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丹东
- 辽宁丹东:文明新风润心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宽甸振江镇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扎实推进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振江镇位于宽甸东部,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白日听山歌互答,夜里看渔火点点。走进镇内,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个个庭院别致优雅,一处处绿植充满生机……美丽乡村的喜人图景尽收眼底。“生态环境优美、环境卫生整洁、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这些都是振江镇对外宣传的‘名片’,每年有十余万名游客慕名前来。为了将‘名片’擦得更亮,作为党员,我们要带头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引领新风尚的“头雁”效应,争当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和践行者。为了扬正气、树新风,振江镇坚持把完善村规民约作为移风易俗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禁止大操大办、团结邻里、勤俭节约、爱护环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纳入村规民约,做到“一村一策”。目前,该镇成立红白事理事会6个,签订村规民约告知书3000余份,在各村委会、学校、文化广场等显著位置张贴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宣传条幅,同时加大检查督导力度,以制度化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开展。设立曝光台、开展“卫生之星”评比和环境卫生整治……近几年,振江镇多措并举彻底改变了以往村民乱扔乱堆占等陋习,形成了人人关注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新风。2022年以来,该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16次,清理垃圾100余吨,整治乱堆乱占12处;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硬化绿化道路120余公里,升级改造村级文化广场6处,安装文明新风宣传设施80余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泛开展“讲家史传家风颂党恩”“文明新风进校园”“农家书屋乡村阅读季”等活动,让文明新风成为主流,吹进村民的心田。对村民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等文明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开展“振江好人”“星级文明户”“好邻居”“好婆媳”等推荐评选表彰活动5场,奖励先进典型60人。文明新风,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年来,该镇着力推进淡水鱼、石柱参、松子、板栗、大榛子等产业,突出产业能人的致富带头作用,将以往偏远落寞的小山村逐步打造成家家都有产业、户户都是土专家的产业大镇。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石柱参600亩,林下参2000余亩,栽植红松4.5万亩、大榛子6000余亩、板栗2万余亩;渔业养殖面积1280亩,年产值1.5亿元。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厚植。今后,振江镇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09/26
- 辽宁丹东:保护区生态持续改善 珍稀动植物频频现身初秋时节,走进空气沁人、茫茫林海的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红豆杉、红松、水曲柳、钻天柳等树木苍翠挺拔,飞翔的鸟儿、漫步的野鸡不时“撞击”着记者的双眼。近几年,随着丹东市生态建设宣传和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在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片的林海中,富有生气而又和谐的自然美景随处可见,这里原生态的环境正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北部,在大川头、八河川、双山子、灌水四个乡镇之间,地处长白、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保护着长白、华北植物区系过渡地带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467公顷,是东北亚地区天然次生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保护区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实验林场,1981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40年来,守护者们精心呵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使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据专家介绍,白石砬子已成为357种野生脊椎动物、266科867属2146种植物共生、共存、共融的绿色家园,它涵盖了127种鸟类,40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因为生物群落更为安全,野生动植物数量明显增加。9月17日,记者走进保护区一片高大的原始森林。秋风袭来,树林窸窣作响,可见悬挂在树上的红外线相机。为保证资源本底调查和科研监测项目取得实效,近两年,保护区在野生动物易出没的重点区域布设安装了100多台红外线监测相机,拍摄黑熊、野猪、狍子、花尾榛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重要影像数据。在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镜”已是常态。8月30日,央视《秘境之眼》栏目播出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在视频画面中,两只貉在丛林的水坑里打闹嬉戏。在此之前,保护区里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貂也亮相了该栏目。“保护区野生动物频繁亮相央视,反映出保护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提升,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部部长郭元涛说。近年来,随着丹东市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珍稀野生动植物在保护区的栖息地得到了充分保护,监测和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保护成效不断凸显。