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改革创新赋能 县域经济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提出的推动“十四五”振兴发展高质量开局重点工作之一。2020年,我市县域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入。10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7家,10个产业化联合体完成组建。宽甸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产能进一步提升,东港市、凤城市年底前完成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突出特色、城乡融合、生态立县”原则,按照做强县城、做精乡镇、培育小镇、做大园区、振兴乡村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特色经济为重点,以县域发展差异化、产业特色化为方向,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大力推动县域农业、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到2025年,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进一步缩小,城镇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人,各县(市)经济实力在全省排位前移。在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市将坚持工业化发展方向,推进优势产业成群成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中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百亿级以上产业、园区和10亿级以上企业。着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升级旅游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商贸物流、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服务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水产养殖、草莓、蓝莓、奇异莓、肉鸡、生猪、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强化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建名优品牌,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方面,推进县域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以县域开发区(园区)为载体,引导工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县域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按照区域产业布局,协同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开发区(园区)配套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园区)扩区调位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快东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技园、创业园建设。重点培育壮大园区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在省内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东港创建国家级贝类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凤城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方面,将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全面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要求,实施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家园创建工程,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要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一批生态乡镇,建成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乡村。着力打造旅游名县,争取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及国家(省)级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凤城、宽甸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化县(市)域间旅游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扎实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方面,将强化县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统筹老旧县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业宜居美丽县城。加快中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发展壮大中心镇,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争取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推进产镇融合,依托开发区重点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农旅结合、科技教育等特色小(城)镇,承接城市功能外移。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要素和优势资源集聚,增强就业和人口吸纳能力,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在推进县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进一步理顺市县管理体制,建立开发经营权与行政管辖权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按规定适当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稳妥积极推进撤乡设镇、乡镇撤并、村居撤并,优化乡镇规模结构。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增强中心镇和发达乡镇发展活力。本报记者邢漫编辑邹润03/04
- 合作社吸纳“领头羊” 村集体拓宽致富路3月3日,振兴区浪头镇文斌村的水稻种植大户陶学伟正在家里忙着选水稻种子,为之后的育苗工作做好准备。今年他又多了一个身份,不只是水稻种植大户,还是村合作社的一员,这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春节以来,文斌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陶倬鑫和村干部一直在为繁荣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谋划商议,探寻产业培育、壮大经营的新路子。最终确定,以“大党建”为抓手,聚焦党总支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吸纳村里更多种植养殖大户加入合作社,带动群众致富,助推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文斌村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2月。当年,水稻种植大户毕万福带头加入村合作社,既为村民树立了榜样,也给村民吃了“定心丸”。毕万福又于2013年开始尝试经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00余亩逐步发展到现在的400余亩。2017年,在村里帮助下,他申请注册了“毕万福家庭农场”,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经营效益逐渐增加。他陆续购置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排灌设备、育苗器、催芽器等各类生产机具,为农场壮大做好充实准备。由于各环节管理合理,每年农场的每亩收入均在300元左右,年收入约10万元。陶学伟从2014年开始经营家庭农场,2018年,村扶持、协助其申请注册了“陶学伟家庭农场”,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20余亩,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如今富裕起来的他希望通过加入村合作社给更多的村里人带来利好,帮助他们树立创业致富的信心。文斌村结合实际,立足当前,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又激发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通过产销对接,做活市场营销。由村党总支牵头主动对接市场订单,确定销售生产。合作社则抓好生产经营,根据入股农户的劳务情况组织劳务用工生产,形成“专业人员跑市场+专业人员做生产”的发展模式。此外,村里还组织村民开展专业培训,对接农业部门、农业专家,开展农技培训,形成专业的农技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下一步,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村民收入,村党总支将积极挖掘,力争与有经验、有实力、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陶倬鑫说。记者王俊编辑邹润03/04
