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烟花三月,你想上丹东还是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去年10月,“丹东—扬州—重庆”航线开通,一时大热。扬州和丹东,尽管远隔千里,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依江而建的著名水城和风光秀丽的旅游名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2018年5月,丹东市与江苏扬州市签署《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两年多来,随着完善机制、高层推动,两市党政代表团互动考察,对口合作工作有序开展,签署了《扬州—丹东城市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等多个合作文件。2019年,两市共推人社服务大礼包,启动人才合作、技能培训、劳务协作等多项深度合作。丹东选派优秀人才到扬州挂职,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丹东市技师学院与江苏汽车技师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丹东市进一步完善与扬州对口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了《丹东市与扬州市对口合作2020年工作计划》、《丹东市与扬州市对口合作工作机制》,明确了两市对口合作主要工作目标、合作重点及保障措施,为推动两市更多领域、更多形式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以及合作现状等因素,两市进一步明确了各县(市)区之间对口合作关系,相关领域对口合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引进资本、管理与技术。江苏拉波尼服饰公司在振兴区汤池工业园区投资6000万元的服装加工项目已经建成。江苏中广核核技术发展公司投资1.1亿元,增资扩股振安区华日理学电气有限公司。扬州天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投资1亿元的波司登智能制造项目、江苏石起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约1亿元的宽甸庆发矿业碎石加工项目、江苏索尔有限责任公司在振安区投资1亿元的丹东依璐服装加工项目,均开工建设。农业合作持续推进。扬州东园集团等“中央厨房”企业持续在丹采购海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年采购额稳定在5000万元以上。辽丹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达成优质稻米检测评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合作意向。辽宁好星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扬州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就共建禽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蛋鸡新品种引进等达成合作意向。几年来,通过与扬州对口合作,丹东市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市营商局充分借鉴扬州等地事中、事后监管等先进经验,对丹东市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市卫健委同扬州市智慧医疗远程医疗业务专家组及扬州市智慧办协调,引进扬州远程医疗“爱加健康平台”运营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工作。市经合中心组织团队复制提炼扬州经验,建立了覆盖市、区(县)、乡镇三级的招商引资工作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全市招商情况进行全程动态管理。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两市文化旅游部门加强“云端”合作。丹东旅游官方资讯网开辟“扬州对口合作”专栏,集中宣传“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扬州文旅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系统宣传报道丹东文化旅游资源。去年11月,丹东市组织主要旅游企业赴扬州开展“鸭绿江畔,美丽丹东”对口合作旅游推介和投资洽谈会,两地文旅部门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教育合作日益密切。市教育局积极探索中职学校与扬州技师学院在订单定制式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下一步,丹东市将不断深化对口合作,学习借鉴扬州市先进的市场观念、管理理念和发展经验,以旅游文化合作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与扬州市对口合作,促进要素合理流动、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合作样板;以扬州为窗口加大农产品输入华东地区力度,打造华东地区“后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推进务实合作,全面提升对口合作层次和水平。编辑邹润
    02/22
  • 丹东市防护服产业新春发力受关注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洪满“牛年春来早,振兴正当时。”2月18日,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新闻》栏目报道了新春伊始,丹东防护产业各企业全面开启新一轮生产高潮的新闻。新闻报道中提到,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从大年初二开始就召集工人,开足马力生产加工防护服。丹东纺织服装产业抱团取暖,从零开始到日产百万件,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如今,加入防护服产业集群的企业成员已达117个,114户企业获批I类、II类医药器械生产许可,35户企业列入国家和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丹东一跃成为东北最大的防护服生产基地。据了解,丹东防护产业联盟成立仅仅一年多,这期间,防护产业联盟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种类,除生产隔离衣和防护服外,还相继生产手术帽、医用鞋套、功能性口罩、适合民用的防护用衣和职业防护用衣,以及适合快速部署时使用的“应急单人医用防护用品携行包”等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同时,防护产业联盟几家企业还创立了绿禾雀、海合谷、坦德瑞、保菲力等业内知名品牌。华洋、兰光、海合谷、大安4家企业成为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在列商务部白名单。防护产业联盟各企业规模飞速成长,目前,已经发展为我国东北地区防护服生产企业的引领者。“接下来,我市将进入从大到精,创建本区域防护用品品牌的阶段,现在已经有多个企业启动了新项目建设,项目建成之后将补齐产业链短板,为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奠定基础。”市工信局消费品产业科负责人接受辽台记者采访时说。编辑邹润
    02/20
