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辽宁丹东:今年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66个
    “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66个”,被列为2022年丹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丹东将如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今年,丹东市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各地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自下而上确定提升整治任务,从农民最迫切需求入手,对突出问题进行细化、具体化,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在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过程中,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和原有自然生态资源,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合理需求,科学确定建设优先顺序和标准。瞄准全面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抓示范“点”,实施美丽宜居村创建工程,重点推动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户厕、村庄绿化美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乡风文明等方面显著提升;抓连成“线”,实施“集中美连片美”创建工程,把全市“集中美连片美”区域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的重点区域,严格遵循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区域内生产、生活质量,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融合度,提升区域内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抓覆盖“面”,实施城乡环境一体化创建工程,统筹布局区域内垃圾处置场点,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向周边乡村延伸,在所有行政村开展整洁村创建,形成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良好局面。
    01/17
  • 辽宁丹东:15000个红灯笼点亮街头
    春节即将来临,丹东市区亮化工作陆续启动,街头的节日气氛愈来愈浓。1月12日,六纬路两侧的银杏树上多了一串串小灯笼。据现场的振兴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为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这样的小灯笼,六纬路和七经街将悬挂15000个。
    01/17
  • 辽宁丹东:1568名林长合力守护“辽东绿色屏障”
    1月10日从丹东市林草局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决策部署,丹东市扎实有力推进林长制见行动、见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全面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的四级林长组织体系,1568名各级林长合力守护丹东的绿水青山,助力丹东市生态文明建设。丹东林草资源丰富,素有“辽东绿色屏障”之称,是辽宁省重要水源涵养区,具有“面积广、资源丰、物种多、生态好”的特点。近年来,我市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加强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推动林业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统计数据,丹东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1.9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99.13万公顷、全省第一位,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4.3%。森林蓄积量6369.40万立方米、全省第二位,森林覆盖率65.12%、全省第三位。现有草原面积3.83万公顷、湿地面积17.49万公顷。近年来,丹东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旅游、新业态产业加快发展,这为丹东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丹东市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多次召开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议。据介绍,丹东市在充分借鉴外省市推进林长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丹东实际出台了《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丹东市林长制市级会议制度、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市级林长制协作单位工作制度、市级林长制督查制度、林长巡林制度及林长制考核办法。“林长制是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第一林长和林长,部门协同配合,以林长、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护架构。”该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我市四级林长总计1568人,其中市级林长10人、县(市)区级林长68人、乡(镇)级林长801人、村级林长650人、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林长39人,形成了“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的“横到边、纵到底”全链条责任。“我市将按照国家和省推行林长制工作的统一要求,严格落实林长公示牌规范设置工作。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在全市形成知晓、支持、参与和推动林长制工作的浓厚氛围。”丹东市林长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丹东市林长制工作将在“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上继续下功夫,落实各级林长责任区域,市级林长负总责,做到一级林长抓一级,一级对一级签订责任状。将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对表现优秀的“一长两员”进行奖励,并将林长制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将完善林长制智慧平台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手机护林APP,加强对“一长两员”培训,实现护林、防火、防盗伐、防病虫害智能化全天候监管。在尽快形成完善责任体系的同时,纵深推进林长制,让丹东的天更蓝、水更清、林更绿。
    01/17
  • 【三美】所以,丹东是辽宁最“温暖湿润”城市?
    01/14
  • 守护“辽东绿色屏障” 1568名林长上岗
    丹东素有“辽东绿色屏障”之称,是辽宁省重要水源涵养区,具有“面积广、资源丰、物种多、生态好”的特点。近年来,我市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加强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推动绿色成为丹东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决策部署,截至去年底,全面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的四级林长组织体系,1568名各级林长合力守护丹东的绿水青山。根据统计数据,我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1.9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99.13万公顷、全省第一位,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4.3%。森林蓄积量6369.40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二位;森林覆盖率65.12%,居全省第三位;现有草原面积3.83万公顷,湿地面积17.49万公顷。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旅游、新业态产业加快发展,为全面推行林长制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我市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充分借鉴外省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丹东实际,出台了《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包括丹东市林长制市级会议制度、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市级林长制协作单位工作制度、市级林长制督查制度、林长巡林制度及林长制考核办法。“林长制是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第一林长和林长,部门协同配合,以林长、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护架构。”市林长办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我市四级林长总计1568人,其中市级林长10人、县(市)区级林长68人、乡(镇)级林长801人、村级林长650人、重要生态功能区域林长39人,形成了“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的“横到边、纵到底”全链条责任。接下来,我市将在“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上继续下功夫,落实各级林长责任区域,市级林长负总责,做到一级林长抓一级,一级对一级签订责任状。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对表现优秀的“一长两员”进行奖励,并将林长制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完善林长制智慧平台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手机护林APP,加强对“一长两员”培训,实现护林、防火、防盗伐、防病虫害智能化全天候监管,让丹东的天更蓝、水更清、林更绿。
    01/14
  • 辽宁丹东:老旧小区改出新容颜
    日前,丹东市元宝区兴东街道泰美社区泰和花园小区的居民在小区里健身。泰和花园小区是20多年老旧小区,元宝区通过对外墙粉刷、加装电梯、铺设路面、修建广场等项目改造,让泰和花园小区旧貌换新颜,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01/13
  • 辽宁丹东:316个蓝天!我骄傲了吗?
