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八十二集 莫若健:敌工交心战 翻译立奇功02/22
- 日子有盼头 生活有奔头事件回顾:2017年春节前,记者走进振安区九连城镇套外村江耀林家。妻子贾秀兰刚刚离世,留下瘫痪在床的江耀林和三个正在读书的女儿,不得已,已经出嫁的大女儿江俊英只能每天抱着才三个月的女儿回去照顾父亲和妹妹们。文章见报后,爱心团队和好心人捐款1.3万元,一家慈善团体还帮助江家人搬离狭窄、破旧的平房。当年3月,江俊英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将不再接受社会捐助,要靠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如今四年过去了,江家现在的境况如何?这个春节他家又是怎么度过的呢?2月11日,除夕一早,记者来到珍珠小区,江俊英和妹妹正在收拾屋子、张贴对联。江耀林热情地邀记者进屋,原本瘫痪在床、吐字不清的他如今已能独立行走并清晰地表达,他感激地说:“是《丹东日报》和所有的好心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日子也有了奔头。”这是一套50多平方米的住房,一间卧室住着江耀林,另一间卧室里,双人床和单人床拼凑在一起成了三姐妹的睡床,屋内简单地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虽说日子依然过得清贫,但他们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厨房内堆满了橘子、干果等,冰箱里塞满了刀鱼和虾。经本报的报道,东港一家爱心团队与江家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定期送来一些生活用品,这些年货都是他们前不久送来的,姐妹们还收到了崭新的棉服、鞋、衬衣、毛衣和7000元钱。江俊英说,4年前,通过本报,全家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她通过本报向好心人致谢,并表示不再接受社会捐助,教育妹妹不能再一味地索取了,要用读书改变全家的命运。2017年10月,保险公司赔付交强险11万元,缓解了一家人的生活困境,原来由爱心团队租住的房子改由他们自己支付房租;二妹、三妹通过助学贷款圆了大学梦;生活上的逐渐好转加上积极治疗,父亲的病情也慢慢康复……如今,二妹已毕业,在一家教育机构任职,工资用来偿还助学贷款和贴补家用,业余时间一边备考教师资格证,一边辅导正在读高中的四妹。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中午,江家人一同来到江俊英的婆家吃饭,姐妹们争相去厨房帮忙,没多久,拌凉菜、烧鲅鱼、软炸肉等10个菜陆续摆上餐桌,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餐桌前吃着菜,聊着天。“俺妈在世时,平时也就一两个菜,过年顶多能添仨两个菜,像这样一大桌菜想都不敢想。”说话间,四妹江俊泉又盛了一碗饭。吃过午饭,收拾好碗筷,姐妹们录制好拜年视频,一一发送给爱心团队和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我们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这些好心人,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日子也有奔头了。”离开时,江俊英一定要记者代全家好好感谢所有好心人。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02/22
-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大年三十“对不起儿子,爸爸今年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留在凤城、留在管家村,不能回家陪你过年了。”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凤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彭文明给远在沈阳的妻儿父母打了通电话。年幼的儿子哽咽地说:“爸爸,从沈阳有疫情到现在,你一直没回家,我特别想你,但我知道,你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家里的事有我呢,但你要答应我,再放假时一定要回来陪我……”挂断电话,彭文明眼角有些湿润。“我从2018年5月份来到管家村,到现在快三年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乡亲们就是我的家人。今年在管家村过年就相当于回家过年,我得为家里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他如是说。农历大年三十大清早,彭文明便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对联来到管家村五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姜翠兰家中。“大妈,过年好,祝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我来给您家贴对联了。”说完,他找来梯子,忙着贴起了对联。85岁的姜翠兰激动地说:“谢谢彭书记,大过年的还想着为我们做这做那,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彭文明与老人简单唠了几句家常,便匆忙离开,他还要赶着去村里17户五保户家贴对联。“今天除了给五保户家贴对联,还准备请他们吃顿团圆饭。”彭文明说。他请村干部帮忙,就近联系了一家饭店。11点30分,五保户们由村干部接到了“约饭”地点。看着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五保户们感慨万千。“要不是彭书记今天请咱们吃饭,咱现在还在家一个人凑合呢。我们这帮‘老家伙’让彭书记费心啦!”78岁的五保户管宗祥说出了在场人的心里话。饭桌上,彭文明与乡亲们谈工作、唠家常,感慨着、畅想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一声声“干杯”将年饭推向了高潮。看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幸福的笑容,彭文明也开心地笑了。“彭书记今天请我们吃饭不说,还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水饺当年夜饭,想得太周全了。”