  • 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优化布局陆海联动“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沿江沿海开发开放带辐射牵动力不断增强,港产城一体化深入推进……”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提出的丹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振信心,令人鼓舞。“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按照“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思路,以港口为龙头,以丹东、东港城区为依托,以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构建形成“一港一区两城多点”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港口综合效能。在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方面,我市将不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推进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延伸港口辐射范围,强化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构建面向东北东部地区的海陆双向物流设施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积极发展专业物流、保税物流、全程物流等现代物流服务业;提升港口智慧、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在规划建设方面,我市将临港产业园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临港工业区和高新园区。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加工贸易基地,重点建设综合保税区、日本产业园和韩国产业园,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产业,借助互市贸易等政策开展日韩高端产业产品落地加工。临港工业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绿色新型临港工业基地,着力发展涉海装备制造、不锈钢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智能仪器仪表、农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制造等产业。高新园区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以东港、前阳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平台,发展海产品加工、海洋生物、智能制造、能源装备、精细化工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在拓展城市发展区域方面,我市将依托港口航运资源和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繁荣新区、做大高新区,持续提升东港经济开发区和前阳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吸引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港口聚合,人口向城区集聚,实现中心城市提质、中小城镇提升。实现临港区域与周边城区无缝衔接,打造滨海滨江特色城镇,构建布局合理、生态宜居、承载力强的港产城城镇体系。加快形成以港兴市、以港促产、以港带城、以城促港的港产城联动发展良性循环格局,将丹东建设成辽宁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记者邢漫编辑邹润
    02/20
  • 牛年春节 消费市场“牛”起来
    “爸妈,你们过来,咱们在这拍张照。”2月13日,在天赐未来城二楼的一处新年主题拍照处,记者遇到了市民刘女士一家。刘女士是一家五口一起来逛街的。她告诉记者,以往春节的时候,她都会选择外出旅游过年。今年,为了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她选择了在家享受假期。记者发现,今年春节我市各大商场、商业综合体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年味十足的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商家主题活动多年味浓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各家商场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春节主题活动。天赐未来城的相关负责人林先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们推出了“牛年6666份好礼大放送”“餐饮区happy牛year套餐”“新年许愿抽奖”等活动,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来万达广场逛街购物的市民不仅能通过装饰感受到过年的氛围,也可以参与一系列活动。”万达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推出了“逛万达摇财气”“逛万达免费玩”“邀吃日干饭新年造起来”活动,还有中国元素系列商品“逛万达买国货”等主题活动,营造喜庆的逛街购物氛围。在商场主题活动的带动下,各商户也是开心地忙碌着。天赐未来城四楼的“切克NOW鲜果”主营鲜果切、水果捞、新鲜水果,摊位前围满了前来选购的消费者。摊主卢磊说,春节期间,每天销售100多单,成交金额是平日5-6倍。据汇桥国际广场迪奥专柜工作人员介绍,春节期间,香水、彩妆、护肤套盒的销量都非常不错,2月14日当天,销售额10余万元。餐饮影院客流多人气旺春节期间,我市商场内各个餐厅的接待量几乎都是日常的两三倍。2月16日,天赐未来城五楼的餐饮区,很多餐饮店门口都坐满了排队的客人。“今年过年不让妈妈那么辛苦,带他们出来‘下馆子’,吃点儿家里做不了的饭菜。”市民周先生说,他准备这几天带父母吃遍“网红店”,让他们感受一下。此外沉寂已久的电影市场也在这几天被“点燃”。“我本想今天直接来买票,和爸爸妈妈看《你好,李焕英》,可一票难求,只能明天再看了。”“看电影的人太多了,21点的都满场了,只能明天起早看了。”……记者走访了万达广场的万达影城、天赐未来城的中影国际影城及大商新玛特的中影嘉谊影城,《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等几部讨论度极高的电影座无虚席,全家人一同观影的不在少数,仅中影国际影城春节期间客流量就达到2.3万人次,销售额达95万元。商场超市折扣多购物火据统计,2月12日—2月17日,万达广场客流量约为30万人次,销售额达2400万元;天赐未来城全广场日均客流量约为8万人次,全广场日销售额近600万元。汇侨国际广场、大商新玛特等商场也出现了市民火爆购物的场面。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2021年,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倡议,市商务局下发了《丹东市“2021全民乐购约惠丹东”促消费活动方案》,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引导丹东大商电器、大商新玛特、华润万家、六桂福珠宝、白马商厦等大型商场超市开展打折让利、趣味抽奖等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节日促消费活动。元宝区商务局联合辖区丹东新玛特有限公司等8家限上企业开展了“汇聚元宝元宝惠民”活动,区政府投入20万元消费补贴,各企业相应配资,以最大的优惠,让利广大市民,为市场增添消费活力,按照消费金额,结合各商家的补贴力度,活动最大补贴抵扣金额可达到25%,吸引了大量的客流。春节黄金周期间,大商新玛特销售额为400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600%以上。餐饮行业回暖明显,丹东新东源海鲜酒楼、丹东假日阳光酒店等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有所增长。记者李美臻编辑邹润
