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东港:“归巢”大学生 家乡显身手
    “刚刚发走一批草莓。”近日,在东港市椅圈镇德祥村童趣果味果蔬专业合作社草莓大棚园区内,“归巢”大学生张晓林一边整理快递单子,一边告诉记者。每日往返于草莓大棚和村委会之间,忙村里工作的同时,兼顾销售自家草莓,这就是张晓林一天的生活。用她的话说,虽然累,但却很踏实。2013年,张晓林从吉林外国语大学毕业回到东港,开了一间小超市,正式开始创业。2014年,张晓林接触到草莓行业,趁着“微商热”,她开始尝试线上销售草莓。当时包装、物流等关联产业尚不成熟,没有电商经验的张晓林“摸着石头过河”。“当时很少有用快递发草莓的,更没有真空包装,我只能给草莓套两个网套,尽量减少挤压,但还是不行,基本上邮到南方就变成草莓酱了。”张晓林笑着说。然而张晓林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即便果损将近10%,但她认准了电商发展趋势,默默坚持。一年下来,张晓林赚到了第一桶金,也看到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前景。2015年,张晓林跟丈夫用结婚买房钱建了第一栋草莓大棚。几年间,夫妻俩只要赚到钱,就持续投到草莓产业中。2018年,张晓林成立了童趣果味果蔬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种植户加入。如今,合作社已拥有30栋大棚。2020年,张晓林申请了童趣果味商标,并使用草莓质量安全追溯贴,实现了草莓生产全程可追溯。从没有产业经验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百姓致富带头人,张晓林靠的是不服输、敢拼敢闯的劲头。“这些年我也走过不少弯路,刚开始做电商和创建合作社的时候,老百姓都不认可,说我‘净整些没用的’,但我坚持了下来。”张晓林告诉记者。除了敢拼敢闯,张晓林还善于创新。为了生产出更大、更甜、上市更早的草莓,夫妻俩在跟前辈、技术人员学习经验的同时,根据自家大棚实际情况调整最佳种植方式,一年下来回报可观。为了拓宽草莓销售渠道,张晓林坚持电商销售模式,从最初通过微信自己卖,到后来发展代理大批量销售,现在又利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并进行直播带货,销售渠道越来越宽。看着张晓林的草莓产业越做越大,年纪较大的种植户开始逐渐信任张晓林,大家都愿意找她“取经”。“村里有了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有新思路、新想法,能带动村里发展经济,我也跟着她卖草莓呢。”村民孙晓旭说。2020年,村干部找到张晓林,希望她能到村里干党建工作,张晓林欣然答应。同年11月,张晓林通过了东港市“归巢”大学生考试,正式成为村里工作人员,继而被选入村党委班子。“组织上给我这么好的机会,我一定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张晓林笑着说。如今,张晓林除了带领村民种植草莓,还利用电商帮村民销售黄桃,坚定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回村八年多,收获满满。“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不一定要去大城市发展,在农村也能达成梦想、实现价值。”张晓林信心十足。
    01/18
  • 辽宁丹东:开展系列亲子公益活动
    1月14日,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了系列亲子公益活动。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开展“懂尊重能共情相亲相爱中国年”心理疏导亲子公益活动,对五组家庭分别提供了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并通过沙盘游戏,使孩子和家长明白懂尊重、能共情的重要意义,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增进亲子间的沟通。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还开展了“迎新春写福字笔墨浓情中国年”公益活动,并通过抖音进行了直播。书法教师通过介绍春节的由来,引出用写“福”字来送祝福的主题,并指导孩子和家长们一笔一画地写“福”。家长们纷纷表示,此次举办的系列亲子公益活动很贴心,让家长们真正认识到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掌握了处理亲子关系的科学方法。
    01/18
  • 辽宁丹东:文化进万家 书香过大年
    “过春节、贴福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象征着吉祥、如意,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月15日,丹东市图书馆联合市云创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文化志愿者举办为期13天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进万家书香过大年”为市民送春联系列活动。邀请书法文化志愿者现场挥毫泼墨,为市民书写春联和福字,翰墨飘香,年味十足。云创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为书法家当“书童”,向市民发放书写好的春联和福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民可以提前在云创文化志愿者服务台“手写春联预约处”登记自己喜欢的春联内容,书法文化志愿者按照市民的“点餐”内容书写,约定时间领取。百对新写好的红彤彤的春联挂满了图书馆一楼门厅,吸引了众多读者观看,让市民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浓厚的节日氛围。
    01/18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二十九集 孙泰镐:对敌广播立奇功的朝鲜语翻译
    01/17
  • 辽宁丹东:阅读不止一种模样
    经过前期的调试与试运行,日前,丹东市图书馆智能书画台、自助朗读亭、AR智慧阅读平台等高科技阅读设备相继亮相,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方式,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碰撞出全新的阅读感受。智能书画台将传统书画文化与数字文化融为一体,以水代墨,以屏为纸,一支毛笔就可以在电子屏幕上创作书画作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的书画体验感,让传统文化更具科技感和趣味性,促进中华书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自助朗读亭集朗读练习、录制、微信分享为一体,全程自助服务,将传统朗读与数字化平台相结合,紧跟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步伐,对年轻读者更具新意和吸引力。AR智慧阅读平台通过强大的AR技术,让虚拟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直接互联,实现AR虚拟场景互动的智能型阅读新体验,读者可以通过扫书、扫图、扫实物,获取电子书、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内容,让阅读“动”起来。科技,为文化增趣。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文化体验,寓学于乐、寓读于乐。科技遇上文化,让你发现,阅读,原来不止一种模样。
