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赶乡镇大集 送就业岗位9月17日,是元宝区金山镇大集的日子。当天,在金山镇金砖农贸市场前,一排排整齐车辆后备箱上竖立着一个个岗位招聘信息牌。这是元宝区人社局连续两天组织辖区丹东光华酿造有限公司、辽宁宗裕集团、辽宁恒星泵业、辽宁金海物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来到农贸大集,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对接合作平台,这也是该区着眼“六保”“六稳”,解决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工资一个月多少?工作环境怎么样?包管食宿吗?”“太周到了,正愁找不到工作,今天赶集看到这么多家企业招工,真方便!”“招聘会”现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询问,表明自己的求职意愿和薪资需求,并留下联系方式,希望企业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家住金山村的刘女士想在“家门口”应聘一份保洁工作,与一家物业企业交流后,留下了自己的求职信息。像刘女士一样,当天有20多名村民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一家供热企业招聘人员介绍,他们企业需要文员、暖通工程师、热工工程师、机械师等各2名,特别急需6名司炉工,每月工资在2500元至3500元之间。现在供暖期临近,感谢元宝区给企业搭建这个招聘平台。元宝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早在7月21日就开展了第一期“后备箱送岗位”工程,这是第二期送岗位进大集活动,回应企业招工和群众就业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参与企业76家,发布招聘送货司机、包装工序员、打磨熟练工、铣床工、工艺员等岗位信息247个,岗位需求人数1150人,达成就业意向70余人。下一步,元宝区“后备箱送岗位”活动将继续深入校园、乡村、集市,全方位宣传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为有就业意愿的返乡留乡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区就业工作发展。记者刁庆峰09/22
- 第十五届天桥沟枫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天桥沟香鱼文化节启动9月19日上午11点58分,2020年丹东市秋季文化旅游启动仪式——天桥沟第十五届枫叶文化旅游节暨天桥沟首届香鱼文化节在天桥沟森林公园正式拉开帷幕。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由宽甸满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辽宁天桥沟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辽宁省丹东市宽甸乾洲渔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由丹东泷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协办。本次活动新推出的香鱼文化节,是丹东在美食、渔业科普与旅游融合创新方面的新尝试,进一步拓展了全市秋季旅游市场,做足生态观光、康养和特色休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我们力争通过本次活动,将丹东的文化旅游和香鱼文化向全国推广。”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还组织设计了“香鱼文化节活动”“天桥大集”“宽甸特色商品展销”“嗨秋不眠夜”“人参娃娃闹天桥”五项活动,通过钓鱼烤鱼推广香鱼文化,商品展销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篝火、音乐、美食、观赏星空等项目丰富游客夜生活,增加游客娱乐性和参与性,实现经济与旅游挂钩,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联动。09/22
-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馆丹东新闻网讯辽宁日报记者杨忠厚记者张丽娴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9月19日,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在丹东举行。省委书记张国清出席仪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出席仪式。北部战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工作部主任缪文江出席仪式。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王亚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魏海生、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常正国,中央宣传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仪式。朝鲜驻沈阳总领事具永赫出席仪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裴伟东主持开馆仪式。市长张淑萍、市政协主席宋立跃出席活动。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唯一的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2014年6月,纪念馆进行改扩建,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面向社会重新开放。当日10时,仪式开始,现场奏唱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场肃立,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默哀毕,少先队员向志愿军老战士代表敬献鲜花。张国清在讲话中向所有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向当年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广大群众特别是参战支前人员,向志愿军烈属、军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张国清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历史馈赠给辽宁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下,扎扎实实把辽宁的事情办好,把我们当前正在干的事情干好,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缅怀先烈、告慰先辈。张国清说,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脚踏实地、矢志奋斗,全面展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大场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仪式开始前,张国清、刘宁、夏德仁、缪文江亲切慰问了志愿军老战士,与大家亲切交谈,高度评价他们作出的重要贡献,表达深深敬意,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仪式结束后,各级领导和来宾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省委副书记周波,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张联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轶,武警辽宁省总队负责同志出席活动。09/21
