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山城迎初雪
    连日来,受寒潮天气影响,宽甸迎来首场降雪。一场初雪让山城银装素裹,房屋、树木被洁白的雪花覆盖,凸显了冬的魅力。雪花飘飘悠悠的落了一地,为寂寥的冬日添上一层亮色。东滨河公园东滨河公园东滨河公园北山公园北山公园北山公园青山沟风景区青山沟风景区青山沟风景区天桥沟风景区天桥沟风景区天桥沟风景区针对此次降雪,我县相关部门已组织人员全力做好降雪天气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确保清雪工作及时高效,最大限度减少降雪对公路通行造成的不良影响,全力保障道路行车安全。环卫工人进行扫雪作业提醒广大居民朋友:雨雪天气道路湿滑,部分道路易出现积雪和结冰,出行务必注意交通安全,同时,要注意保暖,做好个人防护。作者:王逸濮闫昱辰
    12/07
  • 辽宁东港市:长安镇奋力书写绿水青山新答卷
    初冬时节,走进辽宁省东港市长安镇红石村6组,平坦的道路、整洁的小广场、粉刷一新的外墙、排列整齐的路灯……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给这个萧瑟的季节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村民孙永祥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堆满柴草垛和生活垃圾,脏乱不堪。现在镇里在这儿建了小广场、小公园,修了路、安了灯,环境美了村民自觉性也提高了,看到不干净的地方都会主动打扫清理。红石村6组的环境变化,得益于长安镇党委政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安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以水源地综合整治、特色产业引领、人居环境创建为抓手,全力打造“仁山智水·生态长安”名片。突出美丽宜居,推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注重抓好垃圾污水处理,成立镇级垃圾清运队2支、村级保洁清运队7支,配备转运车辆4台,采取“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模式开展垃圾收储运工作,日清运生活垃圾约6吨,垃圾收储运体系不断健全,农村环卫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红石、佛老2个村3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居民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时完成水毁修复、桥梁新建、屯堡路建设、综合治理和道路大中修工程;累计安装路灯800余基;实施省级美丽示范村建设、美丽屯堡和小城镇建设等项目,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81个村民小组为载体,建立健全“定人定责、区域到人、层层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统筹推进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落实。突出生态优先,推动绿色环保不断提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全力组织动员企业和群众支持配合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顺利完成6个方面问题整改任务。积极协调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发布铁甲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相关通告、倡议书,加强宣传、劝导和清理整治,不断提升全民保护水源地意识,近年来铁甲水库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深入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加强滥砍盗伐、偷排偷放、违法采砂取土等行为监管和处置。全面做好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防止死灰复燃、问题新增。突出绿色引领,推动产业发展转型集聚。坚持绿色、有机、生态导向,加大科技助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力度,大力发展板栗、柞蚕、红松、中药材、大榛子等林下经济,积极推动草莓、蓝莓、软枣猕猴桃等设施农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鼓励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发展,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全镇果蔬、苗木等专业合作社达40家。结合农林产业发展实际,确立“才”富长安、“智”惠民生人才工作理念,协调省农科院成立农林专家科技服务基地,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大力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发展竞争力。目前,全镇板栗种植、柞蚕放养面积均稳定在约5万亩,红松种植面积4500亩,草莓、蓝莓、中药材等种植面积均接近2000亩,发展温室草莓示范园区7个、设施农业大棚500余栋。“党的二十大报告立意高远、目标明确、鼓舞人心,特别是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新部署新要求,为长安镇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走好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书写绿水青山新答卷。”镇党委书记王晓忱说。作者:孔丽娜刘光曌高祥奥高丽华
    12/07
  •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民生实事,关乎民心。一直以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实施了多项民生实事工程,涉及文化生活、乡村建设、交通出行等领域,逐渐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以前这条土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季泥泞不堪。现在这条柏油路宽敞又平整。”宽甸镇东门外村党支部书记徐永国领着记者参观。听取群众意见后,镇党委政府很快争取资金约180万元,对东门外村辖区内的所有巷路、组路进行了硬化与亮化。路畅了、街宽了,群众的心也敞亮了。“以前这是一条臭水沟,附近居民把生活废水、垃圾都排放到河中,淤堵严重,夏天都不敢开窗户,太臭了。现在大变样了,修了堤坝,安了路灯,照得600多户村民心里亮堂堂的。”宽甸城厢村7组村民王德福说。在城厢村9组文化广场上,崭新的健身器材格外引人注目。“自从建了这个广场,我和老伴天天来健身,以前只能散散步,现在不一样了。”一位正在健身的村民说。这处文化广场占地2000平方米,集村民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依托文化广场这一阵地,村里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户外党课宣讲,普及党的惠民政策,让百姓切实感受党的关心与关怀。”城厢村党总支书记林基久说。投资55万元的城厢村7组水渠建设完成;投资193万元的欢喜岭村虎沟河路坝工程竣工;投资224万元的欢喜岭村虎沟河、丁趟河挡墙工程完工……今年以来,宽甸镇党委、政府争取资金1460.4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的推进,让宽甸镇居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温暖。“走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诉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这是全镇领导干部一直坚守的责任、担当与情怀。”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秉持为民情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扣群众需求,持续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将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作者:曲丹凤
