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国际奖项!讲述“丹东故事”3月22日,国际体育记者协会2020年度体育媒体奖线上颁奖典礼在意大利维杰瓦诺举行。由新华社拍摄于我市的短视频《我家就在岸上住》,荣获“体育媒体奖”视频短片抗疫优秀作品奖。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体育媒体奖”,被誉为体育新闻界的“奥斯卡”奖。本次评选国际体育记者协会共收到来自129个国家和地区的1871件包含34种语言的作品。2020年度国际体育记者协会特别增加了抗疫优秀作品奖。《我家就在岸上住》被评为2020年度体育媒体奖视频短片抗疫优秀作品,这也次是世界范围内以定向运动为背景的视频短片第一次荣获该奖项。《我家就在岸上住》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定向越野挑战赛为背景,以抗击疫情为主线,反映了丹东市中心医院心脑外科护士张辉,在疫情爆发后成为第一批驰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回丹东后参加2020年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无线电定向运动协会主办的“历经风雨终见彩虹”抗击疫情主题定向活动丹东站系列赛期间的心路旅程。记者/曲艺03/26
- 孙景坤入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拟推荐对象名单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景媛媛近日,党中央决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按照评选表彰工作要求,经广泛发动、逐级推荐、择优遴选、征求意见、深入考察等程序,省委研究确定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拟推荐对象。其中,我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孙景坤入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拟推荐对象。出生于1924年的孙景坤,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并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和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曾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在和平建设时期深藏功名,回乡务农,担任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第一生产队队长,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在家庭遭遇困难时,不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艰苦朴素无所求,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孙景坤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在和平年代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时代的楷模。去年,丹东市委宣传部命名孙景坤同志“丹东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孙景坤同志为榜样,坚守初心、对党忠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断汇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为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03/26
- 利用红色资源 建好党性教育主阵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3月23日9时,在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多媒体教室内,一堂别开生面的情境演绎式党课开始了。这堂题为《英雄赞歌——致敬最可爱的人》的党课采用视频播放、情境演绎、舞蹈、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带领学员们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感受抗美援朝精神,以身心沉浸的方式接受党性教育洗礼。每个学员都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当讲到杨根思用28岁的年轻生命捍卫了小高岭阵地时、孙占元再也无法实现穿上皮鞋在天安门前照张相的愿望时、年轻的黄继光舍生取义没能给母亲留下一张照片时,学员们流下了热泪。课程最后,全体学员起立,和台上的教职人员合唱《我的祖国》。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这里赓续,红色基因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时代楷模毛丰美、孙景坤,“小巷总理”申传兴的故事在这里流传。3月23日,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揭牌,这是我市继毛丰美干部学校后,重点打造的党性教育基地。学院充分利用丹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现场教学设点、设课、设线,陆续研发设计了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宽甸河口村、天桥沟抗联遗址、大梨树万亩果园、毛丰美纪念馆、凤凰山解放纪念塔等44个现场教学点,11堂现场教学课程和8条现场教学路线,逐步形成了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干”字精神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基地基本框架。在党员干部培训过程中,学院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力量。“今天的党课特别生动,我好几次热泪盈眶。”3月23日,来自东港市孤山镇谷家屯村的邵晓棠说,如此生动的党课自己还是第一次体验。宽甸石湖沟乡石湖沟村的时淑娟也有同样的体会,她说,以前也看过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电影等,但是感受没有这么深刻。“我们要学习志愿军战士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村里的工作做好。”时淑娟说。来自宽甸牛毛坞镇牛毛坞村的孙景飞是一名退役军人。“我们部队的连史馆里也有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刚才这堂课,让我回想起自己当兵时的经历,特别感动。”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跟党走,一个人富了,还要带动一个村富,一个村富了,再带动一个乡富,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富强。