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举办群文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10月17日晚,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群文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在万达广场举行。文艺志愿者表演了京剧联唱等15个节目,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10/20
- 辽宁丹东:“为您解难”搭平台 精准助企促发展10月11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为您解难”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是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主动作为、务实担当、改革创新、便企利民”理念,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新举措。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在狠抓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通过走访调研,倾听企业呼声,搭建政企沟通平台等方式,推动强化市场监管职能的服务政策落地生根。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在走访调研工作总结会上,根据市场主体和群众所反映的在标准化、知识产权、计量、认证认可、产品质量监管、反垄断等市场监管职能领域中遇到的困难,分析了影响企业发展的疑难问题,决定建立“为您解难”服务平台。据了解,“为您解难”服务平台分为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线上平台通过在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设置“为您解难”服务专栏公示“为您解难”服务窗口、24个业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事项、咨询时间、联系电话、办公地址;线下平台设置5个“为您解难”服务窗口,即在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分局、合作区分局、执法队、市市场监管事务服务中心分别设置“为您解难”服务窗口。丹东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制定“为您解难”服务平台工作实施方案、工作管理制度、工作岗位责任制、工作流程图、服务事项台账、服务事项受理(转办)单、工作联系簿,完善各部门工作制度,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确保服务平台良好运转。“为您解难”服务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台账制、限时办结制、回访制四项管理制度,确保服务工作“四到位”,即受理到位、承接到位、办理到位、回访到位,保障市场监管“为您解难”服务工作高质高效运行。“为您解难”服务平台的建立,完善了政企沟通机制,将切实为市场主体和群众解决疑难问题,更好地助力丹东发展。10/20
- 多家媒体聚焦辽宁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丰收时节的港城,金秋飒爽,“海味”飘香。2021丹东·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的盛大启幕,东港“旅游后备箱”产品展、鲜活水产品展和特色产品展精彩亮相,海鲜达人技能大赛和“蟹王蟹后”大比拼,“慧聚海洋”科普和“打造海洋渔业文化,讲好海洋渔业故事”等活动的开展,不仅吸引了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目光,也吸引了大批域外媒体来访。东港依江傍海,因港而兴,素有“北国江南”和“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鱼虾蟹贝等海产品145种,东港大黄蚬、东港梭子蟹、东港杂色蛤等6种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东港渔业生产规模、产量和产业化水平均居全国前列,特色海鲜享誉国内外。为做好海鲜节宣传引导,辽宁东港市委宣传部积极安排部署,协调中央、省、市级媒体齐聚东港,通过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宣传推广,提升东港知名度和影响力。活动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农民日报等10余家媒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对东港市海鲜节活动进行报道,累计发稿量近百篇,浏览量达560万。其中,新华社刊发的稿件“2021丹东·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全面启动”浏览量突破100万。10/20
- 辽宁丹东古楼子乡: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蓝莓种植10月15日,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旭与北京新德田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梁丽娟团队,为蓝莓种植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6月份,王旭在古楼子乡调研时提出,丹东蓝莓应以质量与效益为目标,通过高端生产技术,提升蓝莓产业水平。丹东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特有的暗棕壤、草甸土非常有利于蓝莓生长。10/20
