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辽宁
- 辽宁葫芦岛:夯基垒台 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大后劲在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让葫芦岛人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振兴发展的信心。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近年来,葫芦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迎难而上、勇毅前行,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逐步追赶态势。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省排名较去年同期均有上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二季度实现增幅回升。工业经济稳步恢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逐月收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2%,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4%,稳住了工业经济“压舱石”。投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工业投资比重升至40.9%,房地产投资比重降至40.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2%,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4.3%,对稳定投资形成有效替代和支撑。市场主体预期向好,全市3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产率98%,339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率97%,67家重点农事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5%。日前,在葫芦岛市绥中县东戴河新区,由云的(辽宁)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无人驾驶智能出租轨交系统(PRT)完成中试。未来,个人通过手机APP,就能像打出租车一样乘坐这种智能化的空轨“云的”,此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与地铁等公共交通实现优势互补。创新为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为葫芦岛带来双重机遇,振兴发展前景广阔。“三破三立”解放思想开新篇今年年初,葫芦岛籍的杨女士收到北京一家公司的录用通知,公司要求开具亲属关系等一系列证明,而此刻家乡因为疫情暴发正在重点管控,无法回去办理。万般无奈之下,杨女士把电话打到了户籍所在地葫芦岛市龙港区龙湾街派出所,民警对她说:“别着急,我们现在是‘零证明’城市,您在网上就可以开具相关证明。”很快,杨女士便如愿以偿了。建设全省首个“零证明”城市,是葫芦岛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成果之一。解放思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葫芦岛市对标国内先进地区,以“三破三立”解放思想,不懈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临门一脚’能不能踢好,这个项目能否按时开工,就看你的了。时间有成本,不能再绕了,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才是正道。为百姓干事,有什么不敢担当的?如果再因不敢碰硬耽误了工作,就主动提出换岗位吧。”一次工作会议上,葫芦岛市主要领导点名某县长。不破不立。破除“绕道”文化,树立斗争精神。葫芦岛市领导认为,“绕道”是避责、不作为的直接表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项目在落地环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相关部门要勇于担责,针对客观存在的难点问题,想方设法为企业和项目解决问题,以新作风赢得信任、以新形象赢得预期、以新环境赢得未来。一年多来,在葫芦岛市各类评先选优公示中,市场主体和基层群众渐成主角。这源于葫芦岛市去年明确了评先选优的主体是基层企业和群众。有人说,原来评优中基层单位少,是因为企业不申报或是条件不合适。“这种想法是明显的‘官本位’意识作怪。我们不能让企业围着政府转,而是要主动登门,全心全意服务企业。”葫芦岛市领导强调。“始终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一员,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才能把事情办好。”如今,这种观念已成为葫芦岛市领导干部的共识。破除“官僚思想”,树立平民意识。葫芦岛市委要求干部要常照“镜子”,审视自己、提醒自己不要忘本,不要膨胀,不要迷失,真正发自内心地帮助群众做实事、解难事、办成事。破除“被动心态”,树立争先精神,如今已经成为葫芦岛市干部工作作风的新气象。以前,一部分干部有“躺平心理”,工作总是被动拖延应付。如今,葫芦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对该办且没有政策瓶颈的事,痛痛快快办;对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阳光操作、特事特办;对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共性问题,改革创新办。科技赋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6月14日,葫芦岛市举办京津冀(葫芦岛)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线上签约仪式。葫芦岛市分别与先进金属材料涂镀国家工程实验室等8家国家级科技平台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今年,葫芦岛市紧盯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招商,力促“京津冀研发,葫芦岛转化”“京津冀孵化,葫芦岛产业化”,引进合作平台11家,落地科技项目24个。去年以来,葫芦岛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与省科技厅合作建设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拿出1600万元财政资金奖补54家瞪羚、雏鹰、高新技术企业,启动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环渤海湾研究院,与中科院葫芦岛国家技术转移中心、3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一道,拉开葫芦岛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的帷幕。智能“云的”项目,是去年成立的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高速成长结出的成果。转化中心与东北科技大市场合作,启动建设了科研区、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及中试区、成果转化区、服务配套区等服务体系,为高技术企业、项目、人才来东戴河创新创业提供全产业、全链条、全要素的科创服务,凝聚创新要素,全力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新动能。