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海洋红边境派出所:登门办理身份证 暖心服务送到家
    自推出公安业务“一扫通”以来,丹东市海洋红边境派出所立足本职,不断拉近派出所与辖区百姓的距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张警官,有点事想联系你。”11月15日一大早,海洋红边境派出所民警张睿恒就收到辖区大于村村民刘女士的微信,说有事想请民警帮忙处理。张睿恒了解到,刘女士的儿子毕某是重度残疾人,瘫痪在床,前一阵在村委会给儿子办理低保业务时,发现儿子的身份证已经过期。刘女士看到了村委会悬挂的“公安业务‘一扫通’”公示板上的二维码,了解到办理身份证所需材料和注意事项后,就尝试通过“一扫通”公示板的微信二维码与户籍民警张睿恒联系,看看能否帮忙给自己的儿子解决身份证难题。民警了解情况后,与刘女士约定第二天上午登门办理。16日上午,民警携带着相关设备来到刘女士家,为其儿子毕某完成全部身份证业务流程,并告知其不要着急,等证件下来会第一时间送至刘女士家中。临走时,刘女士握住民警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你们是人民的好警察!”民警告诉刘女士,以后如果家里有什么困难,直接给民警打电话,民警会帮助其解决。海洋红边境派出所依托“公安业务‘一扫通’”便民服务举措,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11/24
  • 辽宁丹东:169家单位获“节约型机关”称号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公布了首批“节约型机关”建成单位名单,丹东市169家单位获“节约型机关”称号,并获四部委颁发的“节约型机关”网上电子证书。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是党的十九大对推进绿色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积极响应中央“过紧日子”的号召,大大降低政府机构能耗,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丹东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把创建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落实、落细,推动全市党政机关形成资源节约共创共建共享格局。近年来,丹东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为主线,以低碳绿色发展为目标,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共创建13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1家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切实发挥了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节能减排氛围。
    11/24
  • 辽宁丹东白鹭村:引进升级新装备 秸秆垃圾易处理
    “这个大家伙是啥呀?怎么还带着烟囱呢?”近日,在丹东市杨木川镇白鹭村的一处田间地头,十多位村民正围着一台奇怪的机器议论纷纷。这台机器名叫“田间移动式无动力秸秆热解气化燃烧处理装备”,可就地就近对农业有机固体废物(秸秆)或部分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秸秆灰渣直接还田,而生活垃圾则变成少量粉末,更加容易处理,省去了秸秆和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破碎、储存等预处理工序,大大降低了处理费用,同时避免了秸秆和生活垃圾焚烧、堆放、自然降解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随后,研发这台装备的技术人员对杨木川镇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演示以及使用方法培训。看着一袋袋生活垃圾和一捆捆秸秆被投入机器中转眼变成了灰烬,而且没有任何异味,一旁观看的村民纷纷赞叹:“太神奇了。”近两年,杨木川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标准,积极做好土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秸秆禁烧的管理和巡查力度以及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工作,不断通过引进升级新机械、新技术,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1/24
  • 辽宁丹东东港市:晒海兔
    11月14日,在丹东东港市新城街道桃源村,张贵祥一家将1万公斤的海兔收拾处理,准备晾晒。“今天我们从渔船拿了1万公斤的海兔,要在一天时间里完成蒸煮,放在院子里晾晒。”张贵祥告诉记者,立冬以后,海兔捕捞增多,新鲜的海兔小部分进入市场,大部分要通过蒸煮晾晒做成海兔干,进入干货市场。
    11/24
  • 辽宁丹东东港:医疗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以来,东港市不断拓宽医疗帮扶工作新模式,着力解决已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医疗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义诊活动。联合东港精神病医院开展义诊,为东港市409名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进行免费体检。东港精神病医院医疗队携带专业医疗器械对各类慢性病、常见病进行诊疗,并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对精神类疾病重症患者,建议入院治疗;对轻度患者免费发放药物并指导用药,有效解决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兜底政策。对非民政对象的27户45名脱贫人口(含边缘易致贫人口)的保费进行兜底,实现东港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采取大病救助和专门保险等措施。医保部门及时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进行大病救助,截至9月末,共启动大病保险理赔136人次,理赔27.4万元;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人口投保防贫保险和意外保险,巩固提高脱贫质量。今年5月,东港市已脱贫户孙玉福因车祸住院,通过“先诊疗后缴费”方式,出院后及时结算,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同时,东港市乡村振兴局提供2000元临时救助金,民政局发放救助资金1万元,保险公司支付理赔金1万元,对其进行救助。通过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保障措施,有效防止因病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为进一步巩固东港市脱贫攻坚成果打下良好基础。
    11/24
  • 辽宁丹东:河道改造加紧施工
    11月20日,辽宁省丹东市五龙工业园区河道改造正在加紧施工,整个工程预计在年底前竣工。五龙背镇争取资金800万元,对园区河道进行重新规划整治,进一步释放园区土地资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1/23
  • 辽宁丹东:爱心企业捐赠物资助力庄河抗疫
    11月18日下午,丹东三家爱心企业共同捐赠防疫物资给庄河市黑岛镇人民政府。满载着丹东企业的爱心和祝福的货车于当天下午驶向庄河市,将防疫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庄河人民的手中。据了解,爱心企业积极响应呼吁,庄河出现疫情后,公司负责人迅速组织员工加班加点抢抓工期,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三家企业主动担当作为,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合计捐赠防疫物资近20吨,价值近20万元。
    11/23
  • 辽宁丹东:党员志愿者助力创建文明城
    连日来,来自振兴区益荣佳园小区健康二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们每天都奔波在创城路上,自觉承担起创城重任,铲除沿街小广告、规范自行车摆放、清理楼院堆占物,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助力文明城创建。
    11/23
  • 辽宁丹东:强化食药安全宣传 公开打假举报电话
    向群众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单(摄影:吴迪)根据丹东市公安局党委在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宣传月活动部署,食药侦支队结合工作职能,分别于丹东新安步行街、女人街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单200余份,向路过的群众认真讲解识假辨假知识,并接受群众的现场咨询。同时,公开打假举报电话,号召广大市民积极举报、提供线索,与公安机关携手共同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丹东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11/23
  • 辽宁丹东:土地流转让村民鼓了腰包
    “又是一个好年头,今年的玉米又丰收啦!”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桦树甸村19组村民毛广春(右一)种植的50亩玉米产量达到了3万多公斤。近年来,长甸镇在实施土地流转中,不断扩大农作物种植规模,积极推进机械化作业,既节省了作业成本,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让当地村民鼓了腰包。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