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辽宁
-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全省综合发展水平考核排名第一近日,2021年度辽宁省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揭晓,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1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评排名第一,在全部五大类考评指标中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3项指标排名第一。大连金普新区2022上半年,签约宁波科技小镇、智能永磁电机生产等亿元以上项目58个,投资总额约1010亿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中传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31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总额约598亿元。同时,大连经开区围绕产业升级,布局算力服务、云计算、5G+数字工厂等数字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大连数谷”、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大商所数据及技术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区域算力、算法、数据、云端应用资源协同发展体系。大连经开区积极推进智慧停车场、特来电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智能交通物流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蜂巢5G创新孵化中心等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设施项目,搭建支撑数字赋能、产业升级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中心在大连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揭牌,让更多的科技资源“露出来、聚起来、活起来”。目前,转化中心已搜集整理技术成果资源2000余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近百项;引进入驻科技服务实体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2亿元,登记合同133项。另外,大连普湾经济区在77家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位列第九名,刷新普湾历史最好榜单。08/31
- 辽宁凌源市:大型凌源影调戏《百合芬芳》首演2022年8月26日,凌源影调戏形成百年来第一部大型剧目《百合芬芳》在凌源首演,取得圆满成功,开启了凌源影调戏的新篇章。该剧入选了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辽宁省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将赴哈尔滨参加“菊苑流芳—第七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向黑龙江省人民展示凌源影调戏的风采。近年来,辽宁省通过举办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第一届小戏展演、地方戏曲创作扶持等举措,大力传承发展地方戏曲,取得了良好效果。凌源影调戏亦叫“活人影”,是从凌源皮影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为凌源地区所独有,历经了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百合芬芳》是凌源影调戏发展史上大型舞台剧目的开山之作,也是刚成立的朝阳市艺术剧院、凌源影调戏剧团两家院团的首部作品。《百合芬芳》以凌源百合产业发展振兴为时代背景,以普通花农任百合一家的平常生活为落笔点,着力展示辽西人民身上所具有的善良、坚贞、正义、纯洁等品质。该剧以任百合带领乡亲们种花养花的历程,展现乡村产业发展之路的坚实与厚重。《百合芬芳》首演取得圆满成功,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08/30
- 辽宁省博物馆推出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主题展览来自镇江博物馆的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近20年来首次外借出展。(摄影:查金辉)辽宁省博物馆展览再上新: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近20年来首次外借出展;南宋徐禹功《雪中梅竹图》、明代沈周《东庄图册》等多件海内孤品亮相;明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卷》等绘画“明星大咖”的经典之作展出……日前,辽宁省博物馆推出了中国古代园林绘画主题展览“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除39件辽博自有馆藏作品外,展览还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8家国内知名文博机构的32件重要藏品。此次展览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北京画院承办,展品支持单位有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和旅顺博物馆。展览将持续至10月16日。08/30
- 辽宁沈阳:东北亚文化旅游创意博览会启幕图为博览会现场。(摄影:赵敬东)8月26日,2022东北亚文化旅游创意博览会在沈阳启幕。博览会以“共赴文旅盛宴分享创意未来”为主题,吸引142家参展商参展。展会设置沈阳及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国内、国际、创意科技、舞台表演五大板块展区,以丰富多样的展品、风格迥异的展演、精彩纷呈的推介,全面展示国内外文旅热点城市的特色文化和独特旅游资源。08/29
- 兴产业 优环境 富百姓——辽宁建平县实施“7+1”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纪实年初以来,建平县加快落实全域整治提升规划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施“7+1”工程,确定在每个乡镇(场)街道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一个全域旅游示范点、一条观光休闲示范路、一条城镇建管示范街、一个生态治理示范区、一个群众活动示范广场,同时,织密织牢一张社会综合治理网。扎实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务实举措持续描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建平县老官地镇大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记者张旭摄强调全域布局绘出振兴图景走进建平县老官地镇胡萝卜基地,千亩翠绿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微风吹过,绿叶随风舞动,吸引过往行人和游客纷纷驻足,拍照留念。千亩胡萝卜是老官地镇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今年,老官地镇以打造“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为目标,将土地进行流转,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发展以胡萝卜、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实现经济及观赏作物千亩集中连片种植。