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步达远镇:红提飘香增收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步达远镇以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为核心,根据村镇实际情况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2019年,步达远村成功引进美国红提项目。村干部积极带头,和村民一起学习修枝剪杈、浇水施肥等技术。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鼓足了干劲。2020年秋天,红提试种成功,平均亩产达到3000公斤,亩产值4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劳务,增加收入共计30万元。今年,新生村、新兴村、大牛沟村、复光村以“飞地经济”形式在步达远村新建红提温室大棚8栋,宽甸移民部门还投资270多万元,扶助步达远村建设红提温室大棚8栋。随着一栋栋红提温室大棚的陆续建成,预计到2022年,全镇红提产量将达15万公斤,产值达210万元。除了建设红提基地,步达远村还建设了草莓育苗基地和冷库,村集体经济从“零”发展到了如今的投资规模超过百万元。今年,步达远村又试种了葡萄新品种,计划打造精品葡萄种植基地,发展“礼品经济”,提升农产品价值和价格,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益。11/08
- 辽宁丹东:数字赋能智“惠”民生丹东市发展改革委日前组织召开了全市数字化转型案例培训会,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及40余家高新科技企业参会。培训会以普及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知识,推进数字民生服务市场化发展,引导各类便民服务平台接入全市统一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民生服务产品为宗旨。培训会邀请了华为、东软、云丛、大华、移动、联通、电信等数字化领域领军企业及专家,通过列举数字化典型案例在政务、工业、农业、交通、生态、医疗、旅游及数字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对丹东市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行了专业讲解。此次培训会使政府各部门在数字化政务方面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专业化水平,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对推动丹东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会者纷纷表示,要赶上时代潮流,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科技,用“数字”惠及民生。11/08
- 丹东泰宏食品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获MSC可持续认证日前,泰宏食品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MSC认证新闻发布会在青岛举行,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MSC认证的杂色蛤企业。MSC认证是目前全世界被最广泛接受的可持续渔业认证。这一认证的取得,进一步提升了东港“中国贝都”和杂色蛤的知名度,并将在保护生态系统、推动杂色蛤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带动作用。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渔业项目位于黄海生态区,由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日冷鲜货株式会社、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和日本分会合作完成。2016年11月,项目正式启动。今年9月15日,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渔业获得MSC可持续渔业认证。目前,全球有近500家渔业公司获得了MSC渔业认证,代表着将近20%的野生捕捞货物来自MSC项目。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蛤、杂色蛤,是东港贝类的主要品种之一。泰宏食品取得杂色蛤MSC认证,是东港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的缩影,标志着未来相关产业发展跨入新阶段。泰宏集团董事长杜元春表示,鸭绿江口菲律宾蛤仔(杂色蛤)成功通过MSC认证,是企业品牌的价值提升,也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生存环境的积极响应和承担。泰宏集团将践行MSC认证的初衷和使命,为当地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11/08
- 辽宁东港市:多家中央媒体聚焦“中国贝都·鲜灵东港”吉林梅河口推介活动日前,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湖,“中国贝都·鲜灵东港”推介活动盛大启幕。截至目前,已有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农民日报、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等10余家媒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对“中国贝都·鲜灵东港”吉林梅河口推介活动进行了报道。“以海为媒、以节会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在报道中说,按照“走出去办节庆”的理念,此次辽宁东港市海鲜走进梅河口,是展示渔家文化、宣传东港海鲜的一次有益、有效尝试和推介,不仅让东港的海鲜美食、渔家文化扬名域内外,也成为东港广交天下朋友、促进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开放平台。特别是《东港市与梅河口市缔结友好城市合作协议》的签订,代表双方将有效推动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东港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质海鲜产区,拥有126公里海岸线和3500平方公里海域,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临港独特区位优势,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东港盛产鱼、虾、蟹、贝等各类水产品145种,是我国最大的海蜇、梭子蟹、对虾养殖基地,“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东港杂色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46.6万吨,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108.3亿元,海洋产业已成为东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在关注东港海洋产业发展成就的同时,还进一步聚焦“黄海北岸渔家文化”表演、海鲜锅启锅仪式等一系列精彩活动,生动反映渔民大获丰收以及梅河口市民在家门口体验东港海鲜的喜悦,深度阐释了东港近20年来大力推广海鲜美食文化,进一步推动城市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双提升”,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擦亮“中国贝都·鲜灵东港”旅游品牌,促进东港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的重要意义。11/05
