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辽宁东港市:田园荷花成为李家岭村“夏日名片”
    近日,辽宁省东港市黄土坎镇李家岭村荷花池花开正酣,朵朵荷花在绿叶的映衬下随风轻舞,摇曳生姿,充满诗情画意。“我们每天吃完晚饭后都会来这散步,看着满池塘的荷花,心情也舒畅,能够生活在这样的美景里真幸福。”村民刘忠迪说。村民们为之骄傲的荷花池曾是一个臭水沟,2020年,村“两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水沟整治改造成占地8亩的荷花池,栽种粉色、粉白色、白色和黄色4种颜色荷花。每年8月初至9月末,4色荷花相继开放,吐蕊争艳,千姿百态,尽显“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同时,村“两委”还在其他村民组修建了一处占地2亩的荷花池,并在周边栽种绿植,将荷花美景打造成李家岭村的“一村一景”,田园荷花扮靓美丽乡村,成为李家岭村“夏日名片”。
    09/09
  • 辽宁丹东:描绘绿富同兴新画卷
    青山披翠,沃野似锦,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共生的美丽图景正在广袤的丹东大地上徐徐铺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林业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共投入林业草原生态建设资金25亿元,以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和修复为抓手,着力做大特色林业产业,在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生活空间、发展高效产业、提供生态产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构建高效益森林产业体系,促进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下种植、养殖、森林观光等产业蓬勃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山上发展桃、梨、苹果等水果产业,山下发展杜鹃花为主的花卉产业。”这是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近几年来的发展思路。这几年,窑沟村结合地处近郊、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集生产、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在窑沟村2组,丹东成亮软枣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发展迅速。2013年,合作社负责人王明亮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窑沟村投资百万元打造集大榛子、大樱桃、软枣猕猴桃、杏梅等多种果树为一体的果园。如今仅软枣猕猴桃一项,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最近几年,窑沟村又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为500多户村民发放软枣猕猴桃幼苗。如今,窑沟村有果树3000亩,果农400多户,从业人员近800人,仅水果一项,每年就可以增加群众收入600万元以上。近年来,丹东市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产业集聚、品牌培育、平台打造,不断提升产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为9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1.5亿元,全市林业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373万亩,总产量32万吨;第二产业18.1亿元,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351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国家级林业示范社1家,省级林业示范社14家;第三产业10.5亿元,为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共有森林公园、景点、农家乐等684处,年均接待游客226万人次。绿色是丹东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丹东最亮丽的招牌。每天清晨和傍晚,家住虹桥小区今年63岁的张明军喜欢沿着大沙河来回散步,干净清澈的河水和岸边景致总会让他流连忘返。“原来我家门前的路面是坑坑洼洼的,堤坝下好多地方都是杂乱的菜园。”从以前的“脏乱差”到如今错落有致的景观绿化,张明军见证了丹东市环境持续变美的过程,“现在不仅是树栽得越来越多,绿色的感觉也越来越浓厚,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了”。“颜值”更高,“气质”更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也得益于全市上下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呵护。数据显示:近10年,丹东市累计完成造林5.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7万公顷、封山育林2.1万公顷。建立植树基地62处,累计植树2894万株,尽责率70%。对474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植树432万株。一串串数据,见证了丹东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我市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责任制,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管控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21年12月,丹东市全面落实林长制,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1565名。“一长两员”森林资源管理实现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制。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各级林长巡林累计18870次,其中市级林长巡林12次,县级122次,乡级3208次,村级15528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接下来,丹东市将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丹东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将全力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为构筑全国沿海和辽东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美丽、生态、绿色丹东作出新的贡献。