如今,这里正在向着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先导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科技型企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大步迈进。葫芦岛市带土移植和厚土培植并重,以制度创新培植优化创新生态。聚焦支持创新区域、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等方面建设,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基金)池,以重奖激励社会各界加大科创投入,打通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的创新通道,打造开放式、网络式、集聚式创新生态体系。“十四五”期间,葫芦岛计划构建以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0个以上,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50个以上,引进“带土移植”人才团队100个以上,培育雏鹰企业100家以上、瞪羚企业50家以上。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培育百亿级科技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抓项目促发展随着年产100万吨连续重整芳烃联合装置项目完成中交,锦西石化公司从“纯燃料型”向“化工芳烃型”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基本完成,“减油增化”和“油转化”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葫芦岛市纳入省项目平台的“三篇大文章”项目共114个,总投资14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9亿元,预计今年61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其中,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计划实施19个项目,其中两个项目设备安装基本完成。葫芦岛市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抓项目,全力抓好工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促进工业投资稳步提升。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7亿元,同比增长37.2%。咬住项目建设不放松。今年,葫芦岛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首次突破500个,新建项目近年来首次高于续建项目,亿元以上项目占比近50%。党政领导带头包保73个重大项目,包保市领导、地方政府、市直部门、项目企业、施工单位定期“五方云见面”。截至目前,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79%,同比增长4.9%。徐大堡核电3号、4号机组完成投资21.4亿元,扬农大型精细化工项目完成公司注册,兴城抽水蓄能电站即将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原子能研究院京外基地完成地勘,辽能风电项目已经开工,中船、大唐风电项目即将开工,大项目建设后劲十足。全市600人专职招商队伍活跃全国各地,上半年新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均同比增长近30%。以数字化赋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截至目前,葫芦岛市新完成377个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累计477户,绥中调味品溯源等17个二级节点应用场景正在打造。实行“一企一策”,推进龙源采油等10户企业开展“全标识工厂”等数字化转型,凌河化工智能生产线建设初见成效。全市上“云”企业628户,其中规上企业58户。目前,全市23项产品(技术)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14户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户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锦西化工研究院被评定为第三批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构建“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抓住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双重战略”机遇,葫芦岛正在深入实施“一带一区”协同发展三年行动,加快“一通道六基地”建设,融入辽蒙欧(新)海陆大通道,建设全省清洁能源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核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京津冀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旅游休闲目的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地,力争“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000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二阵营,打造东北具有较强竞争力城市。09/08
- 共绘文明新画卷——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全民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纪实“喀左,民风淳朴,县城优美。”到过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评价的背后,是喀左人民创建文明城市的艰辛付出。近年来,喀左县委、县政府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拓展服务领域、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乐于创建、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局面。“最美喀左·有你有我”是口号也是行动。让我们走进喀左,体验文明,感受幸福!喀左县环境优美、宜业宜居。以全民共建汇聚文明力量行走在喀左的大街小巷,驻足在建筑围挡、电子显示屏、社会宣传栏前,一幅幅共筑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公益广告迎面而来,人们在享受着城市美丽景观的同时,也感受到城市满满的暖意与正能量。创城,在升华市民道德修养的同时,也为一座城市矗立起向上的精神地标。如何调动起一切力量创建文明城市?创城工作一盘棋,要有一个格局高、视野宽、动作顺畅的指挥系统。喀左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15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60个部门单位、2个街道为成员的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下设指导组、督查组、宣传组和材料组四个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综合、督导、协调和保障工作。印发《喀左县2022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1+10”专项行动方案》《喀左县2022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制订《喀左县创建文明城市专项规划》,明确创建“路线图”“时间表”。