    2021年1—11月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334天优良天数316天,达标率94.6%位列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省第一2018年至今,我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三大攻坚战役”、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为重点,在污染防治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0亿元,455项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全部完成,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在大气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积极落实“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工业污染源整治,落实低矮面源散煤治理工作,强化移动源污染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先后完成城区7070台居民现用燃煤直燃炉环保节能改造,抽测柴油货车40230台,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2105辆,整治“散、乱、污”企业44家。在水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积极落实“碧水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入河(海)排污口整治,推进落实河长制,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业点源污染。截至目前,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省第一,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1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近岸海域两功能区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应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城市黑臭水体互检达到“优于轻度黑臭”国家标准。在土壤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积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健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工信等部门联动机制,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和初步采样调查,规范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严把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持续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积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凤城市大梨树村被命名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宽甸河口村被命名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做好“绿盾”强化监督工作,强化自然保护区动态监管,完成35个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并销号,依法依规处置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开展矿山治理,对全市104家非煤矿山企业排查整治,对问题矿山企业实施“一矿一策”,现已完成治理任务。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实施计划,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结合美丽宜居村建设在46个村庄开展生活污水资源化治理。截至目前,全市169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25.3%。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手软2018年至今,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持续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5年,我市将继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深入推进大气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土壤生态环境和农村污染防治,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协同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守护丹东的绿水青山努力奋斗。记者/戚文
    01/12
  • 辽宁大鹿岛,探访“耕海牧渔”的生活!
    01/11
  • 丹东一地上榜!首批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公示
    根据国家旅游行业标准《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级划分》,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安排,经评审,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公示名单新鲜出炉。公示的12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中,我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滑雪旅游度假地成功入围。天桥沟滑雪场位于天桥沟森林公园内,地处长白山老岭支脉,北纬41度的滑雪黄金带之上,与著名的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脉处于同一纬度。这里雪期长、雪量大、雪型美、雪质纯,雪景千姿百态,是赏雪、品雪、滑雪的理想之地。滑雪场还开设了戏雪区、马拉雪橇、雪圈、滑冰场等项目,集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给游人带来多元化的滑雪体验。天桥沟滑雪旅游度假区位于宽甸天桥沟森林公园内,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也是一个以冰雪旅游为主业态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曾荣获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以及辽宁省2021年度十佳滑雪场、辽宁省最佳双板滑雪场等荣誉称号。自2009年开发建设以来,该度假区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了辽宁省规模最大的滑雪场。滑雪场核心区面积26.9平方公里,有五条雪道,雪道总面积1800亩,其中高级雪道海拔千米,最大落差500多米,中级雪道全长2.2公里,被专家誉为“黄金雪道”。这里的配套设施极为完善,配有索道、魔毯、压雪车、雪炮、雪枪等,还有滑雪器材4100套。为了让游客找到属于自己的“冰雪奇缘”,度假区开发了林海雪原、冰雪大世界、雪圈、雪地摩托以及东北抗联红色游、房车露营游、野山参文化游等40余种滑雪旅游项目,并提供各类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景区连续多年举办辽宁省大众滑雪比赛、辽宁省冬季旅游启动仪式、天桥沟枫叶节、天桥沟冰雪旅游节等活动。随着天桥沟滑雪旅游度假区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滑雪爱好者前来体验。度假区也将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滑雪场二期工程建设,逐步提升运营管理、旅游安全等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专业滑雪和大众游乐兼具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一直以来,为做精、做大、做强冰雪旅游这篇大文章,宽甸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冬季冰雪资源富集的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经济,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冰雪+体育”、“冰雪+民俗”、“冰雪+文化”等深度融合的冬季特色旅游产品,让冰雪资源释放更多的发展动能,推动“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01/10
  • 辽宁丹东:雪乡满家寨 年俗文化游
    以深度挖掘“年”文化为亮点的青山沟“雪乡满家寨年俗文化游”冬季旅游项目,自新年启幕以来,深受各地游客青睐。景区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由纳春园、瑞丰园、民和园、生肖园、吉运园、美食园、雪娱园等7个特色园组成。雪乡满家寨夜晚的景色绚丽多姿、璀璨动人,宛如童话世界。夜色中的雪乡满家寨成为新年以来,丹东“醉”美冬天的网红打卡地。美轮美奂的夜色与中国红的大灯笼相映生辉,体现了欢乐、喜庆、祥和的“年”的氛围,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