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资源丰富 独特资源享誉盛名
    水资源居辽宁之首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85.94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537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倍,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4.3倍。位居辽宁省之首。其中,水丰水库是长江经北最大的水库。得天独厚的气候造就了丹东充沛的水资源,其中地热温泉水资源更是丰富多样,水质优良,清澈透明。水,让丹东更加灵动,生机勃勃,水也让丹东荣获了“中国温泉之城”称号,成为辽宁省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其中五龙背温泉和东汤温泉享誉盛名,五龙背温泉位于市西北郊25公里,因地处五龙山背而得名,有“五龙神水”之称。该泉历史悠久,且具理疗功效。五龙背温泉以其水质纯净,硫磺气体少而饮誉全国。水温高达69℃,含有矿物质碳酸盐,重碳酸盐及少量放射性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症及皮肤病等疗效显著;东汤温泉,水质含氟量高,是非常罕见的高温温泉。该温泉于中国唐代时就已发现,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水温高达78℃,含有28种微量元素和5种阳离子,5种阴离子,属碳酸盐、碳酸钠型高温水,以其水疗效果极佳享有盛名。电力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各类电站55座,总装机容量241.7万千瓦,年发电量62亿千瓦时,年用电量51亿千瓦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的金属矿产有金、铅、锌、铁、铜、锰、钛、独居石、铌、铀、钍等10种,其中金矿是丹东地区重要矿产之一。丹东地区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硼矿、菱镁矿、大理石矿、红柱石矿、高岭土矿、白云石矿、水泥用石灰石矿、硫化铁矿、滑石矿、白粒岩矿、石墨矿、铸石用辉丝岩及建材用花岗岩矿等20余种,有“中国硼都”之美誉。著名的“丹东绿大理石”享誉国内外的红柱石矿是优质的耐火材料,耐火度达1830ºC,目前发现大型矿床1处。森林资源居辽宁之首丹东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是辽宁省重要林业基地之一。森林主要分布在该区北部。丹东的森林处于长白山和华北两大植物群落的过度带上,两大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交替混生。长白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红松、沙松、紫杉、蒙古柞,华北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代表种有赤松、油松、麻栎、辽东栎、板栗、臭椿等。这些森林木本植物群落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由红松柞木林逆演变为柞木杂木林,形成天然次生林。林木类型多为纯柞林或与桦、山杨、色树、榆树、花曲柳等混生阔叶杂木林型。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1%,木材蓄积量3500万立米,居辽宁省首位,是辽宁东南部的天然屏障,丹东市的野生植物种类众多,分布很广,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商品。据统计,全市有林地面积1397万亩,其中用材林818万亩,经济林421万亩,防护林102万亩,薪炭林47万亩。在有林面积中,人工林面积166万亩,天然林面积810万亩。按权属分,国有林64万亩,集体林855万亩,个人林52万亩。全市活立木蓄积量为35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1.6%。(数据截至2011年)农业资源富有特色有年产30万吨以上的优质稻米生产带,使昔日的“贡米”柳林大米畅销国内外市场。有开发沿江沿海的特色水产养殖生产带,年产6万多吨的优质贝类、5000多吨的鸭绿江渔业珍品,工厂化养殖的海参、河豚、牙鲆鱼,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国内市场的抢手货。有果菜生产带,其中草莓生产已是中国最大的基地。蓝莓约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26%,成为全国蓝莓栽培面积最大的基地。鸭绿江河口景区还分布着多达万亩几十万株燕红桃树,春秋两季的桃林,不但成为鸭绿江河口的一大景观,燕红桃也成为下河口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也是丰富,除本地资源外,还可引进朝鲜人力资源,随着中朝经贸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朝鲜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以及大量的技术工人也将为我所用,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劳动资源保障。
    09/01
  • 丹东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丹东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东港的水产品加工、凤城和宽甸的果蔬加工等区域性的核心生产基地,主要包括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其中水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丹东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粮、果、畜、菜、水产品产量均居辽宁省前列,丹东板栗,东港草莓、大米、梭子蟹、大黄蚬、杂色蛤,宽甸石柱人参独具特色,均通过国家地方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良好的资源条件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涌现出了双增食品、辽丰禽业、君澳食品、仁达食品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了广天、北方山奇、渔之郎、双增、比奇、阿尔帝等一批国家和省市知名品牌。通过产学研联合,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品质逐步走向高端化,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丹东市已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地理商品证明商标9件、省著名商标12件、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性产品6种、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4种、省名牌产品15种。2018年9月28日辽宁光华酿造有限公司被中国调味品协会授予《中国白醋之乡-丹东塔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度高,8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丹东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栗、草莓和贝类出口基地,其中板栗、草莓占据日本50%以上的市场份额。
