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健步登高迎重阳
    10月23日,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承办的2023年重阳健步登高活动在锦江山公园举办,来自市区13个老年体育健身团队的3500名老人参加活动。记者:吕宝林
    10/26
  • 姐弟失联三十七年 民警相助再聚首
    37年漫长的等待,在民警的牵线下,最终盼来了家庭的团圆。“30多年了,没想到我们姐弟俩还能再联系上,真是太感谢警察同志了!”看到失散的亲人,年近70岁的修先生激动地说。近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宽甸镇城北派出所民警帮助寻亲的修先生找到了失散37年的姐姐。此前,修先生及家人从深圳千里迢迢赶到宽甸镇城北派出所,请求民警帮助其寻找失联的堂姐。修先生是宽甸籍人,父亲为了生计在其7岁的时候举家到深圳发展。37年前,修先生的父亲曾带其返乡和堂姐一家团聚过,但从那以后,便因为交通和通讯等原因和堂姐失去了联系。随着年龄增大,对堂姐的思念与日俱增,他便从深圳专程赶来寻亲。由于年事已高,很多记忆已经模糊,只记得堂姐的名字,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几个字。面对求助,民警迅速开展工作,因修先生无法说出姐姐准确的姓名,且姐弟二人未同户过,经过一番查找、对比仍无所获。后经过多个平台筛选出几个疑似名字信息后,民警逐一拨打电话核查,经过努力,最终找到了修先生的堂姐。接通电话后,修先生眼眶湿润,激动地说:“姐,终于找到你了!”在民警的帮助下,分离多年后,姐弟俩终于重逢。记者:侯春林
    10/26
  • 丹东市振兴区启动“雏燕领飞计划”
    为讲好“六地”故事,丹东市振兴区教育局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大思政课资源丰富的优势,启动了“雏燕领飞计划”。经过层层选拔和专业培训,所辖学校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红领巾讲解员。图为10月23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六地’故事”展示汇报会在六纬路小学举行。记者:张怡媛
    10/26
  • “爱在金秋 情暖重阳”老年趣味运动会丰富多彩
    近日,辽宁省东港市新城街道滨海社区举办“爱在金秋情暖重阳”老年趣味运动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随着一声声开始,筷夹乒乓球、托球接力赛、简易保龄球、套圈等项目精彩开赛,内容新颖丰富,趣味性十足,现场气氛活跃,掌声、加油声不断,老年朋友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展现出不输年轻人的活力与精气神。活动中,民警向辖区老年人发放反诈宣传单,并通过事例分析帮助老年人掌握反诈常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记者:苏晓文周雨婷
    10/26
  • 少儿京剧团为离退休老同志送上戏曲大餐
    10月24日,丹东市委组织部、丹东市委宣传部携手丹东少儿京剧团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庆重阳戏曲演出活动,为丹东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离退休老同志送上戏曲大餐。活动现场,丹东少儿京剧团的演员们表演了京剧《大登殿》《秦琼观陈》《游湖》《智斗》《廉锦枫》《智取威虎山》等曲目,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为离退休老同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大家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太开心了。小演员和老师们的精彩表演让我们印象深刻,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闪烁传统文化光芒的精彩节目。”丹东少儿京剧团成立于2003年1月。成立至今,累计培养京剧人才2万余人,开展戏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演出500余场,惠及观众20万余人次。记者:景媛媛
    10/26
  • 庆重阳 传美德
    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连日来,丹东市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祝福与关怀。振兴区站前街道沿江社区党委开展“重阳敬老孝润童心”活动,邀请锦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与辖区老人共度重阳节。“糕甜面香,谢谢你们一直惦记着我。”家住振兴区纤维街道黄海社区的99岁高龄的毕庶通老人收到一份特殊的“外卖”。黄海社区工作人员以“爱心专送”的形式,为老人送去他们特意准备的“重阳糕”,陪伴老人度过一个喜庆欢乐的节日。振安区鸭绿江街道果园沟社区联合区卫健局、街道司法所等单位开展敬老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健康体检、法律援助、免费理发等形式,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丹东市养老院举办“欢度重阳,文化养老”主题系列活动。他们联合站前街道银杏社区、公益助残协会、中金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展集体生日宴、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座谈交流和志愿服务等多项活动,增强老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吴琼
    10/25
  • 关爱老人 情暖重阳
    10月23日,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解放社区“青鸽+红枫”志愿服务队联合社会义工团体,开展“关爱老人,情暖重阳”为老人义务理发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记者:张尧
    10/25
  • 奥运冠军之城
