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担保贷款为农民送来“及时雨”“有了农担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们对今后草莓产业的发展信心更足了!”冬日,东港市椅圈镇夏家村草莓大棚里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景象,丹东和美草莓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广俊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发货。得益于300万元担保贷款,合作社破解了资金难题,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目前,合作社拥有草莓大棚18栋、加工包装车间600余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2017年,辽宁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在丹东地区开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围绕当地的优势产业,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重点服务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为他们提供不需要抵(质)押物、低成本的担保贷款。截至目前,辽宁农担公司累计在丹东市担保项目7997个(次),担保金额达31.05亿元,辐射带动近5.6万人次,拉动农业各类产业增收超90亿元。东港市椅圈镇黄城村的丹东鸭绿江农业联合生产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越光稻米种植、订单稻米收购加工等,有社员880户。近几年,随着稻米订单不断增加,合作社流动资金紧张问题凸显出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抵(质)押物,无法从银行贷款,资金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发展壮大。2019年,辽宁农担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合东港农商银行设计个性化信用担保贷款方案,快速为合作社发放担保贷款200万元。“这些贷款就是助力我们发展的‘及时雨’啊!”丹东鸭绿江农业联合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树立说。3年来,辽宁农担公司累计为合作社担保贷款760万元,大大缓解了合作社的资金紧张问题。目前,合作社以黄城村万亩越光稻田为核心,辐射周边黄海稻区,带动17个乡镇72个村7000余户农民种植优质出口订单稻米,年种植面积达3万亩。合作社年收购水稻2万吨,订单收购价格高于常规稻米30%左右。为进一步促进丹东市涉农创新创业工作开展,辽宁农担公司积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推进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落实落地。针对包括农村自主创业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为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而申请的贷款,公司简化审批程序,免收担保费,最大程度地支持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开展。截至目前,累计在丹东市无偿担保5.82亿元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惠及4188户农民。12/23
- 辽宁丹东:“支部+农户”托起“致富梦”当下正值大棚草莓陆续成熟的季节。12月14日,记者走进丹东市振兴区纤维街道瓦房村村民孔庆财家的草莓大棚,看见棚里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孔庆财与妻子正忙着为客户采摘草莓。孔庆财与妻子经营着两个草莓大棚,每天起早贪黑在大棚里干活儿,靠不懈努力走上了致富路。最近,孔庆财学会了网络营销,经常采用直播的形式,介绍自家草莓的优势。由于草莓品相好、口感佳,他家草莓深受各地客户的青睐,一些客户登门收购,还有部分草莓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孔庆财作为一名党员,种植草莓已经五年多了,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他常向周围有需要的农户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瓦房村党总支副书记冯国介绍说。据了解,这个村采取“支部+农户”的模式,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村民走上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增收之路。12/21
- 辽宁宽甸县:经济开发区新增一家“雏鹰企业”日前,辽宁省科技厅根据《辽宁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评价办法》,公布了“2021年辽宁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拟备案名单”,经初审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宽甸经济开发区内龙头企业辽宁蓝亿实业有限公司凭借突出的创新技术和发展潜力,荣获“2021年度辽宁省雏鹰企业”荣誉称号。近年来,宽甸经济开发区通过引进一批大项目,发展一批大产业,完善一批新配套,培育一批新业态,大力推动新基建与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建设了以禾丰、蓝亿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为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2020年顺利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据了解,宽甸经济开发区连续三年各项经济指标都超过预定目标,开发区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以精准服务为抓手,运用产业发展创新思维,引导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使开发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逐年稳步提升。12/20