管宗祥激动地说。14点,彭文明把五保户全部送回家后,又赶往自己一直关注的两名贫困学生家,为他们送去准备好的500元红包。16岁的管娅男是凤城四中初三学生,十几年来,父亲管序峰独自一人将其带大,生活十分困难。“过年了,给你500元压岁钱,对咱们家来说,上学是唯一的出路,希望你在学习上多努力,好好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性格内向的管娅男拿着压岁钱,低头不语,眼角隐隐闪现出泪花。在赵永刚家,彭文明不仅为其孩子准备了500元压岁钱,还为其刚丢了手机的妻子买了一部价值千元的新手机,并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好好生活。不知不觉中已接近16点。彭文明又急忙赶往七组空巢老人贺崇章家。“您女儿在外地务工,这两年因疫情没能回家。您没有智能手机,就用我的手机跟您女儿打个视频电话吧。”贺崇章夫妻两人通过视频电话见到了女儿。老人喜极而泣,连连对彭文明表达着谢意。天色渐晚,彭文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村部,虽已接近18点,但他仍顾不得吃饭,拿出本和笔,计划着初一走访低保户和贫困户的相关事项。窗外鞭炮齐鸣,而彭文明换上厚棉衣,拿起手电筒,准备带领村干部一起深入村组开展夜间防火巡查。村干部劝他回宿舍休息,他说:“我的驻村服务期就快到了,我很珍惜与乡亲们在一起的日子,既然选择就地过年,乡亲们的健康年、平安年和幸福年就由我来守护吧。”夜越来越深,鞭炮声中,彭文明借助手电筒的微光,在村组间不知疲倦地走着……仲笑莹记者李琦编辑邹润02/19
- 丹东市推出一组疫情防控主题文艺作品【视频】春节期间,市文联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组织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服务于丹东疫情防控工作。文艺工作者放弃节日休息,积极参与文艺创作和视频制作,一组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倡导就地过大年的文艺作品有温度、接地气,内容鲜活、新颖别致,深受群众欢迎,为我市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文艺力量。02/18
- 45名出租车驾驶员受表彰近日,2020年度丹东市出租汽车优秀文明驾驶员表彰大会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召开。我市各出租车企业负责人、出租车驾驶员代表参加表彰大会。45名出租车驾驶员荣获2020年度“优秀文明驾驶员”称号。2020年,全市出租车行业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团结动员出租车行业职工热爱本职、安全运行、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积极投身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文明城市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市有出租汽车驾驶员3870人,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各方面保障得到加强,内部竞争有序,队伍日趋稳定,服务意识逐步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不少出租车驾驶员表示,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关键时期,大家要向“优秀文明驾驶员”学习,做好服务,爱岗敬业,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贡献。记者姜慕馨02/18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八十一集丨蔡兴海:手榴弹打空炸,鏖战上甘岭02/17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八十集丨童志安:我的任务是安葬战友02/17
- 丹东非遗传承人的年味儿…… 花饽饽、吹糖人、葫芦烙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能够触摸到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其间所蕴含的精湛手艺和浓郁年味儿,在一辈辈人的传承中延续着。1花饽饽俗话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意思是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徐百琴是“丹东花饽饽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每年一进入腊月,是她最忙碌的时候。2月7日,记者走进徐百琴位于永昌市场附近的店面,不少顾客正排队拿取订定订做的“花饽饽”。“进入腊月开始,每天早上5点我们就开始营业,一直能忙到晚上晚上11点左右,多的时候,一天能接三四百单。”徐百琴说。由于今年是牛年,以牛为原型的“花饽饽”受到热捧是不少人的首选。此外,聚宝盆、葫芦、福袋等也很受大众欢迎。这样就反映了一个现象:相比过去以花鸟鱼虫、鲤鱼等为原型,制作起来比较容易的“花饽饽”,如今,人们对其外形和复杂程度有了更高多的追求。一年,徐百琴曾接到了这样一个订单:希望在“聚宝盆”里放更多的福袋。“单独制作一个聚宝盆就比较复杂,再增加别的东西,不仅要保证美观,还得显得和谐。”按照顾客的要求,徐百琴在聚宝盆里放了许多福袋,还添加了葫芦、元宝,顾客在见到实物后,也感到十分满意。徐百琴与面团已经打了近40年交道,在她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家家户户春节期间都会蒸饽饽,“好像没有它就不算是过年”。随着时代时间变迁,很多人感觉年味变淡了,徐百琴却说,其实年味并没有淡,它一直都隐藏在饽饽里,仍保留着小时候的味道。2吹糖人年幼的时候,大人怕孩子糖吃多了会有蛀牙,只有过年期间才会稍微放开限制。因而,在很多人的回忆里,提到过年,就会想到糖。糖是甜蜜的象征,寓意新的一年甜如蜜。崔福海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东糖人”的传承人,2月7日,浪头镇大集,他将“甜蜜”带到了这里。支摊、架炉、熬糖,伴着揉、捏、拉、按摁、吹等动作,崔福海的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人群。