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丹东“雪乡”,开门迎客
    临近新年,宽甸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精心打造的“雪乡满家寨年俗文化游”冬季旅游项目,进入收尾施工阶段。12月31日,“雪乡满家寨年俗文化游”将盛大启幕,计划举办跨年夜祈福欢庆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雪乡满家寨景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冰雪娱乐、满族民俗、满族美食、心灵休憩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旅游景区。到雪乡满家寨来,体验的是银装素裹的冰雪和雾凇景观,景区夜晚的景色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各色灯光绚丽多姿、璀璨动人,宛如童话世界。雪乡满家寨景区以最美中国红的大红灯笼、中国结等为亮化点,各种各样的色彩热烈呼应,体现了团结向上、欢乐、喜庆、祥和的“年”的氛围。12月27日,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特色冰雪景观。
    12/31
  • 辽宁丹东:智慧化改造助推老旧小区华丽转身
    “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改造后一样能享受智能化服务,大家都打心眼里高兴。”12月3日,元宝区兴东街道永安花园小区的居民们看着一幢幢焕然一新的单元楼,眼里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初冬时节,永安花园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示范工程并没有因寒冷而停歇。经过近8个月的改造,永安花园小区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原本拥挤的老旧小区变身集智能、颜值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区,居民都拍手叫好。统一色调的墙面、统一的门市招牌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纵横交错的各类线缆“蜘蛛网”已经全部合理落地,映入眼帘的新型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单元门的门禁系统陆续安装完毕,楼前的智能垃圾回收箱“闪亮登场”……随着改造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智慧”元素被运用到永安花园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智能化改造正在给老旧小区安上“智慧大脑”。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今年以来,元宝区委、区政府以永安花园小区为示范点,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数字赋能、共建共治”的工作思路,发挥小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大力拆违、基础改造、加装电梯、智慧加装等系列措施,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多次使用测试,新安装好的智能路灯已测试完毕正式“上岗”,立柱上的LED显示屏,正滚动播放着元宝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片。LED显示屏上方还加装了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监控社区情况。“这不是普通的路灯,它不仅可以提供高品质、低能耗的照明,还集电子屏幕、广播、监控等功能于一体。”永安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张晓倩指着路灯介绍道,路灯虽然体积不大,但功能齐全,尤其上面的显示屏和广播,可循环播放各类通知,还可以一键报警。在全新打造的永安花园社区党建中心二楼,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大屏幕前调试系统,这里就是小区智慧安防系统的“大脑”所在。监控画面显示了整个小区的动态,小区的各路监控与智能监控中控室连接,通过小区加装的报警系统、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和监控设备等,对进出小区的可疑人员进行筛查。“这个系统全方位提升了小区智慧化管理水平,做到用先进技术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用科技智能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工作人员如是说。“人脸识别成功,请进入。”在15号楼新安装的单元门前,工作人员正在调试门禁系统。不用钥匙、不用密码,居民只需“刷脸”就可以打开小区大门和所居住单元门,方便又安全,进进出出的居民无不对这个智能门禁系统拍手称赞。居民赵女士说,只要在摄像头前一扫,两三秒就能把门打开,“这样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在小区安装后,我和亲戚朋友一说,大家都羡慕我。”老旧小区存在着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治理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张晓倩介绍道,因为该小区以前没有对讲系统,甚至有的单元没有安装防盗门。为解决这些安全短板,此次改造,不仅统一安装单元门,还配套安装了统一的智能门禁系统,居民只需在手机里下载一个APP,通过手机云连接,不管人在不在家,都可以给来串门的亲朋开门解锁,时刻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改造融入“智慧”元素,引入智慧化设施,为居民带来更便捷、更智慧的生活。元宝区城建中心副主任刘阳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期盼从“刷新颜值”上升到“内外兼修”,这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上系统谋划。永安花园小区改造总面积11.7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366户、3000余人。根据永安花园小区及周边条件,此次改造围绕社区中的人、车、物、公共区域及家庭等场景,为社区制定专业化、系统化的安全解决方案,为小区安装了智能路灯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垃圾回收箱、周界防范系统、小区监控系统、基于人脸识别的访客和防疫系统、楼宇云对讲系统、智能充电桩、智能燃气表、智慧水表、智慧养老系统等11个智能系统,同时在物业设置小区智慧化控制中心,进行数据整合,统一调度管理,实现家庭、小区、物业互联。“打造数据智能采集、治理智慧高效的绿色智慧社区平台,元宝区致力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以‘安全系数’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社区工作人员说道。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受益者,通过社区的智慧改造,居民每天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看着小区一天天的变化,觉得住在这里更加有安全感了,“小区改造后不但变漂亮了,也变得更加‘聪明’,一点也不比新小区差,居住得更加舒心、更加安心。”
    12/31