黄喉貂、貉、紫貂、黑熊频繁出现在保护区里,中国新纪录植物种两色鹿药和狭瓣孩儿参也在此“安家”了……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美、静谧的生态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保护好丹东市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必须有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丹东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丹东市先后起草了《丹东市突发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丹东市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丹东市陆生野生动物举报奖励办法》《丹东市春季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方案》《丹东市关于建立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的函》《丹东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丹东市秋冬季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疫病防控监测工作,加强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安全管理和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活动,实施野生动物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联合19个市直有关部门建立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对全丹东市部署春季、秋冬季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根据最新野外观测情况统计,截至目前,丹东市现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单的陆生野生动物有87种,其中,国家一级21种,国家二级6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单的陆生野生植物有20种,全部为国家二级。同时,丹东市共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站6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0处,其中,国家级监测站点3个,省级监测点2个,市级监测站点6个,县级监测站点9个。“我们除了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日常监测和保护外,还会到学校、社区进行知识普及宣传。经过多年宣传,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渐渐提高了。”丹东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丹东的生物多样性,这对于维护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生态是一项对人民、对社会、对历史十分有意义的事业,守得住绿水青山,才换得来金山银山。现在,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把绿水青山保护好,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09/23
- 辽宁东港市:乡村旧貌换新颜金秋时节,走进辽宁省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和大于村,宽敞平坦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百花争艳,鳞次栉比的民房掩映在五彩斑斓的花木之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近十年来,菩萨庙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河道清漂、户厕整改、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专项攻坚行动,如今路宽了、灯亮了、树绿了、环境整洁了,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菩萨庙镇呈现的美丽乡村图景,是东港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乡镇、街道、农场纷纷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规划编制持续开展。按照“多规合一”要求,2019年至2021年,东港市共安排88个行政村进行村庄规划编制,并完成《东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印发《东港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美、连片美建设规划》,推动5个乡镇、1个街道共26个村开展“集中美、连片美”整体建设。垃圾治理不断深入。按照《东港市2019—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保洁员工作制度》,以“五指分类法”为基础,推进186个村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全民参与”方式,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收储运一体化体系建设,成立市场化环卫运营公司,建设14座垃圾中转站附属设施配套工程,如期完成赤榆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建设,整治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0处。户厕改造有序推进。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要求,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模式,有序推进6677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同步开展城镇公厕、农村旅游厕所、农村中小学厕所建设。2021年,制定印发了《东港市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实施方案》,全面排查现存农村户厕11854座,发现问题厕所697座,全部及时整改完毕,并指导镇村完成11854座厕所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污水治理切实加强。选取农户集中度高、供水时间长的村,建设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套,总处理能力207吨,实现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再利用。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做到应查尽查、排查全覆盖。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治理试点工作,明确粪污处置方式,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开展地下水质监测,确保地下水质安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3年共清理河库垃圾17.72万立方米,河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有效实施。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在11个乡镇5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依托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重点县项目,推进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及收储运体系建设,提高秸秆利用率。