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鸭绿江畔,一“拍”即合!秋意正浓,活力迸发。10月21日至23日,由省总工会、省体育局、丹东市政府主办的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在丹东市文化体育中心开赛。由全省各市和各产业工会职工组成的27支代表队、305名运动员同场竞技,不仅展现了我省职工群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成为丹东聚力打造“匹克球之城”成果的一次精彩检阅。从专业的赛场设施到浓厚的运动氛围,丹东在匹克球运动推广上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参赛者与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21日上午,团体比赛小组赛首先开赛。赛场上,运动员们身手矫健,网前截击与底线对拉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赛场下,丹东为这项运动所打造的坚实基础更成为热议焦点。许多首次来丹的选手表示,丹东优美的城市环境与完善的体育设施相得益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丹东匹克球运动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丹东的匹克球运动氛围十分浓厚,赛事体验感非常棒。”特意回到家乡参赛的运动员吕春彤感慨道。赞誉之声,集中在丹东扎实的硬件投入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沈阳职工代表队教练员彭放观摩比赛后,用“惊人”二字,对丹东匹克球发展速度给予评价。去年底,彭放作为专业指导首次来到丹东,讲解普及匹克球运动规则,“那时的丹东人,对匹克球运动知之甚少。”“短短一年时间,丹东的种子选手已经成为省内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彭放坦言道,丹东的匹克球场地不仅建设标准高、质量好,而且参与人群呈“几何式增长”,基层社区配套的多片专业训练场地,其规模和便利度甚至超过了沈阳等大城市。而且,丹东目前已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匹克球赛事体系,“周周有赛事”,显示出在这项运动普及上的超前布局与显著成效。“此次大赛有效凝聚了全省职工力量,展现了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赛事裁判长王思媛介绍,首届赛事落地丹东,正是丹东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繁荣发展体育事业,从“场地惠民、赛事引流、人才强基、产业培育”四个维度协同发力的缩影。随着“十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目前,各类匹克球场地遍布丹东全域,匹克球装备制造产业迅速成长。通过积极承办国家级赛事、举办丰富的民间比赛,丹东成功地将匹克球的活力,转化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跟着赛事游丹东,因赛会爱上丹东这座城。小小的匹克球,正在成为丹东吸引八方来客、塑造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其从场上竞技到场下产业联动的推广模式,赢得了参赛选手的普遍赞誉。记者/宋琳胡佳良王子宁编辑/赵晴10/22
- 舞动幸福生活 绽放时代风采10月19日下午,第六届丹东好舞蹈大赛优秀作品展演在市文化宫举行,19支舞蹈表演者同台竞艺,用舞蹈传递时代新声,展现丹东魅力。展演现场,街舞、独舞、群舞、古典舞、现代舞依次登台。街舞表演展现出少年们的激情与活力;古典舞《清庭云月》《千里江山图》《清风徐来》等,舞者们衣袂飘飘、翩跹而舞,舞出平淡生活中的烟火气;少数民族舞蹈《心迹》《沙漠胡杨》《边城鼓悦》等,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编排,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据了解,本届舞蹈大赛由市文联主办、市舞蹈家协会承办、市群众艺术馆协办,分为专业组、群文组、少儿组、街舞组等组别,吸引了来自我市各县(市)区700余名舞蹈从业者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共报送80余支舞蹈参赛。经过初选和复赛,有19支优秀舞蹈脱颖而出,进入当天的展演。今后,市文联将以此次大赛为新起点,带领全市舞蹈艺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舞蹈艺术融入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搭建创作展示平台、培育舞蹈人才梯队,让更多根植丹东本土文化的原创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记者:肖航于上茹10/22
- 我市气温骤降 市民出行需保暖连日来,我市气温骤降,10月20日,市区最低气温刷新入秋以来气温新低。8时许,街头上,出行的市民都换上了厚棉衣、轻薄羽绒服等保暖衣物,抵御这场突如其来的降温。记者:周广庆10/22