  • 辽宁丹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不久前,在振安区九连城镇套里村村民丁宝军家,一进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听说记者是来了解环保节能炉具的,丁宝军立即接上了话茬。丁宝军:“新锅炉上热很快,节能效果特别明显,我算了一下,一年少说能省1000多元煤钱。”在丁家小院里,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环保节能炉具的益处不仅是丁宝军所说的节能,它还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把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今年的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中,“完成城区4000余台居民现用的燃煤直燃炉环保节能改造,节能效率达到25%,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2019年,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监测部门发布《国控点位高值研判》,指出丹东江湾东路自动监测站点位PM2.5浓度在冬季取暖季污染指数普遍偏高。这立刻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随即开展现场调研,确定是周边居民冬季取暖燃烧散煤所致。统计显示,目前我市冬季取暖以燃煤为主,除采取集中供热外,在平房区、棚户区、城郊等地还有相当数量的居民采用自备炉具取暖,这些炉具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燃烧散煤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2020年,市发改委专门印发《丹东市2020年散煤替代工作实施方案》,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申请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37万元,对我市4处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站点周边的燃烧散煤小锅炉进行整治,将老式直燃炉改造为环保节能型炉具。作为民生工程的延续,今年我市在振安区、元宝区和合作区继续进行节能改造。截至目前,已经对4265台燃烧散煤小锅炉进行整治改造,超出计划265台。新改造的环保节能炉为高效气化反烧炉,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其中颗粒物能削减90%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能削减50%左右,节能效率达到25%。统计数据显示,改造区域的PM2.5浓度值较往年有所降低。“最让大家觉得暖心的是,改造炉具的费用是全免的,这真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丁宝军说出了很多改造户的心声。保卫蓝天我市做的不止这些:►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开展秸秆焚烧管控工作,针对秸秆焚烧火点频发的突出问题,坚持疏堵结合,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开展供热期燃煤锅炉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90家燃煤锅炉企业,发现问题16个,其中,立行立改7个、立案查处9个。►针对供热期超标严重的燃煤锅炉,下发《关于报送超标燃煤锅炉年度治理计划的通知》,要求其制定年度治理计划,限期完成治理任务。►结合在线监控数据,比照燃煤锅炉排放标准和镁质耐火材料新标准,对不能稳定达标的燃煤锅炉和镁砂、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炉窑,制定年度治理计划,明确治理项目。►从年初开始,市生态环境局便加强大气治理专项监管工作,联合市住建局要求各区政府加大城区道路清扫、洒水频次,加强祭祀焚烧管控力度;加强对市区国控站点周边建筑工地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建筑工地达到“六个百分百”要求;加大路边烧烤执法力度,加强餐饮油烟治理。►在散乱污、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上,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陆续排查出“散乱污”企业9家,现已治理完成7家,其余2家正在进行整治。另外,我市211家炉窑企业,已有36家在2021年前三季度完成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一系列举措换来喜人成果统计显示2021年1月至8月丹东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良天数为226天优良比例为93%
    12/31
  • 辽宁丹东:山清水秀城更美
    丹东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通过丹东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未来,丹东市将以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2021年,是丹东市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开局之年。丹东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优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让丹东的山更清、水更秀、城市更美,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绿色环绕、幸福宜居的滨水之城丹东。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今年2月,丹东再获一项“国字号”荣誉,成为今年全国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市”称号的三个地级城市之一和唯一获此殊荣的北方城市。围绕丹东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目标,丹东市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以来,丹东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从单一的工程思维向水生态的整体修复转变,充分发挥“防洪减灾效益”“水生态效益”和“水文化效益”,做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达到人水和谐的目标。目前,丹东市5条黑臭水体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花园河达到长治久清标准,白房河、五道河、九道河、北部山区截洪沟达到初见成效标准。此外,丹东市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11月,全市共清理整治448处河湖“四乱”问题,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小时候经常来大沙河游泳、抓鱼捞螃蟹,那时候的水清啊。”从小在大沙河旁居住的市民葛民辉回忆。后来,由于附近的工厂排污,大沙河河水变得浑浊,沿线生态环境恶化。“这几年,大沙河又发生了好的变化,增加了景观,河水变得清澈,难闻的气味也没了。”葛民辉说,如今大沙河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生活在沿岸的居民感觉很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丹东市不仅在治水上狠下功夫,在护绿上同样做足了功课。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丹东市立足林业优势,科学谋划林下产业布局,探索多种形式的林下产业发展模式。据了解,丹东市现有林地1540.2万亩,位居全省第一位。根据《丹东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丹东市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思路,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政策扶持。“今年一共卖了6万多公斤玉竹,收入十多万元,加上卖板栗的收入,毛收入50万元应该没问题。”东港市长安镇红石村肖振田掰着手指说。2012年,肖振田在红石村承包了300多亩板栗园,林业部门建议他在林下种植中药材玉竹。于是,他投入十多万元购买玉竹种子,开始大面积林下种植。“玉竹管理简单,第一年种下后,再也不用播种,3年后就可以采挖销售。”肖振田说。