    02/19
  • 内外联动、陆海互济,丹东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去年5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首批13个试点市县之一,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作为辽宁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去年,我市启动编制《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总体规划》,初步提出了以丹东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为核心,以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和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为两翼,内外联动、陆海互济,打造“一核心、八区点、九园区”的互市贸易发展新布局。上接天线经商务部批准,我市互市贸易商品来源地扩大为日、韩、朝、蒙、俄五国。为了多层次寻求支持,我市先后向商务部、海关总署多次汇报,寻求政策支持;走访智库、专家征求意见,为顶层设计和互市贸易政策创新创造条件;先后赴珲春、北京、青岛、杭州、广西等地,学习借鉴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综合保税区运营、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此外,我市还着眼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在临港产业区设立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申请国家赋予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综合保税功能,创建新型监管方式,实现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政策与综合保税政策叠加,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进出口,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构想。合纵连横申请省政府批准新增设立大东沟等五个互市贸易点,实现了互市贸易的全域发展;与大连海关深化合作,签署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合作备忘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我市进口周边国家的互市商品打通了路径;进行基础设施的项目包装,与招商局集团、南山集团、国电投等500强企业进行了投资洽谈。此外,我市还以“国家首批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试点城市”身份亮相辽洽会,展示了国家政策为丹东振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加快顶层设计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将继续打好优势牌,全面推动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将完善制度设计,完成“两规划一方案”的编制、论证、实施。同时,全面启动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申报设立,开展控制性规划设计、产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项目谋划、招商引资政策设计,多途径开展区域建设融资;适时启动日本、韩国产业园区设施建设,吸引日韩企业入驻园区,边完善、边申报、边建设。新的一年,我市将加快完善丹东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税收征管、外汇结算、市场主体政策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开展互市贸易信息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建设,为互市贸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多元化、便捷化的服务新平台。记者/王洪满编辑/邱志杰视觉/于蕾编辑邹润
    02/19
  • 节后首个工作日 收心归位“犇”起来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我市各地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收心归位,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当中,铆足干劲为新年开好头、起好步。2月18日,在元宝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区人社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核对编辑招聘用工信息。记者张尧摄城建脚步不停歇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勾画出丹东发展的蓝图,也吹响了丹东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号角。节后首个工作日,市住建系统立即行动起来,为新一年城建各项目开工积极准备。7时,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园林部门工作人员奔赴锦山大街、体育馆路、振八街、十纬路等市区主要街路。每年开春,园林部门第一项工作就是为城市街路绿植修枝,在此之前为确保绿植不受外物破坏,工作人员节后的首要任务是清理飘落在树枝上的杂物。与此同时,在曙光路西侧的排水泵站改造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拆除春节前铺盖好的防冻设施,并进行设备调试,为次日的工程复工做准备。“这个高标准智能排水泵站建成后,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项目负责人说,按照计划,整个工程将于6月中旬汛期来临前完工。8时30分,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市政部的工作人员已提前到岗。每名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都堆着厚厚的材料。“随着天气转暖,各项市政工程将陆续展开。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各科室就进入备战状态,做好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市政工程建设总公司负责人说。