- 全力攻坚全面提速 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新世纪商业城把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融为一体,让人耳目一新。”提到2月3日开门迎客的宽甸新世纪商业城,当地居民难掩喜悦之情。新世纪商业综合体北区改造项目建筑面积44036平方米,投资4.5亿元,预计进驻商户1400户至1500户,可为3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年税金1000万元。新世纪商业城的开业打响了宽甸2021年项目建设的发令枪。2021年,宽甸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73.84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12.74亿元。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宽甸县委、县政府针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明确提出紧盯“五个攻坚点”,全力提速提效,合力攻坚突破,号召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导向,以“开年就开工、起步就冲刺”的状态,全面打响项目攻坚“大会战”,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此,宽甸强化领导包抓、集中开工、拉练观摩、季度总结、年终考核奖惩等机制,确保年度41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100%开工建设;新引进“飞地”项目不少于22个,力争年内开工60%以上。推广“云招商”“云推介”,探索专业商务招商代理,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采取“分局+乡镇+园区”联合招商模式,力争国测集团旅游康养、东运地产开发、中高集团虎山相遇文化小镇、黄椅山综合开发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冰雪运动训练基地等项目早日开工。尽快履行项目可研审批手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性投资项目各100个工作目标;开展点对点精准对接,力求特色有机农业产业、非金属建材产业、旅游开发、影视基地、康养、体育设施、商业地产等领域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聘请专业机构,保证项目库储备项目达到180个,投资亿元以上储备项目数量达到100个。围绕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兴边富民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谋划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围绕5G、人工智能、医疗卫生、文旅体育、污水集中处理、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等领域,继续做好“两新一重”项目储备工作。全面推行项目代办制,实行容缺受理、节点审批,将“闭环管理”融入工作始末;推行“政务驿站”,实行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完成“一网通办”;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力争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优化、时限再压缩,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记者曲丹凤03/03
- 丹东市试点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俊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依据《辽宁省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办法》,自3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进一步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工作。据了解,适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的范围将拓展至: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有限责任公司(含外商投资)、非公司企业法人(指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含外商投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各类企业的分支机构。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参照适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程序。为进一步简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申请材料,申请简易注销登记的市场主体,只需提交《申请书》《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承诺书》和营业执照正、副本即可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自然日)压缩为20天(自然日),公告期届满后30天(自然日)内,企业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另外,明确建立企业简易注销容错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注销网上服务功能。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部门间业务协同,实行各部门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提高企业办事效率。03/03
- 以“稳”为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2020年,我市多措并举,稳投资、稳外贸、稳消费,凝心聚力拉好“三驾马车”;2021年,我市将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以“稳”为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维护和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态势,推动线上消费加快成长,让“三驾马车”齐头并进。2020年,我市积极参加国内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和展会,充分利用“辽洽会”“进博会”“辽宁—长三角招商周”“辽宁珠三角招商周”“辽宁—京津区招商周”等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洽谈对接和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全年共开展各类招商活动530次,对接企业746家,洽谈推进项目726个。同时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启“面对面”加“屏对屏”、“点对点”加“线连线”的招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云推介”“云招商”“云签约”的创新型招商模式,通过新媒体开展招商活动15次,军生科技应急防护产业园等一批云签约项目成功落地。2020年11月12日,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丹东市招商推介会在沈阳举行,丹东以东北亚合作重要节点城市、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枢纽城市、国家首批边境贸易落地加工试点城市“三重身份”精彩亮相,签约项目18个,签约总金额128亿元。2020年,全市引进国内资金项目356个,实际到位内资270.2亿元,同比增长11.11%,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101.01%。2021年,我市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谋划储备项目,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下大力气做好“老字号”赋能、“原字号”延链、“新字号”引育三篇文章。2020年,我市在实施“两稳一促”实施方案及稳外贸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统筹使用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和省全面开放资金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支持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丹东药业集团等8家出口企业,在韩国、日本、德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仓和分公司。此外,我市还出台了《丹东市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从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10个方面给予外资企业政策支持。2021年,我市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以创立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综合保税区为抓手,在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上下功夫,加快口岸升级开放、加快互市贸易区建设、加快东北亚五国互市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吸引日、韩等企业入驻园区,努力维护和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电商直播节、省电商直播节丹东专场等直播带货活动。安东老街和丹东5G电商直播基地获批辽宁省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宽甸满族自治县获批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市各类电商企业发展到500余家,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2.8万个,就业人员超过12万人,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9.2%。“有效扩大内需,推进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积极促进智慧零售、线上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型消费。”2021年,我市将持续开展系列促销活动,鼓励汽车消费、拉动餐饮消费、促进网络零售,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加快成长。全力组织促消费活动,继续推动我市的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引导全市重点商贸企业抓住节假日消费旺季,开展线上线下主题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回暖。推动汽车、家电等进村下乡,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促进汽车、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此外,还将充分发挥东港、宽甸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的引领示范作用,全力支持凤城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配送问题。记者王洪满编辑邹润03/02