- 辽宁丹东:“商务服务员”助企解难题11月1日从丹东市商务局获悉,年初以来,该局积极发挥“商务服务员”作用,共帮助6家企业解决了融资、电力等多种问题,全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为丹东市“稳外资”工作贡献力量。6月份,丹东市商务局在对企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丹东某微电子有限公司存在用电增容困难。这家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芯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一条检测芯片的检测线,所有外包生产的芯片都需要在检测线进行测试,用电需求很大。由于企业所在地的用电分布是多年前规划的,企业只能通过借用附近建筑的电量才能保证设备用电,非常希望改变这种困局。市商务局收到企业的诉求后,责成专人负责,立即向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反映企业的困难,请供电公司帮助解决,并且定期与供电公司和企业沟通联系,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施工进度,直至企业诉求得到妥善解决。为促进丹东市外资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资营商环境,丹东市商务局积极贯彻省商务厅《关于落实“商务服务员”制度的通知》要求,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举措,竭尽全力为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丹东市商务局还以外资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目标,不断提升协调服务能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商务服务员”联系企业的重要作用,及时了解反映企业存在的困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各相关部门加强纵向联系,做好企业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另一方面,设专人负责制,从接收反馈问题到跟踪、解决进度再到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由专人进行全程沟通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办事品质。11/05
- 辽宁丹东市民政局:为企业“减负”60余万元11月2日从丹东市民政局获悉,该局今年4月启动“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通过各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10月份,减免会费60.25万元,惠及企业245家;降低会费标准3.31万元,惠及企业24家。“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是丹东市民政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推出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举措,旨在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在考虑自身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减免部分经营困难会员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的会费和其他收费项目。11/05
- 辽宁东港市:金秋好“丰”景!64万亩水稻收割作业全面展开丰收时节,稻谷飘香。11月1日,记者从辽宁东港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眼下,全市64.02万亩水稻收割作业已全面展开,进程过半,预计11月中旬全部结束。收割、卸仓、装车、运输……东港市各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在北井子镇祥和家庭农场,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灿灿的稻米源源不断流入粮斗。农场负责人田世昌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今年气候适宜,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1200亩订单“越光”水稻长势好于往年,亩产在900到1000斤。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收割机驶过,一排排水稻秸秆也同时被粉碎。“我们现在都在按照秸秆还田要求做,所有秸秆采用收割机粉碎还田准备秋翻,改善土质,增加土地利用率。”田世昌说。东港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到“十三五”末,粮食产量达到10.84亿斤,农机总动力达61.2万千瓦。其中,优质水稻年产近40万吨,产值13余亿元,水稻生产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东港大米”先后获得“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全国金奖大米”“全国放心米”等称号。“柳林贡米”源于前阳,名扬四海。位于柳林河流域、占地1.78万亩的前阳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区,现发展水稻种植科技示范户18人,通过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新品种试验示范,每人至少带动20名普通农户共同发展,进而带动全镇7.4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得益于此,有着40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示范户孟庆龙给记者算起了“丰收账”:他今年种植的300亩“盐丰”品种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到1400斤,亩均效益超过600元,同时还如期领到了2.4万余元的种粮补贴。近年来,东港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时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万亩,2021年完成7万亩。同时,持续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通过大力推广水稻新品种、“稻蟹、稻虾共养”新技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其中,2021年全市5601.5万元水稻补贴,已于10月底前全部发放完毕。11/04