    12/05
  • 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美景醉人
    初冬的清晨,丹东市鸭绿江畔空气清新,视野通透。耀眼的日出、流动的江水、晨练的市民组成一幅幅美妙动人的画卷。作者:周广庆
    12/02
  • 辽宁东港市:紧扣民生所需打造“15分钟健身圈”
    今年,辽宁省东港市城建集团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大力推进绿化景观提质工程,紧扣民生所需,因地制宜打造“15分钟健身圈”,让群众尽享健身休闲快乐。完善公园休闲功能,打造健康休闲“自然氧吧”。太平湖公园是市民晨练、散步、开展文娱活动的代表性场所,城建集团盛韵绿化公司对公园2座公厕进行提质改造,平整场地重新设置健身器材,加强绿化带垃圾清理,及时铺装维护地面、石凳、台阶,整理美化行道树池,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市民健身休闲更舒适、更方便。改造升级植物园,变身休闲“微空间”。植物园位于世纪广场南侧,尤以盛夏时节满池荷花深受市民喜爱。城建集团厚植生态底色,对植物园进行绿化补植,种植乔灌木、绿篱地被、草花草坪,增设8套休闲座椅,修复2套石桌椅,吸引更多市民来此赏花、休闲,乐享幸福时光。“见缝插针”优化布局,开辟健身“打卡点”。在四角广场、迎宾广场等休闲场所可利用空间修建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先后增设休闲座椅49套、健身器材65套,形成“健身有场地、休闲有氛围、赏景有去处”的健身休闲新格局。作者:韩晓非李洛李莉
    12/01
  • 辽宁东港市: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如今,路宽了,灯亮了,树绿了,环境整洁了,处处呈现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景象。”日前,记者走进东港市菩萨庙镇小岛村、大于村。村干部告诉记者,十年来,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摄影:刘海东)近年来,菩萨庙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河道清淤、户厕整改、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专项攻坚行动,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菩萨庙镇的美丽乡村图景,是东港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港市各乡镇、街道、农场纷纷行动,全力以赴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垃圾治理。以“五指分类法”为基础,推进186个村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全民参与”方式,推进城乡垃圾收储运一体化体系建设。成立市场化环卫运营公司,建设14座垃圾中转站附属设施配套工程,如期完成赤榆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推进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建设,整治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0处。因地制宜推进户厕改造。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要求,有序推进6677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同步开展城镇公厕、农村旅游厕所、农村中小学厕所建设。大力实施污水治理。选取农户集中度高、供水时间长的村,建设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套,总处理能力207吨,实现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再利用。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治理试点工作,明确粪污处置方式,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开展地下水质监测,确保地下水质安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3年共清理河库垃圾17.72万立方米。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在11个乡镇5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依托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重点县项目,推进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及收储运体系建设,提高秸秆利用率。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出动33万人次、车辆11.4万台次,清运各类生产生活垃圾45.8万余吨,整治“三堆”5.7万个。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农民主人翁意识,共同扮靓村容村貌。2019年起,东港市按照“先清洁、后整洁、再体现美”总体思路,重点打造9个示范镇、5个示范农场、32个示范村、16条示范街,精心优化贯通全域的绿色集龙线、靓洁201、生态滨海路3条主干路景观带。同时,以推动“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为抓手,合力推进24个省级美丽示范村、5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以“魅力巾帼、美丽农家”庭院整洁活动为载体,评选丹东市级示范户53户、东港市级示范户102户;推进36个村开展“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作者:张瑞
    11/29
  • 辽宁凤城市:文旅融合拥抱“诗与远方” 绿水青山见证“精彩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凤城市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纳入经济发展“五大战略”,促进旅游业迅速发展,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质量均居丹东第一、全省前列,2021年凤城市被评定为辽宁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来源:凤城市融媒体中心)全面提质升级,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十年来,凤城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以凤凰山综合开发为龙头,打造山水度假旅游高端产品。凤凰山建设凌空栈道、玻璃栈道、玻璃索桥等特色景观,2016-2019年,连续三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计划“十四五”期间成功创建5A级景区。蒲石河景区投资2亿元进行景区再开发再改造,2019年已升级为4A级旅游景区。大梨树村二次创业,弘扬“干”字文化,开展大梨树葡萄节、徒步节、农民丰收节、冰雪民俗节,打造大梨树七彩田园农业旅游体验产品,毛丰美纪念馆已建成开放,大梨树村2019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并获得100万元奖励资金。以东汤温泉为重点,以草河山东沟温泉为突破,打造“辽东温泉旅游之乡”。刘家河特色温泉水镇项目利用“水特色”发展温泉宜居、生态康养、文创休闲等产业;以漂流产品为依托,打造水上运动项目和娱乐产品,推动形成爱河、草河精品旅游带;建设奇石峡、鸿运谷漂流,均获评3A级旅游景区。爱河生态公园2018年建成开放,2019年获评3A级旅游景区。2020年又新增了赛马天锅古洞景区、天沐君澜温泉度假区和凤城市老窖酒厂3个3A级旅游景区。积极宣传营销,不断提升景区知名度、美誉度十年来,凤城召开推介会百余场,参加展会百余次,不断扩展客源市场。通过微信微博、电视广告、旅游杂志、户外LED屏幕、擎天柱广告等多种宣传手段,提升凤城市景区知名度。