为更好地调动各乡镇街区、各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落实落细,喀左县制定了《2022年喀左县创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将全县承担创城任务的75个乡镇街区、各部门和单位依据创城工作任务的不同,划分为3个考核类别。考核方式采取创城督查组日常督查、省测评组测评结果运用、第三方测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类考核对象设好、较好、合格三个等次,等次比例分别为25%、50%、25%。半年考核一次,对排名前三位和后三位的单位,在县委常委会会议上进行通报,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推动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喀左县委、县政府要求在创城全过程中,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使创城过程真正成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成为群众自觉实践、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让群众成为创城的主力军、创城的受益者和创城成效的检验者。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在喀左大地激荡开来。以城市提升筑牢文明根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千头万绪,从何抓起?喀左的答案是从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抓起,办实事、解民忧,精准做好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工作,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指数。老旧小区改造是居民“心头事”。“路通畅了,过去坑坑洼洼的道路现在都重新进行了铺设;以前影响停车秩序且不实用的大花坛也被拆除了,小区停车更加方便了。”住在新华小区的李女士谈起小区的变化,笑语间透着掩饰不住的幸福。新华小区是喀左县老旧小区改造对象之一,位于利州街道新华社区,小区先后经历了三次颇具规模的改造,完成了小区路面维修改造、绿化树木补植、电动伸缩门和庭院灯安装、门卫保安室水电暖改建、业主活动室改造、外墙和屋面保温施工等工程。2020年,又对化粪池、污水管道、供热管道、自来水系统、路面、庭院灯、生态停车位、楼梯踏板扶手、楼道、院落围栏和大门等项目进行了更新改造。改造后小区的路更平坦了,停车更方便了,楼道更整洁了,环境更美了,居民的日子更顺心了。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就在哪里。喀左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做好道路维修改造工作,完成雨污分流、智慧路灯安装、节能路灯改造等工程。做好城市绿化工作,积极建设城市“口袋公园”。做好大凌河景区、龙源湖景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作。抓好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加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城区人员密集场所和居民小区消防通道进行治理,对堆放杂物、乱停乱放等堵塞消防通道行为进行整治。创城带来的变化前所未有,每个人都感受深刻。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喀左县已完成青年街北段、凌云街、昌盛街等路段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工程10公里,大北线路灯改造架设灯杆831基。老城区主要街路进行重新铺设,完成滨河北路以北道路改造141公里,滨河北路以北全部人行道翻建,面积约40万平方米;完成滨河两岸甬路改造4.9万平方米,改造完成背街小巷3.7万平方米,对县城内3815基路灯进行节能改造。高压钠灯改LED路灯的灯头更换、路灯单灯控制改造;部分路灯杆挂载WiFi功能,同时在团结路(昌盛街—青年街)、湖南路(青年街—龙凤大街)和青年大街新建10米智慧灯杆合计194基;对老城区66KV高压线4.5千米及14座高压电塔进行迁移建设。以精细治理彰显文明气质“城市三分建七分管”,需要在精细化、智能化上下足绣花功夫,用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城市的品质。喀左县全面落实门前包保责任,强化所属部门系统的指导和监管职责。规范户外广告、商业牌匾,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规范管理建筑工地,实行封闭管理,严禁车辆带泥出入施工工地。推进公共卫生间及无障碍厕所建设,实现城区无障碍化卫生间全覆盖。环卫部门加强路面保洁,实施道路洗扫车、道路洒水车、扫道机等车辆设备与人工清扫保洁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城区清扫保洁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七净六无”清扫作业标准、“两扫三保”工作模式。垃圾清运工作实行垃圾收运车循环收集运行方式,对城区67条主巷路及27条分巷路清扫保洁,确保垃圾及时清运、无死角,全城生活垃圾达到“日产日清、车走地净”管理标准。建设管理水冲公厕55座,管理员定人、定岗、定责,严格执行“十洁六无”工作标准。道路交通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题,喀左县整治道路交通秩序,规范管理出租车,加强城市公交管理,解决停车难、乱停车问题,推动全县道路交通秩序显著好转。截至目前,共出动警力8900人次,警车2880辆次,宣传车180辆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份,电动车上牌8000台次,清理“僵尸车”29台,增加10处不礼让行人抓拍设备和6处红绿灯设备。喀左县将继续施划停车位2000个,并在城区10个主要路口安装“交通安全提示小喇叭”;对城区交通秩序进行常态化疏导,坚持高峰岗执勤,严厉查处乱停乱放不文明行为,为辖区居民安全文明出行保驾护航。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喀左县按照依法管理、疏堵结合、彻底治理的原则,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方式进行全域综合治理,彻底消除各类欺街占道行为,确保实现常态化管理。截至目前,喀左县依法暂扣各类屡教不改流动经营商贩的商品和经营工具1300余件次。“三小”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美观和形象,喀左县重点对城区主次干道、居民小区、背街小巷、景区景点、沿街公共设施两侧的小招贴、小广告、小喷涂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城乡农贸市场、县城出入口、客运站、高铁站等周围以及城区沿街两侧店铺门窗贴字、进店台阶上的宣传标语、杆体(墙体)等处的小招贴。在市场商场环境提升行动中,做好商场创城标准化建设,组织企业在显著位置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规范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诚信建设”等公益广告;场所内部设置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消防设施、“一米线”标识和禁烟标识等;加大对市场商场监督检查力度。对经营资格、经营秩序、食品卫生进行督导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使市场商场食品经营户亮照率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加强市场活禽售卖宰杀管理,推动“市场独立设置活禽售卖宰杀区域或无活禽宰杀”要求落实到位。