    09/09
  • 丹东五龙背:一座古镇的五种旋律
    有人喜欢现代,便有人崇尚古朴。就像有人钟爱繁华都市,有人却迷恋杜甫草堂一般。游客对景点不仅是打卡,如何在游玩的同时享受文化熏陶,已成为恒定的需求。在丹东,便有这样的去处。这里,既可以体验千年温泉,又可以感受红色精神;既可以满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原始趣味,也可在现代的综合娱乐场所释放快乐。这便是五龙背镇。一座古镇,五种音符,合奏成一曲美妙的旋律。五龙背镇位于丹东市近郊北部,隶属振安区,是丹东市建制最早的乡镇之一,也是丹东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乡镇之一,城镇承载能力位居全市前列。五龙背镇交通便利:距丹东市区20公里,有丹东—五龙背城际快速干线与主城区相连;沈丹高铁、沈丹高速、丹大高速、丹通高速均在镇内设有出口(站台);距丹东机场40公里,距大东港75公里,形成了以陆路交通为主体,海运和空运相匹配,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交错的综合立体化交通体系。紧紧围绕“实现五龙背镇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一根本目标,紧扣“一园一泉一业一带”“四个一”这一发展思路,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镇域经济产业布局。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8年成功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试点行列。五龙背镇生态文明和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着力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镇容镇貌焕然一新。2018年通过国家卫生镇各项检查评估,成为辽宁东部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温泉旅游养生养老集聚地。五龙山风景区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五龙背小镇,伴着拂晓的鸡鸣,以雄险幽美著称的五龙山风景区已氤氲在雾气之中。伴着特有的木香、花香,凉爽渗透整个身体。在五龙山,不必考虑有南方高温的炙烤,也不必担心山路太陡,无法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一路向上,一步一景,在轻松中完成攀登乐趣。如今的五龙山已成为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休闲、洗浴、健身、娱乐、餐饮功能齐全,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五龙背敬老院温泉养生养老中心商调式音乐,传递出初秋清凉的感受。五龙背温泉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传奇温泉,有“辽东第一泉”的美誉。大文学家郭沫若路过安东曾专门到此温汤洗浴,随后赋诗:烟囱林立望安东,畅浴温泉跨五龙。东北人民新血汗,化将地狱作五宫。五龙背敬老院温泉养生养老中心依托于本地的温泉资源,在五龙背村接纳着五湖四海的宾朋。自1958年建院,到现已发展为集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温泉养生养老中心、康复托养中心(残疾人阳光家园)、托管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振安区养老福利中心。院内医疗室、会议室、阅览室、台球厅、乒乓球厅等设施一应俱全。新建成即将投入使用的医养康复综合楼设有多功能大厅、健身馆和日用品超市及书画创作展示厅。其先后获得市“模范院”、市“文明单位”、省“一级院”、省“模范院”等荣誉;被评为省“敬老工作先进单位”;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托养服务示范机构”;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金海温泉小镇角调式音乐,调神、提振情绪,兼助心、合胃。金海温泉小镇地处五龙背镇中心,南临温泉路,东临丹汤路,交通便利,景色秀美。这里既有家中汤室,又有室外露天泡池和温泉会所,全方位展现各种形态的休闲文化。小镇房间内,有双缸浴、冲浪浴缸以及SPA功能的各种设置,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此外,在这里还设计了温泉主题会所,室内温泉泡池、露天温泉泡池、水疗馆、桑拿室、休闲厅、茶餐厅、健身房、棋牌屋等设施,给业主、游客带来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的休闲平台。辽宁省荣军医院徵调式音乐,可振作精神,传递激昂、欢乐的气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被称为“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不但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也让丹东赢得了“英雄城市”的美名。在这场战争中,丹东以各种方式支援着前方,也用自身优势保障着大后方,辽宁省荣军医院便是接纳志愿军战士疗伤的医院之一。院中银杏古柏,泉流乐吟,曲径通幽。身处这花园式的休闲疗养环境中,不禁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翘首园外,不远处五龙山气势俊俏,佳木葱绿。自然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山清水秀,是天然的绿色氧吧,适宜休闲疗养。温泉水质清澈透明,体验感俱佳。可谓康养的好去处。龙栖谷羽调式音乐特性,安神助眠,抑制心火。在五龙背这方宝地,既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又有抗美援朝的红色基因。作为弘扬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谓一举两得。那么,怎能没有属于孩子的游乐天堂。龙栖谷,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五龙山脚下,园内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泉河水流淌其间。炎热季节,游人和孩子可在水中尽情嬉戏。田园里,栽种着各种树苗数万株,饲养几十种珍禽及小动物。龙栖谷近年来先后被评为“辽东学院畜牧系教学实验基地”“振安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先后荣获“2017年丹东市十大旅游休闲农庄”“2016年振安区十大特色休闲农庄”“2017年振安区旅游优秀服务单位”称号。