依托凤城独特、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开展以展销结合为主的旅游惠民活动。与辽宁省交投集团跨界合作,在高速公路通远堡服务区组织开设首届凤城高速旅游大集,效果显著。开通沈阳-凤城旅游专列,深入挖掘沈阳潜在市场;加强区域合作,和本溪、丹东、东港等地重点景区合作,筹备“神游辽东”旅游专线。举办凤城市中小学生导游词(游记)大赛,我市中小学生踊跃参加,在锻炼了孩子们写作能力的同时,为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展凤城市首届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吸引数十位设计师参与比赛,参赛作品一百多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双重营销手段,不断扩大凤城市旅游产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市“山水凤城,养生福地”的旅游品牌知名度。推进多方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十年来,凤城不断推进旅游产业与农业融合,打造大梨树七彩田园农业旅游体验产品,发展大洋河金沙湾、草河百花园、凤山心海生态园、红旗水云谷等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大堡保家和泰生态农庄、东汤爱河山庄等休闲农庄和精品民宿;全市现有蓝莓、草莓、葡萄、油桃等特色采摘点几十个,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着手开发草河君澳食品工业游,王老吉、百岁山、大寨核桃露生产体验游产品。推进与文化融合,推出凤凰山历史文化游、大梨树“干”字文化游、凤凰文体中心文化游等系列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推进与体育融合,引进“凤凰山杯”国际武术邀请赛、大梨树全省武术展演、沙里寨镇辽宁省沙滩足球赛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开发打造体育观赛游产品。推进与城镇建设融合,推动刘家河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完善提升东汤温泉小镇各项设施功能;重点推进沙里寨体育小镇、鸡冠山红色小镇、蒲石河森林小镇、刘家河温泉小镇建设。十年来,凤城市还积极顺应红色旅游高速发展趋势,对现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精心打磨、重新定位,打造出5个红色旅游区,串连成红色旅游路线,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红色资源整合联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综合体。凤城还先后获评“全国生态魅力名县”“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辽宁省乡村旅游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旅游综合收入连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旅游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也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作者:赫英男
    11/29
  • 辽宁丹东:让绿色成为最美底色
    日前,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沿309省道驶进台头子村,记者看到公路两侧有不少“农家乐”。台头子村距离天桥沟景区仅3公里,曾经土里刨食的山里人吃上“旅游饭”,昔日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绿色作底色,生态成名片。近年来,丹东市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丹东的实际行动。坚持绿色发展。丹东是森林覆盖率达65.12%的林业大市,呵护绿水青山、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富双赢”,是使命与担当。丹东市各县(市)区立足森林资源特色,积极探索林区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森林旅游业发展新途径。积极探索生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培育森林康养新业态。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既保护开发利用了当地的林地资源,又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促进林农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9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1.5亿元,林业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373万亩,总产量32万吨;第二产业产值18.1亿元,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351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国家级林业示范社1家,省级林业示范社14家;第三产业即森林旅游及服务业产值10.5亿元,共有森林公园、景点、农家乐等684处,年均接待游客226万人次。以绿美境、以绿兴业。近年来,丹东市林草部门按照“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的总体要求,以兴林富民、生态惠民为目标,着重打造以板栗、软枣猕猴桃、红松果材林、大榛子为主导的经济林产业和林药、林菌、林菜、林畜为特色的林下产业发展格局,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宽甸满族自治县以“山野菜”和“林下参”作为“一县一业”项目;凤城市经济林下立体间种中药材、山野菜以及林下养殖鸡、鸭、鹅示范园发展稳健;“丹东板栗”“凤城板栗”“宽甸石柱人参”入选了国家地理标志林产品。展望未来,丹东市将继续立足森林资源实际,在重点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的同时,坚持探索以林农、企业、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投入机制,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抓好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促进林产品深度开发,不断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提升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让绿色成为丹东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作者:王洪满刘海东
    11/29
  • 10月 丹东空气、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
