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为乘客服务永远没有终点”9月25日,辽宁省丹东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驾驶员刘俊如往常一样,驾驶着213路公交车行驶在熟悉的线路上。他对每一位乘客都投以微笑,这样的习惯已保持了10余年。13米长的车厢干净整洁,车头上的“共产党员号”标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刘俊先后获得公司级先进工作者、丹东好人、辽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今年,他的荣誉簿上又增加了一项——全国最美公交司机。这些荣誉,是他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换来的。寒冷冬季,他为乘客准备坐垫,让冰冷的座椅变得温暖;炎炎夏日,他自费安装窗帘,为乘客遮挡烈日。每当有老年乘客上车,他总是细心呵护,确保老人安全就座;乘车高峰时,他积极疏导,确保乘客乘车舒心。刘俊的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车厢内,更延伸到了车厢外,家住九连城镇的代桂华老两口及很多沿线居民都和他成为了朋友。代桂华和老伴靠种地为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老两口经常乘坐刘俊驾驶的公交车,时间长了便熟络起来。得知老人家中困难,刘俊便认下了这门“亲戚”,并捐给他们200元钱。一次代桂华乘车时,刘俊听说其老伴患病住院,又拿出当时身上仅有的400元钱表达心意。逢年过节,他都让妻子事先买好米面油、鱼肉等放在车上,顺路给老两口送去。就这样,他默默帮助老两口10余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刘俊还建立了乘客微信群,将经常乘坐213路公交车的乘客组织到一起,他会及时在群里发布道路状况和线路特殊情况,为乘客提供便利。乘客乘车丢失物品,他也会在群里发消息帮忙寻找。休班期间,他经常主动到车场查看车辆情况,在维修车间和师傅探讨车辆故障问题。刘俊说:“学会一些检修知识,就能更了解车辆,避免车坏在路上,保证运营班次。”十几年如一日,他扎根岗位、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公交车驾驶员的风采。作者:李靖怡09/30
- 勇立潮头再奋进近年来,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飞先后荣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丹东市劳动模范称号。在她的带领下,企业在短短7年间,从租厂房发展到总资产过亿元。“新中国成立75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一员,我始终认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时代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与为人民谋福祉的理想中,发展空间才更广阔。”立于数字经济时代潮头,黄飞立志于实现智能制造,走出去“开路”、引进来升级,到先进企业调研、考察,制定了公司“三年三步走”战略,搭建了数字化供应链,打造了一家以智能数据驱动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企业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对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时俱进加快“两化”升级融合,以服装制造为主体,以智能数据驱动模式,把信息化、智能化运用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企业“厂房扩建及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现主体建设已完工。该项目是合作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工业互联网底层框架的基本建设。近两年,企业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产业效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巩固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在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方面,企业有5个场景正在运行,获评“省5G智能化示范生产车间”。新项目建成后,将再增加5个场景,产能将提升15%,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我为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自豪,感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政府的扶持。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履行劳动模范的社会责任,推动服装产业发展,继续服务公益事业。坚信在改革战略的引领下,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黄飞如是说。记者:包芙蓉09/30
- 丹东市科技馆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9月26日,由丹东市科协主办,丹东市科技馆、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丹东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丹东地震监测中心站、元宝区科协联合承办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在金山镇中心小学拉开帷幕,为全校1100余名师生献上一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大餐”。作者:徐莉婷09/30
- “十一”长假来丹东:跟着小讲解员听红色故事“国庆节期间,我们的‘红领巾宣讲员’到抗美援朝纪念馆进行现场讲解,让游人感受童心爱国力量的同时,更要让跟家人一起‘红色游’的小游客们,听同龄人讲红色故事,一起接受红色教育。”丹东市实验小学少先队辅导员金文告诉记者,抗美援朝纪念馆与丹东市实验小学共同开展红领巾宣讲员红色宣讲活动,已经预热了今年国庆假期红色景区的节日氛围。登长城、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游鸭绿江断桥……国庆节到丹东体验“红色旅游”,丹东的红色景区景点已成为各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丹东的国庆节文旅活动依次拉开帷幕,各个红色景区景点送上有声有色的国庆节“文旅大礼包”,与游客共同感受家国情怀。“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有一位年轻的战士叫邱少云。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他不幸被敌人的燃烧弹击中……”在一级英雄邱少云的事迹展板前,红领巾宣讲员张恩睿用洪亮坚定的声音把观众的思绪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孩子们的讲解不仅生动专业,更让我们看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这样的志愿服务特别有意义。”来自江西的观众刘女士感慨地说。滔滔鸭绿江水,巍巍英雄城市。鸭绿江断桥下,大屏幕不间断播放红色历史教育影片。这座英雄的城市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沧桑,铭记着数不尽的热血英烈。厚重的历史沉淀与繁华时尚的城市交汇,共同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国庆假期,鸭绿江游船夜航开启,游客乘坐鸭绿江夜游船,行在悠悠江水之上,感受人在画中的诗意浪漫。光影变幻间,美丽的滨江路如画卷徐徐展开。在夜晚的璀璨灯火中,游客感受着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完美结合,细细品味丹东的红色文化、边境文化、本土文化魅力。记者:王卢莎09/30