9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五楼会议室,公共、园林、计划等部门的负责人正在参加2021年城建项目及民生实事推进调度会议。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市路网、连接城市“断点路”、新增停车位、打造鸭绿江大道……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民生项目,逐一在会上“过筛子”。大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开工准备,高效保质完成民生工程。”鼓足劲头开板就唱不到9点,市政务服务大厅各窗口的工作人员已全部上岗。在市农业农村局驻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办理相关事项。“春节前,我们就对各单位驻大厅窗口提出要求,节后第一天上班要做到人员在位,精神状态、服务态度要好,同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市营商局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科负责人说。在市营商局机关,各科室工作人员也按时全员上岗。9时30分许,局领导班子召开会议,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部署,结合营商局具体职能,研究近一阶段重点工作。“假期过去了,我们要鼓足劲头开板就唱,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要提前谋划、科学部署,把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和具体人员身上,马上落实。”市营商局负责人强调。“满格电”投入工作共谋重大项目、拟定新年计划……节后首个工作日,元宝区各部门迅速从“假日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市第一医院科教及综合病房楼项目进展如何?”当日上午,元宝区政府办会议室里,发改、城建等部门研究梳理推进项目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山经济开发区在去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节后上班第一天,元宝区财政、国土、规划、招商、动迁等部门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现场调度辽宁宗裕集团和丹东华孚热电公司,就今年新开工项目丹东市第六医院和华孚热电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前期沟通,全力推进龙头项目和关键项目。9时,元宝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在“过年好”的问候声中迎来节后首个工作日,工作人员精神饱满地接待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为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春节前,区营商环境局为首批新增设的7个便民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业务培训和窗口实训。这几天,即将上岗的工作人员抓紧时间进行岗前培训。今年,区营商局将进一步推广首批7个便民服务综合窗口的经验,做好10个便民服务综合窗口选址、设置等各项工作,方便辖区群众就近办理,畅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节后首个工作日,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到唐人服饰调研,就“2021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方案征求企业意见,研究“2021第二届中国丹东时装周”筹备相关工作。当天上午,市工信局还组织各县(市)区对全市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等情况开展调查,全面掌握企业订单排产等生产经营第一手资料,并加强对九三大豆科技、曙光集团、五一八配件等重点骨干企业的跟踪调度,彻底摸清企业产值的增长点和下降点,做好对经济运行形势的预测预判。针对工业经济运行走势,研究提出推进措施,促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步提升。同时,扎实推进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包扶企业工作,对于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积极研究措施,尽快帮助解决。“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的一年,必须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辛勤耕耘、勇往直前,以奋斗姿态书写工业发展新篇章。”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节后首个工作日,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从进入办公区人员车辆登记检测,办公场所卫生环境消杀、餐饮卫生管理、会议服务和车辆保障等工作入手,做到科学严密、细致入微、精准到位,为机关干部营造清洁、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承担着我市8个集中办公区54个单位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保证节后上班第一天的办公秩序正常,通勤车司乘人员、食堂工作人员提前一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安、保洁、维修等人员春节以来24小时轮岗值守服务,检查督促组还对人员值守、保障服务等工作进行了两次督导检查。“保障好机关后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让纳税人更有获得感节后首个工作日,市税务局以升旗仪式作为新的一年工作“集结号”,指引全市税务干部职工以崭新的姿态、良好的精神面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去。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税务系统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增强创新思维,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让纳税人缴费人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好地发挥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好地为职工服务9时,记者在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安排本部门的节后工作事项,对春节前开展的“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场招聘会进行数据统计,着手梳理“2021奋斗启程”两节送温暖活动和“我在丹东过大年——2021温暖启航”丹东市职工春节系列活动的情况总结,做好收尾工作。10时,在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办公室里,三名工作人员正在讨论即将召开的丹东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推进会的会议议程。