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日报社得了全国“金推手”3月15日,2020年度全国传媒经营总结大会暨“金推手”奖颁奖典礼在哈尔滨市举行。来自国内百余家报刊社的近200名业界精英和专家参加会议。丹东日报社负责人荣获金推手“品牌建设功勋奖”,《鸭绿江晚报》荣获“经营管理优秀团队奖”。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中国传媒经营网主办,“金推手”奖为全国传媒经营界重大品牌奖项,此次会议以年度盘点的视角记录和见证我国纸媒经营的变革与进步,表彰在过去一年中报业经营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和变革者,对新形势下媒体经营融合创新课题进行深层交流与经验分享。2020年,《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发行量逆势上扬,丹东日报社总收入创新高,新媒体总用户达100万,新媒体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23%。全社共荣获国家和省市级集体荣誉5项,42人次荣获省市级荣誉。其中,报社荣获“全国城市党媒践行‘四力’先进单位”称号,报业公司荣获“中国报业技术创新企业”称号。03/16
- 大数据助力进山管理 24个卡口启用“防火码”当前正值我市森林草原防火期,为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进山人员管控,市林业和草原局正在全市林区等防火高风险区全面推广使用“防火码”微信小程序,以使我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特别是林区火源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请扫码后再进入林区。先打开微信扫‘防火码’,点入程序后按提示操作……”这是近日记者在天桥沟森林公园森林防火检查站看到的一幕。自今年我市进入森林重点防火期后,东港市、凤城市和宽甸满族自治县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检查站等高火险区均已全部完成“防火码”注册启用。所有进出林区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防火码”扫码登记后,后端程序可获取扫码人员微信ID、微信号、手机号码、进出时间、地点等信息,快速掌握入林入山人员情况,并为后期火案调查等提供参考依据。据了解,“防火码”是国家林草局在通过试点并进行完善调试后,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并在全国推广实施的。“防火码”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卡口二维码为抓手构建的一套“人为火”管控体系,可以帮助进山人员快速扫码登记,主动学习防火知识,切实提升防火安全意识,实现全民防火;支持森林防火管理人员建立进山入林人员大数据,有效防控人为火源,科学开展火情原因分析及事后追责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在出入林区的检查站、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出入口设置“防火码”卡口24个,全面推广应用“防火码”,从严管控进出森林防灭火重点区域的人员及车辆。“防火码”的启用,标志着我市森林防火特别是林区火源管控迈入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轨道。记者王洪满03/16
- 央视《新闻联播》关注丹东党史学习教育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朱景龙3月15日晚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丹东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让红色历史深植于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报道指出,辽宁丹东的鸭绿江断桥是当年中方支援朝鲜的交通要道,为抗美援朝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通过播放历史影像资料、革命歌曲,并充实志愿者讲解员队伍,拓宽线上宣传渠道,更好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资源。鸭绿江断桥景区讲解员张冀丹有感而发地说:“我们要充分发挥鸭绿江断桥这一教育基地资源优势,让人们更好地学习党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做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03/16
- “一网通办”时间表明确 年底前丹东网上实办率将达到70%以上今年,我市将继续以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为目标,狠抓“四大行动”。而“四大行动”落实是否到位,“一网通办”效果就是最直接的检验标准。近日,记者从市营商局了解,目前我市已明确了推进“一网通办”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一网通办”特别是提升网上实办率水平,是打造高效、便捷办事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市将以强化一体化平台和移动端建设、提升网上实办率等工作为重点,推动“一网通办”能力迈上新台阶。按照相关部署,今年3月底前,我市自建政务服务系统对接做到“应接尽接”。关闭各部门自行设置的申报入口,全部由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服务,“僵尸”系统全面清理下线。同时,推进部门自建系统标准化改造,6月底前实现社保、医保、不动产、公积金等主要自建系统通过一体化平台统一受理、统一办结,9月底前其他自建政务服务系统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办结。在开发功能模块方面持续发力,6月底前依托一体化平台增加“告知承诺证明事项”“容缺受理事项”办理功能,9月底前建设“网上证明开具”系统,实现“前台申请、后台核定、网上出证、线上流转”。优化一体化平台搜索功能,实现事项、材料、进度、咨询等统一检索,做到“最多搜一次、最多问一次”。加大“辽事通”推广使用,今年11月底前实现“辽事通”实名用户注册率达到50%以上,便民服务事项办理率达到60%以上。推动“一网通办”,提升网上实办率是关键指标。据了解,今年年底前,我市网上实办率的目标是达到70%以上。对此,将继续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持续开展“四减”,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9月底前,制定“秒批秒办”及“可通过在线共享或核验方式免于提交的申报材料”清单,实现50%以上的申报材料通过调用或共享电子证照、在线数据核验等方式免于提交。在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方面,我市将重点发力。