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2025年4月15日 11:30:55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暖心服务 温暖守护
    春寒料峭,暖心警事每天都在上演,一次次贴心服务,让守护更有“温度”。近日,丹东市元宝公安分局八道派出所民警张世博、安北海、辅警王晨沣巡逻时,发现一名衣着单薄的老人蜷缩在墙角,言语不清,反复念叨“闺女家贴红对联”。民警搀扶老人回到所内,并递上热水。通过信息比对,最终找到老人的女儿。“我母亲身体不好,幸亏遇到你们。”老人的女儿不断向民警道谢。无独有偶。金山派出所民警巡逻至古城工业园区附近,发现一名老人在路边徘徊,疑似迷路。经询问,老人因迷路已在寒风中徘徊数小时,民警将老人搀扶至屋内,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联系其家属。不久后,老人的家属赶到现场,对民警的及时救助表示感谢。六道口派出所接到独居老人报警,称家中燃气损坏,值班民警迅速到场,发现老人听力不佳、腿脚不便。民警帮助老人解决燃气问题,并关切询问老人是否还有其他需求,民警的关怀让老人深受感动。记者:刁庆峰
    02/25
  • 工人村社区推进全民阅读共沐书香
    2月24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正式启动第十四届全民读书节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图书漂流、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等活动外,还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线上读书打卡、线上阅读分享和线上阅读课程等活动。作者:沈粹
    02/25
  • 细致服务有温度
    近日,丹东市民华俊萌致电本报记者,对铁路丹东站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原来,华俊萌从北京出发乘坐高铁回丹东时,因为行李太重,不小心崴脚,她急忙给等在站外的父亲打电话求助。华俊萌的父亲随即联系丹东站“杜鹃花”服务台,工作人员开出“爱心服务卡”,允许华俊萌的父亲进站接人。“我没想到,服务台的工作人员推着轮椅就等在车门口。”华俊萌回忆说,轮椅一直被推到出站口的停车场,她和家人深受感动。铁路丹东站安检员在候车大厅发现一个旅客遗失的背包,立即通知“杜鹃花”服务台客运员张佳星。打开背包后,发现包内有现金11125.7元,还有蓝牙耳机、身份证等物品。张佳星通过客管系统找到了该名旅客,当天,旅客来到杜鹃花服务台取走背包,并表示感谢。记者:戚文
    02/24
  • 减压赋能 矫心正行
    近日,丹东市民李女士为振兴区司法局帽盔山司法所送来一面书有“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执法公正,心系百姓”的锦旗,感谢司法所工作人员让她重拾生活信心。李女士是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司法所工作人员得知她一个人带孩子,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常常感到郁闷。根据李女士的实际情况,司法所制定了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定期打电话了解她近况,还请心理辅导师帮助她疏导情绪。“司法所的心理辅导站一直帮助我缓解心理压力,让我逐步走出情绪低谷。”李女士说。振兴区司法局探索推进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心理辅导站,并采取“1+10”(区司法局+10个镇街司法所)模式,实现了区、镇(街道)两级全覆盖,为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辅导站还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心灵花园”心理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依托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接受辅导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及时化解因心理问题产生的风险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记者:刁庆峰
    02/24
  • 流感科普进社区
    2月18日下午,“丹东科普大讲堂”走进振兴区永昌街道振八社区,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医生为居民作《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科普讲座。市科协“晓科抖”抖音号和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1600余名。本次讲座围绕什么是流行性感冒,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提醒居民接种流感疫苗,做好预防。讲座后,医生还为居民提供了义诊服务,耐心解答大家的问题。记者:田治华
    02/24
  • 小志愿者送热茶 慰问户外工作者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绿城社区组织开展“城市守护者,温暖送热茶”活动,在向户外工作者表示关怀的同时,培养小志愿者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活动当天,小志愿者热情高涨,早早地集合在一起,穿上整齐的志愿者服装,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热茶。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烧水、泡茶、装杯、贴标签,每一个步骤都做得认真细致。茶杯上写有祝福话语的小标签,饱含着他们的心意。准备工作完成后,小志愿者们提着装满热茶的保温壶,满怀期待地来到社区周边的街道、路口,将热茶送给小区保安、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户外工作者,并送上温暖的问候。记者:张津硕
    02/24
  • 用镜头为家乡代言
    在前不久举办的“鸭绿江畔丹东真好”丹东市摄影及短视频大赛中,短视频拍摄爱好者陶良的作品《记忆里的味道——丹东大黄蚬子》获金质制作奖。“这次获奖让我增强了信心,未来我会继续在短视频行业深耕,让更多的人看见丹东、了解丹东、走进丹东!”陶良说。该作品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呈现丹东大黄蚬子之美,令人印象深刻。多年来,陶良拍摄制作了多部宣传家乡的短视频,被中央、省、市级媒体选用。这些作品地域文化特色浓郁,内容翔实客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丹东的风土人情、青山秀水和传统文化。摄影爱好者栗粟的摄影作品《姥家门前唱大戏》在此次大赛中获银质收藏奖。该作品拍摄于2024年国庆节期间,当时凤城市举办少数民族歌舞演出,身穿地方特色服装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栗粟抓拍了精彩一幕。画面上下对称,色彩艳丽,充满趣味,极具美感和冲击力。“丹东风光秀美、物产丰富,作为一个摄影人,有责任发掘、记录、展示家乡美,更好地宣传家乡。”栗粟说。本次大赛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省摄影家协会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共征集摄影作品3360个、短视频作品396个,评选出摄影作品金质收藏奖10名、银质收藏奖10名、铜质收藏奖10名、优秀奖70名;短视频作品金质制作奖10名、银质制作奖10名、铜质制作奖10名、优秀奖10名;优秀组织奖10个。记者:刚越
    02/24
  • 平安舒心小院里的元宵节