- 优化营商环境 真正便民利企3月1日,记者走进元宝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看到服务前台的民警正在指导群众填写材料表格。“每天保证至少一名民警在大厅前台巡查,随时为群众服务。”公安窗口负责人张均介绍,除了人工服务窗口,这里还设置有居民身份证二次申领自助服务设备,方便群众就近办、自助办。公安窗口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仅是元宝公安分局立足公安职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群众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一流服务的一个缩影。近日,元宝公安分局八道派出所民警得知辖区王大爷年逾八十行动不便,身份证到期一直未更换,导致房照迟迟办不下来。于是民警登门为王大爷采集身份证照片,解决了换证难题。日前,困扰市民陈某女儿20年的疑难问题,在元宝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得到解决。原来,陈某1994年从凤城来到丹东市内某工厂上班,户口空挂在于家小区一亲戚家。后来,回到凤城的陈某与张某未婚先育,于2001年生下女儿,再后来丈夫张某离家出走,女儿的户口问题一拖再拖。公安窗口负责人张钧仔细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结合陈某家庭情况的特殊性,依据新下发的户籍政策,并根据陈某提供的材料,为陈某女儿解决了20年黑户问题。在拿到印有女儿名字的崭新户口本那一刻,陈家母女热泪盈眶,不住地对民警表示感谢。服务群众暖心贴心,在助企利企业方面更是用心尽心。日前,分局班子结合“万名民警联万企”活动,带领机关警种及属地派出所充分利用网上、网下多种方式方法,到企业全方位了解企业复工生产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包保领导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到帮扶企业登门走访,社区民警按照“一企一册”认真填写企业走访“一对一”手册,坚持“五必到”,即,发生案件必到;出现纠纷必到;发生事故必到;需要帮助必到;重大活动必到。共为18家持卡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业务22项。在去年宗裕集团组织开展的“雪花醉夏2020”丹东啤酒嘉年华和房车展大型活动中,分局先后派出1200余人次警力协助企业维护现场秩序。围绕营商惠企,积极改进服务措施,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不断推陈出新。元宝公安审批办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一窗通办”和“一窗就近办”,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户政审批、旅馆业许可证核发、印章刻制备案等67项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内,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工作模式,每天办件量达120余件,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难、来回跑等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元宝分局6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申请材料精简比例达100%。努力实现“一网简易办”,依托辽宁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程互联,以需求为导向,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坚持一站式服务。去年以来,全分局审批事项4812件,而网上审批达3465件,占比80%,网办件量全市排名第一。延伸政务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根据省公安厅下发的清单,全面梳理区级政务服务事项,下放派出所受理办结户政业务31项,治安类7项,保安类2项,交管类20项,其他类2项,减少窗口排队和多个部门多次往返,方便群众就近办、自助办、随时办、一站办。建立健全“好差评”制度,全区8个派出所,9个综合服务窗口,18名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好差评”全覆盖,做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次一评”,先后收到锦旗12面,获得窗口服务满意点评13560个。项亮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03/02
- 丹东市现代农业“快车道”上再提速记者日前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十三五”时期,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已建立起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基地15个,形成小浆果、畜禽、水产品3个百亿元产业链,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个。全市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农业科研专项50个,玉米育种科研实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小浆果种苗繁育能力全省领先。全市“三品”认证面积207.7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6家,形成1个30亿元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6个区域公用品牌和21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全省百强农产品品牌”。“十四五”时期,我市在发展现代种植业方面,将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设施蔬菜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落实生产者补贴等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比重。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发展规模,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草莓、蓝莓、奇异莓(软枣猕猴桃)等小浆果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提升。加快发展生物育种产业,不断开发新品种,培育创新型生物育种企业。在发展现代渔业方面,将以专业化、集约化、设施化为发展方向,创新渔业资源管理,构建新型现代渔业发展体系,建立渔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推行普及健康养殖,加强渔业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推动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定。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加强人工增殖放流。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养殖。推行家庭渔场发展模式。建设渔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智慧渔业。加强精品渔业设施建设,推进淡水养殖、滩涂养殖、近海养殖提质增效,支持远洋捕捞、大洋捕捞和境外合作捕捞等远洋捕捞业发展,扶持引导远洋捕捞回运。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加快东港渔港经济区建设,建设大东沟中心渔港,探索建立丹东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在发展现代畜牧业方面,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发展肉鸡、蛋鸡、生猪、肉牛、奶牛等产业。推进肉鸡产业规模发展,新建年出栏10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10个,培育5个以上集肉鸡养殖、屠宰和加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打造辽宁肉鸡特色产业的主要产地。坚持龙头带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产业链条,争创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科技支撑,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饲料兽药生产管理,着力改善产品品质,确保安全发展。在发展现代林业方面,重点发展经济林、水果、柞蚕、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五大主导产业。经济林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果材兼用林、木本油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稳步扩大栽植面积,形成经济规模。加快水果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小浆果等优势品种。稳定柞蚕放养面积。推进林业复合经营,以栽植中药材、山野菜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花卉苗木业集聚发展、规模发展,打造丹东花卉品牌。记者邢漫编辑邹润03/02