大家一致表示,春节假期已过,每个人都要尽快调整好工作状态,收心归位,才能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不用扬鞭自奋蹄“今年是牛年,我们得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积极开展好各项工作。”节后上班第一天,在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伟用一番激昂的话语,既为自己坚定信心,也与同事们互勉。去年,张伟和同事承担了“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研发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春节假期过后,我们开板就唱,联合省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积极申请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张伟说,新的一年,东方测控要在奋力书写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张伟表示,企业已经在全国实施了多个智慧矿山项目,今年将全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样板工程,将车辆无人驾驶、设备遥控技术、机器人技术、5G+工厂、企业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管理技术、AR和VR技术等集中应用到示范工厂中,为建设数字丹东、智造强市提供示范,实现智能制造国内领先。记者戚文宋琳刘作庆曲艺王洪满包芙蓉景媛媛编辑邹润
    02/19
  • 创新发力 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2020年5月,丹东被确定为全国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首批13个试点市县之一。作为辽宁省唯一的试点城市,我市借助这一有利契机,以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以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和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为两翼,打造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上接“天线”,多层次寻求支持,我市向商务部、海关总署寻求政策支持,走访智库、专家寻求指导意见,为高层次的顶层设计和互市贸易政策创新创造条件。先后赴珲春、北京、青岛、杭州、广西等地学习借鉴经验,为我市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综合保税区运营、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方面积累了可复制、可利用的宝贵经验。此外,我市还着眼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确立了以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引领的总体思路,提出“在临港产业区设立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申请国家赋予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综合保税功能,创建新型监管方式,实现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政策与综合保税政策叠加,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进出口,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市启动编制《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总体规划》,初步提出了以丹东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为核心,以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和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为两翼,内外联动、陆海互济,打造“一核心、八区点、九园区”的互市贸易发展新布局。申请省政府批准新增设立5个互市贸易点,实现了互市贸易的全域发展。我市还深化与大连海关合作,签署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合作备忘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了从韩国进口互市商品顺利通关,为我市进口周边其他国家的互市商品打通了路径。开展规划产业设计,进行了基础设施的项目包装,与招商局集团、南山集团、国电投等500强企业进行了投资洽谈。此外,我市还以“国家首批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试点城市”身份亮相辽洽会,展示了国家政策为丹东振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和省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将继续打好优势牌,全面推动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将完善制度设计,引领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完成“两规划一方案”的编制、论证、实施,实现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高标准运行。开展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控制性规划设计、产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项目谋划、招商引资政策设计,多途径开展区域建设融资。同时,还将适时启动日本、韩国产业园区设施建设,吸引日、韩企业入驻园区。此外,在开展好区域评估、规划设计、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保税区的申报设立整体设计,边完善、边申报、边建设。此外,我市还将加快完善丹东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税收征管、外汇结算、市场主体政策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出台边民备案登记管理、专业合作社组织备案管理、互市贸易产业发展基金等办法。开展互市贸易信息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贸易管理系统、远端自助信息采集服务系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系统、落地加工平台系统、贸易结算系统,为互市贸易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多元化、便捷化的服务新平台。记者王洪满编辑邹润
    02/19
  • 丹东经济发展多种模式鼓起村民“钱袋子”
