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保驾护航“交旅融合”新线路
    记者:孙启晗宝林
    09/24
  • 在创新中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近日,在辽东学院临江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以“战火中的歌声”为主题的大型思政课。能容纳4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来自我市大中小学的师生代表以及老年合唱团的前辈们齐聚一堂,通过深情的讲述与激昂的歌声共同回顾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悟历久弥新的抗美援朝精神。铭记历史“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飞行员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在喷气式飞机上的飞行时间不足20小时,却成功建立起一道令敌人畏惧的‘米格走廊’...…”本次大型思政课采用“理论讲述+歌曲演绎”的创新形式,通过五个紧密衔接的篇章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让信念与情感深刻交融。开创未来实验小学学生徐菁怿:刚刚站在台上唱歌时,我心里又激动又自豪!我们是英雄儿女的传人,一定要把抗美援朝精神传下去。辽宁中医药学校教师荆羽西:讲到我们这座英雄城市,拥军支前,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我就特别地激动。我想教育不是单向的传递,在引导学生领悟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时,我自己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和升华。辽东学院学生崔函源:“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伟大的牺牲需要被每一个享受和平的平凡的我们所铭记。我将把对英雄的崇敬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辽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荣卉:“音乐+思政”这种创新形式,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沉浸感,迅速激活和唤醒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存在性,在活化精神、直击心灵的同时,实现情感共鸣与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丹东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为思政课提供了“从书本到现场”的转化契机,我们要通过实地研学、校馆合作等“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真正让精神传承“活”起来。香港培侨中学、澳门濠江中学的部分师生也参加了思政课。记者:石其智谷亮齐彦竹肖航
    09/23
  • 鸭绿江畔,千人唱响红色旋律!
    9月21日,振安区“传承红色基因唱响魅力振安”庆国庆•迎中秋歌咏展演活动,在志愿军公园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通过歌咏艺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激昂旋律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凝聚全区上下奋进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战的精神力量。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民宗局、市总工会、市文联相关领导,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及各镇(街道)、各部门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共同观看演出。整场展演共呈现18个精彩节目,千余人参演,以大合唱、小合唱、表演唱、歌伴舞等多种形式,展现振安区团结一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家国情怀·深情礼赞《中国我的爱》《爱我中华》《祖国不会忘记》等歌曲旋律优美,唱出了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家国情怀。峥嵘岁月·奋进征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保卫黄河》《当那一天来临》等曲目,融合经典革命歌曲与强军战歌,节奏铿锵、气势磅礴,回顾峥嵘岁月,彰显红色基因。《我们走在大路上》《寸心》《我的祖国》等歌曲,唱出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传递出凝聚力量、决胜未来的坚定决心,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古韵新声·情满中秋穿插在大合唱中的其他形式节目,为整场演出增添了色彩。小合唱《但愿人长久》婉转悠扬,表演唱《弯弯的月亮》《问月》《王昭君》意境深远,歌伴舞《静夜思》诗舞融合、清新雅致,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新时代文艺表达的创新活力。演员们精神饱满、歌声嘹亮,现场气氛热烈,掌声此起彼伏。许多行人停下脚步,跟随旋律轻声哼唱。歌声凝聚力量,使命引领征程。本次歌咏展演唱响了对祖国的深情礼赞和对传统文化的时代致敬,展现了振安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记者:王一淞
    09/23
  • 新疆塔城“融情”宣讲团来丹宣讲
    9月19日,新疆塔城地区“融情”宣讲团来我市开展系列宣讲与交流活动,搭建两地文化交流桥梁,凝聚援疆工作的强大社会力量。宣讲过程中,宣讲团成员讲述了“医”路援疆、爱“洒”塔城等鲜活故事,生动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社会发展成果,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本次宣讲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两地文化实现相互认识与融合,也强化了各界对援疆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更加巩固了两地各族群众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作为新疆塔城地区‘融情’宣讲团的一名成员,我非常有幸能够来到辽宁参加这次爱国主义教育之旅,这次旅行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而且丹东与我们巴克图都是边境城市,也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希望以后祖国能够更加繁荣昌盛!”新疆塔城地区“融情”宣讲团成员齐增昊说。新疆塔城地区“融情”宣讲团成员田纪芳表示,非常有幸能够到辽宁丹东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力量,推动两地共同书写走向繁荣的历史新篇章。记者:葛怡鸣
    09/23
  • 我市举行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