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小餐馆和校园周边餐饮单位专项整治行动,实现小餐馆和校园周边餐饮单位100%持证照经营、100%亮证照经营、100%配备消毒设施。文明城市创建有标准,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无止境。喀左县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文明城市治理精度不断提升。以素质提升滋养文明内涵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文明风尚浸润人心。市民积极参加“小手牵大手清洁家园”活动。喀左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把市民素质提升与以创城为载体深化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支专属志愿服务队和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作用,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医疗卫生、疫情防控、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喀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各乡镇街区232支志愿服务队、4614名志愿者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4万余人。理论宣讲深入人心、为民服务精准细致、志愿服务温暖贴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文明之风沁人心脾、生生不息,广大群众越来越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文明,文明让生活更幸福”。文明素质提升从娃娃抓起,昭日格艺术素质成长中心作为喀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之一,充分发挥教师、学员队伍优势,成立了“红领巾义务宣讲团”,该宣讲团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学校、社区等地,以快板、三句半、小品、舞蹈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知识、文明出行、文明养宠、法治知识等,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教育活动100余场次,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文明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志愿服务展示着城市的新魅力,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以各级文明单位为主导的县直各机关单位纷纷派出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各单位按照县创城办总体规划,依据就近原则,在全县25个行人和车辆比较密集的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服务。为保证文明交通引导服务规范,保证广大志愿者人身安全,县创城办统一配备了志愿者服装,县交警大队组织了专题培训,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强化纪律要求。广大志愿者在每天早晚高峰期开展一个小时的文明出行引导服务,及时提醒行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提示机动车礼让行人,提醒摩托车驾驶者、电动车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爱如种子,一旦生根发芽,便凝聚起全社会向善的力量。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也积极行动,利州车友会俱乐部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文明出行、创城有我”文明交通公益宣传活动,印制200份“文明出行、创城有我”车贴,以俱乐部成员为主体,严格遵守文明交通秩序,做文明出行的宣传者、倡导者、践行者;县融媒体中心、交警大队、利州车友会联合拍摄了“文明行车、创城有我”公益广告,在全县范围内广泛传播,收到良好效果;县交警大队联合县内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工作人员向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和家长详细讲解文明出行知识,引导更多市民做文明行车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时光沉淀出喀左城市的醇美与从容,绘就文明和谐的隽永画卷。09/08
- 辽宁文物惊艳亮相国博9月4日,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辽博馆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辽宁出土文物“东方维纳斯”。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转了几道弯,步入地下一层,就来到“古代中国”展厅。展柜里,柔和的射灯下,一件件从历史深处走来、充满了岁月沧桑感的精美文物映入眼帘。“这件叫什么?叫‘筒形彩陶器’。”展柜旁,一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隔着玻璃,仔细端详着一件有口无底、造型别致的彩色陶器。这是一件1988年从辽宁省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器,处于红山文化晚期,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母子二人一边查看文物展示标牌,一边用手机查询牛河梁遗址的相关信息。紧邻筒形彩陶器的,是一尊同样出土于辽宁的孕妇陶塑像,这件文物前同样围满了观众。“我们在这看到了辽宁的文物。”一位年轻的观众指着标识牌对身边的同伴说。这尊陶塑像只有五六厘米高,虽然缺少了头部和一侧臂膀,但通过隆起的腹部、凸显的胸部,可以判断出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当听说这尊陶塑像被学者称为“东方维纳斯”时,观众都睁大眼睛、认真端详,仔细观看陶塑像的每一个细节。与“筒形彩陶器”一样,出土这尊孕妇陶塑像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遗址,也是红山文化中的重要遗址之一。包括我省牛河梁遗址、东山嘴遗址等在内的红山文化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内容。这几年,随着中华文明和界定“文明”的“中国方案”出炉,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红山文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辽宁地区出土的文物分布于多个历史时期的展柜里。在旧石器时代展区,距今26万多年前的金牛山人头骨让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辽宁那个时候的古人类长这个样子啊。”两名年轻人站在头骨前,轻声交流。金牛山人头骨出土于我省大石桥市,与北京猿人有明显区别,是早期智人,这也就意味着,在距今26万年前,辽宁地区已经有进化得较为先进的古人类在生活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青铜时代,直至清朝,辽宁地区出土或与辽宁地区相关的文物在“古代中国”展厅内都可以找寻到踪影。这一件件造型精美、见证历史的文物,是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的佐证,也印证了辽宁地区有久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皇太极调兵信牌”这件文物前,一位年长的观众驻足停留很长时间。这位来自浙江的观众告诉记者,他知道清王朝发端于辽宁,也知道沈阳有皇太极的陵寝,还知道沈阳故宫,“听说辽宁很有历史,有机会一定要到辽宁去看看。”09/07
