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以赛促学 以学促进近日,振兴区教育系统红色宣讲团成立启动仪式暨“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振兴区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决赛在红房街小学举行。活动现场,主办方为振兴区教育系统红色宣讲团顾问颁发聘书,并向宣讲团代表授旗。宣讲团成员将深入学习红色历史,挖掘红色资源,将红色故事带入校园、带进课堂,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比赛中,参赛选手的精彩演讲,彰显新时代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担当。接下来,振兴区教育系统将持续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记者:宋永昆编辑:邹润05/30
- “银杏树家长课堂”开讲近日,由市妇联主办、宽甸妇联承办的“银杏树家长课堂”开讲,旨在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课程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家长传授实用沟通技巧与策略,引导家长们学会倾听孩子心声、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此次培训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与高度评价,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下一步,市妇联将以“银杏树家长课堂”作为“美家美户”家庭文明建设工程家庭教育赋能行动的有效载体,引导家长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职责,教会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让文明新风融入家庭日常。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05/30
- 就医陪护服务暖民心“从入院到出院,陪护人员全程照顾我,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也常来看望,非常暖心。”日前,家住丹东市元宝区九道街道通乡社区的张先生病愈出院后,对民政工作人员和陪护人员表示感谢。前不久,张先生突发疾病入院,因无人照料,丹东市元宝区民政局通过市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平台为其申请就医陪护服务。第三方机构接到服务订单后,立即安排专业陪护人员赶往医院为张先生提供陪护服务。年初以来,丹东市民政局开展了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服务试点工作,采用“政策保障+专业团队”模式,为市区范围内就医无人陪护的特殊困难人员提供免费陪护服务。该局依托“区—街镇—社区”三级工作网络,精准摸排特殊困难人员就医陪护需求,并完善服务体系,明确服务内容和标准。当救助对象需要就医陪护服务时,可由本人或救助协理员向乡镇(街道)提出申请,乡镇(街道)迅速向服务类社会救助管理平台报备,随后第三方机构陪护人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针对救助对象的疾病情况与实际需要,依据主治医师确定的护理等级,提供翻身按摩、日常清洁等陪护服务,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服务。截至目前,已为16名特殊困难人员提供住院陪护服务。目前,丹东市民政局已与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振安区医院签署就医陪护服务合作协议。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优化就医陪护服务,打造“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切实增强特殊困难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栾柏醇编辑:邹润05/29
- “数字文化课堂”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近日,丹东市图书馆2025年老年人“数字文化课堂”志愿服务项目火热开课,吸引了众多老年人踊跃报名。5月20日,参加老年人“数字文化课堂”培训的学员们,在馆员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使用自拍杆技巧。授课老师采取“讲解+演示”的方式,将理论和实操相结合,通过手机投屏带领学员们一起按步骤操作练习。培训全程即讲即练,现场多名馆员老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为他们答疑解惑。学员们在图书馆路地书房里按照屏幕演示和教材提示现场拍摄图片、视频,实操剪辑练习。今年,市图书馆老年人“数字文化课堂”从5月至10月共开设8个班次,增加照片美化、短视频制作、AI应用等培训内容,为这项持续了11年的志愿服务增添了新的色彩,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记者:宋永昆编辑:邹润05/29
- 百村千户家训认领活动启动近日,由丹东市妇联主办、元宝区妇联承办的全市首场“家风润江城”百村千户家训认领主题活动在元宝区金山镇黑沟村举办。活动在元宝区金山镇大辽姐姐宣讲团自编自演的快板《夸夸我们的新农村》中拉开帷幕。该节目生动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以及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良好风貌。市妇联为我市首批12名家风家训宣讲员颁发聘书。这些宣讲员将深入基层,让优良家风家训走进千家万户,并示范带动更多人加入宣讲队伍。现场还向黑沟村12户“美家美户”家庭典型赠送家训。这些家庭在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勤劳致富等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将继续弘扬优良家风,带动更多家庭向上向善。活动中,丹东市妇联家风家训宣讲员结合村民日常生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家风的内涵及其对个人、家庭、社会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并传授了夫妻、亲子、手足、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活动还邀请书法家为村民现场书写家训。下一步,丹东市各级妇联组织将结合实际,通过认家训、写家训、讲家训、送家训等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家庭生活和群众思想中,以好的家风促进社风民风建设,以美德传承引领时代新风。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05/29
