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送迷路老人回家4月23日,在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发生了暖心一幕。一位老人买完菜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社区工作人员禚弋函和六道沟派出所民警郭仕鑫热心帮他找家人。当天早上,禚弋函发现一位老人站在社区办公点门口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地来回徘徊。见状赶紧上前耐心询问,得知老人出门买菜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据老人讲,他是刚刚从外地搬到丹东锦绣华城儿子家,对路况不熟。了解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当即联系民警帮忙查找老人亲属的联系方式。经过一番查找,民警辗转联系到老人的儿子,考虑老人行动不便,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一路把老人安全护送至其儿子家中,老人的亲属对此非常感激。作者:沈粹04/24
- 书香润校园 经典耀童年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六纬路小学“书香润六纬,经典耀童年”2024阅读文化节也如约而至。4月19日上午,全校师生欢聚一堂,于四楼报告厅举行阅读启动仪式,拉开本届阅读文化节的序幕。“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各个年级的学生代表带来了具有班级特色的节目,展示阅读成果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五年五班的刘士琨参与了《木兰辞》经典诵读表演,筹备期间,他深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说,通过阅读,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时代背景,更好地诠释表演,受益匪浅。启动仪式上,校长鼓励大家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通过读书为人生积累财富;家长代表则讲述亲子阅读的经验,为家庭阅读活动起到引领作用,与会家长深受启发;青年教师代表带来了朗诵《传承中华文化,彰显青春力量》,引领孩子们追随中国古今4位最具影响力的读书人,领略先贤和伟人的智慧与精神。走进教室,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孩子们设计出本班的“读书海报”“图书角”,精心布置了班级阅读文化墙……一份份精美的作品不仅彰显了孩子们爱思考、有想法、善实践的能力,更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四年六班的沙钰翔参与了班级阅读文化墙布置,错落有致的排列、丰富的内容设计,无不显示出他和小伙伴们的巧思。“通过丰富的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也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沙钰翔说。“我能和你换书吗?”操场上,二年级的好书交换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孩子们手持小书签,穿梭于“图书集市”中,寻找心仪的图书。交换完毕后,许多小朋友干脆席地而坐,沉浸于知识的海洋。通过以书换书、以书会友,在书香的流动中,孩子们共同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记者:侯春林04/24
- 丹东夕阳红文体交流团亮相台儿庄古城!近日,丹东市老年人文体交流团一行200余人,来到台儿庄古城进行文化体育交流,丹东市老年人文体交流团与台儿庄群众健身队伍在台儿庄复兴广场,共同表演了东北大秧歌、健身气功气舞、歌伴舞“红太阳照边彊”等九个节目,得到现场游客阵阵掌声。董玉池特约记者|吕宝林04/23
- 用匠心打造“技术人生” 37岁的丛谊利,凭着对钳工技术的痴迷和执着追求,勤学苦练,不断进取,在丹东市第三届“振兴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丹东市钳工技术状元”称号。很多人惊叹于他的精湛技艺,向他请教,他诚恳地说:“我是真的爱这一行。”丛谊利自幼就喜欢研究机械,通过拆装玩具来了解机械构造。因此,在技校选读专业时,他毅然选择了钳工专业,通过在学校里不断学习,毕业后进入了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制件车间,成为一名钳工。了解钳工工作的人都知道,钳工岗位又苦又累,一天下来常常是浑身湿透、腰酸背痛,但丛谊利没有退缩。为了能够练好钳工基本功,白天,他跟着师傅在现场学理论、学技术;晚上,他仔细钻研当日所学。他把学习中的苦和累当作考验意志和锻炼自己的最好方式,将自己“钉”在练习场地上。手一次次被磨破,他缠上胶布继续进行;汗一次次如泉涌,他擦干汗水手不停歇。近年来,他多次参加公司举办的钳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把每次比赛当作成长的阶梯,仔细观察优秀选手的技术特点和细节,赛后总结自己的不足,回到工作岗位后继续琢磨、苦练。