    2月10日,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石湖沟乡桶子沟村,放眼望去,一条宽敞的柏油路两旁,一栋栋居民楼、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西洋参产业园坐落在积雪覆盖的山水之间。桶子沟村曾是省定贫困村,距离县城仅10公里,适合发展“菜篮子”。在详细了解村里情况后,市水务局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建设高标准温室蓝莓大棚,利用产生的效益扶持贫困户。桶子沟村耕地多为旱地,村民主要种植玉米。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商议,引导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得知知名药企在农村建设西洋参基地的信息,村里一方面与药企接洽,一方面依托土地流转方式,动员贫困户将土地出租,平均每户贫困户可每年增收四五千元,还可以到参园打工,每年收入万元以上,这种“基地+打工”模式,实实在在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与此同时,村里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发展养鸡、养猪、养牛和蔬菜种植等产业。三组脱贫户张洪喜和老伴儿笑着说:“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老两口住上新房子。”同样的笑容也出现在脱贫户王全民和老伴儿曹会清的脸上。“去年,光是大鹅就卖了将近3000块钱,孙女上学还有补助,日子越过越好。”王全民说。石湖沟乡曾经有宝山村、桶子沟村、双岭子村、亮子沟村、楼房村5个贫困村。从2016年开始,为了“实打实”把扶持政策落实到贫困户,扎实推进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石湖沟乡因户制宜,精准施策,扶贫成效显著。通过多种脱贫模式,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自主性,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推行“公司+产业大户+农户”模式,发动食品企业与产业大户及贫困户签订订单发展产业;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如辽宁正奥食品有限公司直接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发展产业;推行“产业大户+农户”模式,由产业大户直接带动贫困户发展青玉米;推行“基地+打工”的模式和贫困户自选产业的模式。2016年至2020年,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陆续实现脱贫致富。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699户1599人。在楼房村建立中药材基地,发展“龙头企业+贫困村+基地+贫困户”模式;将桶子沟村入资正奥食品有限公司,推行“企业+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在双岭子村建温室大棚项目,推行“贫困村+贫困户”互助模式。几年来,5个贫困村先后建成7个集体产业项目,改变了贫困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状况,所得收益的70%用于贫困户脱贫,30%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石湖沟乡积极争取村建、扶贫和移民资金,共翻建和维修房屋203户。个别贫困户在危房改造中缺资金和劳动力,乡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贫困户筹集资金,让贫困户如期住上新房。记者邢漫编辑邹润
    02/18
  • 电商经济芝麻开花节节高
    疫情期间,电子商务成为我国快速恢复消费经济、带动实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疫情也倒逼电商加速创新,推动电商经济不断高质量发展。我市各县(市)区、企业也紧跟时代步伐,抢抓电商行业机遇,使电商经济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今天直播间里给大家带来草莓罐头、鲜虾酱、真空泥螺,说起东港的海鲜,那口感真是没得说……”近日,在长山镇电商(服务中心)孵化基地,一位女主播正卖力地向网友们介绍东港有代表性的“家乡好货”;电脑前,工作人员忙着和买家沟通,客户下单的声音此起彼伏……近年来,我市充分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促进本地产品走出去,结合电商、直播等新兴营销模式,引导本地企业借助互联网提升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刺激当地农贸、商业、旅游市场全面提振。直播电商兴起之际,市、县(市)区有关领导也加入到网红带货的队伍,为本地品牌代言,助力农产品销售。去年我市举办了2020丹东市电商直播节,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电商直播间里向粉丝们隆重推荐唐人服饰、柞蚕丝绸、塔醋、康齿灵牙膏等一批“丹东好货”。当日,各市、县(市)区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也先后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拓宽名优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壮大消费增长新动能。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达248亿元,同比增长9.2%。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将电子商务纳入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重点培育,全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将充分发挥东港、宽甸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县区迎头赶上,尽快消除我市农村电商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此,我市积极组织凤城市申报国家、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力争尽快申报成功。全面推进东港、宽甸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建设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全年培养农村各类电商人员2000人以上。同时,我市还将积极申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借助国家政策助推丹东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及各项服务功能。继续扎实推进丹东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东北亚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及东北亚跨境电商商品集散中心,建设“买全球、卖全球”东北亚数字贸易基地。加强与阿里巴巴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应用成熟、可信的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面向国际市场在线销售和采购,全面开拓国际市场。同时积极引进境外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用境外资源销售境内产品。复制大连等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经验,设立丹东电子商务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丹东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此外,我市还将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提升网红经济。强化网红主播培养,培养打造丹东网红新人及品牌,助推我市网红经济发展;重点推进丹东市电子商务培训基地、丹东5G电商直播基地、安东老街电商直播基地、丹东埃沐锡煾电商产业园、辽宁微抖快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电商直播基地建设。王洪满