丹东市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构筑辽东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创建文明宜居新家园一条背街的无名小巷,如今被改造成了“文化巷”。近日,丹东市振兴区为进一步改善区域面貌、优化小区环境、营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将帽盔山街道福景园一条无名路打造成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的“文化巷”。人行路面统一铺设方砖,绿化整齐美丽,墙面统一粉刷,这些变化居民都看在眼中。“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十四五”开局之年,丹东市科学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当今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全面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被写入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报告,将创建目标列入丹东市“十四五”规划,纳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今年年初,按照“项目化实施,工程化推进,台账式管理”原则,丹东制定印发《丹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丹东市202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细化364项工作任务;制定《丹东市202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重点项目清单》,确定13个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坚持城乡一体、市县同创、部门联创,丹东充分激活市辖区、县域、市直中省直部门创建动力,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寒冷的冬日,元宝区七道街道铁路新华小区里却“春光灿烂”。一辆“开往春天的文明号列车”出现在小区墙面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元宝区积极营造创城工作氛围,通过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宣传矩阵,使创城“处处可见、人人知晓”。元宝区在主要街路设置了20处公益景观小品,其中位于金山镇宗裕水世界入口处的创城主题公益景观小品长11米、高7米,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创城主题公益景观小品。除此之外,还在居民小区楼体上设置了插画风格的公益广告,全区共设置7000余块,密度达到每栋楼2块,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居民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将创城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振安区紧紧围绕实地点位测评标准,创新方式方法,稳步推进创城工作,全方位提升辖区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取得了创城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让群众切实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我们社区所辖的老旧小区较多,很多居民楼使用期超过了30年,其中还有4栋居民楼是无物业管理状态,楼道内杂物胡乱堆放,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振安区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党委书记修俊玲说。经过综合整治,居民楼里干净了,杂物不见了,小区环境卫生等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大梨树村办冰雪节,让游客体验冬日乐趣。(摄影:孙德明)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丹东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狠抓落实。丹东市实施城乡接合部综合治理,集中开展黄海大街—浪东线17公里路段专项整治;大力开展29条道路沿街商户台阶踏步改造提升;开展违建整治行动,拆除小区和沿街各类违建1107处、11460平方米;制定建成区废品收购站集中清理工作方案,对城区186户废品回收站开展行业整治。此外,丹东市还扎实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提升道路39条,维修、新增路灯914基,完成路面摊铺26.2万余平方米等;按照标准开展文明设施规范化建设,建设完善母婴室23处、无障碍卫生间41处、无障碍通道41处、无障碍停车位45处;设置展示公益广告9000余处,基本做到公益广告全覆盖;全市2701个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6559个、各种志愿服务活动2.3万余次,参与者达19万余人次;积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已完成21个小区的改造,105个小区正在施工中。坚持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紧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丹东市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2/30
  • 辽宁丹东:加快绿色发展 建设幸福宜居城市
    12月28日,鸭绿江面,十几只野鸭时而嬉戏、时而下潜觅食,远远望去宛如一幅飘逸灵动的水墨画。在冬日的丹东,这是时常可见的景致。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鸭绿江栖息,缘于这里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水和良好的栖息环境,更缘于近年来丹东人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让鸟类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山水为凭,见证着丹东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的生动实践。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养老胜地、中国气候宜居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丹东市的宝贵财富。为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以及最持久的优势,丹东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今年前11个月,丹东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6%,居全省首位;全市1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达到100%。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碳达峰”任务,充分利用森林、海洋等资源发展碳汇经济,探索更加多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同时,丹东坚决兜牢民生底线,积极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造提升道路39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6559个、各种志愿服务活动2.3万余次,参与人数19万余人次;积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今年已完成21个小区的改造,105个小区正在施工中……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等方面,丹东市狠抓落实,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今年,丹东市还全面启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科学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2/30
