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8只“东北神兽”已和游客见面
      记者6月7日获悉,沈阳森林动物园新引进的8只小狍子已正式对外展出,游客现在去景区,就可以看到这些外表呆萌的“东北神兽”了。  在东北,狍子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动物,又称矮鹿、野羊,凭借呆萌的外表和傻乎乎的性格“走红”,被称为新一代“神兽”。人们觉得狍子“萌蠢”,主要是因为它们受惊以后尾巴的白毛会炸开,思考要不要逃走;会在夜晚的马路中间,借着车灯往前跑,不管会不会被车撞到;被猎人追赶时,会把头埋到雪地里,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狍子的这些行为戳到了许多人的“萌点”,称它们为“傻狍子”。  事实上,狍子并不傻,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很多狍子生存环境很严峻。狍子身体后面的白毛,受惊后会炸开,其实有警示、迷惑、引导的作用,成年雌性狍子带幼崽的时候,会露出尾巴上的白毛,让小狍子跟着自己,“白屁股”在森林中的作用,就好像信号灯在城市中的提醒作用一样。  狍子是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上可“养活”豺狼虎豹,下可辐射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狍子已被列入保护名录,严禁捕猎、买卖、食用野生狍子,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记者刘海搏)
    06/08
  • 辽宁:金融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网沈阳6月2日电(记者丁非白李宇佳)加大信贷投放、制定专项计划、助力复工复产、线上线下发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辽宁省金融系统持续加大对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播撒金融“及时雨”、当好金融“助推器”。目前,人民银行推出的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已在辽宁完成投放,新增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开始实施。  疫情期间,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结合辽宁金融机构和企业生产实际,从8个方面提出35条政策举措,吹响全省金融系统“战疫”号角。在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指导下,辽宁各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卫生防疫、医药物资生产及采购、交通运输等领域资源倾斜力度,通过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办理流程、加大信贷投放、执行优惠利率等一系列措施向抗疫一线紧急提供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辽宁各金融机构制定专项计划、专项激励约束措施,专门配置信贷额度,专门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严格落实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对企业坚决承诺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滴灌抗疫企业。截至5月19日,辽宁142家国家名单内疫情防控重点支持企业中,有92家获得贷款。自1月25日以来,辽宁各金融机构共投放贷款113亿元,其中优惠贷款支持70家,贷款金额19.4亿元。  为满足复工复产企业对资金的连续使用需求,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综合运用续贷、展期、再融资、宽限期、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解决企业因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的还款问题。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依托“复工贷”“中银接力通宝”等产品优化企业融资到期管理,对受疫情影响复工困难的中小微外经贸企业及防疫物资进出口企业,分别给予专项利费率优惠政策倾斜,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辽宁各金融机构还在确保员工安全防护的前提下,灵活安排营业时间及营业网点数量,通过各类“线上”渠道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包含资金汇划、投资理财、国际业务、线上信贷等各类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其中,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开通“农银e开户”线上预约服务,通过线上视频核实开户意愿,让客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在家办理”;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搭建“建行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并携手“微医”等专业平台,通过覆盖全省1.15万个行政村的“裕农通”村口银行和手机银行、“建行裕农通”公众号等渠道,提供在线问诊、防疫知识查询等服务,满足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移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需求,累计服务4.27万个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用户超过68万人。
    06/05
  • 沈阳文化创新型“非遗书店”线上商城启幕
    新华网沈阳6月2日电(记者王莹)沈阳首家融合非遗传承、产业转化、青年创业及阅读社交四大要素的文化创新型“桐视界·非遗书店”线上商城近日启幕,上千种非遗图书、艺术类图书上线,并精选千余类非遗文创推出,数量超过万余件。  据介绍,“桐视界·非遗书店”旨在填补当前非遗类专项图书市场空缺和专业类非遗文化交流平台的不足,解决非遗技艺提升及资源转化受限、创新和产业化不畅等问题,促进现代人群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桐视界·非遗书店”创始人表示,非遗书店实体店也将于近期开业,将通过独特的文化内涵、独有的特色产业运营方式、富有创意的营销方式、多样化的服务及孵化功能,打造“非遗+产业+传媒+智库专家”的新文化产业格局,不断弘扬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06/04
  • 辽宁彰武:木耳采摘忙
      6月2日,在辽宁省彰武县四合城镇大伙房村,村民在辉煌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木耳大棚里采摘木耳。近日,彰武县四合城镇的大棚黑木耳正值成熟期,大棚里一片繁忙景象。近年来,当地菌类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开展黑木耳种植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6月2日,在辽宁省彰武县四合城镇大伙房村,村民在辉煌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木耳大棚里采摘木耳。近日,彰武县四合城镇的大棚黑木耳正值成熟期,大棚里一片繁忙景象。近年来,当地菌类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开展黑木耳种植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06/03
  • 辽宁阜新:芍药花开引游人
      6月1日,游客在大板镇三家子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的芍药花海中拍照。近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三家子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的600余亩芍药进入盛花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6月1日,游客在大板镇三家子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的芍药花海中游玩。近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三家子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的600余亩芍药进入盛花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这是6月1日在大板镇三家子村中草药种植基地拍摄的芍药花。近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三家子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的600余亩芍药进入盛花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6月1日,游客在大板镇三家子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的芍药花海中自拍。近日,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镇三家子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的600余亩芍药进入盛花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06/02
  • 辽宁为重大项目开复工提供金融支撑