    08/22
  • 丹东15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
    丹东市吹响项目集中开复工的号角,建设工地一派繁忙东发集团项目已经投产,工人们正在生产车间忙碌。4月的丹东,春潮涌动,一批批重点项目争相开工。在3月“项目服务月”里,丹东集中办理项目开工建设手续,加快解决制约项目落地开工的瓶颈性问题。进入4月,丹东摁下项目开复工“快进键”,集中精力组织好“项目开工月”活动,排出重大项目开工计划,按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帮助指导项目业主单位倒排前期手续办理计划,确保项目如期开工。按照前期工作基本完备、达到法定开工标准,由各地区筛选出拟在4月份集中开复工的项目75个,计划总投资35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62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0个,复工项目55个。  据了解,截至4月末,丹东全年计划实施的27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已实现开复工154个,开复工率达57%。其中,4月份“项目开工月”计划开复工项目75个,实际开复工项目90个,前4个月全市项目开工超过预期进度,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时间:2019.5.5来源:《辽宁日报》
    08/21
  • 丹东新沙河桥即日通车
    8月1日,在历经5个月拆除重建工程后,新沙河桥将实现简易通车,交通全面开放。新沙河桥开通后,不仅将有效缓解城区东部的交通压力,增加一道亮丽景观,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老桥的安全隐患,保障市民安全出行。7月31日,新沙河桥进行桥面摊铺。新沙河桥全长125米,与原桥长度相同,桥面总宽33米,比原桥宽2米,机动车道23米,两侧人行步道各宽5米。此次摊铺将机动车道分成4幅摊铺带,由北向南依次摊铺。针对桥梁结构,特意租用一台震荡式压路机,可以有效地保护桥体结构。16时,新沙河桥完成第一层面层摊铺。随后,交警将施划交通标识线。新沙河桥通车后,将进行附属工程施工,包括人行步道铺装、护栏墙装饰、桥头堡建设和大桥整体美化亮化等,最后还将进入第二层面层摊铺,计划8月末完工。
    08/21
  • 辽宁东港 北国江南 鱼米之乡
    08/21
  • 镌刻红色记忆 绽放时代光彩
    就在刚刚,《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特别节目《今日辽宁》丹东篇在辽宁卫视播出!如果让你用几个词语形容你印象中的丹东你想到了什么?江海明珠、最美边境、英雄之城......丹东是一座镌刻着红色印记的英雄城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看看鸭绿江,看看鸭绿江上的断桥,追忆当年那段历史!镌刻红色记忆绽放时代光彩在鸭绿江断桥上,当年战争留下的弹孔依然保留在桥身上。每一个弹孔都在讲述一段英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鸭绿江断桥依然屹立在滔滔江水上,它不仅见证了战争的胜利,也见证着丹东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为了缅怀志愿军英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1958年抗美援朝纪念馆获批建立。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记载着属于战争年代的记忆。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等,这些是丹东独一无二的资源,丹东也因此成了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山海江田灵秀丹东丹东是最大的边境城市、是我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依山、临江、向海,得天独厚。丹东对打造东北东部出海通道、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起到了重要作用。既“沿江而上,向北开放”,又“沿江而下、向海开放”,丹东“山海江田、灵秀丹东”的城市旅游名片在全国进一步叫响。2005年,辽宁提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围绕建设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定位,丹东新区开始起步。目前,辖区已经从批建时的6.3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06平方公里。建成了18.3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区,开发建设了21平方公里的城市拓展区,打造了一条40多公里的沿江沿海沿边开放带,成为丹东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丹东还是全国闻名的轻工业城市,在去年的全国轻工百强企业评选中,丹东市入围企业数量占全省的1/4。今天丹东,正在形成特色消费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目标正在变成现实。大梨树——不忘初心二次创业从昔日的荒山土岭,到如今每年吸引20万游客的中国美丽乡村,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已经广为人知。今年大梨树村又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荣誉称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致富带头人前来学习。伴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梨树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大梨树村变成了生动的课堂,村民变成了朴实的老师,“干”字精神变成了鲜活的教材。