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老官地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山水林田各具特色的优势,把文化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融合,精心打造特色旅游景点,构建全域协同发展的旅游格局。年初以来,建平县强化顶层谋划、全域布局,通过完善覆盖城乡的全域整治提升规划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施“7+1”工程,确定在每个乡镇(场)街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一个全域旅游示范点、一条观光休闲示范路、一条城镇建管示范街、一个生态治理示范区、一个群众活动示范广场,织密织牢一张社会综合治理网。建平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治理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目前,立足于产业发展,全县围绕杂粮、果蔬等经济作物,在公路沿线打造旅游观赏产业基地20余处5万余亩。立足于文旅兴县,打造八家花田林海、小塘油菜花海等乡村旅游景点24处。立足于生态改善,突出抓好矿山领域生态环境治理,已治理废弃矿山和生产矿山1.04万亩。初秋时节,在建平县万寿街道域内的东滨河路上,道路西侧带状公园内的花海,鲜花竞相开放。这个带状公园是今年年初万寿街道北三家村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项目占地22亩,投资30余万元,种植树墙600平方米,栽植树木1200余棵,栽种花卉6万余株,这里的生态环境实现大变样。建平县深入实施“文旅兴县”战略,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科学编制《建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五点支撑、一带贯通、一环主导”的全域旅游格局。将牤牛河景区、天秀山景区、双凤山景区、喀喇沁王陵景区、燕长城石匠沟景区五个核心区做出特色、做出体量,打造成为全县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将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铁站、牤牛河、天秀山串联起来,打造建平文化旅游休闲带;将喇嘛山景区、深井休闲农业采摘园、朱碌科杂粮主题公园、青松岭文冠果、喀喇沁万亩丁香等乡镇景区景点与“五点一带”有机结合,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如今,建平县以公路主干线为针,穿点连线、串珠成链,打造旅游环线,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美”的休闲体验。治理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走进八家农场山根分场,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收拾得整整齐齐,休闲广场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凉亭里的老人们正在促膝交谈……人与美景相互呼应,幸福生活随处可见。“以前这里是个垃圾场,路根本没法走。现在好了,路平了、灯亮了,地也干净了。”村民郑子学说。八家农场全面开展村庄美化、绿化、净化和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以“小家美”带动“大家美”,让整个乡村焕发新风貌。人居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群众的生活品质。建平县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来抓,围绕乡村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明化、秩序化,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建平县聚焦“农村生态环境更优美”工作目标,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域整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全程督导,各部门协调联动、下沉乡镇、主动融入,各乡镇(场)街扛起主体责任,以政府所在地和国省干线公路沿线村屯及省级美丽宜居村为重点,实施净化工程,持续对公路两侧、沿线村屯做好“五边三堆”垃圾清理工作,对国省干线道路两侧、街路两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乡镇(场)街驻地行政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实施绿化工程,抓住春季黄金绿化期,对国省干线道路沿线130个村进行深层次绿化,其他130个村各打造一条景观路。实施亮化工程,坚持道路亮化、广场亮化、建筑亮化相结合,改善乡村环境。实施硬化工程,政府驻地以街路两侧硬化、修建边石、广场铺装为重点,设置人行道,铺设人行道砖,加强县乡道路基边坡、路肩、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整修。实施文化植入工程,按照重点镇、县境镇、文化镇、特色镇确定文化植入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省域、县域、乡域边际界标。连日来,建平县小塘镇新城村文化广场内热闹非凡。由村企共同承办的新城村农民文化艺术节在这里精彩上演。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农村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每天都在广场上健身。他们自编自演,以舞蹈、曲艺、配乐诗朗诵等艺术形式,来展现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及新时代农民的新形象、新风采。建平县白山乡裸地蔬菜喜获丰收。记者张旭摄发展特色产业鼓起农民腰包走进建平县小塘镇新城村设施农业基地,一栋栋蔬菜大棚排列整齐,棚内各类蔬菜长势良好。“我们村2个合作社的社员达到了270户,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共建设施农业大棚600栋、6万延长米,流转土地2200亩,年产值近2300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凤雷介绍说。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建平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抓基地、抓特色、抓品牌、抓产业化,确定了优势杂粮、现代畜牧、高效果蔬三大主导产业,以“南部乡镇发展暖棚,北部乡镇发展冷棚和裸地蔬菜,重点打造老宽线公路沿线特色经济带、高效果蔬产业区”的发展模式,形成下窑沟番茄、深井草莓、沙海五营子甜瓜、小塘新城油瓜、黑水西瓜、昌隆裸地蔬菜的农业产业布局。如今,已建设施农业大棚2万余栋,裸地蔬菜达15万亩,形成以发展蔬菜为主,草莓、甜瓜、葡萄等瓜果为辅的产业格局。作为中国杂粮之乡,建平县着力推进杂粮绿色种植,以朱碌科镇为中心,辐射东部十余个乡镇,种植有机、富硒、富锗杂粮101万亩,持续推进杂粮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利用建平杂粮品牌特色,建设综合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规模化经营,全力打造建平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品牌闯市场、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青松岭乡迟杖子村的建平县富民牧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搬运出栏的肉鸡,一辆辆满载的货车将把肉鸡运往朝阳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富民牧业是我们村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我们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经营模式,与朝阳宏发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年出栏肉鸡150万只,日常安排剩余劳动力30余人,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十余万元。