- 辽宁沈阳:打造城市优美环境图为浑南市民公园。张文魁摄沈阳切实改善城市环境,不断从小处、细处、实处发力,从提升城市品质入手,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城市环境容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09/07
- 辽宁盘锦:开拓创新谋发展 笃行实干谱新篇早秋的盘锦,红滩绿苇,稻浪金风。置身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与生态共融共兴,转型与重构携手并进,一幅浓墨重彩的奋进画卷正在盘锦大地激情书写。在辽宁振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让盘锦市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充满干劲。大家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推动盘锦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厚植创新生态,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近年来,盘锦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锚定“奋力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的发展目标,盘锦市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抓实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刻理解市情,立足自身禀赋,把握发展规律,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以港兴市不动摇,创新转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正在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生态环境优、发展活力足的振兴发展新局面。点燃创新引擎厚植创新生态盘锦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该怎样转型驶上优化升级的新跑道?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盘锦市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创新路,用创新引领发展,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通过科技和数字赋能,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以营商环境优化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以高水平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盘锦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最优市建设,“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改革不断深化,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医疗付费等3类跨部门联办业务申报材料只提交一次,自今年5月以来,已为企业群众提供集成化服务4000余次;推行柔性执法“721”工作新模式,健全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持续改善。以制度创新激发技术创新热情,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改造升级“老字号”。盘锦市围绕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梳理出34个重点项目,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水平。其中,盘锦辽河油田天意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D-Guid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深度开发“原字号”。盘锦市大力推进“减油增化”,由“石油之城”向“石化之城”转变。推进石化产业建链补链延链,石化产业精细化率已由30%提高到35%。石化产品已由汽油、柴油等初加工产品,拓展到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等较高附加值产品,产品种类正从通用料向专用料、从大宗商品向高附加值产品持续提质升级。随着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不断实现成果产业化,辽河储气库群项目快速崛起,北方沥青环烷基馏分油加氢等一批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基础愈来愈扎实。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插柳柳成荫”——盘锦加快构建“一带双创”中心带,厚植创新生态,打造辽河两岸“南北两园”科创产业集聚区、文创产业集聚区,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快速集聚,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作为领军企业,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众多品牌手机的核心供应商,其生产的马达产品年出货量位列国内第一、世界第三,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兴产业矩阵正在形成。依托辽滨经开区和高新区南北“两心”,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依托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等项目,发展化工新材料等高端产品;依托清华工研院,以氢能储运装备制造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氢能等产业。在创新转型发展升级过程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离不开头部企业的“抒写”。盘锦头部企业资源丰富,深入推进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推动头部企业本地配套,聚力提升石化及新材料、精细化工等5条头部企业优势产业链,着力培育医药康养、新能源电池等7条新兴业态潜力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鼓励头部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带动的产业集群生态圈。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盘锦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近年来,盘锦市积极参与“揭榜挂帅”,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75家,引进建设9家高水平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在高端润滑油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院士团队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抢占发展“智高点”。