  • 央视《远方的家》将连续三天聚焦丹东
    核心提示2021年12月27日、28日和29日17:15,《行走海岸线》丹东段三集节目《丹东相册》《海岸线东端的“桃源”岛》《火山下的种植园》,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中心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央视摄制组来到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和丹东人一起追忆抗美援朝期间一支电力抢修队的英勇故事:穿冰衣、冒风雪,争分夺秒舍命保送电;爬铁桥,登高塔,奋不顾身架起生命线。摄制组还与一对摄影夫妻来到鸭绿江口湿地,听他们讲述孵育候鸟的感受,人工孵化604只鸟蛋,与候鸟相伴151个日子,两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妈鸟爸。摄制组登上江海交汇区的小岛,感受这里丰富的海洋资源、安定恬静的海岛生活,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摄制组还赶往宽甸满族自治县,这里是火山下的一片沃土,到处是丰收景象,叫枣不是枣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山坡上到处是掉落的成熟板栗,铺成了一条条绿毯,人们在百年老屋里制作传统美食,晶莹剔透糖三角,熏鸡、熏鹅、粘豆包,老家的味道里藏着浓浓的故乡情怀。《远方的家》系列节目《行走海岸线》是CCTV-4品牌栏目《远方的家》推出的又一部鸿篇巨制,节目以中国海岸线为依托,反映中国沿海地区和海洋建设领域的各项建设成就;表现各族人民积极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火热场景;表现沿海地区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同时,客观展示中国海洋建设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剖析中国海洋事业的深层次问题;表达出海洋强国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2/29
  • 丹东两地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2月23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被认定为辽宁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为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实施,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我市以打造“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休闲度假地、国内赴朝边境旅游的集散地、东北亚区域旅游的观光目的地、全国红色旅游教育示范基地”为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了边境、红色、乡村、生态、温泉、江海六大精品旅游集群。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把握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不断探索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注重精品旅游品牌化打造,树立了丹东文化旅游目的地标杆示范,为丹东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了基础。目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编制了《丹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学设计丹东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为全域旅游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支持和鼓励各县(市)区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统筹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扩大旅游品牌知名度,把丹东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英雄边境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12/29
  • 丹东:森林里的精灵
    12月以来,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从全市各地陆续收回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和视频。这些影像资料中,有肥硕的亚洲黑熊、打闹的狗獾、吃奶的野猪宝宝、罕见的鹰雕等等,丰富的野生动物展示了丹东的生态之美。2017年以来,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连续5年开展兽类调查和监测工作,在东港、凤城、宽甸三县(市)安放了上百台红外相机,获得了大量丹东地区野生动物的第一手影像资料和大量野生动物的生态信息。他们除了将部分照片和视频分享到媒体,做野生动物科普之外,还从这些影像资料中分析和量化更多的生态资源数据。
    12/27
  • 辽宁丹东:幸福养老彰显民生温度
    12月22日,振安区珍珠街道东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正在下棋、理疗。这里是我市今年新建和改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资料图)“新建11个街道级区域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道层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被列为2021年丹东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继去年建成9处服务设施后,今年通过实地督导、召开现场会、周通报等措施,我市新建11个街道级居家和养老服务设施,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成功争取3个省级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东港市、凤城市、元宝区获批省示范型项目,争取资金347.9万元,相关项目年底前可全部完成建设工作。(资料图)据介绍,长期以来,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量不足、护理型床位占比不高、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的现实性问题同时存在。截至2021年9月,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57家,床位1.15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床位4500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7000张。针对新时期养老社会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市民政局以“优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发展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为中心,在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品类、扩大服务范围,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需求。