印发《关于水稻玉米实施低茬收割的通知》和《关于严格管控粮食作物收获秸秆割茬高度的实施办法》,指导乡镇将弃用秸秆打捆离田。印发《东港市农药包装废弃物押金制回收处理实施方案》,引导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押金制回收处理长效机制。村容村貌显著提升。聚焦“三清一改”,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市累计出动33万人次、车辆11.4万台次,清运各类生产生活垃圾45.8万余吨,整治“三堆”5.7万个。大力推进绿化美化,按时完成5个绿化示范村和14个美丽示范村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17.3公里、维修改造工程136公里、村级公路安全防护工程173.1公里、入户路工程27.2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工程375.218公里。强化统筹调度部署。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印发《东港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东港市“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大会”等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治工作。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村民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浓厚氛围。撬动部门联动作用,通过举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培训班、发布宣传报道400余期、拍摄专题片《改变旧貌换新颜》、印发《东港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倡议书》2万份、开展“魅力巾帼,美丽农家”庭院整洁及“小手拉大手”活动等方式,共建宣传引导机制,以“润物细无声”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民主人翁意识。各乡镇、街道、农场利用召开村民小组会、大喇叭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专项整治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加强示范创建,注重典型引路。2019年,按照“先清洁、后整洁、再体现美”总体思路,重点打造9个示范镇、5个示范农场、32个示范村、16条示范街,精心优化贯通全域的绿色集龙线、靓洁201、生态滨海路3条主干路景观带。以推动“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为抓手,合力推进24个省级美丽示范村、5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以“魅力巾帼、美丽农家”庭院整洁活动为载体,评选丹东市级示范户53户、东港市级示范户102户。同时,积极推进36个村开展“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督导暗访,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整治重点工作纳入全市工作实绩考核体系,定期进行调度通报,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村庄清洁长效监管机制,督促指导工作落实,累计向属地移交《问题函》260件,处理问题1345个,印发工作周报、简报51期;指导206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引导村民行为。09/22
- 辽宁丹东:獐岛风光将亮相央视《山水间的家》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每周六20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9月12日—13日,节目摄制组邀请撒贝宁、张凯丽、史军等嘉宾到丹东市獐岛村现场摄制。据了解,《山水间的家》节目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代表性的24个特色旅游乡村进行宣传推广,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主要拍摄对象。通过省、市文化旅游部门的推荐和积极争取,獐岛村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山水间的家》节目的乡村旅游重点村。节目摄制组经过前期实地考察,对獐岛村的美丽风光和旅游发展给予充分认可。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乡村旅游投入,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品牌,提升了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和品质档次,推动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此次《山水间的家》节目在獐岛村拍摄,充分展示了獐岛美丽的乡村风景、丰富的文化内涵、生态文明的乡村之风,体现出了我市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09/21
- 辽宁丹东:市民休闲娱乐丰富多彩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各种休闲娱乐方式,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日前,记者在丹东市元宝山公园看到,一些葫芦丝爱好者聚集在公园凉亭内,其演奏的优美旋律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倾听。一位葫芦丝爱好者说,退休了不能在家里闲着,每天来这里练练乐器,让生活更加快乐多彩。“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锦江山公园的一处树荫下,几位老年人正在排练节目,每个人都精神饱满,劲头十足。在志愿军公园电子宣传栏前,几位市民驻足观看《上甘岭》等红色影片。在元宝山公园,两位老年人在花坛旁下象棋,几位象棋爱好者在一旁“观战”。公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此健身、休闲、赏景的市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09/19
- 辽宁丹东:鸭绿江畔新添23万株鲜花9月13日,振兴区住建局组织园林工人在鸭绿江边文化广场草坪上栽植鲜花。栽植鲜花主要分布在振兴区商贸旅游区东起鸭绿江断桥西至五道河桥的绿地,有串红、孔雀草、百日草、海棠等,共计231168株。(作者单位:丹东日报社)09/19
