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最美战疫人】“大家能‘跑赢’时间,也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3月14日,元宝区经济事务发展服务中心接到防疫任务,中心全员立即行动,中心党员们更是带头冲锋在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14日,筹划方案,寻找场地;15日,多方协调,通宵奋战;16日,开辟临时停车场一处,为圆满完成防疫任务提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有百余辆大型车辆途经高速出入口来丹。按疫情防控规定,司乘人员必须进行核酸检测,但大型车辆停置在高速口附近等待检测结果,会严重影响车辆核查效率。元宝区经济事务发展服务中心迅速制定计划,当天就细化出适合元宝区的车辆管控方案。15日一大早,中心主任周国强带队赶到丹东高速口实地选址,寻找适合开辟为临时停车场的区域。经过多方协调配合,最终选择了距高速口最近、有利于集中管理的黄海特种车辆制造厂闲置厂区。然而,此处场地因闲置多年,空地路面坑洼不平,无停车位,不符合停车条件。临近中午,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协调工程单位施工。仅用2个小时,挖掘机、铲车、压路机等5辆大型工程车集结完毕。没有设计图纸,大家就充分发挥建设经验进行修整。当日17时左右,占地约1.5万平方米的临时停车场初见规模。“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周国强在现场全程紧盯施工,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直至16日17时,这处可安置50余辆大型车辆的临时停车场初步具备使用功能,正式启用,有效解决了途经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大型车辆的停车难题。在周国强带领中心部分人员驻守施工现场与时间“赛跑”的同时,中心其他人员连夜赶制车辆粘贴封条,准备防疫用品,为大型车辆检查站的全面消杀和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充分保障。“通宵奋战,我们也会疲惫、也有担心,但都不曾打退堂鼓。只要有新任务,还是那句话‘接着干!’”周国强和中心工作人员都十分笃定,“大家能‘跑赢’时间,也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编辑:邹润
    04/06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四十集 袁辛维:战斗在938.2高地
    04/06
  • 【最美战疫人】靠前监督,守住集中隔离场所安全防线
    3月28日下午,振安区卫生健康监督中心主任、共产党员刘纲和同事们来到五龙背镇一处紧急启用的隔离点,对隔离点防疫措施进行检查。刘纲主要负责对隔离场所“三区两通道”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所谓“三区两通道”就是,隔离点的隔离区、生活区和物资保障区要合理规划,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通道要分开,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和集中隔离场所,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防线,不能放过每一个潜在风险点!”刘纲按照疫情防控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的工作重点,对全区的医疗单位和境内隔离场所进行“全覆盖、不间断、回头看”监督检查,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半个多月以来,他和同事的脚步走遍了振安区各街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和集中隔离场所。周末,还要对新启用的隔离场所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材料进行汇报和总结,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刘纲随身携带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好的做法和经验要记下来推广,不足的地方需要马上研究改进。”刘纲说,每检查一处,自己就会将发现的情况逐一记录,“这样的本子已经写满好几个了。”刘纲的爱人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夫妻二人奋战在各自的防疫工作岗位上,几乎没有时间见面,有时一整天也发不上一条信息。最让刘纲放心不下的,就是马上面临高考的儿子。采访匆匆结束,刘纲马不停蹄地前往辖区的另一处医疗机构。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就是要站排头、当先锋,为丹东人民生命健康筑牢“铜墙铁壁”。编辑:邹润
    04/02
  • 辽宁丹东:巾帼竞芳华 筑梦新时代