- 我市今年投放166万尾鲢鳙鱼苗10月17日,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本地淡水自然水域组织开展鲢鳙鱼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10公分以上鲢鳙鱼苗超过166万尾。本次放流区域覆盖鸭绿江流域和大洋河流域,其中鸭绿江流域放流鲢鳙鱼100万尾以上,大洋河流域放流66万尾以上。通过科学增殖放流,逐步恢复我市自然水域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改善水体环境,并助力渔民增产增收。鲢鳙鱼作为典型的滤食性鱼类,素有“水中清道夫”之称。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能有效消耗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对维护我市自然水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鲢鳙鱼属于洄游性鱼类,自然繁殖能力较弱,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符合国家《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是科学修复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据了解,自2006年起,我市已连续20年开展自然水域增殖放流工作,累计放流各类鱼苗1.5亿余尾。放流种类不仅包括经济鱼类,还涵盖细鳞鱼、刀鲚等珍稀保护物种,为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持续努力。记者:邢漫10/22
- 丹东匹克球获“双奖”10月18日,在第二届辽宁省网球协会团体联赛(总决赛)启动仪式上,丹东市被辽宁省体育局授予“2025年匹克球推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丹东在匹克球竞技领域取得的突出进步亦获认可,被授予“匹克球成绩突破奖”。丹东立足长远发展,构建起“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通过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市重点部门资源,形成跨领域协作合力。在市县两级成立匹克球运动协会,健全集竞赛组织、培训推广、标准制定于一体的行业运作体系,同时推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政策贯通、资源下沉和活动联动。今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匹克球列为2026年第二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总决赛规定项目,印证了丹东市在发展路径上的前瞻性。目前,全市已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处处有场地”的生动局面。丹东创新采用“体育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系统推进匹克球场地设施布局。市住建局积极响应,在全市各大公园、广场新建9片便民球场,包括鸭绿江风情园、青年湖公园、帽盔山公园等地,构建起“出门即运动”的便民健身圈。同时,丹东市文化体育中心建成可承接国家级赛事的室内场馆,与玉带河公园户外多功能运动中心形成“室内+户外”互补格局。截至2025年10月,全市已新建改建匹克球场地近900片,不断满足群众日常健身与专业赛事需求。丹东以赛事为牵引,构建起涵盖专业竞技、大众参与和特色主题的立体化赛事体系。通过承办中国匹克球巡回赛CPC-1000、CPC-600等高级别赛事,吸引了全国多地选手参赛;积极打造“丹超”“校超”“村超”等本土品牌赛事,并创新开展工商联、妇联、公安系统等专项赛事,实现多领域人群覆盖。竞技水平显著提升,9月份选派运动员参加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团体赛取得全国第五名。全市通过“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景区、进商超、进企业”的“六进”推广机制,开展公益培训超500场,累计参与运动人数突破8万人次;校园推广将匹克球纳入体育课程与课后活动,培育青少年运动习惯;机关企业联赛成为凝聚团队、促进交流的有效载体;全年在景区和商超举办33场匹克球大课堂活动,让市民与游客在休闲中自然融入这项运动。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匹克球运动项目推广,计划新增场地至1000片,扩大参与人次至10万以上,持续引进和培育高水平赛事,推动匹克球与旅游、文化以及体育装备等产业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记者:刘海东10/22
- 辽宁男篮热身赛首战告捷 丹东球迷热情助威10月17日晚,在丹东新区体育馆4000余名球迷的助威下,辽宁男篮以83:74战胜四川队获得全运会热身赛首胜。作为全运会男篮比赛决赛前非常重要的一次比赛,双方球队高度重视,全主力出战,且打满全场。比赛激烈程度堪比CBA季后赛,可以说是我市有史以来最精彩纷呈的篮球赛事之一。比赛中,每当辽宁队打出精彩配合,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这种主场优势成为辽宁队取胜的重要力量。本场比赛,辽宁队韩德君、李晓旭、赵继伟、付豪、高诗岩,四川队周琦、胡金秋、孙铭徽等球星悉数亮相。特别是丹东籍球员高诗岩,在家乡父老面前表现抢眼,全场砍下14分,并在第三节命中压哨三分,帮助球队反超比分。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家乡球迷最热烈的掌声。本次比赛是我市首届鸭绿江篮球争霸赛的压轴赛事,为期3天。辽宁、四川、北京、山东四支劲旅将在丹东和东港赛区进行六场较量,不仅为各队提供了宝贵的练兵机会,更在丹东这座全国“篮球城”点燃了球迷的热情。“今天晚上这个比赛打得非常精彩,大家看到了今天晚上整个比赛座无虚席。整个这个赛事举办得非常成功,同时丹东这个城市,也非常美。真的像这个标语所说的那样,鸭绿江畔,丹东真好!这次我觉得来参加这个比赛,真的不虚此行。为此,我也想向球迷介绍一下,有机会来丹东。”外地球迷孙建业在观看完比赛后兴奋地说。记者:李扬王子宁刘海东于上茹10/22