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游客在这里体悟着“干”字精神,也见证着大梨树村、大梨树人的发展变化!大梨树:二次创业富民强村幸福不会从天降,只有甩开膀子加油干!凭借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干”字精神,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文明村、富裕村。今天丹东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正新走进演播室,为大家介绍了大梨树这几年的成绩及未来的发展。丹东味道海的馈赠丹东,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鱼米之乡,山珍海味,青山绿水,让这里注定成为吃货的天堂。打卡丹东,就不得不说丹东海鲜,而说到海鲜,又不能不提一黄一白,也被称为丹东“双鲜”,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黄蚬子和面条鱼。另外,虾爬子、扇贝、蟹子、对虾,也都是丹东特色海鲜。在丹东,还有一样美食,也必须打卡,那就是泥螺,丹东人叫泥溜。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跟着潮水走,滩上捡泥溜,泥溜多得是,一眼不到头”。丹东山海相连,不光有海的味道,还有山的馈赠。九月是燕红桃上市的季节,大山里已经弥漫着诱人的果香。近年来随着凤上线观光专列开通之后,更多的游客走进了河口景区,每年的桃花节和燕红桃采摘节也变成了宽甸乃至丹东地区的两大旅游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丹东已经建成15个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其中有全国最大的草莓、板栗生产基地,软枣猕猴桃近几年也成了网红的丹东特产;丹东东港市还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如今,东港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成立了海鲜配送物流公司,还成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园,丹东海鲜开始辐射到沿海所有地区,甚至包括成都等内陆城市。临海傍江,地肥水美,农业发达,水产丰富,可以说,电商为丹东的特色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壮丽70年数字看发展2018年,丹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4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3元;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9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户,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10家、平台达到11个;农产品出口额达到7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在扶贫攻坚领域,2018年,丹东市实现1.2万人脱贫、40个贫困村销号;2018年丹东环境空气质量、河流水质均位居全省首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9天,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比例为95.6%。
    08/20
  • “中国贝都·鲜灵东港”沈阳推介会启幕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张瑞9月27日晚,“鸟语花香游东港”2019东港海鲜文化节暨“中国贝都·鲜灵东港”沈阳推介活动在皇姑区塔湾兴顺国际夜市启幕。省相关部门领导、丹东市领导、东港市领导、丹东及东港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此次活动由东港市委、市政府,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副食集团共同主办。东港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合力承办。东港是国内外公认的海鲜品质优良地区。近年来,持续打造“鸟语花香游东港”节庆活动品牌,将东港海鲜文化推介给海内外宾客。自2003年以来,东港已成功举办14届海鲜文化节。今年,东港创新模式,秉承“走出去办节,请进来发展”的理念,首次走出东港,借助沈阳地理及客流优势,打造深入人心的城市“IP”和旅游品牌形象。活动现场,12格“超级海鲜锅”吸引来往群众驻足围观,十余种鲜活的东港海鲜现场下锅蒸煮。伴随一声“东港海货开海了”,海鲜大锅依次揭开,短短几分钟,一大锅海鲜就被抢购一空。现场,一台充满东港特色的文艺演出同步举行。被列为全国非遗保护对象的东港鼓乐,东港自编的歌舞《赶海姑娘》等优秀作品纷纷呈现。沈阳推介活动持续至30日。活动期间,东港还组织旅游、海产、农业三大类企业35家,在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东港市国家地标产品,现场售卖东港大米、东港草莓、东港海鲜等优质产品,并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又讯9月28日上午,东港特色产品企业与沈阳副食集团商贸合作洽谈会在沈阳召开。会上,东港10家企业分别与沈阳副食集团签约,达成合作。
    08/20
  • 涉及50.6万余人! 丹东把多种惠民扶贫资金“晒”在网上
    把各部门多种惠民扶贫资金“晒”在网上,真正做到时时可查、人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涉及8.1亿余元资金,惠及50.6万余人。年初以来,丹东市纪委监委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研究运用现代化思维,破解监督难题,采取“互联网+监督模式”,建成了“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5月8日、10日,振兴区、东港市作为全市试点地区率先开通上线,通过多渠道大范围宣传,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7月8日,我市举行惠民扶贫资金网全面启动新闻发布会,标志着全市6个县(市、区)、两个经济区的惠民扶贫资金网实现联网并正式开通上线。惠民扶贫资金网平台包括公示查询和监督比对两大系统。其中,公示查询系统包括:资金公开、咨询举报、涉农项目公开等;监督比对系统包括数据汇总、监督比对、大数据分析等。惠民扶贫资金网目前已录入173万余条数据,涉及50.6万余人、8.1亿余元资金。