    春日的早晨,阳光倾泻在宽甸青山沟镇青山湖村农家小院,“巾帼美丽农家”的标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处处透着淡然、和谐……这只是全市46257户“巾帼美丽农家示范户”的一个缩影。5年来,丹东市妇联开展“魅力巾帼美丽农家”庭院整洁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以美丽庭院助力宜居乡村建设。除此之外,在全省成立首个小区妇委会电业小区妇委会、在全省率先开展“3+1”网上妇女议事会模式、元宝区“平安家庭瞭望哨”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验推广、创新创建巾帼扶贫车间……各级妇联组织扎实做好引领、联系、服务妇女的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丹东全面振兴、全方面振兴而努力奋斗。在创新机制方面,丹东市妇联采取灵活建组的方式,在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等领域建立妇联组织277个,打通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全省成立首个小区妇委会—-电业小区妇委会,进一步打造党建带妇建品牌,构建“纵向到底”的妇联组织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妇女之家”125个,使得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纽带”更紧、“桥梁”更宽。多措并举促进女性素质提升。通过“妇女群众点菜+妇联端菜”模式,精准对接妇女需求。5年来,新增实名登记巾帼志愿者8360人,巾帼志愿服务团队数百个,组建“大辽姐姐帮帮团”116个,累计开展大辽姐姐宣讲、巡讲巡演、群众性主题活动近3000场次,参与群众50余万人次。组织巾帼志愿者培训600余场,覆盖近8万人。培养选树省级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点7个、省级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项目2个和巾帼学雷锋示范社区14个,开展各类巾帼志愿服务5000余场,参与人数达24万余人次。在创新就业中,连续五年举办“春风行动”女性专场招聘会,累计为4千余家用工企业和2万余人次求职女性搭建供求平台,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达成女性用工意向5千多个。并在开展技能培训方面帮助广大妇女提升就业技能,累计线上线下开展家政、月嫂、养老护理等各类技能培训102场(期),使近万名妇女有了一技之长。开展“金融助力妇女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创建省级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巾帼电商创业创新行动”,提升了妇女就业创业的干劲,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广泛开展“妇女健康关爱行动”,与市卫健委联合实施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累计为9.3万困难妇女进行免费检查,为5125名参加城市“两癌”免费检查的困难妇女办理女性安康保险,帮助她们提高抵御妇科大病风险的能力。争取全国、省妇联专项救助金817.5万元,救助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829名;自筹经费14万元,救助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28名。在“农村贫困母亲脱贫致富工程”中,累计投入资金近40万元,扶持733名农村贫困母亲发展种植养殖致富项目。5年来累计帮扶贫困妇女3000多人次,截至2020年底,丹东市44187名建档立卡未脱贫、易返贫、低收入及城乡“三低”收入困难家庭妇女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中,以农村留守、流动和困境少年儿童为重点,配合丹东市文明办开展“自立自强好少年”评选活动,150名儿童被评为丹东市“自立自强好少年”称号,5名儿童被评为辽宁省“自立自强好少年”称号。推动全社会依法保障和维护妇女平等就业权利和劳动权,抓好婚姻家庭危机干预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3+1”模式网上妇女议事会工作,开展议事活动4346次,解决问题2742个,充分发挥妇女群众在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共推荐出省级“最美家庭”72户,全国“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15户。在服务振兴大局中,全市各行各业开展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建功标兵创评活动,共推荐获评全国、省级巾帼文明岗8个,巾帼建功先进集体3个,巾帼建功标兵6人。并创新开展“我为最优营商环境代言”评比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氛围,助力丹东高质量发展。编辑:邹润
    04/01
  • 辽宁丹东连永华:默默奉献热心 保障居民安全
    连永华是振兴区红房三社区党支部书记,也是丹建馨园20号楼的网格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党员志愿者的她积极在居民中宣传防控政策,张贴宣传画,每天都默默地对居民楼道、扶手进行消杀,保障居民安全。编辑:邹润
    03/3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三十九集 覃照群:警卫首长躲空袭 送信彭总夺胜利
    03/29
  • 辽宁丹东任莉: 用平凡演绎人间孝道