青松岭乡迟杖子村党总支书记牛国栋说。走进建平县奎德素镇奎德素村,荒沟上架起的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格外引人注目。“村里利用闲置荒地10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0万元建设了分布式地上光伏发电项目,今年4月14日投入使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奎德素村党总支书记冯瑞明说。建平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着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叠加式”增收。确定光伏电站、土地流转、资源开发、农业实体、村社合一、养殖实体、服务创收等10种发展模式。目前,共建设产业基地424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形成了以老宽线、建三线、小叶线为主轴的3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打造了一大批示范带动力强的产业基地。全县249个村级党组织共领办创办经济实体321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74.3%。08/29
- 辽宁:抓住三大“着力点”提升群众文化品质近年,我省群众文化蓬勃发展、不断向多样化和高品质升级。在今年举行的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中,我省的广场舞《东北情》、合唱《忆秦娥·娄山关》、打击乐《阳光下前行》3组作品入围,并将于8月下旬代表我省参加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只有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品质,才能提高人们的参与度。采访中,多位专家建议,注重吸纳专业人才志愿者加入,文化场馆的各类专业干部到基层多做辅导培训,扎扎实实培育基层文艺骨干,使其成为各地群众文化创作和活动的“带头人”,带领广大群众提升艺术水准,实现我省群众文化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共同繁荣。“静文戏苑”排演的《白蛇传》。吸纳有文艺情结、乐于奉献的专业志愿者参与辅导“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此起彼伏的优美歌声,让经过的路人驻足倾听。8月13日晚6时,沈阳星河九歌青年合唱团的团员放弃周六休息,聚集在排练场紧张备战。8月下旬,他们将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合唱现场决赛。沈阳星河九歌青年合唱团成立于2018年,现有成员近70人。合唱团团长张煜说,他们是由辽沈地区各行各业热爱合唱艺术的青年人组成的公益性团体,一直坚持阳光健康、活泼向上的艺术风格,每周一次固定排练,很多团员是从铁岭、抚顺、锦州、盘锦等地赶来参加。作为合唱团的发起人,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孙雷多年担任该团艺术总监和指挥,给团员进行公益性指导,对大家合唱艺术快速提升有很大帮助。张煜说,合唱需要节奏、音准、发声的训练,发声的强弱、呼吸的调整,艺术感染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缓慢提升的过程,孙雷老师虽已经是音乐界知名人士,但对大家很亲切,总是很耐心地给团员讲解。他这个带头人的帮助与教导,鼓舞着团员,也不断地提升着合唱队水平。如今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非常高,群众文化类型样式也相当丰富,唱歌、戏曲表演、跳舞、器乐、书法、朗诵、模特表演等都有,各种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艺术团体众多,仅沈阳市的合唱团就有1340多个,艺术团体成员来自街道、厂矿、学校、机关等,参与面非常广。沈阳市文旅局原副局级巡视员楼千里说,庞大的各类群众文化团体要想持续开展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必须有一批带头人参与其中。须有组织管理者热心奉献,发挥领导作用;须有一批文艺专业人才,发挥骨干作用;须有一批热情的文化志愿者,发挥服务作用。这些文艺带头人必须热爱文艺、有专业文艺才能、甘于奉献或者组织能力强、受大家尊重和拥护。正是这些不计报酬、自觉担当、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带头人的热情参与和服务,才能保证各类群众文化团体的良性运转和发展。“群众文化团体要持续发展壮大,还应该注意三个结合。”楼千里说,首先是专群结合,即在职或退休的专业人员与业余群众的结合;还有就是军民结合,即部队文艺院团人才与群众的结合;再一个就是老中青结合,搭建年龄梯队,这样融合促进,有利于群众文化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体现出群众文化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在沈阳老北市剧场挂牌成立的“静文戏苑”,是专业人才带领业余群众不断提升艺术水准的范例。2018年,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京剧演员李静文退休后,成立了“静文戏苑”京剧培训基地,多年来已经培训业余京剧爱好者300多人。每周一到周五,都有京剧学员来排练,压腿、踢腿、跑圆场后就开始练习唱、念、做、打。面对许多零基础的戏迷学员,怎样快速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静文戏苑”专门成立了艺术委员会,特邀几位退休的专业指导老师,耐心地给大家讲解、示范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仔细打磨。指导教师乔立莉是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教授,退休后也加入了这个集体。“戏剧讲究人物塑造,展现人物心灵,还需要学习许多形体语言,对于零基础的京剧爱好者是极大的挑战。”乔立莉说,“不过这些京剧学员非常认真刻苦,进步很快。”“静文戏苑”成立4年来,已经排演了许多剧目,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选段,还排演了《铁弓缘》《白蛇传》等传统经典剧目,开展惠民演出80多场,送戏曲进校园、下农村、走厂矿等,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既传播了京剧文化,又让这支戏迷队伍得到了锻炼。今年是李静文从艺50年,采访中李静文透露,年底她准备带领戏苑学员举办多场公益性京剧演出,一方面检验队伍,一方面回报观众。“辽宁拥有众多专业文艺院团,各类文艺人才,提升群众文化质量可以充分发挥本地文艺人才的优势,吸纳专业人才成为志愿者,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水准。”楼千里说。“火红八月”大型主题文艺演出。老战士轻骑兵小分队演出器乐小品《我是一个兵》。百馆千站万村群众文化工程培训数以万计基层文艺骨干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近些年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文化场馆等硬件设施,为百姓创造了众多文化共享空间。有了硬件设施,软件服务同样需要跟进。“群众文化提高的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培育一批文艺骨干。”