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教研部部长潘媛媛介绍,准备这堂情境演绎式党课,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她说:“过去我们有情景互动式党课,后来我们在课程研发的时候,觉得形式可以更灵活一些。第一堂情境演绎式党课是去年开课的,主要内容是抗疫精神,效果特别好。”这堂讲授抗美援朝精神的党课从2020年10月开始研发,今年3月23日是第一次和学员见面。“我们排练了很多次,文案也是逐字逐句打磨。”“作为一个党性培训机构,课程研发是根本,没有好的课程,就做不好培训。”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院长、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校长陈海峰告诉记者,充足的师资库、课程库吸引着诸多省内外学员前来培训。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副院长宋岩介绍,目前,学院已接到超过4000人的培训预约,预计班次已经排到今年6月。成功得益于学院领导班子和教师团队具有成熟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他们来自辽宁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成立于2016年4月,在全省热烈开展“干”字精神学习的热潮中,毛丰美干部培训学校仅7个月就培训学员23750人。“当时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学员来,有些单位甚至没预约就直接到了校门口。”宋岩说,当时培训课程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培训通常只有一天,省内的单位基本都是当天来、当天走。随着培训的人员越来越多,前来预约培训的单位却越来越少,这让他们产生了危机感,于是,学校教研团队开始课程研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意识到,抗美援朝历史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优质载体。于是,他们一边寻找对抗美援朝历史有深入研究的教师,一边考察我市与抗美援朝相关的遗址、遗迹等。在时任丹东市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主任徐祝申的帮助下,整合了河口附近的现场教学资源,如河口断桥遗址、毛岸英学校、河口抗美援朝陈列馆、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河口火车站旧址等。利用这些现场教学基地,研发了一系列现场教学课程。随后,又对天桥沟的抗联遗迹进行整合,相继开发对应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丹东的红色资源,让这些资源成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优良载体,同时把丹东的红色文化打造成一张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陈海峰说,现场沉浸式教学更有感染力,学习效果也更好。“比如,我们研发了一堂体验式课程,叫《志愿军的一天》,让学员在河口体验志愿军当年的生活。切身的体会可以让学员对抗美援朝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陈海峰说。随着党员教育培训课程越来越丰富,原本一天的培训课程逐渐拓展成两天、三天,甚至更长时间。“我们利用丹东的红色资源、好的课程吸引了更多学员。”宋岩说。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邱颖告诉记者,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是丹东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的教育平台。我市将利用好这个平台,开展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培训,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记者张研03/25
- 辽宁丹东:少儿图书“飞到”小山村3月23日,辽宁丹东凤城市爱阳镇富国村1组的小学生张宇收到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邮寄来的图书,高兴地笑了。日前,张宇的母亲刘士清致电丹东市少儿图书馆,表示张宇特别喜欢读书,但周边及家庭条件有限,希望少儿图书馆能提供帮助。得知消息,丹东市少儿图书馆立刻通过微信为张宇办理了图书借阅证,在了解了张宇的阅读兴趣后,选择了一批图书邮寄过去。03/25
- 追寻红色记忆 弘扬先辈精神连日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国门湾边境派出所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召开党的先进人物事迹专题学习会,促使全体民警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国门湾边境派出所地处新区,管辖范围面积大,住户多。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学习,教导员汪瀚向全体民警介绍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的先进事迹,带领大家重温了毛泽东的著作《为人民服务》,目的就是学习张思德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学习,民警们纷纷表示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以自身行动弘扬先辈为人民服务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好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形象,用忠诚和实干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此次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坚定了全体民警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激发了全体民警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工作热情。本报记者包芙蓉03/24
