就将提前准备好的锦旗送到了永甸边境派出所。王美凤想要成为当天第一个给派出所送锦旗的人:那里的人,从穿军装开始就帮她,现在换了警服还在帮她,前前后后已有十几年,这份恩情不能忘。王美凤今年66岁,家在派出所旁边,50米左右的间隔,经年累月地往返,她自己算计着,大家为了照顾好她,应该走了百余公里。送锦旗当天,与王美凤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女儿吴小双(化名),她说王美凤早上三点多就起床了,柜子里的衣服反复试了又试,说赶上八一建军节,要打扮漂亮些,以自己最好的状态见大家。这些年,十里八村,王美凤最信的就是这个派出所。2016年,王美凤上山采蘑菇,被毒蛇咬伤,正是遇见民警执勤,帮忙联系车、联系人,及时送往医院,才得以保住一条性命。“你看这手上还有疤,当时都肿到肩膀头了,再晚一点,估计我就完了……”后来,王美凤因爱人去世,生活压力变大,渐渐患上了精神类疾病。“那时就觉得这日子不能过了,干啥啥难,心里烦躁的时候就想往外走,可自己走哪了,走了多久,走的时候又想了些啥,真的不知道,就知道自己一走丢了,派出所就帮忙找。有一次下大雨,大家在外面找我找了两个多小时……”。说着说着,王美凤便情不自禁流起眼泪。“我妈生病那会儿,家里人的状态都不太好,但凡觉得哪件事让自己心气不顺,经常会和村里的人吵起来。还好,那时家里有事,所里民警总是来得及时,很多事刚开始就结束了。”吴小双回忆说。“后来,我这个病不知道怎么就好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好的,反正现在过得挺乐呵,上山、种地、收拾家还是一把好手呢。”“现在我妈没事儿还知道上网买好看衣服了,以前生活费劲,现在生活费钱了。”王美凤、吴小双嘿嘿地笑了起来,派出所的民警也笑了起来。据了解,像王美凤这样需要格外照顾的家庭,在永甸边境派出所辖区还有几户,大家也都结对帮扶成了“亲戚”。眼下,家家户户有地,再加村里这些年发展了蓝莓种植业、水上网箱养殖业,大家都有地方赚钱,过着挺不错的生活。为了更好服务辖区群众,这些年,派出所还根据大家的农忙时间灵活调整派出所窗口的工作时间,预约办证,上门办证,社区民警帮忙代办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顺势而生。去年2月,民警历经1500公里“长跑”,为群众找回了“丢失”25年的身份。同时,这个派出所还结合支队“党建红飘带”这一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与辖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党员联防互助组”“矛盾纠纷联调队”等多个群防群治队伍,致力于辖区振兴发展,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年初至今,该所辖区仅发生1起治安案件,在民警的耐心工作中,已达成调解协议。“八一”当天,这个所民警还乘船过江走访了那个只有三户人家的村民小组,民警王喆说只要有群众的地方,他们就在。望着周边郁郁葱葱的群山,辽阔宽广的水域,记者内心只有无尽的安然,路上没有wifi,但风很会聊天,它把鲜花的盛开传递给山高水长,也把民警的这份牵挂绘成天高云淡。记者:唐羽廷08/13
- 暑期学车热 “保过”陷阱需警惕这个暑假,考驾照成为众多大学生和准大学生安排的热门选择之一,一时间驾校学车热持续升温。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暑假学车的报名量同比增长40%,其中18-20岁年龄段增长最为明显。为更好满足学生群体的学车需求,驾校推出分段预约训练制,学员们可以避开烈日高峰,灵活选择练车时间。为缓解酷热,教练车上还配备了遮阳伞、空调和饮用水等。针对部分考生急于拿证的心态,交警特别提醒:务必擦亮眼睛,警惕各类“保过”陷阱。切勿轻信“黄牛”和中介的“包过”、“绿色通道”等虚假承诺,避免财产损失。机动车驾驶证考试流程严格,全程录音录像,作弊将受到法律严惩。记者:姜慕馨王莉莹08/13
- 凤城网格员李燕:用真情和汗水赢得群众赞誉“一心为民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这是凤城市凤凰城街道绸厂社区居民为社区网格员李燕赠送锦旗上的心里话,也是李燕从事社区网格工作的座右铭。在居民家中,记者见到了正在采集户籍人口信息的李燕。采集信息后,她还要整理建立专项动态台账,交给社区录入“智慧凤城”社区指挥平台系统,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文静、秀美的李燕是云南哈尼族人,大学毕业后,她离开家乡跟随丈夫在凤城安了家,2022年开始担任专职网格员,为社区500余户、1200余名居民服务。这些年,李燕每天穿梭在社区,从环境治理改造、安全隐患排查,到邻里纠纷、居民家燃气灶打不着火,她都第一时间出现,成为群众的“及时雨”、贴心人。三年来,李燕用自己的热心、耐心、细心、诚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记者:肖丹徽那艳平王军牟雯琪08/13
- 边看边记朝鲜语-场所|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장소08/13
- “网”尽“格”中事 服务暖民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社区网格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用心服务居民。63岁的宋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三年前他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凤城市凤山街道茧站社区的一名网格信息员,负责社区的116户、288名居民的网格化管理。面对社区人口流动大、外来人口多、住户信息多变等难点,他腿勤、脚勤、手勤、脑勤,坚持定期上门走访,及时掌握网格内住户相关信息。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宋忱通过手机微信,建立起了居民网格微信服务群,他充分发挥“宣传员”角色,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政策法规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停电停水等通知,成为居民生活当中离不开的“百事通”。宋忱还对网格内的低保户、残疾人、高龄老人等定期走访,制作了“爱心联系卡”,方便及时解决居民的需求。“只要居民有啥事儿,无论是刮风下雨,一打电话宋忱肯定就到。”社区居民王明刚说。在担任网格信息员的三年里,宋忱把居民当亲人,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让群众看到了基层网格员的坚守和担当。“虽然有时觉得挺辛苦,但是能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办点实事,我就觉得很值得。”宋忱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继续守好岗位、尽好职责,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作者:肖丹徽那艳平王军杜明08/12
- 文艺搭台,致敬英雄!8月7日,由丹东市老年服务协会和振兴区临江街道党工委主办、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协办的“致敬英雄庆八一,情暖丹东鱼水情”公益惠民演出,在市文化宫举行。演出在大合唱《美丽的鸭绿江》《保卫黄河》中拉开帷幕。紧接着,美丽朵朵团演唱《日月同光》、领航公益朗诵艺术团情景诗朗诵《红高粱》等节目依次登台。从吉林来丹寻找战友的志愿军老战士韩吉兆,经抗美援朝纪念馆助力,与5位老战友重逢。当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互搀扶登台,紧握的双手、泛红的眼眶,将岁月尘封的战友情瞬间解封。“老兄弟,可算等到你……”韩吉兆哽咽的声音传来,台下掌声与泪水齐飞。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年志愿军文艺战士刘吉惠起身登台,挥动指挥棒引领全场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激昂旋律中,观众自发跟唱,将演出推向高潮。演出以舞蹈《走向复兴》收尾,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记者:宋永昆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