    01/17
  • 辽宁丹东:边守边爱会聚良缘
    近日,辽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联合丹东市总工会在丹东举办“边守边爱会聚良缘”第二季警地联谊活动。来自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单身青年民警与来自丹东市直机关及丹东市第一医院、丹东市圣元口腔医院等单位的单身女青年共66人参加活动。其间,在场嘉宾共同观看了丹东移民管理警察队伍形象宣传片《择一事守一城终一生》。随后播放了丹东市总工会专门为此次活动录制的鹊桥联谊活动精彩剪辑,全面回顾了多年来丹东市总工会持续聚焦解决移民管理机构民警们的婚恋问题,为青年民警提供专业婚恋服务的工作举措和丰硕成果。在互动环节“一见倾心”中,男女嘉宾分别列队,按序号逐一握手,对彼此形成“爱的初体验”。接下来的“心动60秒”环节,则让男女嘉宾充分认识了解对面的嘉宾。随后,主办方还组织了5个游戏,男女嘉宾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在相互鼓励中强化团队责任感,充分展现各自风采,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01/17
  • 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杂货分公司流机队:“一把尺子”规范153台车212个人
    2022年1月6日,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码头上,各色车辆来来往往,井然有序。大型吊车将货柜吊装上岸,叉车将货柜摆正位置,大型铲车将货物装运上车。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众多车辆平稳运行。“这缘于流机队的标准化管理。”寒风刺骨的码头上,全国工人先锋号、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杂货分公司流机队队长孟长亮告诉记者,流机队153台车辆,全靠一套标准流程进行管控,2021年年初至今运行平稳,事故为零。标准化管理下,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来源: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报告队长,本周需要维修保养的车辆都已列出,可随时进行检修。”副队长何进拿出一份车辆名单递给孟长亮,哪些需要换零件,哪些需要大修,一目了然。孟长亮介绍,流机队将153台车辆登记造册,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步保存,随时更新,每一台车辆何时维护、何时更换配件、何时需要检修,清晰可见,“我们给车辆办了一个‘身份证’。”孟长亮说。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流机队标准化的流程下,这句话衍生为“三人行必有负责人”。孟长亮告诉记者,全队212人经常会3人以上出现场,只要3人以上就必须有人担任负责人,负责具体分工调配。在现场“三三制”的标准化流程之下,目标更明确,分工更精准,任务更高效。
    01/17
  • 丹东志愿军公园升级红色“打卡地”
    城市公园升级为红色“打卡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在鸭绿江畔的志愿军公园里,辽宁丹东市组织中小学生在这里举行“英雄城市少年学英雄抗美援朝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一个个散发着青春朝气的少年,用嘹亮深情的歌声表达着爱党爱国之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丹东市持续升级改造依江而建的城市公园,园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志愿军》《过江》等10组主题雕塑,再现“最可爱的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感人场面,4000米环形景观步道宛如一条时光长廊,把鸭绿江畔的自然美景和抗美援朝历史融为一体。将志愿军公园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学路线重要一站和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现场教学点,组织党员干部在主题雕塑广场开展仪式教学、重温入党誓词,邀请志愿军老战士讲述抗美援朝故事、共同缅怀志愿军烈士,以公园为场景拍摄微党课视频等,在绿意盎然中追寻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洗礼。
    01/1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二十八集 张日明:旧火炮抗美援朝立新功
    01/10
  • 辽宁丹东:梨园欢歌迎新年
    锣鼓铿锵,皮黄悠扬,京腔嘹亮。1月1日晚,丹东安东老街大舞台充满欢声笑语,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现场观众共同欣赏2022迎新春庆元旦少儿京剧惠民演唱会,感受国粹魅力,迎接新年到来。本场演出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艺鸣少儿京剧团承办,49位小演员表演了《大登殿》《文昭关》《四郎探母》等传统京剧选段,唱念做打中让观众领略京剧的魅力。活动分为上、下半场,近3个小时的演出中,23个节目轮番上演,小演员优美动听的唱腔让观众沉浸其中,下场后孩子们也在后台欢欣雀跃。10岁小演员管仁川学京剧6年,在2020年第24届中国少儿戏曲荟萃评选活动中获得“小梅花”金奖,他演唱的《八大锤》选段字正腔圆,博得满堂彩。他告诉记者,因为喜欢京剧所以愿意克服困难,每天练基本功,表演时勒头、上扮相,乐此不疲……学京剧让自己更有毅力了。晚会在传统京剧《梨花颂》中落幕,演员精湛的演出让观众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今天是元旦,很高兴在新年第一天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小演员虽然年龄小但功底很好,觉得很惊喜。”市民罗晓雷告诉记者。丹东市艺鸣少儿京剧团团长姜秋菊介绍,演出从去年12月开始筹备,京剧的曲目选择以名家名段为主,在编排上突出了薪火传承,首次让老师和小演员同台献艺,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还赶制了数十面丹东小文化志愿者的旗帜,让小演员佩戴在身上宣传国粹艺术。“小演员中年纪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天气寒冷,为准备演出,我们每晚排练两小时,老师们一个月无休息日,克服了很多困难。看到现场观众反馈这么好,觉得很振奋,再累也值了。”姜秋菊说。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