    “花好月圆又一年,定当赴约来相见。”2月12日一大早,30余名新海村村民便提着豆面、窗花、中国结等物品,赶到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北井子边境派出所平安舒心小院、炕头警务室,与驻勤在这里的派出所民警一起,包汤圆、做花灯、猜灯谜、赏歌舞,庆祝元宵佳节。同时,到场共同参加活动的还有属地政府、司法所、法院等共建单位的工作人员。村民周公盛说:“这样的活动,已在这个小院开展了十几次,有时是在‘十一’、有时是在中秋,有时是在元旦,时间不太固定,主题也不尽相同,大家相聚这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喜欢这里的‘舒心’,毕竟村里的大小矛盾纠纷都在这里成功化解。”这是一个坐落于辖区居民住宅之间的农家小院,2022年,由北井子镇政府出资租赁,并进行功能改造,专供北井子边境派出日常使用,其半径3公里范围内,涵盖了辖区近五分之三的人口。同时,依托党建联合共建优势,东港市政法部门还帮忙协调属地司法所、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入驻,开展入户走访、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揉面、裹馅、搓圆,晌午时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汤圆逐渐成形。随着汤圆、花灯的制作完成,大家精心准备的节目也陆续上演。“正月十五月儿圆,正月十五的汤圆甜……”素有新海村“百灵鸟”之称的吕德玲、高秀珍,现场献唱了《正月十五月儿圆》《卖汤圆》《好汉歌》等经典曲目,借着欢乐喜庆、大气豪迈的音乐,向大家送上节日祝福。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宋明泽、许宝斗、贾德雯、李颜洁,则在大家的掌声中热情地表演了现代舞《相亲相爱一家人》,动感优美的舞姿,尽展着大家相聚团圆的融融暖意。“我没有才艺,但也想拿话筒讲上几句,要不是派出所和民警‘小石的’经常到我家,做我和我弟弟的工作,俺们那个家可能就因田间地角那点小事儿彻底‘打’散了,真的谢谢你们,不怎么会说,就祝大家有钱、身体健康吧……”,表演途中,村民王美凤(化名)借机道出心声。表演结束,大家猜起灯谜。司法所、法院等共建单位的工作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宣传单发给大家,并学《哪吒2》的段子,俏皮地说道:“纵有骗子千千万,单挑也要对着干。大家的事就得管,骗子终归要完蛋。”现场村民喝彩之余,认真学习起来。热闹过后,大家煮起了汤圆,锅里翻滚的开水,因“团”“圆”相聚的美好,盛满了温暖的市井烟火气。该所政治教导员黄岩华说,过去一年,民警在这个平安舒心小院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起,收到锦旗13面,24名群众发展成为派出所的“民间调解员”,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将问题遏于初萌,止于未发,而警民关系也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有了更加生动的注脚。记者:唐羽廷
    02/21
  • 东港市合隆满族乡深化文明建设育新风
    近年来,东港市合隆满族乡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好方法、好路子,聚焦革除陈规陋习“塑形”和树立文明风尚“铸魂”,大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活动,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宣传引导,美德润心倡文明。夯实群众自治基础,通过广泛听取民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提高文明素质。利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教育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选树典型,引领时代新风尚。坚持乡风、家风、民风建设三位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群众情感认知和行为习惯。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女婿”“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整治环境,展现文明新风貌。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摆在突出位置,抓实常态化垃圾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区域实行垃圾“日清扫、日清运”,积极推进垃圾中转运输和“门前三包”机制,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合力提升乡村文明形象。记者:葛智民
    02/21
  • “积分兑换超市”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近日,丹东市振兴区花园街道花园村的“积分兑换超市”内,货架上整齐陈列着卷纸、洗衣液、毛巾等各类生活用品,村民们正兴致勃勃地浏览着商品,并用自己参与村务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所需物品。2024年以来,花园村通过创新实施“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没想到之前帮助村里开展志愿服务清扫活动竟然还有积分拿,以后我会多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孙先生笑着说。像他这样通过参与村务活动获得积分的村民不在少数。花园村党总支书记史胜国介绍,积分制涵盖了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勤俭节约等多个方面,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文明宣传等活动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并可在“积分兑换超市”中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奖励,更激发了大家参与村务管理的热情。村民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行动”,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先锋的良好氛围。花园村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以来,村容村貌和乡风民情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们团结友善、互助互爱,家家户户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意盎然。史胜国说,“积分制”不仅是一种激励机制,更是一种文明导向,它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到文明行为带来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从而自觉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如今的花园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村民们不仅注重环境卫生,还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的良好风气。积分制的实施,让文明行为有了“分值”,让乡风建设有了“标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记者:张津硕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