打造人才高地,9名人才成功入选“兴辽英才计划”,位居全省第四。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华锦集团“三横七纵”信息平台项目获批为国家首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3家,其中,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6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51家,到2021年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83家,雏鹰企业59家,瞪羚企业16家;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2021年技术合同登记额同比增长112.1%,增速全省第一。生态逐“绿”而行擦亮发展底色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色是盘锦的“胎记”,也是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荣膺“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的盘锦,境内分布着各类湿地面积24.96万公顷,吸引了477种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盘锦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向共融共兴的发展之路大步迈进。从空中看盘锦,满目皆翠,宛若巨大绿毯铺展在辽河三角洲,鸟儿凌天振翅,呼唤着同类来此安家落户。以生态之变切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盘锦在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生态为底。盘锦以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为牵动,统筹推进辽河流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坚守湿地生态底线,实施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清理平整围海养殖面积达8.59万亩,恢复滨海湿地面积达6.3万亩,历史问题、生态欠账全部解决。绿色为基。盘锦借势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组建盘锦大米、盘锦河蟹两大产业联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6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8家,建立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25个,蟹稻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0万亩。生态无价。如今,盘锦大米、盘锦河蟹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70.08亿元和314.94亿元。依托生态资源,盘锦市以红海滩擦亮旅游招牌做强湿地观光游;以稻作文化拓展田园风光游;以民宿产业打造休闲观光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生态旅游创意城市,多元旅游形态释放出新活力。产业向“绿”。盘锦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果断淘汰煞风景的产业,工业褪去“黑色素”,产业奔向“绿时代”。作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和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盘锦铁拳“治气”,对4家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城市建成区和工业园区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1%;铁腕“治水”,全部消除劣V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黑臭水体整治;铁律“治土”,修复污染地块约2000亩;铁心“治废”,完成“无废城市”试点市建设,城乡一体化大环卫及辽河油田“无废矿区”建设模式被筛选为全国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模式。传统粮食加工企业,稻壳和米糠会被废弃,但益海嘉里盘锦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别出心裁,不仅将稻壳用来燃烧发电,还用稻壳灰制取白炭黑,适用于生产绿色节能轮胎,每一粒稻谷都会被吃干榨尽,形成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模式。聚沙成塔,绿色转型日渐深入人心。目前,益海嘉里所在的盘锦辽滨经开区获批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探索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全市已培育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9个省级绿色工厂、2个省级绿色园区。用心用情用力提升民生福祉“大坝早市开通早市公交了,以后买菜有专车接送了。”消息传开,双台子区市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菜篮子”无小事。过去,由于赶早市的市民较多,停车位一位难求,步行拎着一大包菜很不方便,现在好了,实事办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治理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盘锦市厘清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为民惠民靠民”理念,既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面子”,盘锦市围绕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启动“六大攻坚行动”,治理每一处细小“伤疤”。落实智慧停车等48项群众“急难愁盼”实事。制定颁布《城市绿化条例》,百公里绿道实现闭环贯通,重点村屯道路绿树成荫,呈现出村村有景、人在景中、村在画中的美丽景象。新建“四好农村路”707公里,改厕工程验收合格率居全省第一。实施垃圾收运等五大类20余项工程,率先完成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创建任务,成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样板。抓“里子”,盘锦市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停车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建立健全各领域、各行业法治管理体系。同时,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科学素养,推进内外兼修、人民满意的城市文明进程。刷新城市颜值,筑牢民生“里子”,市民的幸福指数显著飙升。数据为证,全市连续多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人均住宅面积47平方米,居全省首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乡一体的低保救助标准全省第二;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区域性综合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成为国家公共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今天的盘锦,在奋力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的新征程中,正擂响“奋进鼓”、厚植新动能,高质量发展前景可期!09/07