- 工人村社区多方联动开展消防场景推演5月27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振兴区消防救援大队、锦绣华城物业、六道沟派出所,以小区网格为单位,开展消防场景推演活动,为辖区居民筑牢消防安全防线。本次推演活动以锦绣华城小区为模拟场景,围绕高层住宅火灾、电动车违规充电起火、消防通道堵塞等常见消防安全事故展开。推演过程中,各参与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从事故报警、应急响应、人员疏散、火灾扑救、现场秩序维护等环节进行了全流程桌面推演。作者:沈粹编辑:邹润05/29
- 丹东9岁“小创客”斩获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近日,在第40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六纬路小学3年10班学生张菀倬凭借创新项目《防霸凌书包》脱颖而出,荣获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谈及设计初衷,张菀倬表示,灵感源于学校的校园安全课程及社会新闻中对霸凌事件的报道。“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校园里安心学习,不害怕被欺负。”这位年仅9岁的小发明家将课堂所学与社会观察结合,决心用创新为同学们打造“安全小卫士”。她发现,传统书包功能单一,难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保护,由此萌发了将智能技术融入书包设计的想法。张菀倬的“防霸凌书包”并非普通文具,而是集成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的“安全终端”,其核心功能包括:智能识别与即时预警、远程报警与定位追踪、隐蔽式应急设计、健康守护升级。可精准捕捉“殴打”“威胁”等霸凌相关关键词,实时分析异常语音场景,第一时间触发预警机制。通过4G模块实现“一键报警”,不仅向家长、学校安保系统发送含精准定位的报警信息,还能同步启动录音功能,自动留存现场音频证据,为后续事件处理提供法律支持。针对霸凌场景中可能出现的“无法呼救”困境,书包内置隐蔽物理按键,按压即可静默报警,避免激怒施害者,保障求救者安全。同时创新性加入健康监测模块,可实时检测心率、血氧、血压及疲劳状态。学生通过配套APP即可自测身体数据,让书包从“防霸凌工具”拓展为“健康伙伴”。记者:侯春林编辑:邹润05/29
- 十六载粽香传情暖蓝焰5月25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及两新党支部志愿者,走进振兴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粽香传情暖蓝焰”端午主题活动。这场延续16年的温情约定,以包粽子、制香囊等传统民俗为载体,为坚守岗位的消防队员送去节日的关怀。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手把手教消防队员包粽子,两新党支部志愿者特别配制艾草、丁香等中药材制成香囊送给消防队员,这项持续16年的活动已成为队员们最期待的“家节”。工人村社区党委书记沈粹表示,未来将扩大“蓝焰暖心”志愿服务品牌,邀请消防队员走进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教学。05/28
- 丹东市心理援助热线接入全国平台近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部署和市卫健委安排,丹东市第三医院心理援助热线接入“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架起一条覆盖全市、全天候畅通的“心理救援通道”,为市民心理健康提供专业支持。接入后,“12356”全国热线与我市原热线“0415—6663120”并行开通。热线团队配备16名专(兼)职接线员,均为市第三医院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心理治疗师、咨询师,按照专业流程开展心理评估,提供规范的心理援助服务。市第三医院作为丹东地区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自2016年6月开通丹东市心理援助热线,为市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2019年起实现24小时服务。多年来,该热线累计接听咨询4000余人次,成功干预心理危机30余人次,提供未成年人心理辅导100余人次。记者:田治华05/28
- “白海豚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六个一”活动温暖启航5月24日下午,由振兴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妇联、区关工委共同举办的“爱心驿站托起暖心善举——振兴区2025年‘白海豚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六个一’活动”在万达影城温暖启航。本次活动通过约一期红色宣讲、送一组心灵关怀、赴一场文体之约、读一本励志好书、上一堂安全教育课、邀一次免费义诊“六个一”活动,凝聚更多社会力量,让孩子们都能在温暖中茁壮成长,全方位、多维度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记者:宋永昆编辑:邹润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