    她是宽甸某蜂蜜厂厂长、宽甸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全国诚信优秀个体工商户……虽然拥有众多荣誉和头衔,但这些都不是她在意的,她最在乎的事情是怎样做父母的好女儿、孩子的好榜样、身边姐妹的好帮手。几十年来,她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对这一信念的坚守,把孝老爱亲深深地刻在自己心里。她就是2021年度“辽宁好人”——任莉。任莉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表白,只是埋头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结婚近30年,任莉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17年前,她又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家里,共同居住。任莉的丈夫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照顾四位老人和两个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任莉的肩上。虽然辛苦,但她从未抱怨过。“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可有四个宝呢,看到父母们健康快乐,我就满足了。”提起家里的四个“活宝”,任莉满脸笑容。“多抽时间陪伴老人,满足他们的心愿,为他们买喜欢的东西,不让他们怀疑、生气、担心……”任莉用最朴实的话向记者讲述自己对于孝顺的理解。公公婆婆喜欢种菜、养花,任莉便想方设法在公司腾出一块空地,买来种子、化肥以及各种工具,帮助公公婆婆实现愿望。为了方便他们休息,任莉还找工人搭建了遮阳棚,公公婆婆可以坐在棚里喝喝茶,聊聊天,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了这块“宝地”,公公婆婆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婆婆逢人便夸自己有个好儿媳,简直就是亲闺女。家里的老人们喜欢旅游,但都不舍得花钱。任莉就多次瞒着老人,给他们规划好线路,订好机票。如果有时间,任莉就带着大家一起出去玩,实在没有时间,就挑选一家服务周到的旅行社,让老人们可以享受美好的旅行时光。多年来,在任莉的关心和照顾下,虽然父母们年事已高,但身体十分健康。2000年5月,任莉下岗了,因为怕父母担心,她把所有的烦心事都放在心底,每天开开心心地陪伴父母,但四位细心的老人还是看出了任莉下岗后的无奈与迷茫。父母们把任莉叫到身边,拿出所有的积蓄,鼓励她坚定信心,勇敢创业。有了父母们的支持和帮助,任莉创建了葆春蜂蜜厂,并靠着熟练的养蜂技术、良好的口碑以及产品的优良品质,工厂越办越好。成功后的任莉始终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诲,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身边和自己一样的下岗姐妹。于是,她成立了“祥瑞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数百名下岗妇女实现再就业。与此同时,她还先后为300多户蜂农捐赠蜂箱515套、摇蜜机156台以及蜂药、用具、技术资料等共计13万多元。为了将养蜂技术传播开来,从2009年起,任莉每年都会举办蜂蜜养殖技术学习班,聘请省市养蜂专家讲课,有上千户蜂农近万人受益。2020年,受疫情影响,蜂农无法进行集中学习,任莉便多次前往沈阳,邀请专家进行线上授课,近千名蜂农参与,反响很好。2019年,任莉当选为宽甸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又多了一份。三年来,她共为60户单亲贫困母亲送去价值30多万元的中华蜂、蜂箱、养蜂用具等,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使这些贫困母亲靠养蜂过上了好日子。2021年,宽甸大面积爆发中华蜂囊状幼虫病,任莉第一时间联系专家来到宽甸,深入蜂农家中了解情况,然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她还自掏腰包18万元为蜂农购买药物和疫苗,帮蜂农挽回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从2004年起,任莉先后资助11名困难学生。每年春节,她还买米、面、油、水果等走访贫困户、慰问敬老院……任莉秉承着中国妇女朴素、孝顺、勤劳的优秀品质,践行和培育了良好家风,为孩子们做出了榜样,受到了乡邻的一致称赞。她所做的,虽是一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但却是用最淳朴的方式和博大的胸怀书写着人间大爱,演绎着人间孝道,成为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典范。编辑:邹润
    03/29
  • 辽宁丹东柏学军:“种”出幸福生活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大棚种植基地里绿意盎然,茼蒿、小白菜、香菜等蔬菜长势喜人,满载着种植户的希望。村民柏学军在自家的大棚里拔了一把香菜细细观察,片刻后喜笑颜开——今年的蔬菜又是一个好收成!看着大棚里这些即将丰收的蔬菜,柏学军不禁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曲折坎坷……今年60岁的柏学军是一名退役军人,老家在黑龙江省。在丹东当兵期间,他爱上了这片热土,并认识了住在九连城镇的妻子,与其相爱后便决定留在丹东发展。柏学军说,和妻子刚结婚的时候,家里非常困难,住在村里只有20多平方米的生产房里,“家里一度连5块钱都拿不出来”。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柏学军说,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党的好政策面前,自己还不去努力一把。那时候,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为了过上好日子,不服输的柏学军决定种植大棚蔬菜。当时,为了能够节省费用,柏学军和妻子什么活都要自己做。他们每天早上六七点起来,一直干到半夜。“不懂技术怕什么?勤能补拙!”抱着这样的想法,柏学军边学习边实践,渐渐掌握了蔬菜大棚的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等实用技术,保证了蔬菜正常生长。产业发展有门路,全家致富有奔头。