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丹东绘就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
  • 发布日期:2022-12-27 11:01:55
  • 消息来源:丹东发布

今天出版的《辽宁日报》分别在一版和三版刊发报道《丹东绘就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锦绣田园美 幸福生活甜》,聚焦丹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县域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特色乡镇发展,加速乡村产业融合,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措施,让宜居宜业美丽边境的名片越发闪亮。

丹东绘就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辽宁日报记者 黄宝锋 报道  平坦的道路、整洁的小广场、粉刷一新的外墙、排列整齐的路灯……冬日里的丹东东港市长安镇红石村6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给这个萧瑟的季节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过去这里堆满柴草垛和生活垃圾,脏乱不堪。”村民孙永祥说,“现在镇里在这建了小广场、小公园,修了路,安了灯,环境美了,村民自觉性也提高了,看到不干净的地方都会主动打扫清理。”红石村6组的变化,展现了如今丹东市美丽田园乡村的现实模样。近年来,围绕“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的目标,丹东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不断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丹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县域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特色乡镇发展,加速乡村产业融合,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措施,让宜居宜业美丽边境的名片越发闪亮。为推进农村环境整体“颜值”提升,丹东市打出系列组合拳,启动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76个,使全地区省级宜居村数量达到209个,在全市行政村中占比超过30%。针对全市村庄数量较多、地区差异较大的实际,丹东实施“一村一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制定村级提升行动方案668个,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建立起“三级”包保责任制,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在此基础上,丹东市先后开展春季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打响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实施农村户厕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使村容村貌普遍得到提升。宽甸满族自治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凤城市红旗镇、白旗镇、宝山镇形成苗木产业区域板块……在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靓”起来的同时,丹东更加注重推动实现产业更强、居民更富、治理更优,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多措并举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锦绣田园美 幸福生活甜

——丹东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侧记

图片

把民俗文化融入环境整治中,合隆满族乡合隆村建设的民俗村寨已初显模样。料片

核心提示路宽了,灯亮了,树绿了,环境整洁了,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图画正在辽东大地徐徐展开。年初以来,丹东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出系列组合拳,先后开展春季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争创省级美丽宜居村等活动,乡村环境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27处;603家规模养殖场完成畜禽粪污处理设置装备配套建设,全市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5%;新增分户式污水处理设施762户,增设垃圾箱(池)5300个;新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76个,全地区省级宜居村达到209个,在全市行政村占比超过30%。“一村一策”提升人居环境成色每天早上,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龙泉村村民刘玉莲都会将垃圾投放到自家大门口左侧的分类垃圾箱内,再将剩饭剩菜等倒进院子里的一个垃圾坑。“挖坑掩埋这些垃圾,经过发酵,第二年春天就成了地里农作物的好肥料,村里人都知道这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刘玉莲高兴地说。环顾四周,刘玉莲家院落面积近700平方米,院子右侧50余株软枣树爬满架子。“等春暖花开,这院子就好看了!鱼池里有鱼,软枣子架绿油油一片。到了秋天,每棵树还能收获100多公斤的软枣果,既美了环境还增加了收入,多好!”刘玉莲是全村第一个在自家院里种植软枣树发展庭院经济的人。在她的带动下,目前,龙泉村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民已有近千户,软枣种植达1.45万余棵。村里还实施了垃圾“五分三处”法,村民自觉遵守,如今的龙泉村垃圾再也没有随处乱扔的现象,居住环境变好了,钱包变鼓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更甜了。近年来,针对全市村庄数量较多、地区差异较大的实际,丹东市实施“一村一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制定村级提升行动方案668个,做到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全市建立了“三级”包保责任制,实行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生态、卫健、水务、交通、林草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各地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先后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类问题209个、农村生活污水类问题36个、村容村貌类问题208个、农村改厕类问题61个。宽甸满族自治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以前这是一条臭水沟,附近居民把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都往河里倒,淤堵严重,夏天都不敢开窗户,太臭了。现在变样了,修了堤坝,安了路灯,照得600多户村民心里亮堂堂的。”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城厢村村民王德福说。今年,宽甸镇党委、政府争取资金1460.4万元,完成了城厢村7组水渠、欢喜岭村虎沟河路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

图片

北井子镇徐坨村美丽的稻田画。辽宁日报记者 蔡晓华 摄

为了让乡村更美丽,丹东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行动期间,共清理农村积存垃圾12.4万吨,完成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27处。95%以上的行政村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村公路、铁路周边环境得到治理,全市共清理农村公路沿线垃圾堆放点40处,清理沿线垃圾162.5立方米,清理铁路沿线桥下临时建筑、垃圾40余处。河湖垃圾得到集中清理,投入移民资金1522万元,对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开展清淤疏浚,全市共清理村内河湖垃圾2.7万立方米。农村生活污水完成排查整改,全市无新增农村黑臭水体,3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达83.3%。村容村貌普遍得到提升,全市共出动人员26.4万人次,车辆6.8万台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22.3万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8.9万吨,清理“三堆”2.8万个,清理小广告0.9万处,农村环境状况持续向好。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全市603家规模养殖场完成了畜禽粪污处理设置装备配套建设,全市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5%,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解难纾困擦亮幸福生活底色走进东港市椅圈镇吴家村,道路宽敞平坦,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处处洋溢着美丽乡村的新景象。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年初以来,吴家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截至目前,全村完成维修、新建路灯118基,水泥路硬化工程13公里,增加绿化带覆盖面积300平方米。建立健全垃圾收储运制度,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进千家,美好环境靠大家”主题宣传活动,并增设保洁员专门负责各村民组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投资建设文化广场、景观长廊,增设运动健身器材,村民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持续提高。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乡村旧貌焕然一新。“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我们将继续带领全村村民坚持不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吴家村党总支书记史洪波说。

图片

马家店镇双山西村保洁队正在清洁路面。(资料片)

近年来,东港市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产为契机,每年投入40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标具有环卫收储运能力的专业服务公司,对全市15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分类和转运,构筑了一体化的城乡垃圾收储运体系。今年,全地区购置垃圾专业清运车辆130余台,组建保洁队伍700多人,先后投入标准化垃圾桶1318个,安装垃圾池底座140个,极大提升了垃圾治理硬件设施水平。服务公司主动扛起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重任,清运各类农村生产生活垃圾15.6万吨,整治“三堆”2.2万个,维修垃圾中转站18座,用专业化手段成功破解了农村生活垃圾收储难、转运不及时、垃圾收储设施维护难等一系列难题。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转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农村生活垃圾达300吨左右,实现了统一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在振安区汤山城镇榆树林村,一幅幅描绘乡村文化的墙绘令人耳目一新。原本老旧的农村砖墙改头换面,成为倡导乡村文明新风的新阵地。今年,汤山城镇争取100万元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400平方米村民文化广场,栽种银杏树100棵,修建围墙200延长米,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舒适场地。镇政府还组织年轻党员干部与辽东学院美术系教师一同用画笔绘制一幅幅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六大特色为主题的宣传画,让小村庄实现了从“颜值”到“气质”的提升。一年来,丹东市积极开展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规划村内道路建设130公里,道路绿化51.9公里,饮水工程管线建设及改造17公里,新增分户式污水处理设施762户,增设垃圾箱(池)5300个,增设路灯4100盏,栽植树木2.5万株。今年,丹东市新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76个。

辽宁日报记者 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