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国家“群星奖”群众评委钟晓光表示,提高的手段,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馆、群众馆、艺术馆等场馆的各类专业干部,到基层做辅导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培育一批文艺骨干,成为各地群众文化创作和活动的“带头人”,带动城乡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分享者。自2009年开始,辽宁省文化馆启动“百馆千站群众文化培训工程”,这是针对全省14个市百余文化馆、千余文化站基层业务骨干的培训,如今已举办6个轮次79期,培训基层业务骨干人才9102人次。从群众文化理论、音乐、舞蹈、美术等门类知识的初级培训班,到文艺创作、专业指挥等中级班的学习,不仅成为全省基层文化馆、站业务干部加油站,而且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并辐射带动基层业余文艺队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评为第十六届“群星奖”项目奖。为提升最基层的村级业余文艺骨干业务水平,2014年,辽宁省文化馆又启动了“万村培训工程”,目的是探索业余艺术培训科学模式,把为百姓“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这些年,万村培训工程通常选在农闲时间开展,为农民群众参与培训创造最大的方便条件。每到一村,省文化馆组织的培训队伍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附近十里八乡的文艺爱好者结伴而来,有的实在来不了,也会让能来的同伴拍下老师教学的视频回去学习。面对热切渴望学习的基层群众,培训教师一招一式耐心讲解动作要领,敬业的态度和实打实的培训效果,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万村培训工程实施以来,已经在省内各地乡镇进行了323场培训,涉及4600多个村,培训村级业余文艺骨干2.1万余人。怎么能让群众“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省文化馆每年都要到基层调研,按照百姓需要设立培训内容,或者根据国家级、省级赛事活动要求组织创作、辅导培训。每次培训之后,还有问卷调查、满意度调查,为后续有针对性培训做准备。这些做法,让群众文化培训工程实现了由“政府端菜”到“百姓点菜”、再到“百姓参与做菜”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飞跃,推动了城乡业余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百馆千站万村群众文化培训工程,是力争实现全省城乡全覆盖、每村文艺骨干全培训、每名农民全辐射。”辽宁省文化馆馆长王吉祥说,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把群众从麻将桌上拽出来,从婆媳邻里矛盾的纠纷中拉过来,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彰显群众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沈阳星河九歌青年合唱团演出中。多举办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参与文化活动不仅能缓解工作压力、娱乐身心,而且可以提升参与者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水平。“但现在对群众文化的认识有一种误区,认为是退休后老头儿老太太的活动。”钟晓光认为,群众文化不仅是普及问题,而且还有提高问题。8月12日下午,在沈阳市浑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火红八月”大型主题文艺演出正在进行。16支群众文艺团体逐一登台表演,嘹亮的歌声、蹁跹的舞蹈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节目中有一个情景舞蹈《十送红军》,让很多观众为之感动。提起创作过程,沈阳市军旅之声艺术团团长张艳丽说,因为年龄较大和专业水平不高等原因,团员们无法以高难度动作取胜,创作团队扬长避短,设计感人情景来弥补,如妻子送丈夫、母亲送儿子,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赋予歌曲新的内涵。排练中,每个动作、眼神、站姿,团里的文艺骨干带头人都做示范,使这个节目排演得很成功。记者了解到,该团有一批部队专业文艺院团退伍、复员的文艺骨干,还有三成多的文艺志愿者。成立4年来,他们参加各类公益展演60多场,在一次次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在文艺骨干的引领下,零基础的团员得到了锻炼,有了很大进步。如今我省各地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据统计,我省县以上文化馆约有130个,每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4万场次以上,仅馆办群众文化团体就有1000余个,民间文艺团体数量更多。近年来,在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政府部门的着眼点主要放在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上,注重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采访中多位专家建言,应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机制,多组织一些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如开展群众合唱、广场舞、“乡村春晚”“送戏下乡”等巡演,既是服务大众的文化惠民活动,又创造了让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多举办交流会、汇报会、培训会,让群众文艺团队可以互相取经,实现整体提高;同时完善引导激励机制,通过对文艺带头人的适当表彰,鼓励大家的创作热情,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城乡群众文化品牌。近日国家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我们相信,拥有了一批高水平的群众文化“带头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一定会更丰富,小日子一定会更甜美。(本文照片由受访院团提供)08/26
-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辽宁辽阳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纪实近年来,辽阳高新区始终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辽阳高新区投资近10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工业管廊、固废回收、循环利用、园区绿化等系统,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同时,他们还以绿色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培育出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作为芳烃基地的龙头企业,辽阳石化积极助力辽阳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摄影:王志强)建设绿色园区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如今,行走在辽阳高新区芳烃基地,整洁的园区内一座座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时不时会看到往来穿梭的运输车辆,听到厂房内传出的机器轰鸣声。辽阳高新区芳烃基地是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生产研发基地,也是世界有重要影响的芳烃深加工生产研发基地,被工信部和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后5次入选全国600个化工园区三十强、二十强和潜力十强,可以说是辽阳高新区的标志。