- 喜报:丹东俩05后姑娘入选国家队!为更好地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做好适龄运动员选拔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近日,中国击剑协会公示了国家击剑队和国家青年击剑队2025—2026赛季集训名单。由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培养输送到辽宁省击剑队的两名丹东姑娘王茜和江慧双成功入选。王茜(左)、江慧双(右)和启蒙教练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击剑高级教练高翔合影。王茜2006年1月9日出生于凤城市赛马镇,2020年进入丹东市体校开始击剑项目专业化训练,2021年被省体校选中培养,2024年进入辽宁省击剑队,2025年入选国家青年击剑队。主要成绩: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第二站(青年组)个人第三名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第三站(青年组)个人第三名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青年组)个人第五名江慧双2007年1月24日出生于丹东凤城市,2018年进入丹东市体校开始击剑项目专业化训练,2021年进入省队集训,2023年加入辽宁省击剑队并入选国家青年击剑队。主要成绩: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第一站(青年赛)个人第二名2025年青年世界杯乌迪内站团体冠军2025年青年世界锦标赛团体亚军记者/孙启晗编辑/赵晴10/21
- 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跨过鸭绿江这里是辽宁丹东的鸭绿江断桥,又被称作“中朝友谊桥”。1950年10月19日,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从这座大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其中,第39军115师、116师从丹东,117师从长甸河口;第40军119师、120师从丹东,118师从长甸河口渡江,开赴战场。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志愿军老战士王凤和“已经到了大桥上了,副指导员王哲厚老往回看。我说副指导员你老往回看啥?他说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没看够啊!”战争的惨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许许多多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在异国他乡,再也没能踏上这座桥回到祖国的怀抱。1950年11月8日至21日,美军对鸭绿江上所有桥梁进行了地毯式轰炸,位于中朝友谊桥下游不足百米的鸭绿江断桥被拦腰炸断,成为无法修复的断桥。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每年都会迎来众多中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这里是丹东市振安区的鸭绿江浮桥遗址,它曾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参战和运送物资的秘密通道。这座木结构列柱式铁路便桥,在落潮时会稍高出水面,而在涨潮时则会沉没于水中,具有很好的隐蔽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桥头的两组雕塑《送别亲人》《告别祖国》,生动再现了当年送别的感人场景。这里成为人们怀念历史、寄托哀思的场所,也悄然唤起人们心中那份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沿着中朝界河鸭绿江溯流而上,我们来到丹东宽甸的河口断桥,它原名清城桥,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1951年3月29日,美军出动了飞机轮番轰炸,将清城桥炸断,后来这里被称为河口断桥。重走75年前的抗美援朝过江地,硝烟散尽的鸭绿江静静流淌,革命先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正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丹东宽甸河口村党总支书记郎显坤:“河口村是当年抗美援朝三大渡江地之一,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壮举,也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了永不屈服、不断奋进的力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为了奔向幸福的小康生活,开始白手起家、苦干实干、勇闯新路。村民们凭借勤劳的双手,在漫山遍野间栽种了优质的燕红桃,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亩,真正实现了山乡的巨变。昔日的抗美援朝过江地,已经成为现在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红色美丽村庄。”记者/王见徐杭编辑/赵晴10/21