不管刮风下雨、风吹日晒,柏学军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忙活,悉心照料着菜苗。“这些菜苗都是我的宝贝,对待它们要像呵护孩子一样。”如今,他种植的大棚蔬菜已由最初的4个冷棚发展到10个冷棚和1个暖棚。“一年种三茬,青菜、西瓜、水果萝卜等换着种,长期连作同一种蔬菜,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病虫害增加等问题。”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谈起大棚蔬菜种植,柏学军俨然已是行家里手。俗话说,人勤地不懒。近几年,柏学军尝试着把传统的蔬菜种植向高效的经济作物结构转型,率先在村里搞起了西瓜种植。由于肯学习、能吃苦,柏学军很快掌握了技术,并喜获丰收。“多了不敢说,现在一年挣个20多万元应该没什么问题。”柏学军笑着说。在柏学军的带动下,下尖村以及周边村庄的西瓜种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九连城镇种植西瓜面积达到1000多亩。看着自己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柏学军便想着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于是,柏学军又尝试着做菜农的经纪人。“我种植西瓜时认识了北京的一个客户,他们给的价格非常公道。现在,我把客户介绍给我们村的西瓜种植户,客户提前和西瓜种植户们签订了采购合同,这样大家就不愁销路了。”柏学军笑着说,每帮别人卖一斤西瓜,客户给我一毛钱的服务费,这样既解决了西瓜的销路问题,我也从中得到了一笔收入,皆大欢喜。谈及接下来的打算,柏学军信心满满地说,除了管护好种植的蔬菜大棚外,他将继续扩大西瓜种植规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日子是越来越红火,越过越有奔头了。”柏学军说。编辑:邹润
    03/23
  • 辽宁丹东:家书叙亲情 传承好家风
    “家人凝聚主核心,族脉传承功伟臣。大爱真情赢公谢,国男礼赞女诸亲。”这是“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获得者娄跃文老人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写下的谢言赞语,鼓励并致敬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作出的贡献,发送到家人微信群中后得到了家人的点赞。家住振兴区临江街道福民社区振三街的娄跃文家庭,是一个以家书传承好家风的家庭。娄跃文是家中长子,父母去世后,按照嘱托,他挑起整个家族兴家教子的重任。兄妹6人分居多地,对于工作忙、见面少的晚辈,娄跃文通过每月甚至每周一封的信函,保持思想交流。从1991年起,他写下了约16万字的百余篇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信函。2013年出版《家风路述函》一书,2014年出版《墨翁诗集》。在一封封家书的影响下,娄家上下重品行、正家风,祖孙三代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31年家书不断,心系亲人,娄跃文家庭因此荣获省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文明家庭等殊荣。一封封家书诉满衷情,一行行热泪滴落心田,那些简单又朴素的文字,描绘了珍若瑰宝的情感,或是家庭教育的启迪,或是家风家训的传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书不必说得多么华美,多么长篇大论,家书就是把那些做人的道理,通过信件的方式告诉亲人,告诉子孙,家训和家风就这样传承下来了。”娄跃文说,家书既然是传统流传下来的形式,它就有存在的价值。娄跃文的每封家书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来写,几个相关的主题形成一个系列,潜移默化地引领家族的精神意识,使他们不迷失前进的方向。这种“心路引领,超前导向”的做法,得到家人的一致赞同。娄跃文老两口经常在一起研究信函内容,老伴是他每封家书的第一读者。每当家庭成员遇到工作、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时,娄跃文都会在信中进行指导和提醒,以实例和自身经历分享等方式启发他们渡过难关。在和远方的亲人交流时,常有弟弟、妹妹觉得孩子离自己逐渐远了;晚辈认为求学、就业太过忙碌,偶尔见面又无话可说;聚会的时候,老人精心备餐,可孩子们表现淡漠,往往简单问候后便去玩手机了,让大家心里很不舒服。“长辈要以慈爱的宽容之心,从体谅孩子们身处竞争时代负重前行的现实出发,多些理解,多些关爱,会使其觉得自尊心未受挫伤,反而更加敬老。”针对这些问题,娄跃文在信中常和家人们交流自己的想法,说咱们老年人要学会适应新时代,也要用熟智能手机,建立起“一家亲”微信群,随时与分散的家人“云上”沟通情况、交流思想,重在传达正能量信息,体现关爱,鼓励孩子们积极上进,让网络交流成为建设和谐文明家庭畅通情感的精神渠道。“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逢年过节和假日亲人团聚的机会,组织一家人或直系亲属开文娱联欢会,这样活跃的方式可以促进我们与孩子们沟通,彼此敞开心扉,互相理解。”如今,娄跃文为了让家信内容与时俱进,每天读书、看报、看新闻充实自己。获得荣誉后,娄跃文不仅滋养家人精神世界,还致力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我将用我毕生的力量,展示全国文明家庭的模范行为和时代风采,继续做好提高家文化的质量系列宣讲。”娄跃文说道。编辑:邹润陶嘉悦
    03/22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三十八集 王秀文:战场洒热血 电影写英雄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