    让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展个人风采、为国家争光,是国际性体育赛事竞技场上的主旋律、最强音。就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丹东姑娘崔晓桐和周凤两位选手,先后斩获了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和摔跤女子自由式68公斤级金牌,一度博得了广大网友对丹东体育事业发展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输送模式的高度赞誉。走出亚洲,放眼世界。其实,在更为宽广的奥运赛场上,家乡体育健儿同样表现不俗、成绩斐然。丹东,是名副其实的奥运冠军之城。这是一段与丹东密不可分的奥运佳话。2000年悉尼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王丽萍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这是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得到的唯一一枚田径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丹东籍运动员唐宾与金紫薇、奚爱华和张杨杨四位姑娘,夺得女子四人双桨金牌,这是中国在赛艇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丹东籍选手李娜出征,由她和孙玉洁、骆晓娟、许安琪组成的中国“四朵金花”,历史上首次问鼎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丹东籍选手郑姝音夺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金牌,成为唯一一个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个人金牌的辽宁运动员。2020年东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比赛,由丹东籍运动员崔晓桐领衔的完美组合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这是中国赛艇项目的第二枚金牌,也是辽宁运动员本届奥运会首金。5枚奥运金牌,5段传奇故事。当时在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的王丽萍身材瘦弱,在启蒙教练赵世良的建议指导下,王丽萍用绳子将一块沉重的石盘系在腰间,反复奔走在泥土场地上训练自己的耐力。丹东市航海运动学校曾建在鸭绿江边,孩童时期的唐宾就在这里训练。她当时的教练焉亮记得,最能吃苦的唐宾每天都是第一个下水、最后一个上岸,训练量甚至超过男孩子。在体育界,不少运动员到了30岁基本就结束了运动生涯,但丹东姑娘李娜打破了这个“惯例”,她在退役两年后重返剑坛,并一举拿下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郑姝音在9岁时就身高腿长,个子达到了1.64米,被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姜成林相中后,起初练习田径,后加入跆拳道队。天赋加上爱琢磨,中途“改行”丝毫没影响到郑姝音拿奥运冠军。崔晓桐的实力和韧劲儿,在她的成长之地丹东市航海运动学校是出了名的。她和队友陈云霞、张灵、吕扬在东京奥运会的夺冠成绩是6分05秒13,刷新了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比赛的世界最好成绩纪录。5位丹东姑娘,5位奥运冠军,这只是丹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成功模式的缩影。多年来,丹东市以“三集中”模式为基础,建立三级训练网络,形成强有力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按照周期积极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市按照“体教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基础,搭建业余训练平台,遵循“选好苗子,组建队伍,基础训练,积极输送”这一主题,依托教育部门和传统校、网点校建立选材训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地区推广普及体育项目,逐步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三级业训网”,成功将体育部门管理优势和各项政策优势有机结合。伴随着一批又一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训输送,在国内外大赛赛场上,丹东籍运动员不断纵横驰骋、披金挂银,凸显极强的竞技实力。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培养出世界冠军30余人次,亚洲冠军40余人次,全国冠军近200人次。竞技项目包括竞走、赛艇、击剑、跆拳道以及散打、摔跤、羽毛球、举重、篮球、射击、游泳等众多门类。记者:范泽民
    10/24
  • “文化名家看辽宁”活动在丹东举办
    10月20日至22日,“文化名家看辽宁(丹东)”活动在说是市举办。活动邀请30余位国内知名文化名家,围绕丹东“抗美援朝出征地”资源优势,通过开展专场讲座、基地共建揭牌仪式等,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讲好丹东故事、传播丹东好声音,扩大丹东影响力。此次活动由丹东市委宣传部、辽东学院、辽宁文学院共同举办,得到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力支持,活动期间,辽宁文学院与辽东学院就文学人才培养共建基地达成合作。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湖北省文联原主席刘醒龙和著名青年批评家、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丛皞做客辽东学院,为师生代表作专场讲座。两位学者表示,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抗美援朝战争给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最直接、最生动的教材,广大学生要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此次活动也是《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记者:宋琳
    10/24
  • 丹东市两人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近日,司法部对299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999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进行表彰。我市有两名人民调解员受到表彰,分别为元宝区金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老薛调解工作室主任薛忠权和振兴区站前街道华夏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春阳调解工作室主任矫春阳。薛忠权扎根基层调解工作二十余载,每月召开辖区纠纷排查、分析研判会,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00余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8%,防止民转刑案件约20件,很好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矫春阳多年来带领春阳调解工作室团队入驻市群众来访接待大厅“访调对接”窗口,第一时间为群众提出专业法律意见和依法化解途径,通过“访调对接”累计办结案件150件,案件成功化解率达95%以上。记者:刁庆峰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