“爸爸,这是什么啊?”“这是吹糖人,我小的时候见过,现在已经很久没见过了。”在人群的议论声中,一头金色的小牛跃然眼前。“其实现在吹糖人的技法较过去较过去没有太什么大的差别,差别只是作品的形象会有不同。”崔福海说,相比过去,现在只要能想到的糖人都可以吹,但。过年期间,最受欢迎的还是十二生肖、葫芦等带有美好寓意的形象。结束了在浪头镇的摆摊,崔福海又动身准备前往女人街。他说,因为糖人是甜的,他想将这份甜蜜带给更多的人。其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年”是甜蜜的。3葫芦烙画葫芦谐音“福禄”,因而许多家庭会在春节期间悬挂葫芦。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烙画技艺”的传承人,在赫荣彬的记忆里,小的时候,过年期间家里总会悬挂着带有麻雀、福字、寿星等图案的葫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过年的时候就该有这个东西,就像贴对联一样。”赫荣彬说。随着年岁渐长,赫荣彬接过了长辈手中的刻刀,开始在葫芦上作画。2月8日上午,安东老街二楼,赫荣彬正与一头“牛”较劲。“牛年到了,所以很多顾客会选择在葫芦上烙一头牛,取一个好兆头。”赫荣彬说,相比过去在葫芦上烫烙简单的图案,现在加入了更多花样,比如将葫芦串在一起变成长串或圆形,以福禄寿喜财(五福)、文玩、十二生肖等作为原型加以创作,变得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记得有回过年的时候,顾客让我用《山海经》中的形象来创作,这与传统的烙画图案相差很大,但这也说明现在人们喜欢的面更广了。”但无论图案不管怎么变,在赫荣彬看来,葫芦中蕴含的美好寓意是不变的,都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富贵有余。记者|候春林编辑邹润02/12
- 在古筝旋律中迎新春2月7日,市青少年宫里不时传来阵阵悠扬的古筝弹奏声和热烈的掌声。这是市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暨“传统迎新春文化永传承”主题系列活动——新春奏“乐”。孩子们身着盛装,弹奏古筝,以优美舒缓的旋律,奏响新年的乐章。演出前,小学员在家反复练习,只为能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给大家带来音乐盛宴。活动开始后,小学员依次上场弹奏,在表演中认真投入,表达出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祝愿。现场气氛高潮迭起,精彩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喜庆欢乐的气氛洋溢在舞台的每一个角落。“真希望每个节日都能这样过,太开心了!”演出后,孩子们开心地对妈妈说。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希望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欢乐。另外,从1月23日起,青少年服务中心就组织孩子们开展剪窗花、画国画、围棋摆福字、手写贺卡等活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让节日文化走进他们的生活,营造节日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爱上“我们的节日”,将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02/10
- 你为我们舍生忘死 我们为你终生守候2月3日,立春,记者来到位于凤凰山脚下的丹东市光荣院,探访在这里为革命功臣服务的工作人员。一场大雪过后,这里显得格外清净。丹东市光荣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首批供养孤老烈属的养老服务机构。建院60多年里,这里先后供养了千余名曾经从战火中走下来的老兵。如今,全国时代楷模孙景坤也在这里安享晚年。“春节前,孙景坤身体不适,被送进丹东市中心医院,预计春节前就能回来过节!”院长郑立新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院里对外来访客有明确规定,记者也只能在窗外看看正在午休的老人们。话题也自然从防疫开始。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光荣院及时采取了封闭管理。全院工作人员不仅要保障养员的生活起居、日常照料、一日三餐,更要安抚好他们焦虑的情绪、多疑的猜想和烦躁的心情。既要保证他们生命安全,更要关注他们心理健康。疫情期间,最大的困难是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尤其是要改变他们传统的生活习惯。由于老人都已步入耄耋之年,平常给老人开会都是一个议题反复讲,一项工作反复说,就这样很多老人也都是听一半忘一半,甚至有的老人入会即睡,睡醒即走,然后再找来问“刚刚都讲了什么?”为了让老人更直观地了解新冠肺炎,了解疫情的发展情况。他们找来宣传片,组织老人分批观看、详细讲解,让老人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的危害程度和预防措施。并组织服务人员每天下午将老人房间的电视调到中央新闻频道,集中观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服务人员不厌其烦的宣传、反反复复的引导、来来回回的劝慰,终于使养员提高了对新冠肺炎的重视程度,更让养员的情绪得到安抚。记者在光荣院荣誉室里看到“养员至上、恭孝为先”的字样,副院长张鸿巍介绍,如今供养在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7岁,大多数都在特护区。60多年来,这里传承着为老人服务的光荣传统,开展贴心服务,细化养员洗澡、过生日、生病、个案护理以及送终等多项工作,让老人们深切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16点,天上又飘起了雪花。特护区里,不时有护理人员忙碌的身影。“现在老人们快用晚餐了,护理员要分期分批地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喂饭,这个时间段是最紧张的时候。”郑立新介绍。你为我们舍生忘死,我们为你终生守候。在光荣院几代工作人员中,一直奉行着这句格言。记者谢秋林编辑邹润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