- 跨越75年的时空对话日前,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与辽东学院联合主办的“烽火记忆·时代书写”抗美援朝题材创作研讨会在丹东举行。王筠、徐晨亮、张子影、丛治辰、傅逸尘等知名作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抗美援朝题材文学创作的传承与创新。王筠(军旅作家,代表作《长津湖》《交响乐》《阿里郎》等)每次站在鸭绿江边,看着沿岸的和平景象,我都会想:这不就是75年前那些年轻人用生命守护的“心中所愿”吗?他们当中很多人,过江时不过十八九岁,却再也没能回来。作为写作者,我觉得有责任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打算继续用长篇小说的形式,让这些英雄在文字中获得永生。徐晨亮(著名评论家/《当代》杂志主编)我注意到一个可喜的变化:作家们的视线正从战场硝烟转向战争中的人。他们开始关注那些普通士兵的内心世界,探寻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情感波澜。比如辽东学院开展的老兵口述史工作,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历史不仅是宏大的国家叙事,更是无数鲜活个体的生命历程。张子影(军旅作家,代表作《跨过鸭绿江》《洪学智》等)每当我站在这条奔流不息的江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就是要做历史的“转译者”——我们要用脚步丈量当年的战场,用真诚聆听老兵的心声,用文字让那些即将逝去的记忆永远留存。毕竟,历史的温度往往就藏在那些鲜活的细节里。丛治辰(北京大学副教授,辽宁文学特聘评论家)这次在辽东学院,我看到学生们用视频、音频记录老兵的口述历史,这种代际互动让我很受触动。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需要用心感受的生命历程。年轻人用他们熟悉的方式参与进来,让这段历史真正“活”在了当下。这种创新传承,正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所在。傅逸尘(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英雄话语的涅槃》等)在当年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地方讨论文学创作,这本身就是一次精神的寻根。我相信,这次研讨会将激励作家们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通过文学的形式,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与会作家学者纷纷表示,将秉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创作出更多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记者/谷亮赵航编辑/赵晴10/21
- 沉浸式球幕影院带您360度飞越鸭绿江近日,位于抗美援朝纪念馆内的“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项目持续引发旅游热潮。该项目自运营以来,以其创新的IMAX级球幕观影技术与独特的抗美援朝红色文化内涵,成功将高科技与红色文旅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了震撼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推动丹东红色旅游体验升级的标杆项目。走进“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球幕影院,巨大的球幕以仰望苍穹的视角、逼真的环绕音响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项目采用先进的360度球幕成像、裸眼3D技术以及动感特效系统,通过实景与特效的结合,从战争到和平、从过去到现在的强烈对比与跨越,让观众仿佛瞬间被带入到抗美援朝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飞越到如今丹东鸭绿江沿岸的锦绣风光与繁荣的城市景象中。该项目自投入运营以来,迅速成为我市文旅市场的一匹“黑马”。“我们的初衷,就是让历史‘活’过来,让游客不仅能‘看’历史,更能‘感受’历史。”影院店长郭秋雪介绍,作为高科技与文旅融合的创新项目,自运营以来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好评,旺季接待日均超千人,社会反响热烈。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创新项目,“飞越鸭绿江360极限飞球”项目有效推动了丹东红色旅游从传统的参观瞻仰向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升级,为同类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丹东经验”。游客们纷纷表示,这种从战争到和平、从过去到现在的强烈对比与跨越,所带来的情感冲击是教科书和传统展览无法比拟的,它这不仅是一次娱乐体验,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太震撼了!”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女士在观影体验后又马上购票“二刷”影片。“当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我真切感受到当年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英勇与艰辛。而当画面切换到今天和平繁荣的丹东时,那种自豪与感动油然而生。”据悉,该项目由丹东城建文旅集团携手大连博涛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积极打造省内独特、动感的科技旅游新名片,促进“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为丹东的红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记者/宋琳李然博潘晓霞编辑/赵晴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