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工人村社区联动多方解决小区高空抛物难题“以前总担心楼上掉东西,现在小区装了监控,还多了巡逻,住着踏实多了!”近日,家住工人村社区锦绣华城小区的居民王女士看着小区新安装的高空监控设备,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此前,该小区多次出现高空抛物现象,不仅威胁居民安全,也引发邻里矛盾。工人村社区主动牵头,迅速联系市公安局临江派出所、小区物业服务中心组建专项工作组,形成“三方共治”合力。目前锦绣华城小区已实现高层监控全覆盖,小区公共区域增加巡逻频次,尤其加强早晚高峰时段的安全巡查,确保“发现隐患及时劝止、发生问题快速溯源”,成功破解这一民生难题。作者:沈粹09/16
- “圆梦课堂”——从沉默寡言到自信阳光记者:周晓明赵航潘阳明佳齐09/16
- 边看边记朝鲜语-办公用品2|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사무용품209/16
- 边看边记朝鲜语-动词 5|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동사509/16
- “只要我能动弹,就坚持来!”记者:谷亮刘锴车鹏崔从敏09/16
- 2025丹东市“乐龄活力杯”老年人健步走展示交流活动启幕9月13日上午,2025丹东市“乐龄活力杯”老年人健步走展示交流活动,在我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场启幕。此次活动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健步分会承办,展现了我市老年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记者:周广庆09/15
- 我市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营造公平竞争氛围为培育弘扬公平竞争文化,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9月8日至12日,我市组织开展2025年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系列活动,宣传主题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未来”。宣传周期间,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政策“进机关”活动,举办全市政策措施起草单位公平竞争审查能力提升培训,邀请省公平竞争审查专家、东北大学教授,从理论与实操层面进行详细讲解,系统提升相关单位审查能力,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地。推进政策“进企业”工作,在大型商场播放宣传视频,向各类经营主体发放《一图读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十问十答》等宣传内容,引导经营主体明晰法律红线,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主动性。此外,市市场监管局还通过官方网站,集中展示市场监管部门在保护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浓厚的公平竞争氛围。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业务培训与普法宣传,督促政策措施起草单位落实审查制度、把好源头关,全面提升公平竞争审查水平,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记者:王俊09/15
- 教师于健:师者匠心 守护成长“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育是心灵的对话。”在丹东二中,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12年时光,在数学教育领域书写着动人篇章,她就是于健。深耕课堂,于健致力于让数学“活起来”。她精心打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的精品课例。2021年,她所授课程《集合及其表示方法》获评丹东市级优质课,她巧妙地将“集合”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2022年,执教的《正弦定理》更是成绩斐然,斩获丹东市优秀课一等奖及教师组个人二等奖,还荣获辽宁省第19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基础教育组课例三等奖。竞赛引航,于健凭借专业力量,为学生成长梦想助力。作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指导教师,2014年,她创新采用“数独游戏”“密码破译”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和2015年,她指导的学生连续两年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2016年和2019年又有两名学生获得三等奖。育人无声,于健始终将“育人”置于教学首位。2021年,她关注到学生小航连续三次数学周测不及格,深入了解后得知,小航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回家要做家务,每晚仅能睡4小时。于健利用自习时间义务为其讲解数学知识,三个月后,小航的数学周测首次突破90分,并在纸条上写下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于健以思维之趣点亮数学之光,以专业之力托举成长梦想,以共情之心守护成长底色,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不凡。记者:李冉霞09/15
- 民警巧解噪音扰民难题9月7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市民李先生拨通了东尖头边境派出所的电话:“警察同志,这音乐声太大了,实在是睡不成啊!”民警迅速出动,刚到江边广场,就看见二三十位老年人正在跳操,音响里传出的音乐声很大。“阿姨,您这舞跳得真有精神,身体棒棒的!”民警一句话拉近了距离。随后民警话锋一转,解释道,音乐虽然带动气氛,但音量太强会影响附近居民休息。随后民警耐心普及了相关法规以及噪音对生活的影响。大家一听,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不好意思地说:“真没想到吵到大家了,光顾着我们锻炼高兴了!”晨练的老人立刻调低音量,还主动向周围住户表达歉意,承诺以后一定会“控调音量,文明锻炼”。周边居民纷纷为民警点赞:“处理得太到位了,不是生硬执法,真是贴心!”一场可能升级的邻里纠纷,在民警的微笑与智慧中轻松化解。记者:唐羽廷09/15
- 边境线上的“小记者课”:“触摸”历史 “对话”英雄“民警叔叔,你们身上的装备有多重呀?”“保卫边境的时候,您害怕过吗?”9月13日,丹东报业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举着笔记本、踮起脚尖,把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围在中间——这堂特殊的“社会实践课”,让小记者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当日11时,身穿红马甲的小记者们,在丹东日报社门前整齐列队,出发前往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开展采访采风活动。“孩子听说能摸警用装备,兴奋得起了个大早!”一位家长一边帮孩子整理衣领,一边笑着说。在毛岸英小学,小记者们安静地聆听学生代表的讲解,学生代表动情地讲述毛岸英烈士的生平。“毛岸英是个英雄,还特别爱读书!”六纬路小学四年一班的小记者汪楚乔在笔记本上工整记录,“我要把这个故事带回学校分享”。当走进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小记者们的笔记本又添了新内容。“铁轨居然会‘说话’!”看着展馆里还原的历史场景,小记者徐子聿画起了示意图:“我要把这条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最热烈的互动发生在河口警务室的警营开放活动。小记者们轮流触摸警用装备,七嘴八舌地提问:“这个盾牌真的能挡住坏人吗?”“您抓过最危险的嫌疑人是谁?”民警叔叔耐心解答的同时,也向孩子们讲述了边境线上的守护故事。“这种体验我们在家根本给不了。”跟随小记者们一起活动的家长吴先生感慨道,“孩子不仅独立参加了活动,还学到了这么多知识,值!”返程车上,小记者们交换着心得笔记。“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字,而是能摸到的、能问到的真实故事!”不少孩子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明白了“英雄”两个字的分量。据悉,丹东报业小记者团将继续开展此类社会实践采访采风活动,让更多孩子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成长。正如带队老师所说:“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最深的感悟在体验中。”这场边境线上的特殊一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记者:唐羽廷康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