“不管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处理全部达标,不管是烟尘、噪声控制还是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全部达标,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高新区的天越来越蓝。”辽阳高新区副主任吴琪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高新区的绿色建设成绩。近年来,辽阳高新区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园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坚持降碳减排增效,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探索实施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工程。这里先后依法取缔建成区内20吨以下燃煤锅炉104台、非煤矿山企业3家;统筹运行两大污水处理厂,芳烃基地内实现雨污分流,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推动园区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绿色改造,引导企业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一系列硬举措使得园区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他们还启动了智慧园区建设,投资近2000万元的安全环保与应急一体化平台目前已投入使用,投资1.47亿元的危险化学品停车场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就可投入使用。园区初步实现了安全、消防应急、环保监测、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等多个系统的信息交互、联动互动。环保和安全监控基本实现无死角。不仅要高质量生产,还要高标准宜居。如今的辽阳高新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9%,森林覆盖率达到33.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已超过80%。一个宜业宜居、绿色环保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在蓬勃发展。(来源:辽阳市宏伟区宣传部)创建绿色工厂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改造升级“这像水一样的透明液体叫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可别小看它,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各品牌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它。”在辽阳高新区芳烃基地的辽宁港隆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辉向记者介绍他们享誉行业的拳头产品。目前,港隆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生产基地,产品全覆盖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原料市场。更值得一提的是,港隆公司还是省级绿色工厂,整个生产过程是全自动进行的,生产的溶剂产品全部绿色环保,没有有害物质产生。近年来,辽阳高新区加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创建力度。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提升建筑领域节能标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抓好绿色低碳项目建设,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储存和资源化利用,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时尚。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目前,新复合碳纤维等10项绿色产业加速成长,液流电池电极石墨材料研发生产突破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绿色产品称号;意邦水性环保涂料产学研联盟被列入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高端绿色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园区的绿色产业产值实现21.46亿元,逐步构建起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以创新驱动为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辽阳高新区特别注重推动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突破。2021年,辽阳高新区财政科技支出5863万元,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增加。目前,辽阳高新区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瞪羚、雏鹰企业已达8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10家,拥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8家。辽阳高新区目前拥有授权专利385项,有效发明专利135项,占全市的39.8%。与此同时,作为芳烃基地的龙头企业,辽阳石化正在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企业规模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此外,在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的指导下,辽阳高新区完成了辽阳科技创新创业中心项目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工作,目前正准备接受省科技厅项目验收,通过后将获省科技创新一期资金支持3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省内一流的“双创”工作载体。实行绿色准入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位从外地来辽阳高新区考察的客商在高新区管委会拿到了厚厚一摞表格,上面列出了想要在这里“落户”的各种门槛条件,包括产业导向、投资主体、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资金实力、创新水平、环境影响、安全生产、资源利用共10个方面。辽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英东告诉记者:“高新区引进项目不追求‘剜到筐里就是菜’,必须符合一系列绿色准入条件方可。”设门槛是为了保绿色。记者注意到,在对投资产业的要求中,明确分为7个门类: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部是符合绿色环保发展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辽阳高新区设定的准入清单中,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最为引人关注。