凭着这种主动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丛谊利对待工作和事业总有着一股拼劲,哪里任务重、哪里工作苦,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一次,在赶制哈尔滨500余台公交车订单时,一台关键设备出现故障,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丛谊利负责修复工作,他仔细分析设备结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迅速找到了故障点,连续奋战数小时,成功修复了该设备,使生产恢复正常,最终所有车辆准时下线,按时交付。丛谊利还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其他工种的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在一次车辆研发试制中,他与工程师们共同设计了一种创新型零部件,该零部件对精度要求极高,丛谊利依靠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严格把控,成功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顺利推进了项目的开展。丛谊利还非常注重安全作业。他及时排除多起工作现场的安全隐患,向车间同事传授安全作业知识及方法,确保了车间安全。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团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在钳工岗位上深耕16年,丛谊利凭借对待工作脚踏实地、对待自己高标准要求、对待技术难题勇于攻坚的精神,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钳工骨干。如今,无论是精密的零件加工还是复杂的设备组装,他都能出色地完成,并为公司各项重大技术改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兢兢业业从最底层、最基础做起,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丛谊利如是说。记者:包芙蓉04/23
- 丹东市红房三社区开展长者学堂活动丹东市帽盔山街道红房三社区自成立红色管家以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红色管家的形式,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近日,社区红色管家与共建单位市养老院和公益组织开展长者学堂长期活动。记者:张津硕04/22
- 花甲老人让老楼换新颜丹东市振安区东泰路的87号楼,自从2014年被物业公司弃管后,很长时间处于无序混乱状态。前些年,老楼长在院内张贴一张告示,表示自己不当楼长了,推荐年逾花甲的郭静继任楼长。郭静“稀里糊涂”地便被楼里居民称作楼长了。当时小区内垃圾无人清理,楼院内杂物乱放,公共设施损坏无人维修。在这些问题中,急需解决的就是小区内垃圾堆的问题。因街道回收垃圾的垃圾桶设置较远,很多居民嫌麻烦就把自家的垃圾丢在小区门口,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个大垃圾堆。“既然我当楼长了,就要发挥楼长的作用。”郭静立即自掏腰包雇运输车将垃圾清运干净。为了保持环境卫生,提醒大家不再随手扔垃圾,郭静不顾天气寒冷,每天坚持站在那儿守候,看到有来倒垃圾的居民,便上前劝阻,直至倒垃圾的人主动承诺以后不往此处倒垃圾才罢休。她坚持了十多天,渐渐地大家养成了习惯,再也没人在门口倒垃圾了。今年春节前,东泰路87号楼一楼住户向郭静反映下水道往外返水,是地下网管堵塞所致。郭静立即找来维修工人疏通,但始终找不到堵塞处,没能解决问题。最后,她联系上了市政工程处工作人员,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提起郭静,东泰路87号楼5单元的于连德老夫妻俩赞不绝口,“我们老两口就是因为郭静留下的,不然我们早搬走了!”郭静的行为,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她的带动下,居民们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弃管楼也重现生机。记者:张津硕04/22
- 家风家训辅导进校园近日,丹东市民政局联合丹东市星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家风家教辅导进校园活动。4月18日,首期好家风好家训伴孩子成长讲座——《家风家训进校园,护航青春助成长》在丹东市实验小学报告厅开讲。丹东市圆慧心理工作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海英向学生们讲述了家庭教育、家校协同的重要性,并运用大量资料、案例,讲解了家庭家风家教在预防校园霸凌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遇到校园霸凌时如何应对。记者:张津硕04/22