    辽宁为重大项目开复工提供金融支撑合作金融机构对接企业和项目180个,新增发放贷款174亿元  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时期,金融保障不可或缺。5月28日,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省主办的“金融助振兴—辽宁行动”效果凸显。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多家战略合作金融机构,持续为全省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复工提供金融支撑。截至5月中旬,合作金融机构共对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180个,批准授信额度1000亿元,新增发放贷款174亿元。  去年10月,我省组织召开“金融助振兴—辽宁行动”主旨会议,会上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谋划在重大基础设施及制造业金融、普惠金融、债权和股权融资等方面进行合作。今年,面对疫情冲击,这8家金融机构倾力帮助我省抗击疫情,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输血”作用。省发展改革委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在辽宁的分支机构建立了疫情防控专项合作机制,利用专项贷款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给沈阳新松机器人、辽宁机场集团、沈阳地铁集团等14家企业新增发放贷款58亿元,中国银行给辽宁宝来企业集团、哈大客专、华晨宝马等28家企业和项目新增发放贷款58亿元,建设银行给华晨雷诺、东北制药、辽展集团等19家企业新增发放贷款58亿元。  受疫情影响,本钢集团一度遭遇资金周转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及时与有关金融机构沟通,并组织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牵头,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在辽宁的分支机构,采取银团贷款方式为本钢集团解决临时性流动贷款。截至4月底,5家金融机构批复专项额度48.3亿元,首轮银团贷款已投放金额20.1亿元,极大解决了本钢集团的资金难题。  “金融活水”的引进,有力支撑了重点项目开复工。目前,省发展改革委重点监测的363个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0%。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巩固与金融机构建立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将“金融助振兴”活动打造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知名品牌、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记者董翰博)
    06/01
  • 文物中的儿童世界
      5月28日,观众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览上参观。当日,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览,展出的50件(套)珍贵文物带领观众一窥清代儿童的生活面貌。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5月28日,观众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览上参观。当日,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览,展出的50件(套)珍贵文物带领观众一窥清代儿童的生活面貌。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5月28日,观众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览上录像。当日,沈阳故宫博物院举办“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览,展出的50件(套)珍贵文物带领观众一窥清代儿童的生活面貌。新华社记者龙雷摄
    05/29
  • 辽宁: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启动
    日前,全省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年内将创建100条以上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1000家以上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  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是2020年我省食品安全建设年重点工作。创建活动将以主体责任落实、管理方式创新、原料安全控制和操作过程规范为重要创建内容,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明厨亮灶”等先进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营造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全省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我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建立示范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业务指导,对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增强示范引领效应。(记者赵铭)
    05/28
  • 辽宁精准扶持剩余贫困人口
     新华社沈阳5月26日电(记者于也童)为切实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确保到2020年底全省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辽宁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因户因人施策,精准扶持剩余1.42万贫困人口,确保其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国家脱贫标准,力争突破5000元,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要求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大力培育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集体经济带贫致富能力,并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作用。  大力夯实产业扶贫基础也是一条“硬核”措施。根据意见,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实现县有扶贫支柱产业、乡有扶贫主导产业、村有优势扶贫产业、户有至少一项有效产业扶贫项目。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自主发展项目,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有代养代种等项目,年内实现每个贫困户有1个以上的实体项目,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意见还要求通过提高低保标准、深化制度衔接、加大救助工作力度等手段,大力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意见对提高建档立卡精准管理水平也提出要求:一是要动态管理,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二是确保退出精准;三是确保档案规范,加强贫困户实际情况与贫困档案、明白卡和系统数据的比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05/27
  • 辽宁:50条土地新政助力脱贫攻坚
    50条土地新政助力脱贫攻坚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  今年,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近日,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针对自然资源领域涉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20个方面,出台了50条具体政策措施,以通过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持。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政策着重突出三大方面。  首先是政策创新,主要集中在优化乡村布局、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推进基础设施和促进数字乡村建设上,采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明确要探索规划“留白”机制,提出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农村公共公益设施、乡村文旅设施及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并进一步保障医疗防疫、应急避难、环境卫生等基础公共设施用地。  其次是政策倾斜,主要针对脱贫攻坚、“飞地经济”、设施农业、旅游业、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文件明确优先安排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各地将“增存挂钩”腾退指标、“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优先用于飞地经济园区;支持设施农业用地,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支持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从事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  第三是政策细化,主要针对耕地保护、养老、教育等方面,文件明确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教育用地,对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等非营利性教育用地,可以依法按划拨方式供应土地,也可以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对营利性民办学校按相应政策供给土地。(张晟南记者刘佳)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