    近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转发10月份全省各市空气质量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结果,丹东市均为全省第一。这也是我市今年第五次蝉联双项第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丹东市PM2.5日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1.7微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全市1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均值达到100%,地表水劣五类比例为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丹东市自然条件优越,如何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丹东蓝”“丹东绿”已经成为丹东的亮丽名片,这些城市之美,都蕴含在一个个促进环境改善的项目之中。如今漫步丹东东港市大东沟岸边,河水碧波荡漾,两岸景观和大桥交相辉映,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已蜕变为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长廊。近年来,东港市先后启动大东沟水系生态景观综合治理工程和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5月,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全部达到“I级A类”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达5万至6万吨,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彻底消除了大东沟“黑臭”现象,建成后区内河流域水环境大幅提升。多年来,丹东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推动绿色发展转型,激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动力,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并重,加强改革创新,强化基础能力,科学设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推进幸福宜居丹东建设。为更好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丹东市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解决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出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责任清单,不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018年以来,丹东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35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解决了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等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凤城市大梨树村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被命名为辽宁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丹东市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一证式”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严格落实风险评估、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行业治理走向多部门联合发力,治理成效明显提升。全市执法监管实行差别化、远程化、智慧化、网格化,治理攻坚实现清单化、标准化、系统化。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全市以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持续推进“亮剑斩污”“蓝天碧水净土”等专项行动,护好绿水青山,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恶意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近年来,丹东市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治理,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度治理,加强扬尘精细化管理,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累计淘汰燃煤锅炉693台,推进城区及周边散煤替代7070户。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由2014年的84.6%,提高到2021年的94.8%。PM2.5年均浓度由2014年的每立方米48微克下降到2021年的每立方米28微克,同比改善41.7%。空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名列全省第一。丹东市实施重点断面动态化管理,以大洋河桥和草河大桥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为重点,强化桃花水期间水质稳定达标工作,制定大洋河达标攻坚工作方案,实时管控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工作,将1234个入河排污口全部纳入并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清单,目前已完成整治280个,预计年底前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强化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联合推进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涉疫废水处置工作,确保定点医院和隔离点废水在排入市政管网前得到有效处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推进乡镇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巩固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开展入海排污口规范整治工作,对全市840个入海排污口制定“一口一策”,预计年底前完成整治年度工作任务。制定8条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消劣方案,定期开展人工巡河,推进入海河流消劣。在加强污染源头防控的同时,我市将11家企业纳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单进行管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污染地块监管,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评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40个,发放备案意见21个。通过加强源头减量、规范台账申报、加强处置利用管理等工作,强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形成从源头减量、过程严管到违法严惩的全过程环境监管体系。结合美丽宜居村创建,全市启动76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任务。作者:戚文
    11/21
  • 【点赞】丹东这个村儿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宽甸青山沟镇青山沟村上榜!青山沟村位于宽甸北部,年平均气温在10.5-15.6℃,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村、辽宁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辽宁美丽乡村示范村、辽宁省环境优化发展先进村等称号。青山沟村是一个满族聚居村,满族特色文化浓郁。近年来,青山沟村大力发展满族文化,拥有全国最大规模满族村落“满家寨”、占地3万平方米中华满族风情园,占地3500平方米满族剧院,打造了极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中华满族第一大戏《八旗山水谣》。近年来,宽甸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村庄为网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涌现出河口村、三道湾村、绿江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村。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