- 辽宁丹东:开镰喜算增收账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东港市北井子镇祥和家庭农场,一台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灿灿的稻米源源不断地流入粮斗。“今年气候适宜,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这1200亩订单‘越光’水稻长势好于往年,亩产达450公斤到500公斤。”农场负责人田世昌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收割、卸仓、装车、运输。眼下,黄海北岸的稻田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东港各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据东港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共有64万亩稻田,预计收割工作将持续至11月中旬。东港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到“十三五”末,全市粮食产量达10.84亿斤,农机总动力达61.2万千瓦。其中,优质水稻年产近40万吨,产值达13亿元,水稻生产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东港大米”先后获得“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全国金奖大米”“全国放心米”等称号。在前阳镇柳林河流域,占地1.78万亩的前阳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此时也是一派忙碌景象。“今年种植的300亩‘盐丰’品种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700公斤,亩均效益超过600元,我们还如期领到了2.4万元的种粮补贴。”有着40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示范户孟庆龙给记者算起了丰收账。近年来,东港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时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万亩,2021年完成7万亩。同时,持续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通过大力推广水稻新品种、“稻蟹、稻虾共养”新技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全市5601.5万元水稻补贴款于10月底前发放完毕。11/04
- 辽宁丹东石安村:发展电商 拓宽农产品销路10月22日上午,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石安村4组,村民们围着围巾、戴着手套和口罩,从地里拽出一个个露出半截“身子”的大萝卜。拔好的萝卜因怕霜冻,聚成了堆,用棉被捂得严严实实。村民杨秀杰一边忙碌,一边接着电话,“今年萝卜没有了,已经全部卖完了,真不好意思。”杨秀杰说,汤山城镇石安村是种植水果萝卜的大村,今年自家就产了1万多公斤萝卜,目前通过电商销售,已经所剩无几。“过去俺们赶集卖,因为名气小,不好销售。”杨秀杰和村民告诉记者,石安村种植水果萝卜有些年头了,过去他们凌晨3点多起床,开着电动三轮车到附近集市或者市内的早市售卖,不仅遭罪,而且卖不上价,一个冬天也卖不了多少。2019年,村里大力发展电商销售,现在村民的农产品再也不愁销路了。除了水果萝卜,石安村种植的“佛手山药”、“山城蜜薯”两种特色农产品也正在通过抖音、美团、淘菜菜等电商平台销售。在74岁的村民赵书金家,他抡起锄头将深埋在土中已经成熟的“佛手山药”挖出。“看见了吗,跟正常山药形状不同,这是好多枝丫的,像手掌。”赵书金一边干活儿一边说,自家种植了3亩地的山药和6亩地的蜜薯,都迎来了成熟期,80%的果实已经通过电商销售出去了。赵书金说,“佛手山药”对土壤要求特别高,一茬山药成熟后,土地需要至少休养5年,才能再继续种植,“所以价格高一些,但营养成分要比正常的山药高,客户很认可。”今年年初,村里成立了丹东木润生态蔬果种植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王金良说,目前合作社已将村民的佛手山药、山城蜜薯、板栗、水果萝卜纳入指导和服务的范围,在选种、培育、种植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在销售方面采取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的方式,让村民的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更高,收益也更高。据了解,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今年石安村的山城蜜薯又扩大了种植面积。另外,100多亩基地今年共产水果萝卜40万公斤,比去年增产40%。11/03
- 辽宁东港市:特色海产品亮相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10月27日—29日,由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的第25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在山东省青岛市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丹东东港市商务局与东港市水产品外贸企业协会组织20余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亮相展会,600多种海产品吸引来自国内外客商的眼球,展示“东港海鲜”独特魅力,成为展览会一道靓丽的风景。本届渔博会有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970家企业参展,展会展出面积10万平方米。本次展出内容涵盖海淡水捕捞产品、养殖产品、养殖设备及技术、水产加工及冷冻冷藏设备和鲜冷物流链等多个板块,各国展台风格各异,展示展品风采各异。据东港市水产品外贸企业协会工作人员介绍,东港市商务局与水产品外贸企业协会前期同大会组委会积极争取,为东港企业争取了22个展位,展出面积共计500多平方米。参展企业推出各类海鲜食品品种为历届最多,每个企业展台都聚集很多客商,品尝海鲜,洽谈贸易。现场水产品加工展示和品尝活动,是东港市参展团在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演的重头戏。参展企业准备了各种即食海鲜,“泰宏食品”、“海御王”、“海之情”、“渔家福”、“辽东”、“渔之郎”、“辽东半岛”、“比奇”等品牌产品亮点纷呈。特别是东港市的地标产品杂色蛤,成为整个展会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泰宏冰蛤、泰丰青花鱼、安德杂色蛤水饺特别受客商和消费者欢迎。这次参展不仅提升“东港海鲜”驰名度,同时宣传东港海洋文化,通过与国内外企业交流与合作,增强企业自信力,进一步扩大内外贸易,让“东港海鲜”品牌唱响国内外。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