- “我在长城脚下有棵树”“要让参加活动的学生铭记,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从长城的东端起点来的,‘我在长城脚下有棵树’。家乡人民期待学子学成归来,回报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丹东文旅集团虎山长城景区负责人林岩说得动情,虎山长城景区发起的“我在长城脚下有棵树”——2024年春季认种植树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在营造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浓厚氛围中融入浓浓的家国情怀。本次活动得到了丹东市中小学生公益平台的积极配合,在社会中广泛征集亲子认种者,为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构筑舞台。4月14日,300余人参与了认种活动。“虎山长城坐落于鸭绿江畔,是我国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今天在此所种的每一棵树苗都像是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量,每一棵树都承载着我们对绿色未来的希望……”伴随虎山长城景区讲解员的解说,参加活动的学生了解了虎山长城的历史知识。学生们在虎山长城脚下亲手栽种下一棵水杉树,“种下一棵树,长成一片林”,“绿色发展”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我在长城脚下有棵树’认种植树活动已经在2023年春季和秋季举办了两季,此次活动是第3季,共种下600余棵水杉树。”林岩介绍,“我在长城脚下有棵树”是虎山长城景区自2023年发起的社会认种植树活动,旨在引导认种人通过植树活动,从自身做起,坚持“绿色共识”,推动绿色发展。今后,虎山长城景区还将持续推出“我在长城脚下有棵树”社会认种活动,每年种植一片林,“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打造园林式景区。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这次有意义的认种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拿起了铁锹、水桶,忙活起来。家长们挥锹铲土、挖坑培土、扶苗压实,小朋友们清理垃圾、铲除杂草,拎着水桶认真浇灌每一棵树苗。植树的人群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就是刚满2周岁的于景烨。他是参加这次活动的年龄最小的认种者,孩子妈妈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孩子亲手种下的树苗陪着他一起长大。“将来他长大了有可能会离开家,但是无论孩子走到哪里,他在家乡的虎山长城脚下都有一棵树。要让他记得,他的家在丹东,根在这里。”于景烨的妈妈说。一锹锹土,种下的既是树苗,也是希望;一桶桶水,滋润的既是土壤,也是未来。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近百株树苗挺直腰杆、迎风而立。望着一排排小树苗盎然的身姿,小朋友们将认种牌挂在树上,给自己种的树苗起了名字,纷纷与小树合影。4年级小学生崔展硕是第二次参加认种植树活动了。去年,爸爸妈妈陪着他种下了写着“崔展硕”名字的水杉树。今年,他陪着爸爸妈妈又在虎山长城脚下种下了第二棵树,郑重地写下爸爸妈妈的名字——“崔宏宇、王伟”,“要让爸爸妈妈种的树陪着我种的树一起成长,就像爸爸妈妈陪着我一样。”再一次看到他自己种下的水杉树,崔展硕许下小小的心愿,“我明年还要来看我的树苗,跟它比个子。”“我们对树苗的选择也有其特殊的寓意。水杉的寓意是‘坚韧不拔’,代表着坚强不屈,战胜任何恶劣环境,对于中小学生的人生教育意义非凡。”林岩说。记者:王卢莎04/22
- 丹东市唐玮:服务在窗口 满意在群众“谢谢你们加班加点帮我办理好了渔船过户手续,我再也不用来回跑了。”3月7日傍晚时分,在丹东市政务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窗口办理完业务的刘女士,对为其办理相关业务的市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唐玮和窗口工作人员连声道谢。当日16点25分,刘女士匆忙赶到窗口。“您好,我要坐晚上的航班返回烟台,请问今天还能办吗?”眼看离下班的时间只有5分钟了,在了解到刘女士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后,唐玮和窗口工作人员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一个多小时后为其办完了所有相关业务。除提供“延时服务”外,唐玮还带领窗口为有需要的群众开展“上门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难心事。2023年3月的一天,唐玮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充满了焦急与无奈。“我想赶紧办完渔船过户手续,可偏偏现在生病住院了,本人来不了,能行吗……”经询问得知,渔民宁先生因患病行动不便,无法到窗口办理渔船过户业务。考虑到宁先生情况特殊,次日一大早,唐玮带着窗口工作人员来到医院,为他采集信息并办理了相关业务。“我只是打个电话咨询一下,想不到你们这么快就办好了,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啊!”