要求对项目在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安全生产等方面情况做出详细说明,对不符合产业导向的落后生产类、限制生产类项目,对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且无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辽阳高新区还规定项目采用的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需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生产工艺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消防、卫生有关要求。特别是对新建、扩建、改建、迁建项目涉及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的谨慎引入,规划选址、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需经初审通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上马,加快淘汰原羽毛沟工业区落后产能,优先发展生态产业,坚决降碳减排增效。据介绍,下一步,辽阳高新区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更新及完善入园负面清单制,守好环境底线。加快低碳示范步伐。加大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绿色产品设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生产,力争把辽阳高新区建成绿色低碳示范片区。绿色园区的创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辽阳高新区今年上半年还是实现了引进域外资金31.65亿元,同比增长37.13%的成绩。目前,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辽阳高新区已成长为辽宁省重点工业园区,先后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省级出口重点培育基地、人力资本创新示范区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绿色是幸福生活的动人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色彩。现如今,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辽阳高新区,正以绿色为底色,描绘出一幅低碳环保的生态图。08/26
- 辽宁盘锦:全域展开 全员参与 全面提升去年以来,盘锦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率先在全省提出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并写入盘锦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全市上下将争创工作作为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的具体行动,作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全面全域全员全程争创的氛围日益浓厚,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一幅增加颜值、提升品位的创城画卷正在盘锦大地铺展开来。环境优美、内外兼修的盘锦正向文明城市的“升级版”迈进。(摄影:林松)高效统筹梯次推进争创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盘锦市具备良好的基础: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明的基因已深嵌这座城市。盘锦市清醒地认识到,全国文明城市,既是形象的比拼,又是内涵的比拼,更是细节的比拼,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自加砝码,自压重担,盘锦市委提出,新一轮争创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需求,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省委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盘锦爬坡过坎、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的具体行动。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用争创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在争创工作中,盘锦市构建了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抓创建,市级领导分片包保,市争创办统筹、协调,市直部门各司其职,辽河油田积极参与的争创工作格局。今年以来,盘锦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多次直达现场,以“四不两直”方式暗访检查,现场解决难点问题。各县区分别按创建周期及既定任务,高效统筹、分类施策、梯次推进。市争创办协调全市各责任单位扎实推动创城任务落实,建立重点工作提示单、定期专业测评、媒体曝光、档案资料“三色表”通报等机制,逐步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督查通报见人见事、批评报道点名道姓,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以上率下,凝聚合力,转变作风,城市的气质进一步升华,城市的自信进一步提升,外界对盘锦的发展预期进一步增强。盘锦公交客运集团的志愿者向市民发放文明出行宣传单。(摄影:潘浩)注重“面子”更重“里子”天刚蒙蒙亮,大洼区西安镇王家塘村,保洁员王丙顺已开始清扫乡村马路。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全市284个村屯发生。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盘锦农村和城市的差别正在不断缩小。外地游客眼中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盘锦,不只是外表光鲜的“面子”形象,背后还浸润着筑牢民生“里子”的深层治理逻辑。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围绕这一更高目标,盘锦市形成共识:向更高层次的迈进,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面子”,盘锦市围绕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启动“攻坚行动”,治理城市每一处细小的“伤疤”。全市连续多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落实智慧停车等48项群众“急难愁盼”实事,提升空气质量,绿化覆盖率达43.7%,退耕还河9.1万亩,退养还湿8.59万亩,建成“百公里文明绿道”,新建“四好农村路”707公里,改厕工程验收合格率居全省第一,绘就“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抓“里子”,盘锦市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以立法的方式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停车管理条例》《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建立健全各领域、各行业法治管理体系,不断将创建重心从“面子”向“里子”拓展。各级领导干部发扬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扑下身子实干苦干巧干,决不“绕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科学素养,推进内外兼修、人民满意的城市文明进程。小朋友在盘锦市图书馆参观书法展,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摄影:王克威)面上推进点上突破城市管理犹如棋盘,讲究谋篇布局,精准落子。