    9月19日,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市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承办的全市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在市劳动宫举行,来自各县(市)区的7支代表队21名业务骨干参赛。比赛聚焦政策运用、思政引领、矛盾化解等业务能力,设置笔试、风采展示、知识竞答、情景模拟等7个环节,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有效提升了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记者:吴琼
    09/23
  • 我市多部门联合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日前,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丹东铁路公安处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学校、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现场讲解、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切实增强群众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个人防护能力。记者:吴琼
    09/23
  • 2025丹东全民运动会钓鱼比赛开赛
    9月16日,2025年丹东市全民运动会钓鱼比赛暨金山湖垂钓节在元宝区金山镇黑沟水库垂钓场开幕。本次比赛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元宝区政府联合主办,共吸引全市110余名钓鱼爱好者参赛。赛事设置团体赛和个人赛两个项目。元宝区代表队获得团体赛冠军,东港市、振安区分获团体赛二、三名;凤城市选手徐先生以67.5公斤的成绩夺得个人赛第一名。活动现场还组织了“铁锅炖大鱼”民俗体验活动,推动文体旅融合。据悉,未来两个月内,我市还将陆续举办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多项全民健身赛事。记者:王子宁
    09/22
  • 网信办启动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9月15日至21日,市委网信办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组织开展第12个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自2014年以来,我市已连续11年成功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每年力求更加贴近群众、深入群众,通过广泛开展知识竞赛、展览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让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有力推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市委网信办将联合市教育局、市通管办、市公安局、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分行、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同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答、网络安全展览、网络安全培训以及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等六大主题日活动,以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要为导向,通过人民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制作宣传产品,全方位、多领域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和防护技能,着力营造网络安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与大家携手共建网络安全防线、共筑网络安全生态、共创清朗网络空间。记者:郑鑫李然博
    09/22
  • 我市启动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
    9月16日,2025年丹东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启动,决策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众多科技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共商未来。活动现场亮点纷呈。《回望科普二十载聚力启航新征程》“晓科抖”丹东市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等视频,回顾了丹东科普工作历程,展示了本月重点活动。通过“闪电”科普方式对柞蚕产业和口腔健康展开专业科普,让观众快速汲取相关知识。活动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视频宣布成立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丹东科技服务团,为我市草莓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科普月期间,全市将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突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开展各类科普专项活动143场(次),为公众打造全领域、全地域、全媒体、全民参与的科普盛宴,以科普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郑鑫李然博
    09/22
  • 丹东野外综合科学观测研究站挂牌成立
    9月17日,农业农村部丹东野外综合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在丹东农业科学院举行。该观测站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丹东农业科学院联合申报建设,旨在系统监测辽东半岛农业生态环境,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观测站的成立,不仅填补了辽东地区系统性农业生态观测的空白,也为区域农业科研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观测站成立后,将重点围绕辽东半岛丰富的玉米、水稻等特色作物资源,系统记录气温、降水、极端天气等气候因子,深入研究其与作物生长、土壤质量变化及病虫害演变的关联规律,形成系统性观测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农业生态系统响应机制研究。接下来,辽宁省农科院与丹东农科院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发挥省市两级科研单位的优势,深化数据监测与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在政策制定、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中的转化。丹东农科院作为依托单位,将全力支持观测站的科研工作,持续升级技术手段,打造国内领先的野外观测科研平台。记者:邢漫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