- 辽宁丹东:举办儿童青少年魔方公开赛10月16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教育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2021年丹东市儿童青少年魔方公开赛举行,丹东市百余名青少年同场竞技。比赛分初高中组和小学组两个组别进行三阶速拧比拼。本次比赛旨在吸引更多儿童青少年关注魔方,为丹东市中小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搭建舞台。据了解,魔方是世界三大智力玩具之一,自1974年诞生以来,以其娱乐与开智兼具的独特性风靡全球。魔方还原是一个锻炼手指动作以及观察、思维能力的过程,很适合在儿童青少年当中推广普及。10/19
- 辽宁丹东市总工会: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赋能“老字号”企业时钟滴滴答答,日夜不停。走进生产钟表的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切如钟表齿轮的运转般井然有序。“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只有不断赋予新能量,才能激活发展潜能。”该公司工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组织职工参加技能大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正是企业激发能量的路径之一。负责人口中的技能大赛,指的是在2020年10月由丹东市总工会主办的丹东市首届“工匠杯”钟表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在这次大赛上,丹东地区10家重点手表企业、181名匠人技师在凸轮自动车调车、模具研冲头配导管等8个比赛工种中竞技比拼,展现出丹东手表产业工人的高超技能和时代风采,为丹东“老字号”注入崭新活力。丹东市首届“工匠杯”钟表行业职工技能大赛现场。(来源:丹东市总工会)“‘老字号’企业‘孔雀手表’是丹东人民一份珍贵的记忆,这次大赛不仅唤起了大家记忆,更提升了各企业钟表匠人的技艺。”丹东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宏涛表示,在国内国际经济复苏的新格局下,“中国制造”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动能不足、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丹东市总工会持续发力,围绕丹东传统装备制造业、赋能“老字号”企业,开展系列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助力“老字号”产业智能赋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为“老字号”企业的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也因劳动和技能竞赛而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国庆节期间,丹东港数千名职工仍坚守奋战在生产一线。“职工们已经把生产当成竞赛,把竞赛当成生产。”公司工会主席赵群表示,丹东港有着悠久的竞赛传统,尤其是2020年以来,在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的引领下,公司工会积极开展了“保安全、比质量、抢工期、增效益、作贡献”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多工种共竞赛,多单位齐参赛,让每一名职工都能在竞赛中得到提升。王宏涛介绍,2020年以来,丹东市各级工会组织200多家企业在劳动和技能竞赛中当先锋打头阵,300多个竞赛项目,28个重点工程竞赛高潮迭起,“老字号”企业在其中各显其能。营造了全市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10/19
- 辽宁丹东:体育志愿服务队书写健身大文章10月11日,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硼海镇文化广场,来自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体育下乡志愿服务队的健身爱好者和硼海镇的村民们,在富有韵律的音乐伴奏下,欢腾跳跃,音乐声、欢笑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当天,2021年丹东市体育三下乡“体育大篷车·健康农村行”活动在这里举行。8年来,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的29人体育下乡志愿服务队走遍了全市6个县(市)区64个乡镇669个行政村,培训健身骨干13000多名,帮助建立和完善村级健身队伍1200多支。“体育‘三下乡’不仅活跃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把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带给我们,帮我们建立起一支带不走的健身队。”村民们高兴地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们不再为温饱发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成为村民们迫切需要。为了满足新时期农民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协决定从解决健身带头人入手,发挥教学人才优势,在体育技能方面对他们进行帮扶。为此市老体协从全市500名老年体育志愿者中挑选了29名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成8个三下乡小分队,开展下乡送健身项目、送健身方法、送健身器材的体育“三下乡”活动。2013年,全市“体育大篷车,健身乡下行”活动正式启动。体育“三下乡”活动分阶段推进,先是以推广普及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健身有人教的问题;随后开展了“一镇一品,特色项目进村”活动,打造品牌;随着农民体育活动加温升级,开展了“直通式下乡,菜单式教学”活动,推进体育下乡向村民组延伸。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他们将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春耕前秋收后农闲季节,以保证村级骨干参训率。每村安排教练3至4人,每地培训三天左右。培训项目以群众喜爱的健身舞、广场舞、武术、健身气功、手指操为重点。根据地域、民族特点、村民需求,培训项目各有侧重。