- 锦州市第八届群众文化活动暨周末文化广场演出精彩上演凌水欢歌,英雄之城添异彩;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谱新篇。锦州市第八届群众文化活动暨周末文化广场演出9月3日晚在东湖文化广场精彩上演。锦州市群众文化活动暨周末文化广场演出,是全市重点文化民生项目,2021年作为辽宁省唯一项目,入选全国“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本届群众文化活动推出7大板块、12项特色活动,让广大锦城人民在“文化盛宴”中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演出在歌舞《盛世风华》中拉开帷幕,来自市京剧团、评剧团、歌舞团、杂技团和群众艺术馆的演员们表演了歌曲《人民江山》,京剧《家国天下》,评剧《花为媒》选段,舞蹈《烟雨襟海山》《剪花》《绣锦》,杂技《旗帜》《舞狮风采》,时装秀《国韵芳华》,歌舞《中华力量》《一束光一盏灯》,大合唱《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精彩节目,演出在歌舞《春风十万里》中落下帷幕。09/06
- 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续写朝阳振兴新篇时间丈量前行的脚步,十年间,287万朝阳儿女踏石留印,夯石筑基,共创未来。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让朝阳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教育鼓舞、备受激励鞭策。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党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确保讲话精神在朝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扛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朝阳市全力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加快打造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今年上半年,朝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48.2亿元,同比增长3.2%;2021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七,比2012年跃升了5位。跨越十年,18.2万贫困人口相继摆脱贫困,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儿;3条高铁相继通车,打开古城发展新空间;这里天蓝水绿,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00天……风涌凤凰山,浪拍凌河岸。新时代的朝阳,更具开放活力、更有创新动力、更富宜居魅力,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续写振兴新篇。在朝阳凌河第一湾,凌河水借着山势绕过一个大大的S湾,形成山水相依的美景。(摄影:王振勇)锐意开拓按下开放朝阳“快进键”以开放的胸襟拥抱未来,向海,朝阳迈出新一步。8月8日,我省举行凌绥、本桓、京哈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的凌绥高速(朝阳段)对于朝阳来说意义非凡,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这座古城“蒙东向海,辽宁北上”的交通枢纽地位。长期以来,偏远闭塞成为朝阳沉重的标签,连绵不绝的黄沙丘陵,困住的不仅是从这里走出的路途,更是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打破交通阻隔让朝阳目及远方:而今,3条高速公路穿越朝阳全境,国道、省道、乡道路网畅通无阻,空中航线直抵京津沪,京沈高铁、喀赤高铁、朝凌高铁全部通车,到锦州港、葫芦岛港仅需1个多小时。朝阳直接融入北京、沈阳、大连“2小时经济圈”,向京向海发展格局全面打开。把开放合作作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一招”,朝阳落子有声,执着而坚定。深化开放合作不止步,朝阳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RCEP协定生效、“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历史机遇,坚决扛起省委赋予朝阳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历史使命,加快打造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变单向融入为双向融通,变承接“挤出”效应为共享“溢出”效应。在这里,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搭建: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成为项目集聚平台和改革创新高地,北票市、凌源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跻身省级行列,龙城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经开区的牵引下,“一县一业”蓬勃生长,北票环保装备制造、凌源汽车及零部件、朝阳县有色金属新材料、建平节能环保材料、喀左半导体新材料、双塔高端制造和数字产业、龙城区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集聚……在这里,富有时代感的项目群加快培育:招商引资中,朝阳坚持南方北方“双区并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主攻京津冀,拓展珠三角、长三角,聚焦清洁能源、通用航空、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高质量项目。8月6日,220千伏华八线、兴戴线成功带电,标志着全省单体容量第二大的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在朝阳县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今日朝阳,正在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全市风电光伏项目装机容量已达338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在开放中引进来,在开放中走出去。时间回拨,就在今年的3月28日,朝阳浪马轮胎在巴基斯坦合资工厂正式落成,这是我省企业积极布局海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以这一项目为引领,朝阳正在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空间。在这里,高品质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深入推进简政利企、服务便民,畅通“书记市长直通车”,破解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全面推行土地组卷审批流程改革,县级组卷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出台公安便民25项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建成电子证明超市……吃技术饭跑出创新朝阳“加速度”走创新路,吃技术饭,朝阳细致入“微”。