其中,供查询的数据,包括来自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局等8个部门,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困难劳模补助金、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工会困难补助金、移民直补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会金秋助学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三支一扶经费、农机购置补贴、城乡困难群众过节补助、省以上财政扶贫资金、中职助学金、学前教育助学金、精简职工救济费、城市特困、农村低保、农村特困、就业困难人员灵活社会保险、大龄灵活社会保险补贴、城市低保、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26类涉农惠民资金。市民可通过上网搜索“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登录网站。
    08/20
  •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丹东市这么做!
    2019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责任,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大会,先后召开2次市委常委专题会议、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工作落实。我市全力推动“2+3+1”扶贫工程,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增加饮水安全扶贫工作。目前,全市已落实产业扶贫项目50个;开工C、D级危房改造639户,完工165户;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037人;拨付医疗补充保险资金1103万元;开工建设54处安全饮水井。同时,做好脱贫质量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6月底全市扶贫档案全部规范,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各县区进行了二轮督查,共抽查12个乡镇24个村48户。强化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安排5个县(市)区结对帮扶宽甸满族自治县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223万元,落实扶贫项目6个;协调安排144个市(中、省)直单位,定点帮扶124个贫困村。抓好边境乡镇脱贫工作,争取资金1817万元对危旧房进行改造,争取转移支付资金5800万元拨付到位,组织驻丹中省直单位对口帮扶7个边境乡镇,投资1200万元进行电力改造。加强脱贫资金保障,市、县两级财政落实扶贫专项资金1091.85万元,协调落实小额信贷资金134万元。强化各类扶贫资金监管,在纪检监察网站公开资金拨付使用情况。下半年,我市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续强化“两不愁三保障”,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提高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保障水平,10月底前将完成1180户存量危房改造,年内将建设完成157处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开展“两个一批”建设,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头人作用,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力争每个贫困户有两个以上集体产业项目;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8月10日前将完成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工作;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好面向贫困户的金融信贷,为贫困户生产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落实好相关政策,提高边境居民生活水平;加强调度督导,对“2+3+1”责任部门实施“月调度”,对大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工作实施“周调度”,强化脱贫攻坚督导检查,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08/20
  • 丹东公示26类8亿元惠民资金!惠及50.6万人
    8月5日,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拉练现场会在东港市举行,东港作为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的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公示26类8亿余元惠民资金今年5月份,丹东市在振兴区、东港市率先启动惠民扶贫资金网试点工作,7月8日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全面启动。截至目前,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公开内容已覆盖95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公示26类惠民资金8亿余元,惠及50.6万人,累计查询量超过60万人次,每日查询量在1万次左右。目前,仅东港市惠民扶贫资金网网站总访问量已突破35万余人次。发现问题线索179个,线索81个,立案2人,取得初步成效。记者从现场获悉,丹东市惠民扶贫资金网还将增加对涉农项目的公开功能,完成从“晒个人”到“晒集体”的扩展。参会人员进行了实地拉练,了解了东港相关部门、街道和社区对惠民扶贫资金网的宣传、建设、公示、查询等情况。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丹东惠民扶贫资金网是通过“互联网+监督”模式将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多种惠民扶贫资金“晒”在网上,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基层,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让惠民扶贫领域的违纪违法、作风不实、失职失责等问题无处遁形。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