6月底前,清理简并多部门、多层级实施的重复审批,实现政务服务“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达到70%以上,实际产生办件的事项占总事项数的50%以上。同时,3月底前实现“即来即办”业务达到40%以上,6月底前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达到50%以上,高频便民事项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年底前,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线上100%全程网办,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达到70%以上。6月底前,乡镇(街道)以上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区域通办”等“重点领域综合窗口”,政务服务“一窗”业务比例达到80%以上,年底前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线下100%“一窗通办”。推广“一件事一次办”,6月底前按照全省统一标准开发建设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网上申报大厅,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线上运行,做到“一张表单”整合多部门申报材料一次性提交。9月底前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联办事项上线运行不少于100项,其中自然人事项不少于20项,年底前“一件事”事项100%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着力推行“全市通办”,围绕工程建设、企业开办、准入准营、民生服务等高频政务服务,6月底前分层级梳理并公布“全市通办”事项清单。年底前,依托线下综合窗口和线上一体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全市通办”工作。记者刘作庆03/16
- 消防联手体校 实现优势互补丹东新闻网讯徐凤禹记者曲艺3月12日下午,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与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签署了技术人才交流协议书,进一步打牢全体指战员基础体能建设,切实练就过硬本领,树立科学训练理念和校园防火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签署协议中,双方就各自特点与优势进行了介绍。据了解,当下正是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后的夯基固本关键时期,通过本次合作,能够进一步优化消防员的体能训练计划和方案,有效加强指战员体能素质的提升,并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推广出去。市体育运动学校将为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的基础体能训练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帮助指战员科学施训,提高训练质量,并在支队全员岗位大练兵活动中担任裁判和教员。市消防救援支队将定期为市体育学校师生提供消防安全知识授课,提高校园防火安全防范意识。协助市体育运动学校提供准军事化管理的专业指导与服务,并对有意愿从事消防职业的各类符合条件的退役运动员提供招聘考试前的业务培训和技能指导工作,拓宽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途径。此次签订协议,双方认为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科学性训练的跨越,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03/15
- 振安区春耕备耕措施扎实有效“家里扣了地膜的村民现在就可以种土豆了。”3月12日下午,振安区九连城镇的一家农资销售商店经营者将一车车销售出去的土豆种搬到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民车上。商店里,土豆种、玉米种以及各类化肥堆得满满当当。在楼房镇宏硕种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包包加工完毕的玉米种子在源源不断地装车运出。工作人员说,农民将在本月末开始种植玉米,种子已经加工得差不多了,能够确保农民顺利春耕。当天下午,振安区农业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资市场、大田土壤墒情等春耕备实情况摸底调查,了解辖区内农资、大田土壤墒情等情况,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及调整种植方向打牢数据基础。入春以来,振安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全区农业生产,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深入田间地头,大力推广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和先进技术,帮助农户合理安排作物生产及调整种植方向,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区已备足各类种子900余吨,其中玉米250吨、水稻120吨、大豆20吨、薯类510吨,可以满足春播用种。各类蔬菜用种常年满足供应。根据之前调研,全区农民春耕备耕所需资金大约2500万,目前粮食综合直补资金1010万元已经下摆到农户,同时协调金融部门和小额贷款公司为农民春耕备实货款提供方便条件,满足农民资金需求。此外,区农业农村局还将组织农机专业维修人员,对全区1500台中小型拖拉机,1650台耕整地机提前完成耕前查隐患和检修。此外,在春耕备耕阶段,区政府将责成区农业农村局主动与市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2021年丹东农业气象条件及年景预测一手资料,为全区春耕备实乃至全年的农村生产打牢气象基础。在春耕阶段,还采取线上宣传线下指导的方式,向农民及时发布与生产相关的政策、信息等。此外,区农业农村局还将持续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不定期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对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市场的生产经营情况开展监督管理、督查检查,保证农资市场安全稳定。记者姜慕馨03/15