7月11日,我省公布首批“科技110”服务站,朝阳市7家单位跻身其中。目标清晰可见:朝阳通过三年的建设,将逐步引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并以此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用创新重新定义“朝阳力量”,既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形势所迫,也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所在。朝阳市委、市政府以等不得、慢不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抓创新、谋发展。——聚焦产业深度融合,朝阳实施科技赋能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2021年,百个省、市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组建起来。联盟以骨干企业为“盟主”,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合力聚焦聚力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半导体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3年前,朝阳市“带土移植”引进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院士专家团队,大学科研基地里的羊肚菌也被“请”到朝阳县开展试验示范栽培。如今,朝阳县正在波罗赤镇打造国内最大的设施羊肚菌生产基地。精准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朝阳建立“揭榜挂帅”项目培育库和“带土移植”技术攻关类项目培育库,已累计实施项目80个。——聚焦引育创新主体,朝阳保持战略定力,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儿,不断推进科技型企业提质扩量。大力推动孵化器等载体建设,不断催生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实施一批国家、省科技攻关项目;按照“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路径,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朝阳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累计达到532家,是2018年的8.3倍;高新技术企业145家,是2018年的2.3倍。——聚焦人才合力驱动,朝阳招贤引才,悉心培育创新沃土,为科技爬坡添底气。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认识引领实践,朝阳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实施“朝阳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创建“朝阳无距科技”品牌,持续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三燕大地创新沃土结出累累硕果。2021年,朝阳高新技术产值实现265.58亿元,同比增长44.96%,增速全省排名第二;增加值实现54.86亿元,同比增长37.35%,增速全省排名第一。这份荣誉,属于实干苦干的朝阳人。过去的一年,朝阳因“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率成效明显”,被省政府予以表扬激励。生态优先绘就宜居朝阳“工笔画”立秋之后,朝阳城区什家子河上,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监测鸟”的白鹭,或在荷花丛中觅食,或一排排在橡胶坝上休息。生态改善满城春,天鹅、黑鹳等国家一级野生鸟类陆续飞抵朝阳,有的做短暂栖息,有的安家于此。多年来,朝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城市从规划变成现实。最新统计显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朝阳全方位开展造林绿化工程,从2010年至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395.926万亩,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达48.73%(含国家特别规划灌木林)。在此期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同步推进,累计完成生产及废弃矿山治理1.67万亩,建设绿色矿山6座。“春秋季风起、沙尘扬满天”已成为过去时,朝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如今,“碧水环城皆锦绣,山川鸟语唱花香”成为朝阳人最大的幸福感受。没有干净整洁的乡村,生态宜居无从谈起。朝阳市将今年确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突破年,在生活垃圾治理等“四大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美丽幸福乡村跃然而出。在龙城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美了乡村、富了农民。时下,当你从西大营子镇出发,往海龙街道饮马池村和半拉山村、大平房镇、联合镇方向去,沿着主路一路穿行,定会看到一幅幅生动图景:沥青路面平整宽阔;休闲广场设施齐全,太阳能路灯夹道而立;田间地头绿意盎然,农民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天,行走在朝阳,乡间红墙绿瓦,油路蜿蜒入村进屯,自然画卷胜过泼墨挥毫;漫步于市区,河水绕城郭,绿树自成荫,美在角角落落。朝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抓手,统筹推进“十大工程”,营造干净整洁温馨、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切实增强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朝阳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出门满眼绿,推窗可见景。2021年,城区完成文化公园、人民公园建设,实施绿化项目43个,新增绿地面积14.9万平方米。出行更方便:东外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黄河路公铁下交桥改造完成,新建改造一批城市道路和背街小巷。居住更舒适:2021年,改造老旧小区186个,启动实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三年全覆盖计划,彻底解决城区1079栋老旧小区15万居民用水难问题。小区里以前坑坑洼洼的路面平整了,裸露的楼体穿上了崭新的保温衣……家住双塔区红旗街道朝重社区重型小区的居民脸上写满幸福。近年来,朝阳着力补齐历史欠账,打通堵点痛点,中心城区投入28.5亿元,实施城市建设重大项目28个,城市颜值品位持续提升。8月1日晚,朝阳市第二十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在大凌河畔正式拉开帷幕,艺术节期间,陆续安排“大美朝阳赞歌”原创优秀歌曲专场等20场演出,用歌声赞美美丽宜居的朝阳。287万朝阳人相信,执着坚守,终能遇到美好风景;驰而不息,必将抵达梦想彼岸。全面振兴,朝阳未来可期。09/06
- 美丽丹东-丹东风景展播09/05
- 美丽辽宁-辽宁各城市美丽景色09/05
- 美丽辽宁-丹东凤凰山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