- 辽宁丹东大西岔镇:“民心日记”解民忧“感谢党和政府,以后不管下多大雨,我也不怕了,能踏踏实实睡觉了!”近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杨林村村民程少杰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他满脸笑容地绕着自家房屋,转了好几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程少杰家因为房屋地势较低,每到大雨天,院内、屋内都会出现积水现象,严重影响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并对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大西岔镇党委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研究解决方法,通过建设排水渠改变了地势高处建筑物的排水方向,同时对房屋周围的其他排水口进行封堵,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近几年,大西岔镇持续聚焦民生重点难点,认真落实“民心日记”工作制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将为民办实事抓细、抓实、抓到位,已建设村组道路145.6公里,完成道路绿化10公里,修建防洪堤坝18.5公里,建设大小桥涵90座,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了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等。今后,该镇将继续以“民心日记”为抓手,全力抓好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着力营造“地绿、天蓝、水清、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12/20
- 【每日小康村】东港市李家店村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丹东东港市椅圈镇李家店村成功入选。在李家店村,大大小小草莓包装车间共有十几个,高峰时期,日发送草莓可达10万公斤。草莓包装和销售环节的火爆,体现了李家店村草莓产业的快速发展。李家店村下辖11个村民组,有村民705户、2305人;耕地面积8150亩,其中设施草莓面积2050亩。草莓生产是该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共有605户1900多人从事草莓生产,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建有设施大棚960栋,草莓总产值1.2亿元,占全村总经济收入的85.7%以上,人均收入2.5万元。2019年,李家店村被评为“全国草莓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这些变化得益于李家店村草莓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村所有大棚全部使用冷藏苗,现在全村建有冷藏库、冷藏棚共90多座。冷藏苗草莓比直栽草莓提前一个月上市,一亩地能增收2万元。”李家店村党总支书付晓利说。李家店村是东港较早应用“低温预冷促早熟”技术的村子,该技术通过人为制造低温条件,以促进草莓提早花芽分化,增加花芽数量,提高种苗质量及抗性,最终实现早开花、早结果、早上市,实现增收。多年来,李家店村始终注重科技引领发展草莓产业,与国内知名专家合作,聘请专家到村讲课,每年举办培训班10余次,共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并在实践中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土专家”和大批科技示范户。不断引进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技术、土壤消毒技术、硫磺熏蒸防治白粉病、有机肥菌肥丰产栽培等草莓新技术。李家店村在设施上要求高,全村99%日光温室大棚是高标准钢架结构。全村还拥有草莓高标准设施小区20个,应用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生产,产品实行食品合格证制度、生产过程记录可查、产品销售可追溯制度等。富源草莓专业合作社是李家店村2015年成立的村级合作社,在村党建引领下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现已带动全村发展草莓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多家,担负起全村草莓生产总体规划、发展、销售、服务等一体化建设工作。多家草莓合作社注册了“马家岗”“北小圃”等品牌,共同组成“马家岗草莓”“丹东草莓”大品牌进入沈阳、大连、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全村拥有草莓经纪人50多位,销量大的电商经纪人共80多人,依托强大的电商销售队伍,李家店村草莓销往全国各地,且出口国外,全村电商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李家店村草莓已形成一条有序的产业链,从脱毒苗选种到自主育苗,从冷藏苗栽培到综合丰产,从无害化生产到有机生产标准,从精品包装到极速快递发展,草莓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大棚钢构、保温、泡沫箱、包装箱等行业快速发展,草莓快递网点不断增加且提高发货速度,全村设立快递网点5家,分收点12家,以“次日达”的速度,将草莓运到全国各地。草莓业的产销服务及多产业的融合,也为草莓生产解决了后顾之忧。12/20
- 辽宁丹东:小草莓映红致富路12月15日,龙升村果农在采摘成熟的草莓。在丹东市汤山城镇龙升村,果农采用冷冻苗繁育技术种植的草莓,比正常温室草莓提早上市。近年来,丹东市汤山城镇以草莓为主的“小浆果”特色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已有草莓温室大棚113个,总面积达200多亩,由原本的单纯种植转变为产供销一条龙,带动当地种植户增收。12/20
- 辽宁丹东:成功获批全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12月16日从丹东市发改委传来好消息,辽宁省发改委、辽宁省委网信办、辽宁省住建厅、辽宁省营商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辽宁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丹东市和东港市榜上有名,获批辽宁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近年来,丹东市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打造典型智慧应用场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惠民服务水平。丹东市发改委按照此次试点申报要求积极组织协调市直各部门及各县(市)区开展申报工作,经过前期材料组织申报、中期复核、省发改委和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参加省评审答辩等多个环节,最终丹东市和东港市成功获批。对于丹东而言,此次试点获批,不仅是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肯定,更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此次申报成功后,丹东市发改委积极组织项目单位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项目资金申报工作,目前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400万元已下达,丹东市全民智慧健康医疗、城市应急保障工程项目、东港市智慧渔港、智慧安防体系建设首批4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下一步,丹东市将对照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标准,突出丹东特色,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新标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12/20