- 丹东高新区: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推动实现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起步之年,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真贯彻全市“项目年”大会精神,坚持“投资为上、项目为王”,牢固树立“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的发展理念,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园区产业发展提速、争先创优提级、科学管理提标。▲天增祥项目基地2020年,丹东高新区获得国家火炬满族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两个国家级荣誉称号。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9个,开复工率达到100%;新开工“飞地经济”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47亿元;新签约项目7个,计划投资15.39亿元,工业项目占比87%。(资料图)园区与辽宁联通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签约,通过“云签约”方式成功引进了丹东军生科技应急防护产业园项目。天增祥生物科技的“辽东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进入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20年度第一批计划;中科智安光电的甲烷、CO传感器智能检测模块研发项目,获批2020年度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的一年,高新区将瞄准产业定位,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形成“主攻方向明确、产业加速集聚”的新局面,计划开复工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62.2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7个、复工项目3个。开复工工业项目6个,投资6.26亿元,占比60%,包括投资1.1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网络总线控制线束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的服装智能生产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年产4万吨多层共挤高阻隔功能薄膜项目一期1万吨项目等。力争新签约项目5个,深度包装项目10个,新增在谈项目20个,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争取丹东药业集团满族医药项目、优纤科技公司尼龙56项目、新东方智衣斯凯奇服装生产项目年内正式投产,带动园区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地债作用,重点推进包括春雨路、横五路、纵五路、纵六路在内的约4.6公里市政道路建设,一体推进起步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未来五年,高新区谋划重点项目18个,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276.46亿元。在认真贯彻“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理念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数字化进程。同时,在“三链”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细化“带土移植”做法,引进一批对园区发展有战略意义的科研团队,让创新在园区迅速实现“开花结果”。李旭东记者/刘作庆编辑/邹润03/01
- “暖企”动真章 “利企”见实效春节前后,振兴公安分局党委成员带头对辖区内76家重点企业及重点工业园,开展“走厂房、访企业”暖企行动,宣传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安全评估、状态监测,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用工、销售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丹东公安“暖企行”活动开展以来,振兴公安分局把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明确“四个责任”,形成由局长负总责、党委成员分别负责、全体民警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按照分局创新涉企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做到分管领导统筹调度督办,相关警种牵头负责,一案一组、一案一策,深化涉企案件攻坚清零。助力企业发展,大力营造“重商、亲商、爱商、迎商、安商、尊商”法治化营商环境,一股“暖企”之风吹遍辖区。去年下半年以来,分局共侦破涉企刑事案件4起,治安案件9起,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损失。与此同时,分局想企业之所想,创新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努力方便企业。近日,分局还将上级赋权至部分派出所的车管业务延伸到一线企业,联合辖区多家汽车销售4S店、二手车销售点推出利企服务,快速解决企业来回跑路的问题,受到企业称赞。分局积极整合资源,推广丹东营商数字化服务平台,将涉企的各类行政审批项目统一归口整合到各公安服务窗口,实行“首问负责”制度,开展“马上办”、“集中办”、“网上办”,真正做到让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分局还制定了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自查自纠整治工作,强化纪律执行,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制度,加大涉企案件督办力度,落实“一案双查”,实行问题整改和倒查追责双同步,全力打造最优的企业发展环境。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03/01
- 丹东合作区:多维发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力量抓项目、超前包装抓项目、盘活存量抓项目、完善园区抓项目、全员招商抓项目,盯着项目跑、围着项目转,确保完成全年5000万元以上31个重点项目开复工……2021年,合作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集中力量、真抓实干,多维发力“项目年”,努力把合作区建设成为丹东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丹东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先导区、丹东对外开放合作的引领区。攻坚克难,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发挥体制机制改革“1+1>2”良好效应,聚焦发展经济的主责主业,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突破“生态环保”瓶颈。加快推进污水管网体系建设,彻底解决金河大街等区域生产、生活污水直排问题,解除环保限批,释放域内土地空间活力。突破“征地动迁”瓶颈,加大对108公顷批而未供、264公顷供而未用闲置土地的动迁力度,加大闲置厂房和半截子工程盘活力度,加快六纬路小学分校、新区大剧院等工程的启动建设;突破“融资化债”瓶颈,积极申报争取11个总投资63亿元的地债类项目,落实好3个到位资金1亿元的专项债券项目,全力争取利用好国家各类化债政策,降低财务成本,规范财政运行,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创新驱动,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开放平台,全力推进1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区建设工作,加快完善丹东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投资8亿元的互市贸易市场等项目建设,开展控制性规划设计、产业规划布局、基础设施项目谋划、招商引资政策设计,重点建设综合保税区、日本产业园和韩国产业园,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产业,坚持边完善、边申报、边建设,借助互市贸易等政策开展日韩高端产业产品落地加工,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尽早具备通关运行条件,争取年内实现“走单”。加快推进12个专项规划和方案的编制工作,落实丹东港、一撮毛港互贸区选址工作,同步开展对日韩等五国的高端制造业、精密电子、医疗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全力实施总投资5.7亿元的16个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大力推进禄源石墨烯等5个总投资8.7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动能转换,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实体经济。依托港口航运资源和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行项目“包保责任”“容缺审批”“效益评价”三大机制,对接好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扶持措施,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落实“一网通办”事项,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开放新区。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