培训由浅入深,包教包会。体育下乡教学对象不仅是农民,还有乡镇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学校老师,培训方式灵活,既有老师的“下乡授课”,学员们也可时常“进城学艺”。近年来,旅游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拉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老年人是乡村游的主要人群,健身互动是少不了的活动。根据乡村健身需求,丹东市体育下乡志愿服务队多次应邀到大鹿岛、青山沟、獐岛、大梨树等村级旅游景区有针对性地培训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气功等项目,提高表演技能和与游客互动能力。景区利用篝火晚会,与游客联谊互动,提升了景区“颜值”,吸引了更多游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景区旅游打造了一张靓丽名片。同时,给民族村添新特色,注重民族文化不断发扬与传承,以“一镇一品,特色项目进村”活动为重点,打造活动精品。体育下乡志愿服务队根据地域、民族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做到一镇一品、一村一韵,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体育下乡搅动农民体育健身“一池清水”。2017年,凤城市组织的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展示表演赛,红旗镇烧锅村以蛤蟆沟村民组组队,在体育下乡志愿服务队的指导下,42户村民组中参赛上场16人,最终获得二等奖。全民健身的根基已经深入村民组和庭院。8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只要村民有需求,这些年龄在60岁左右的志愿者风雨不误,一趟趟深入乡村,没有怨言。2013年,体育下乡志愿服务队副队长于枫枝的爱人突发心脏病去世,可9天后,她擦干眼泪,强忍悲痛,坚持带着市志愿服务队来到凤城大堡蒙古族乡辅导健身舞。“能帮偏远山区的农民组建自己的健身队伍,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把精力投入更需要的地方去。”于枫枝坚定地说。8年来,体育下乡志愿服务队为农民体育健身注入了活力,带动了数万人参与了健身活动,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民体育健身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健身与快乐同行,健康与精彩相伴”已成为新时代农民生活的新时尚,丹东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多次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0/19
- 辽宁丹东:垃圾焚烧发电配套建设项目提前竣工10月18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负责的“丹东市垃圾处理厂改造建设(焚烧发电)PPP项目66kV送出工程”顺利竣工。此项目历时5个月,比预计时间提早2个月。据了解,丹东市垃圾处理厂改造建设(焚烧发电)PPP项目是丹东地区2021年的重要民生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具有双重减排效应,同样的垃圾处理量,卫生填埋降解时间需7至30年,焚烧仅需2小时,同时每吨焚烧可净碳减排0.2吨左右,契合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更加有利于提升地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开辟绿色通道,高效推动项目实施。配套项目建设期间,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严格执行绿色建造,因地制宜选择施工方式和高跨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对通道林木的砍伐和林下参等植被的破坏;严格抓牢抓实工程现场管控,深入落实基建安全质量管理各项要求,规定施工区域,不污损场内外道路;加强全过程专业化协调,建立绿色建造施工过程交底和培训制度,加强前期通道、物资供应、隐蔽工程、停电施工等衔接,结合工程进度及施工队伍承载力动态调整工期。据了解,该项目完成后,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将极大促进丹东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进程,及时送出的“绿电”,将为丹东市民生供电提供重要保障。10/19
- 辽宁丹东:受伤野生獐回归大自然10月12日,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站,对曾救助的獐成功进行了野外放生。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月15日,丹东市野保站野保专家在市区珍珠泡附近救了一只受伤的幼獐,将其送到丹东市林草中心野保站一处野生动物救助站。救助站兽医对獐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它的头部有一处伤口。据了解,它曾被小狗追赶导致头部受伤,救助站兽医及时为幼獐进行了针剂和口服药物治疗,给幼獐补充食物,并和站里工作人员随时观察其恢复情况。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治疗,幼獐逐渐恢复了健康,状态和体力达到了放生标准。由于獐是湿地物种,一般栖息于湿地。10月12日,野保工作人员在东港某处沼泽湿地对它进行放生。丹东野保站的红外相机监测近期在这里拍摄到了一只野生獐,选择这里也有利于对放生的幼獐进行后续监测。10/18
- 辽宁丹东振安区:美化国道沿线环境鹤大公路(201国道)丹东市同兴镇路段有多家大型汽车修理厂,多年来一直存在边沟不畅、卫生环境脏乱差等现象。近日,丹东振安区交通运输局道路养护部门对此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铺设暗排管道、修整人行步道、砌筑隔离墙。图为养护工人在墙体上绘制公益宣传标语及图画。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