- 丹东获全省生态环保执法大练兵两项一等奖丹东新闻网讯赵明明记者王洪满9月17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代表团在辽宁省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活动中荣获团体一等奖,两名队员分获个人一二等奖。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市生态环境部门选拔的优秀执法人员组成17支队伍,展开为期一天的执法技能竞赛角逐。我市4名参赛选手参加了现场执法、案卷制作及高科技比武三个阶段的比赛。通过VR高科技设备现场执法,模拟“拒绝执法检查”、“建设项目检查”、“企业偷排偷放”、“随意堆放倾倒危险废物”等场景,还原真实执法检查现场。案卷制作阶段,参赛选手们根据实战比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使用移动执法进行污染源现场执法检查并制作案卷。高科技比武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实操并拍照取证,利用卫星遥感执法、红外气体摄像仪等,识别污染源、寻找泄漏点。据了解,我市自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此为载体,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发挥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作用,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保障。09/18
- 丹东东港:“善行28”志愿服务让港城充满爱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记者高爽)每月28日,丹东东港市都会举办志愿服务活动日——“善行28”,这项从2016年8月开始的工作,已经成为东港市的一张“名片”。据悉,该项目由东港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服务内容包含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文化惠民、爱心助学、助老扶弱、科技惠农、健康义诊、邻里守望等十几个领域。每个月,东港市各社区都会做好百姓需求登记,然后将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做好供求对接和活动组织宣传。全市各级志愿服务团队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创新载体,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集中日活动中来。经过4年多的发展,如今每个月都有近千名志愿者参与到“善行28”当中,市民素质明显提升,志愿者人数显著增加,注册志愿者达3万多人。下一步,东港市将着重在志愿项目内容精准化和专业化上下功夫,设计更多贴近群众、深入人心、彰显时代特点的项目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志愿服务应有的贡献。09/18
- 助学献爱心9月16日,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干休所开展了助学献爱心活动。干休所官兵来到共建单位育鹏小学,走访看望了10名帮扶学生,向他们赠送了图书及学习用品。记者吴琼摄09/17
- 稳岗扩岗政策 助力复工复产丹东新闻网讯实习生栾欣宁记者唐莉9月16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市人社局和市财政局出台《丹东市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给予企业优惠扶持政策。拓宽以工代训范围。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补贴范围扩展到大型企业。对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各类企业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610元。其中农村户籍和符合困难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932元。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每人每月1610元补贴。支持困难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的按月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优化经办服务。进一步精简申领证明材料,对同一企业同时申请多项政策的推行“打包”办理,无须重复提交材料;稳岗返还金额可依据征缴机构提供的上年度缴费记录按规定确定,不再要求提供企业职工花名册、工资表等;“生产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审核可采用企业承诺方式。提高审核发放效率,做到随报随审,不得设定集中申报期。强化资金监管。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监管机制,向社会公示享受政策的单位、额度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对违规使用、骗取、套取资金的依法依规严惩,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确保基金运行平稳、安全、可持续。09/17
- 丹东2020年“农民丰收节”启动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共庆丰收,分享喜悦。9月16日,“丹东市2020年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在东港举行。本次活动本着“节约,务实”的原则,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现场集中展出了东港粮油、果蔬、畜牧、水产等四大特色农产品。自2018年起,国家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旨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汇聚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力量。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发展农业、支援农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启动仪式后,各县(市)区将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把我市今年的农民丰收节办实、办好,充分宣传、展示我市农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并以此为契机,引导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共同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09/17
- 构建“红色商业圈”一直以来,振兴区锦绣社区党委积极探索自治、共治、法治“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党建共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区域化社区治理模式。整合临街商户资源,加强锦绣家居市场商圈党建工作,引领商业户诚信经营、繁荣发展,切实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共治共享的城市商圈党建工作路径。9月15日,社区党委对锦绣家居商圈的商户进行“诚信遴选”,对无投诉记录、服务规范、积极参与党建活动的商户进行“党组织推荐党员示范商户”授牌,形成了示范商户核心引领,党员示范岗、先锋服务标兵频出的“红色商业圈”①。社区还积极落实辖区商圈商户网格化管理,定期邀请商户参加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生产讲座,定期组织开展消防逃生演练②。号召商户对街道两侧的违规占道、自行车乱停乱放等情况进行劝导和整治③。将网格化管理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增强商户参与度和获得感,真正做到居商融合、社区共治。记者张尧摄09/16
- 初秋时节的大梨树水乡进入9月中旬,凤城市大梨树村迎来丰收季。多年来,大梨树村发扬“干”字精神,如今已发展成总资产16亿元的美丽乡村。图为初秋时节俯瞰大梨树村水乡,宛若欣赏画中美景。记者刘海东摄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