    09/08
  • 辽宁丹东:沿江风景美如画
    丹东市拥有国家级以及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5处,是中国少有的集江河湖海山泉林岛等自然旅游资源于一体的城市。图为初秋时节,优美的城市沿江风光宛若展开的画卷。
    09/07
  • 辽宁丹东河口村:桃香遍山野
    9月3日,走进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一个个饱满的燕红桃压低了枝条,空气里弥漫着桃子特有的香味。桃园里,村民们抓紧采摘成熟的桃子,一筐筐仔细分拣、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
    09/06
  • 【三美】美丽辽宁 | 青山巍峨 雄伟壮阔
    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辽宁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绿色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美丽辽宁》专栏将围绕“辽宁名山域内水系城市公园”三个角度,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今天请看“美丽辽宁|青山巍峨雄伟壮阔”。
    09/05
  • 空气质量和城市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丹东第一
    近日,6月和7月辽宁省各市空气质量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公布,丹东市两个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丹东市PM2.5日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4.7微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6%;全市1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均值达到100%,地表水劣五类比例为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09/01
  • 辽宁东港市:新安村打造“高颜值”宜居乡村
    沿着平整宽阔的柏油路走进辽宁省东港市前阳镇新安村,一座写着“新安村欢迎您”的牌楼映入眼帘,村路两旁、房前屋后树绿花红,不同品种的树木绿植,让全村绿化成网成片、成园成景。近年来,新安村以提升村容村貌为抓手,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科学规划设计,加大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环境。提高道路硬化程度。以前村路硬化程度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还影响春耕秋收农机具作业。现在,各村组主要道路均已实现硬化,总长度达8000余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全村3000余米农田生产泥土路以及总长度6300余米的二级以上水渠进行硬化,方便村民种植和粮食运输,改善过去农田上水慢、淤堵严重等问题。大力提升亮化绿化程度。安装路灯400余基,种植银杏树、黄杨球、小黄杨、火菠菜花等各种绿植树木12万余棵,道路绿化总长度1.6万余米。此外,新修建2处文化广场,4处文化广场正在修建中,村民茶余饭后有了新去处。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换上了“新衣裳”,拥有了“高颜值”,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底气十足,在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美丽宜居乡村道路上不断提速前进。
    09/01
  • 辽宁丹东:放飞!它们重返蓝天
    近日,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站救助的赤腹鹰、雕鸮和红隼,成功实现了野外放生。疫情期间,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站救助了两只隼型鸟类,经鉴定这是两只红隼幼鸟。小红隼没有明显外伤,离开巢穴的时间不超过两周,进食正常,只需每日科学喂养即可。2022年7月20日,金山派出所送来了一只赤腹鹰,翅膀有轻微外伤,工作人员及时对它的伤口进行了消毒处理,每日涂抹红霉素软膏直至伤口愈合。早在2021年10月1日,东港市椅圈边境派出所送来了一只雕鸮,体型非常瘦小,严重营养不良。工作人员及时给雕鸮补充食物,让其迅速恢复体能,科学喂养了半年多,身体有明显的好转。野保专家考虑到它们目前的状况,根据其生活习性,认为现在已经具备了野外放归条件。8月26日,两只红隼、一只赤腹鹰和一只雕鸮放飞,回归自然。
    08/31
  • 辽宁丹东: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
    连日来,在丹东市振兴区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利用晴好天气赶进度,让老旧小区换新颜、展新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永昌街道振八社区和馨园小区道路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彻底解决小区居民出行难问题。在纤维街道黄海社区黄海山上、山下、南厂小区改造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忙碌着铺设地砖。“外墙加装上这些保温层,家里的室温肯定能上去,再也不用担心冬天受冻了。”在纤维街道纤维一社区纤维小区,施工人员对楼体外墙加装保温层时,受到了小区居民们一致称赞。(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