- “社区警校”编演小品 花式传播反诈知识“民警们直接上台表演,展示真实诈骗案例,让我看到了民警的多才多艺和诙谐幽默,也记住了反诈知识。”近日,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东昇社区居民秦女士对民警表演的小品连连称赞。9月22日,在东昇社区与临江边境派出所联合举办的文艺汇演中,临江边境派出所社区警校民警表演了自编自导的反诈小品《老爸被骗了》。该小品根据辖区真实发生的案例改编,讲述了警民携手预警电信诈骗,及时阻止老人转账的故事。短短十分钟的剧情中,民警将诈骗分子如何精心设置陷阱,引导受害人落入圈套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小品生动的故事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表演方式,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也让群众在欢笑中学会了如何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据了解,临江边境派出所“社区警校”成立以来,民警全面梳理辖区发案情况,选取典型案例通过授课、小品、快板等多种方式开展反诈宣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婚恋诈骗、投资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刷单返利诈骗等作案特点和防范策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了群众的“反诈免疫力”。记者:唐羽廷09/29
- 丹东市红十字会开展爱心捐助活动9月25日、26日,市红十字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情暖丹东,迎国庆送温暖”暨庆祝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20周年活动。其间,满载爱心物资的货车陆续驶向各县(市)区。活动中,市红十字会共筹集19.21万元善款,精心筹备了包括面粉、食用油在内的千余件爱心物资。这些物资将按计划分发至各县(市)区生活困难家庭和前段时间受强降雨影响严重的家庭。记者:栾柏醇09/29
- 用奋斗擦亮青春的亮丽底色荣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辽宁省“技师杯”技能精英挑战赛数控铣赛项第一名,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优胜奖获得者……24岁的丹东市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卢太阳多项荣誉在身。“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光辉时刻,展望未来,我更加坚信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是不平凡的舞台,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都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2016年9月,卢太阳因一分之差与高中失之交臂,来到丹东市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学习技能。中考的失利没有让他自暴自弃,他勤学苦练,不断磨炼和提升自己,进入数控专业“竞赛班”。起初,在各项比赛中,卢太阳的成绩并不理想,却激发了他的斗志。假期里,他独守车间不分昼夜地苦练技能,相继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辽宁选拔赛冠军、辽宁省技师杯技能精英挑战赛冠军、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冠军、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通用技术杯”数控多轴加工赛项冠军。卢太阳认为,沉甸甸的奖牌是对他个人技能的认可,因此更加懂得:劳动创造幸福,技能成就梦想。“75年来,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作为新时代劳动者,我深感责任在肩。要传承老一辈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无论是面对技术革新,还是生产中的难题,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技能,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卢太阳表示,将继续以劳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同事共同进步,提升团队整体实力。记者:包芙蓉09/27
- 东港市第七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精彩上演近日,由东港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和民政局主办的第七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在四角广场精彩上演,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助推我市老年文化事业发展。晚会现场,老人们身着绚丽多彩服饰,以饱满的热情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气氛热烈非凡。大合唱《走向复兴》、歌伴舞《阳光路上》、管乐合奏《歌唱祖国》、舞蹈《红船向未来》、男声小合唱《南泥湾》、女声独唱《节日欢歌》……20余个精彩节目轮番上场,老人们用嘹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优美动人的舞姿和灿烂的笑容,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的别样风采。作者:谭晓冬09/27
- 丹东市职工合唱团获省歌咏大赛金奖近日,辽宁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职工歌咏大赛在沈阳举行。丹东市职工合唱团的合唱曲目《英雄赞歌》荣获金奖。比赛中,当《英雄赞歌》旋律响起,丹东市职工合唱团120名队员深情演唱,他们用动人的歌声唱出了新时代丹东职工赓续红色基因的坚定决心,表达了广大职工感党恩、知奋进、爱祖国的深切情怀,激发了投身建设丹东的强大动力。记者:包芙蓉09/27
- 选派干部“沉下去” 助企服务“动起来”“选派干部帮助我们请来专家,为企业解决了30多个质量、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扫清了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的障碍。”日前,辽宁鸿云智慧托盘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跃臣告诉记者,选派干部的帮助让他们对今年完成8500万元产值的目标充满信心。年初以来,市县两级1300余名选派干部深入企业、园区,直面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各类诉求问题1457件,办结率达91.6%。聚焦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深入破解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坚持“先定企业再定人”“以上率下”“择优选派”三项原则,市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规模大、牵动力强的32家企业,从市、县(市)区机关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熟悉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1316人,一对一联系服务重点企业1131个、重点个体工商户135个、在建项目36个、重点商圈市场14个,确保各类经营主体有效覆盖,实现精准对接。同时,实行“一本一账一表一册”实绩管理,制定联系服务企业登记表、企业问题诉求办理台账,印发工作日志、惠企政策手册,全面记录选派干部进企业基本情况、问题办理情况、工作流程等,推动选派干部履职尽责,促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高效率解决企业诉求,丹东市坚持“一企一策”,通过“携企入校”、全程代办、银企对话、合作共建等,做好个性问题的协调化解工作。对反映集中的用工难、审批慢、缺资金等共性问题,统筹相关部门出台解决共性问题制度措施73项。年初以来,开展“携企带岗进校园”“春暖江城·援企护航”等各类招聘活动140余场,线上对接服务6500余人次;组织召开“政银企科技金融对接大会”,为30个科技项目发放贷款8.1亿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首批25个市直部门584个事项已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运行,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针对重点难点、历史遗留等疑难问题,成立8个专项攻坚小组,探索从体制、政策上解决问题。截至目前,转办的各类疑难问题已办结51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18项。记者:景媛媛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