以创建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大棋盘”,盘锦市追求“谋局致广大,落子尽精微”,既从面上推进又从点上突破,以“点”带“面”,进一步抬升全市整体文明水位。面上推进,盘锦全域全方位同频共振,追求各链条转速相同、紧密衔接。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细化责任,紧盯问题和短板,抓紧整改,不断推动争创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辽河油田等中省直驻盘各单位与市相关部门无缝对接,合力攻坚,汇聚起推动文明争创的强大合力。点上突破,把盘山县作为争创工作的重中之重,县级层面全力以赴,市直部门全力支持,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力争在我省率先实现没有县级文明城市、没有全域文明城市的“双突破”。同时,全市下足绣花功夫,根除城市顽疾,从小处着手,在细节上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分类分解任务清单,制定印发《盘锦市2022年文明城市创建六大攻坚行动实施意见》,围绕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6个方面,精准施策,靶向整改,通过跟踪督办、新闻曝光、督查专报等监督跟进方式,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兴隆台区文艺专场演出走进社区,为争创工作营造氛围。(摄影:赵之钢)埋头苦干营造氛围盘锦,一座因油而建的城市,当年父辈们在油田会战、农垦拓荒、沿海开发的澎湃激情中挥洒青春和汗水,将埋头苦干的传统和奋斗基因深植这片土地。赓续奋斗基因,今天的盘锦人在争创实践中接过父辈的旗帜,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干出了一番新气象。行动上,盘锦市围绕基础设施损坏情况展开排查,建立台账,挂牌督战,迅速整改。市容上,开展公益广告专项整治,拆除违规广告,整改公益广告破损、增设公益广告等问题。制度上,建立“重点工作提示+‘三色表’通报”制度,每月编发重点工作提示单,指导调度下月重点项目;每季度形成档案资料报送评价表,绿色通过、黄色提醒、红色预警。建立“常态督查测评+媒体曝光”制度,常态化通报督查和曝光情况;建立“责任链条闭合+提醒约谈”制度,逐项研究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形成责任管理的闭合链条。如今的盘锦,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红马甲”,1108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基层一线,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强化道德滋养,全市选树表彰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典型325个,培育国家、省级典型221个,构筑“层层有先进、处处有典型”的生动局面。高标准建设5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爱心邮路”“红孩子成长营”等12个省级志愿服务品牌,51万余人在文明实践中感受温暖。盘锦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市融媒体发展中心开设专栏宣传争创工作动态。各县区、各单位通过媒体广泛传播。依托路旗、电子屏等多种媒介刊播展示公益广告,3231辆出租车顶灯循环播放争创宣传标语,形成一道流动宣传的独特风景线。一束光拥抱另一束光,当下的盘锦,全民融入正在照亮文明星河。规范管理文明执法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盘锦市相关职能部门把办公室建在了街头巷尾,用点点滴滴的“小治理”,形成城市文明的“大气象”。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包联责任,党员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下沉到社区一线,宣传倡导文明新风。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通过法治盘锦、信用盘锦建设,通过文明引导、规范管理和法治约束,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几个月前,兴隆台区的早市摊主充满疑惑:创城与早市“碰面”,早市还能“存活”吗?“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不能简单粗暴,要让群众感到一些柔性和温情在里面。争创期间把早市、夜市一关了之,实际上是一种懒政怠政的表现,该开的还是要开,关键是要规范化管理。”盘锦市委在专题会议上态度鲜明。按照这一管理思路,执法人员经过动员、教育、合理化引导,如今的兴隆台区早市秩序焕然一新,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暖了摊主的心,环境问题有了大变样。在创城过程中,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盘锦市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执法人员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个人或单位,真抓、真惩、真整治。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建立联动机制,加大打击力度整治非法小广告,对印刷、制作非法小广告等场所予以取缔并处罚;重点整治占道洗车、占道加工、占道经营等扰乱交通秩序行为;对证照不全、不亮照经营和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达标的,依法进行查处。对标一流拉高标杆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治理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争创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需要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标一流、拉高标杆,确保公共秩序经得起“细评”、环境卫生经得起“细看”、基础设施经得起“细查”、文明实践经得起“细问”。连日来,盘锦市主要领导先后来到农贸市场、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等地暗访调研、查找短板、现场办公。以上率下,盘锦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将争创工作放在心头、摆在案头、抓在手头,既当好指挥员,更当好战斗员,带头参与创城工作的各项活动,为广大群众作出示范。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文明城市的“责任清单”,盘锦市开展日督查、周点评、月调度、年总结,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去年以来,对2万余个实测点位分区域、分类别进行常态化实地检查指导,编发督查通报。同时,聘请第三方公司每季度对各县区文明城市创建情况进行测评,编发督查快报,明确各县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领导带头、干部示范,积极引导,充分调动了盘锦市民的参与热情。每月11日,盘锦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全城快闪行动”即在全市大街小巷全面启动,数十支志愿服务队伍走上街头,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引导群众文明出行,引发近万名群众线上线下互动传播。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着导向作用,8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遍及城乡,志愿服务团队让贯穿全年的文明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在主次干道、广场公园等场所多角度、高频度展示公益广告。截至目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在盘锦正逐渐形成。08/25