-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启动丹东新闻网讯陈光旭记者刁庆峰3月12日,从市公安局获悉,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推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公安机关启动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全市公安机关广大民辅警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丹东公安暖企行”“放管服改革”等工作,走进企事业单位、机关厂矿、车间班组、村屯社区和群众中间,及时回应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怨问题,虚心向群众学习、求教、问策。特别是重点深入矛盾纠纷易发地、治安隐患集中地,走访服务对象、特殊群体、困难企业、困难群众,听取对公安工作的呼声期盼、意见建议,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及时回应,千方百计解决;对不合理诉求,深入细致做好思想工作,打开心结、法结,让群众真心理解,实现警民互动、警民同心,赢得群众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支持。03/15
- 振安区开展“双城共创美丽振安”爱国卫生月活动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3月12日8点30分,伴着绵绵细雨,在沙河北街,来自振安区区直各部门的志愿者戴着手套、拿着铁锹和捡拾垃圾的夹子,在这条长约1公里的街道上清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清理的垃圾统一由在现场作业的铲车和垃圾车运走。经过一上午的清理,该条街路的面貌焕然一新。据了解,从本月1日开始,振安区将在全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爱国卫生运动主题活动。12日当天,全区45个区直机关(含下辖事业中心)、独立事业中心的400余名志愿者在35个指定点位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重点清理积存暴露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在活动开始前几天,振安区城建局对辖区各街路进行多次调研,确定了垃圾集中、小广告张贴较多以及大沙河两岸等35个需要集中清理的点位。振安区卫健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国卫生城市的复审之年。在为期1个月的活动中,志愿者们将在辖区街道主要位置悬挂各类有关爱国卫生运动的条幅,并经常性向辖区百姓以及商户发放有关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等宣传资料,宣传我市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和成绩。此外,振安区将持续加强对城中村、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建筑(动迁、待建)工地等各类生产生活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环境整治,着重解决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不到位、店外经营屡禁不绝、小餐饮店(小作坊、流动摊贩)卫生和管理不到位、店门橱窗乱贴广告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振安区各街镇和社区还将定期进行统一投药灭鼠和蟑螂以及熏杀越冬蚊蝇等,全面改善城乡综合环境,提升全区创卫达标工作水平。03/15
- 凤城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研日前,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确定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单位的通知》,凤城市成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近年来,凤城市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和追溯等四大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主体和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的监管和服务指导,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网络化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凤城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共有22个,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面积15040亩。凤城市农产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100%。据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单位,全国有106个县(市、区),13个地级市(自治州)获此殊荣。03/15
- 丹东医疗队赴“樱花之约”3月12日,武汉天河机场,鲜花、掌声、红毯……《谢谢你》的歌声再次响起。丹东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的部分队员又一次踏上了这片曾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他们是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单位之约,参加“抗疫医护赏樱专场”。此次应约前往的是丹东援湖北第一支医疗队的王敬辰、曲蕴憧、李庆松,援湖北重症医疗队的孙妮、兰天、修美凤、孙殿鹏、贾楠、丛凤秋以及援雷神山医疗队的徐雪锦、姜旭东、李杰、张辉、李俊杰。队员们在樱花林中漫步,与曾并肩作战但隔着防护服交谈的战友们重新结识,重温一年前他们写下的誓词,参观主办方组织的抗疫纪念物品展。一年前,丹东援湖北重症医疗队完成任务离开前,曾在这里种下了一棵樱花树。重返武汉,他们再次来到“感恩林”为小树浇水。当晚,队员们在武汉大学体育馆内欣赏了由学校组织的专场文艺演出。次日,3支医疗队分别重游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和武汉雷神山医院。2020年,为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市卫生健康系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3支医疗队,民营企业自发组织1支医疗队,共42人前往驰援。队员们在武汉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零感染胜利完成任务,也与武汉结下了深厚情谊。记者田治华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