宁先生夫妇激动地说。2023年以来,唐玮带领行政审批科累计开展“上门服务”20余家(次),受到群众好评。政务服务窗口是一项政策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唐玮平日在工作之余,特别善于学习,专注于学政策、钻业务,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迅速提升。涉农行政审批事项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审批量大、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等特点。唐玮带领农业农村局窗口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方法,群策群力探索出特色鲜明、高效便利的审批模式。辽丹渔25XXX船主王先生就是“容缺受理”的受益人。去年3月,在为王先生办理《捕捞许可证》换发申请时,唐玮发现材料中缺少户口本复印件。原来王先生因粗心大意,将户口本落在了东港家中。正当他准备改天再来办理时,唐玮告知他可以“容缺受理”,让他事后把材料补齐,王先生当场就拿到了《捕捞许可证》。在渔船专项整治中,唐玮率先垂范,相关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一线,现场就“船证不符”整治流程、更新改造流程、减船转产流程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服务模式,采取符合条件即时办结的方式,为渔民审核发放证件,把渔民跑腿次数减到最少,高标准起步,高规格推进,使渔船管理更加规范。此外,唐玮带领科室全体人员认真梳理政务服务“6+1”类事项,压缩办理时限,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实行规范化管理、无差别服务。同时实行“首问负责”“承诺制”等制度,为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直观易懂的办事指引,实现主题内事项一张表填报、一套材料提交、一个流程办理,并提供24小时电话预约、微信预约等服务,打破群众办事难的藩篱。多年来,唐玮带领行政审批科不断取得佳绩,先后荣获“辽宁省营商环境优秀窗口”“清风辽宁政务窗口”“青年文明号”“红旗窗口”。唐玮个人获得“辽宁省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辽宁省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奉献之星”“丹东市2023年度实绩突出先进个人”等荣誉。记者:邢漫04/19
- 丹东市珍珠街道:瞄准空地“小切口” 环保整治动真格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居民私搭乱建、圈地种菜……位于丹东市振安区同力小区旁,存在城市闲置空地黄土裸露、荒草丛生、治理缺位等问题,较大程度影响辖区卫生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面对居民的诉求,珍珠街道第一时间实地现场调研勘察,对闲置空地进行规划实施,让废地变绿地。街道按照“整地、透绿、亲民”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勘察,以植绿增绿添绿为重点,以适地适树为要求,理清“复绿”工作思路,对空闲土地上的乱搭乱建、乱倒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拆除,对居民私自种植的小菜园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前期,社区工作人员采用张贴整改通知、入户动员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携手居民共同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面貌。街道出动挖掘机、铲车等作业车辆,将成堆的垃圾及杂物清运搬走,同时组织人员利用铁锹、夹子等工具将剩余垃圾进行细致清理,协助挖掘机修整土地。针对空地上的私搭乱建、小菜园等事先与居民进行沟通,告知利害关系,再征得同意后对其进行拆除,力争做到清理一处,清运一处,干净一处。此次行动,出动作业车辆2辆,拆除小菜园30余处,私搭乱建8处,平整地面2000平方米。在前期土地整治后,街道对闲置土地开展“绿化工程”行动,为空闲土地栽种65墩灌木改善生态环境。行动中,工作人员将树苗一棵棵排列整齐地栽在事先挖好的树坑里,利用支架固定,防止出现倾斜折断等问题,同时责成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维护与监督,确保树苗正常存活,真正做到造绿一处,成绿一片。下一步,珍珠街道将致力建立长效的生态人居环境治理机制,对辖区“闲散边角”土地进行精细规划、合理建设,同时在闲置期间加强管理维护,以民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创建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注入了新活力。记者:张津硕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