    02/18
  • 做好“三篇文章” 建设“工业强市”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脊梁。丹东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就必须推进产业振兴。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树牢“工业强市”理念,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造升级“老字号”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方面,我市立足“老字号”产业,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纺织服装等产业,聚焦产业智能化升级、技术高端化提升、域内产业链培育、制造绿色化转型四大领域,实施“百亿百企工业技改”专项行动。改造升级“老字号”,意味着进一步增强“丹东制造”竞争力。我市将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产业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研发水平提高、产品品种拓展、产业品牌塑造等方面,推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提高产品集成度和附加值,树立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区域品牌。开展仪器仪表“强链”行动,推动本地企业主动加强与“国字号”企业衔接合作,重点与国内500强企业、中央大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及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的对接,加快谋划一批带动力强、牵动力大的项目。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快仪器仪表产品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微型化,以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检测中心为目标,完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公共研发、检测体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丹东国家级测控仪器示范基地。同时,将以“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双名城建设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契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大“贴牌加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产品。深度开发“原字号”在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我市发挥区位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快推进实施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在东港市,依托黄海海产品资源,打造“中国北黄海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基地”。在宽甸满族自治县,依托原生态自然资源,打造“辽宁原生态特医食品生产基地(或产业园)”。在凤城市,依托小浆果等资源,打造“辽宁小浆果产业基地”;依托“凤城老窖”百年历史,重塑“辽宁名酒”辉煌。在元宝区,依托“光华”塔醋品牌,持续打造“中国塔醋之乡”。深度开发“原字号”,意味着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资源禀赋、较好的产业优势、行业或细分行业中领先的技术优势,我市将着力实施“支持企业增品种、引导企业提品质、扶持企业创品牌”的“三品”战略,着力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经营环境,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产品,使“轻型”工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规模和质量更加显著,再塑丹东轻工业的新形象。此外,还将依托矿产品资源,围绕“延链、强链、增链、补链”,引进上下游企业,推进黄金、硼(铁)、菱镁、石墨等优势矿产品开采和深加工产业链升级,推动赤峰黄金五龙金矿、恒通石墨烯、宝山炭素等龙头企业扩大产能。培育壮大“新字号”在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我市制定了专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局面。重点支持制氢、储氢和氢能源客车产业发展,支持生物基纤维、硼、石墨烯等新材料研发应用,支持窄带低功耗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和以北斗技术为核心的系统集成应用。推动基于优势产业的新能源新材料聚集发展,培育发展满药和人参等医药产业及工业会展等平台经济,壮大数字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精密电子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使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培育壮大“新字号”,意味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将以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切入点,构建氢能产业链,依托机械密封和压力容器原有基础发展储氢装置,依托仪器仪表产业基础发展计量装置,依托水电优势发展电解水制氢。此外,我市还将以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园、日韩落地加工产业园等为契机,抓住新基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精密装备等产业趋势,依托电子元器件、精密制造等产业基础,扶持现有种子企业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聚集发展大数据、互联网、5G、高端工业软件等新产业,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设备、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推动工业与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记者王洪满
    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