(资料图)目前,我市正积极构建城市网格化服务体系,打破居住小区、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分立状态,促进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布局,实现功能融合衔接,为社区老人提供集短期托养、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此外,我市还大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建立移动服务站,选择20个农村社区,以老党员老干部为骨干成立互助服务队伍,对高龄、空巢、独居等特殊和困难老人提供帮扶服务,让农村老年人切实得到实惠。(资料图)截至目前,市委市政府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为契机,累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30多个,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丹东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等文件,每年投入3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养老人才培训,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资料图)在“智慧”养老发展方面,综合运用5G、大数据先进技术,结合丹东地处边境、多民族聚集等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的公众服务应用、政府监管应用、运营服务业务应用,弥补养老服务发展短板问题。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实现远程实时、动态监管,多渠道安全报警,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处理。(资料图)为培养专项性人才,市民政局与丹东中医药学校联合打造智慧养老实训基地,满足教学、科研、培训、鉴定及服务等工作需要。目前,全市培训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1000人次、养老机构管理人员500人次、养老护理员500人次,完成家庭照护成员培训3500余人次,全市拥有中医药专业养生知识的养老护理员达到500多名,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化水平。(资料图)此外,今年我市还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年底前,宽甸满族自治县、凤城市、振安区各建成1所失能、部分失能专业照护为主的县(市)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12/24
  • 辽宁丹东:用绿水青山绘就美丽新画卷
    在市区大沙河畔,休憩亭、步行道等错落有致,乔木灌木高低相间,河面上几只觅食的水鸟与周边的草木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市民在此漫步休闲,一派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象。“小时候经常来大沙河游泳、抓鱼捞螃蟹,那时候的水清啊。”从小在大沙河旁居住的市民葛民辉回忆。后来,由于附近的工厂排污,大沙河河水变得浑浊,沿线生态环境恶化。“这几年,大沙河又发生了好的变化,增加了景观,河水变得清澈,难闻的气味也没了。”葛民辉说,如今大沙河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生活在沿岸感觉很幸福。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做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促进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持续改善。为持续推进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今年以来,我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从单一的工程思维向水生态的整体修复转变,充分发挥“防洪减灾效益”“水生态效益”和“水文化效益”,做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达到人水和谐的目的,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更普惠的民生福祉。爱河西支炮台顶分流堰至入江口(八三桥—入江口)段河道治理工程、日龙山至柳林河防洪工程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同时,在两岸打造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亲水景观带;大沙河(东尧桥至鸭绿江村三组段)河道治理工程主要是在大沙河东尧桥段进行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百年堤防和城市新的景观带……目前,我市5条黑臭水体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根据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整治工作的通知》,花园河达到长治久清标准,白房河、五道河、九道河、北部山区截洪沟达到初见成效标准。此外,我市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11月,我市共清理整治448处河湖“四乱”问题,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不仅在治水上狠下功夫,在护绿上同样做足了功课。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我市立足林业优势,科学谋划林下产业布局,探索多种形式的林下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效益好、后劲足的绿色发展新路。“今年一共卖了6万多公斤玉竹,收入10多万元,加上板栗的收入,毛收入50万元应该没问题。”东港市长安镇红石村肖振田掰着手指说。2012年,肖振田在红石村承包了300多亩的板栗园,林业部门建议他在林下种植中药材玉竹。于是,他投入10多万元购买玉竹种子,开始大面积林下种植。“玉竹管理简单,第一年种下后,再也不用播种,3年后就可以采挖销售。”肖振田说。据了解,我市现有林地1540.2万亩,位居全省第一位,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大、前景广。根据《丹东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我市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思路,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宽甸满族自治县以“山野菜”和“林下参”作为“一县一业”项目重点发展;凤城市经济林下立体间种中药材、山野菜,以及林下养殖鸡、鸭、鹅示范园发展稳健……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特色经济林建设任务226.67公顷,林下经济建设任务66.67公顷;完成森林生态修复任务3639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06公顷、封山育林2000公顷、森林抚育333公顷;落实草原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修复退化草原面积2000公顷。同时,我市还实施振安区马市岛至宽甸满族自治县拉古哨段“集中美、连片美”村庄绿化工程……接下来,我市将紧密结合丹东实际,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丹东高质量发展。同时,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构筑全国沿海和辽东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美丽、生态、绿色丹东作出新的贡献。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