- 辽宁东港市:全域旅游擦亮“鸟语花香游东港”品牌9月的东港,天蓝海碧,云淡风轻。北井子镇獐岛村游人如织,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海面、迎风起舞的海鸟、赶海拾贝的游客交相辉映,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海岛游画面。2000年以来,獐岛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海上捕捞、养殖业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使这个昔日闭塞贫困的小渔村“逆袭”成为村集体资产超2亿元、村民年人均毛收入逾8万元的富裕村。岛内基础设施持续改善,青山碧海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前来体验海岛风情。獐岛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村”等称号,201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今年,獐岛村抢抓发展机遇,投资增设观光电梯,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海岛优势、推出优惠政策、加强与旅游团合作,扩大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挽回疫情造成的损失,成功吸引各地游客登岛旅游休闲,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同样是国家4A级景区的孤山镇大鹿岛村,旅游资源丰富、主题鲜明,岛上渔村景观与渔民生活相互映衬、传统文化与现代村落相互结合、红色文化与现实发展相互影响。目前,已形成村庄就是景区、景区就是村庄,村庄与景区融为一体的发展格局,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到自然景观游览、历史文化探寻和渔村民俗体验三者相融合的特色旅游。2020年,大鹿岛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现正在积极争创国家5A级景区。近年来,东港市依托滨海优势资源,充分利用“一山、两泉、三岛、一湿地”独特自然人文景观,积极打造海岛生态旅游景观带,快速提升旅游产业规模和品质,利用海战、海洋、湿地生态、农耕、海洋温泉康养和渔家等滨海旅游文化元素,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海岛旅游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着力建设“城区旅游综合服务核”和“孤山文化休闲发展核”两大核心,重点打造以滨海公路为纽带,整合海鸟、海岛、海鲜、海水温泉等一系列海洋生态资源的“南部滨海休闲旅游带”;特色化打造通过201国道串联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休闲旅游体系的“中部田园农业旅游带”;以集龙线为纽带,集合山地运动、文化体验、养老度假于一体的“北部山水生态旅游带”,加快形成山海城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项目。坚持以项目带动为原则,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推出一批旅游亮点,切实改善全市旅游产业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观鸟、海水浴场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完善酒店、民宿、商业、交通等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打响滨海休闲度假游品牌。深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内涵,打造合隆满族民俗风情小镇等项目,做精文化体验类旅游产品。打造北黄海温泉小镇等重点项目,积极引进康体养生类高端企业和高端品牌,培育康体养生产业集群。立足乡镇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推动北井子稻海花香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开发建设,打造东港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持续扩大“鸟语花香游东港”知名度。立足“海角东港,海鲜王国”旅游形象定位,围绕观鸟节、海鲜文化节、杏梅花节、草莓节等重大品牌活动进行提质升级,加强活动内容策划,拓展节庆文化活动方式和渠道,提升品牌活动参与度和体验感。做强“旅游后备箱”工程,结合旅游节庆活动发展,积极打造产品供给丰富、商品质量优良、营销网络多维、品牌形象知名的“旅游后备箱”商品体系,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推动文旅消费扩容提质。持续推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孤山特色文化小镇建设,加强对接和工作协调,进一步优化项目申报推荐服务;全力推动新建、续建、扩建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大城山景区、海边渔家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做好海鲜美食一条街、甲午海战纪念馆、菩萨庙小岛休闲渔业等项目包装策划和招商工作;推进獐岛景区陆岛交通、大城山汽车露营等景区提升项目,启动海角公园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09/16
- 震撼!中秋节丹东惊现“日出+云海”美景奇观当中秋节遇到教师节,鸭绿江畔,美丽丹东,日出时分,红霞漫天,云雾在山峰间萦绕,城市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实在是太震撼!祝福所有亲朋心愿圆满,意得完全,人长久,合家欢。记者刘海东摄09/13
- 辽宁丹东沿江社区:文化墙绘出文明新风尚近日,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沿江社区居民惊喜地发现,他们每天出行必经之路的墙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又黑又脏的墙变成了一面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生动有趣的文化墙。“这旁边有一个垃圾站,每天经过这里我都会匆匆离开,这几天看见墙上这些五颜六色的图案感觉眼前一亮,心情也变好了。这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既直观又好看,为我们增添了文化气息。”周围居民纷纷称赞。色彩亮丽的文化墙已经成为社区一道风景线,也成了辖区居民近期谈论的焦点。一墙一画一文化,一墙一画一风景。沿江社区坚持把文化墙作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利用老旧小区的墙壁为主阵地,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道德礼仪、垃圾分类等,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辖区的居民,也让老旧小区换了新颜。今年以来,沿江社区党委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引领,围绕社区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接地气的宣传活动,让社会正能量在文明实践中扎根于群众心中,将文明新风尚融入百姓生活,提高居民文明素养,形成“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共识。下一步,沿江社区党委将继续丰富宣传形式,让居民更好更多地了解社区工作,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推动社区和谐、健康、文明发展。09/13
- 辽宁丹东汤山城镇:“描绘”美丽乡村近日,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组织年轻党员干部走进榆树林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图为年轻党员干部们与辽东学院美术系教师正在绘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墙体宣传画。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