- 他成为当地百姓的解忧人靠一张“婆婆嘴”凭一双“飞毛腿”近日,司法部表彰了300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995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我市振安区司法局汤山城司法所所长王立峰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殊荣。在王立峰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厚厚的本子,记录着他每天要做的工作和不少百姓家的情况。王立峰说,自己是汤山城镇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1992年中专毕业后到镇政府工作,已在汤山城镇工作整整28年。2016年,王立峰调至镇司法所工作,自上任那天起,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到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拉家常,久而久之,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闹个小矛盾全在他掌握之中。这几年,他靠一张“婆婆嘴”,凭一双“飞毛腿”,成为当地百姓的解忧人。2020年6月,汤山城镇某村尹姓哥俩因为田间地头通行问题闹起了矛盾,虽经村委会、派出所现场调处,但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有激化的倾向。了解情况后,王立峰与镇政府相关人员赶紧来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王立峰说,在农村,基层问题错综复杂,在工作中光凭理论还不行,需要用点巧劲儿。这些年,王立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人民调解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调解工作中,他情法结合,把握民风民情,了解村情镇情。每次调解他都要先摸清当事人的性格特点,找到调解的焦点、难点,及时化解纠纷。2017年9月,榆树林村刘氏兄弟二人因债务、财产权利、出行交通、盖房出工等原因频繁发生矛盾,大打出手,当地派出所多次出警,振安区法院也对兄弟二人之间的债务关系作出判决,但兄弟二人之间依然矛盾不断。“村里找到我,我就想办法帮忙调解。”王立峰说,那时候他以“哥们儿”的身份多次来到刘氏兄弟家,他发现双方所有矛盾的根源是老人留下的一处无产权闲置房产归属不明。王立峰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劝说双方,并查阅各类有关房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资料,最终向刘氏兄弟讲清了该房产属应拆除房产,不属于兄弟二人能继承的财产,并达成了包括该房产在内的和解协议,双方冰释前嫌。“老百姓心里都有数,公道自在人心。”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5年多来,王立峰深入基层、调解纠纷,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充分信任。记者姜慕馨03/23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八十六集 叶发坤:破晓之战炸暗堡 失去双腿迎胜利 03/22
- 赞颂伟大成就 传承红色基因3月18日,不少市民围在锦江山锦江亭的阅报栏前,观看“光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图片展。近日,市党群服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专题图片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赞颂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旨在充分发挥我市”五老“优势,利用锦江山宣传窗口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图片展自3月中旬开始至7月31日结束,共更新五期,分别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三个阶段进行展现,图文并茂地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丰功伟绩,点燃市民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怀。老干部活动中心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图片展引导市民解决历史之问,探访初心之旅,也希望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足迹的同时,能坚守初心、找准方向。丁铎伦记者包芙蓉03/22
- 红色旅游研学化工作启动一段时间以来,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发挥“一警多能”职能作用,在强化巡逻防控、应急处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交通秩序疏导、服务群众,助力我市创城工作。支队民警对车站、公园、广场等重点部位和商业繁华街区、人员密集广场等重点区域实施不间断治安防控,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化”布警的优势,在市区主干道及十字路口部署警力,开展文明劝导服务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交通习惯;劝导摩托车司机佩带安全头盔,遵守交通规则;联系乱停放车辆的车主,要求其有序停放车辆。遇到交通事故,队员第一时间保护现场,疏散围观群众、救助伤员、联系上报,妥善快速处理,并协助交警查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巡逻队员将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与日常巡逻结合起来,通过发放、讲解宣传材料,利用LED屏幕宣传等形式向辖区群众讲解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内容及重要意义,带动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自3月初到目前,该支队共出动警力330余人次、警车190台次,劝阻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闯红灯、走快车道等违法行为70余起,处罚违章停车26起;处理交通事故2起,协助交警查酒驾2起;疏导交通堵塞5次;协助市政处理路面被撞护栏1起;调解群众纠纷15起;接受群众求助6起。记者刁庆峰03/19
- 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历史就是教科书,近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永甸边境派出所党支部组织民警开展了“学党史,守初心”主题党日活动,邀请辖区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让民警了解更多的红色历史文化。活动中,所党支部邀请了辖区79岁老党员曲胜香走上讲堂,结合自己当年在部队的奋斗经历,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向民警讲述了党的光荣传统,鼓励大家通过学习传承红色精神,筑牢初心使命。“通过学习活动,我们更加了解了红色历史文化,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工作中也增添了更多的内生力量。”民警说。赵凯记者刘作庆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