- 一座高架桥让“回家路”更舒心说起这十年身边环境发生的变化,陈阿姨十分兴奋。陈阿姨住在沈阳市大东区北海街,小区毗邻北海街高架桥。陈阿姨一家见证了这座高架桥从无到有,也充分感受到交通畅达带给百姓生活的便利。小韩是陈阿姨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17年,沈阳市开展“三引三回”活动,小韩结束了“北漂”生活,回到家乡,成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一名演员。小韩住在浑南区,北海街高架桥通车前,小韩去看父母路上得花40多分钟,高架桥通车后,开车走东一环,只需20分钟左右。俯瞰北海街高架桥和望花立交桥。2013年2月,《辽宁日报》刊发新闻《沈阳市大东区北海街高架桥正月初八“接着干”》,介绍了为确保高架桥在全运会前如期开通,施工人员正月初八集结,开始新一轮施工工作的情况。陈阿姨指着窗外的北海街高架桥跟记者讲述。陈阿姨居住在上园街道高教社区,这里地处皇姑区与大东区的交界地带,也是北海街高架桥与望花立交桥交会的地方。2013年,北海街高架桥的施工人员在当年正月初八时再次集结,开启新一轮建设工作。“我跟老伴儿2005年搬到这里的。那时我还年轻,身体也好,天天骑着自行车出门儿。”陈阿姨说,“没有北海街高架桥的时候,我们想去一趟北陵公园,那可是费了大劲了!路远不说,有些路段人车混行,还非常危险。高架桥建成通车之后,公交线路开了十几条,而且好多都是空调车,乘坐起来非常舒适。现在,地铁十号线也通车了!就算是去铁西,算上换乘,也就是二十几分钟的车程,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方便极了!”建设者们的艰辛付出成果显著。如今的北海街车水马龙,成为连接沈阳东部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桥通了,路畅了,环境好了,幸福指数也更高了。这十年,我省加大道路桥梁建设,着力保障百姓通行便捷顺畅,不断提升城市路桥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出行时“路畅心舒”。08/25
- “大河之澜”——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首届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季9月启幕放歌新时代,起舞新征程。“大河之澜”——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首届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季,将于2022年9月1日在沈阳正式启幕。演出季历时两个半月,精选15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涵盖话剧、歌剧、儿童剧、芭蕾舞剧、民族音乐会、交响音乐会、电声音乐会、舞蹈晚会等多个艺术门类,在辽宁大剧院集中展示,共将演出28场。这是省文化集团所属四大院团经典作品和近年新创作作品的首次集中展演,是省文化集团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一项具体举措。演出季将以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本届演出季是“辽宁省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重要组成单元,是省财政厅惠民演出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演出季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辽宁省演艺事业交流中心共同承办。为举办好这次活动,省文化集团立足工作全局,认真遴选展演作品,力求把此次演出季办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群众喜欢、影响深远的艺术盛会。围绕宣传阐释辽宁“六地”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演出季开幕首推抗战三部曲——话剧《祖传秘方》《开炉》《天算》;传承和弘扬抗联精神,原创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将再现辽沈舞台;用音乐礼赞新时代,交响合唱音乐会《新时代之歌》最新创作推出;为使观众能够重温舞台艺术经典,采用西洋大歌剧形式又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史诗性正剧——中国歌剧经典作品《苍原》复排参演;歌颂辽宁人民昂首阔步新时代,首部以辽宁母亲河为题材的交响音诗《倾听辽河》将唱响辽河之畔;聆听电影音乐,追寻温暖记忆,经典影视金曲音乐会《流金岁月》不容错过;聚焦儿童心灵健康成长,大型原创儿童剧《大栓的小尾巴》再次与小观众们见面;展现民族艺术特色,舞蹈诗剧《月颂》、民族音乐会《国韵芳华》、民族舞蹈精品专场《舞与伦比》汇聚精彩;彰显国际一流芭蕾艺术水准,国内独家版权的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斯巴达克》、“世纪舞者”马拉霍夫量身定制的第25版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及荟萃芭蕾精品的《明星GALA》在本届演出季上也是特别值得期待。本次演出季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时间相对集中、演出安排密集,从9月1日到11月14日为期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平均每周要有3场演出,这是对集团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考验;二是演出场所固定、剧目集中呈现,15个作品全部安排在辽宁大剧院演出,目的就是立足这一辽沈观众熟知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集中展示我们的艺术成果;三是体现惠民宗旨、艺术回馈人民,精心设计多套购票优惠方案,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观演选择;每场均推出惠民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让高雅艺术走近百姓;四是发挥平台优势、线上线下结合,剧场演出与线上播出互补,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大服务覆盖,实现更广泛意义的惠民;五是专家云集荟萃、把脉创作方向,演出季期间将召开4场专家研讨会,为各主题作品把脉,为下一步创作方向出谋划策;六是创新文创产品、探索产业新路,推出数字文创产品,丰富与观众的互动形式,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践行文化工作使命、繁荣新时代文艺创作,省文化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抓创作、抓演出,树形象、树品牌,用优秀文艺作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建功新时代。以“大河之澜”命名,策划举办首届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季,是一次探索开创演艺品牌的大胆尝试,是一次对近年文艺发展成果的自我检验,也是一次回应社会各界关切的总结汇报。通过这种集中式的展演,激发文艺院团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创造活力,发挥“省级代表队”引领推动作用,进一步激活演出市场,打造优秀文艺演出品牌,促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推进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聚磅礴力量。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