- 辽宁宽甸县总工会大力推进建会工作夯实组织基础“想请工会帮忙为我们开展业务培训。”12月7日,丹东市宽甸县总工会副主席张乐一上班,就接到了丹东亿龙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龙公司)工会主席张鹏打来的电话,对方表示,公司建立工会时间不长,业务不熟悉,想请县总工会给“上上课”。亿龙公司是县内一家科技型企业,今年在县总工会的帮助下新建了工会,但建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后续的业务指导必须得跟上。今年7月,张乐(中)到基层工会工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指导工作。(资料图)从年初开始,宽甸县总工会就把建会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今年,县总工会助力3家科技型企业建会、4家中小企业建会,吸纳30名商场信息员、11名货车司机、63名家政服务员加入工会组织。工作应该怎么干?是众多新建工会常常面临的问题。县总工会的答案是:规范化运作,示范性引领。今年,县总工会共成功申报了5家全省基层工会工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以“典型引路”的方式达到示范效应。全县22个乡镇、196个村(社区)工会全部完成了换届工作。此外,镇工会联合会的职工帮扶、法律援助等工作同样做得有声有色,成为众多乡镇工会工作的一本生动“教科书”。12/17
- 辽宁丹东东港市住建局: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12月13日,东港市住建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经验交流会。6名支部代表分别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交流了体会和感悟,进一步总结经验,学以致用,推动住建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始终秉承“心系百姓冷暖,服务千家万户”服务理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同步推进,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大实事。今年以来,他们破解多起供热难题,协助燃气企业对东港市地下燃气管网、企事业单位液化气瓶组站、汽车加气站及居民用户开展多次安全隐患排查,切实把实事落到实处。下一步,东港市住建局将继续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景观提质、城区道路桥梁建设、城乡垃圾收储运一体化及供热、燃气安全等重要课题,从问题出发、从小处入手,以惠民利民实效彰显学习教育成果。12/17
- 辽宁丹东:拓展公益培训 帮助妇女就业创业12月13日,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楼满是面点香气。当天,20余名妇女参加了由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的“为民解难题”主题公益面点培训,大家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面点制作。据了解,为了帮助困难家庭脱贫,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从关注女性就业为切入口,启动“为民解难题”主题公益培训,积极组织妇女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就业水平,引导、扶持妇女就业创业。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根据所属部门——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服务属性,就如何帮助困难妇女提高就业本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她们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要课题开展广泛调研。为了保证培训取得实效,帮助贫困妇女切实找到致富之路,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开展市场调研,走访了解当前丹东市贫困妇女就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情况,获悉精致面点制作、糕点烘焙技术服务等十分适合妇女就业,且相关岗位缺乏。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立即就培训项目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行论证,积极对接有关生产服务企业,与企业探讨市场发展情况和培训后的就业吸纳状况。同时,与省内外其他城市培训机构进行联系,点对点了解妇女所思所想。三年来,开展了200余人次面点制作、糕点烘焙技术培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提升妇女的专业技能,为她们再就业打好坚实基础。”丹东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赫娴说。为确保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拓宽培训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与授课老师开展操作互动式交流,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为了强化学员招募的精准性,丹东市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有关媒体面向全市妇女招生,对持有下岗证、低保证、农村户口以及需要再就业、生活比较困难的妇女进行优先考虑,确保公益培训的指向性明确。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