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展老兵书籍 感先辈情怀
    8月18日,市图书馆举办“一个抗战老兵的情怀——丁宝鉴捐赠文献展”,将老兵丁宝鉴捐赠市图书馆的391册藏书集中展示给读者,与读者一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丁宝鉴,1928年生,生前为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荣获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于2023年7月病逝。丁宝鉴离休后仍积极发挥余热,作为丹东市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为各界人士和中小学生讲述战斗故事,传承红色血脉。病重之际,他与丹东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赠同意书》,并委托干休所及家人将自己多年购买珍藏的图书捐赠给市图书馆等单位。丁宝鉴老人一生酷爱读书、购书和藏书。“老人捐赠的书籍,有较强的时代性,质量高,可读性强。”市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图书馆将老人捐赠的书籍分成红色、时事、文史、医疗等多个类别,开辟专室集中向读者展现,让广大读者从中汲取营养,集聚奋进力量。记者:刁庆峰
    08/21
  • 主动让行 为救援闪出“生命通道”
    “我们出警就是与时间赛跑。一旦遇上‘阻碍’耽误救援,就有可能危及生命。”消防救援人员山岳救援中,游客们不约而同主动让行,这暖心的一幕就发生在丹东虎山长城景区。8月18日中午,一名游客在爬虎山长城时,因体力不支被困山腰。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接警后立即调派临江后街特勤站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到场后,通过与被困游客家属交流,得知该游客患有多种疾病,当天体力不支,加之天气炎热无法下山。我们利用担架,将被困游客固定好,准备抬至山下停车场与120进行交接。”临江后街特勤站消防救援人员介绍。救援过程中,在最险峻的城墙处,游客们主动停下脚步,退至两旁,为救援人员“让行”,留出充足的救援空间。从接近山顶的位置到将被困游客抬至山下,整个救援过程用时不到15分钟。消防部门提醒市民和游客:登山前,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了解评估,选择难度适宜的路线,尽量结伴爬山,尤其是暑期天气多变,提前查看天气预报,避免雨天或大风天出行。如遇危险,要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发出求救信号。记者:李冉霞
    08/21
  • 雯“话”丹东:少年当如是 国粹永流传
    08/21
  • 边看边记朝鲜语-交通工具|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교통수단
    08/20
  • 仁忠社区:社区里的“家电医生”
    在元宝区七道街道仁忠社区,居民们总能看到67岁的吴晓君忙碌的身影。尽管因病导致行动不便,需拄拐行走,他却凭借一双巧手和满腔热忱,坚持免费为居民维修家电。多年来,他免费维修电饭煲、收音机等小家电190余件,惠及300多户家庭,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社区里的“家电医生”。社区多功能议事桌便是吴晓君的“工作室”,电烙铁、万用表等工具虽简单,却摆放得整整齐齐。“我拄拐能去的地方有限,来到社区就能帮到更多的人。”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坚持多年的初心。遇到棘手的家电故障,吴晓君回家“加班”钻研。为修复老式收音机,他戴着老花镜熬夜研究电路,修复后还不忘用新电池测试音质,次日一早便托妻子送回社区。居民的电水壶被他修好后,连壶底水垢都要清理干净。“他那股子认真劲儿,我们都佩服!”居民们夸赞道。吴晓君还经常手把手教退休居民更换微波炉零件,指导社区大学生焊接耳机插头,技术交流间,邻里感情悄然加深。社区工作人员不禁感叹:“现在谁家电器出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师傅。这份基于真诚服务建立的邻里信任,比什么都珍贵。”记者:于国洪
    08/20
  • 鸭绿江街道:送上温暖与陪伴
    近日,振安区鸭绿江街道组织志愿者携带面粉和馅料,走进果园沟小区56号楼独居老人孙培忠家,与老人一起包饺子、话家常,送上温暖与陪伴。记者:宋永昆
    08/20
  • 东尧社区“青少年医学探秘营”:开启职业体验与生命教育之旅
    白大褂加身,脚步轻快穿梭在医院长廊……近日,东尧社区五色花志愿服务实践项目“青少年医学探秘营”来到市第一医院。推开医院大门,孩子们的好奇目光一刻不停地扫视:从门诊大厅的智能导诊系统,到核磁共振室里“会拍身体内部照片”的大机器,再到化验室中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平日里神秘的医疗空间,成了沉浸式科学课堂。透过核磁共振室的观察窗,了解那台“大机器”如何像“人体CT扫描仪”般捕捉身体内部的秘密。在化验室,技术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血液标本如何“说话”,试管里的颜色变化竟能成为诊断疾病的线索。原本对医院的陌生感,在观察中渐渐变成了好奇与敬畏。急救实训区让人跃跃欲试。专业讲师采用趣味教学法,邀请学员们担任“小模特”,在轻松互动中讲解伤口包扎知识与技能。讲师指导大家利用专业人体模型,模拟心肺复苏关键步骤,普及挽救气道异物梗阻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流程。记者:唐羽廷康乐
    08/20
  • 通乡社区开展“巧手制脸谱,非遗‘潮’起来”主题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未成年人的文化自信,8月8日上午,通乡社区关工委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组织辖区党员、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巧手制脸谱,非遗‘潮’起来”手工帆布包制作活动,并同步进行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发放帆布包、彩绘工具和京剧脸谱模板,讲解脸谱的文化内涵,如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刚正等。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认真剪贴、绘制、粘贴,一步步完成独具特色的脸谱包。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穿插京剧知识问答,加深大家对艺术的了解。完成手工后,社区组织亲子家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孩子们戴上手套,手持垃圾夹,到周边绿化带清理白色垃圾和小广告,用行动践行环保理念。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记者:唐羽廷康乐
    08/20
  • 虹桥社区:“虹”色管家 用心服务连万家
    清晨的阳光透过大沙河两岸的树冠洒落,照亮兴东街道虹桥社区的每个角落,“晨光清扫”的志愿者们已经迎着朝阳挥帚行动起来。8点半,社区准时开门,社区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居民疑惑,网格员穿梭在楼栋间,志愿者们巡逻脚步不停,共同交织绘就专属虹桥社区的“四和”幸福画卷。今年以来,兴东街道党工委立足各社区实际,按照“一社区一品牌”量身指导,推动各社区特色党建品牌建设落地生根。在街道的精准指导下,虹桥小区,这个曾因无物业管理而陷入困境的老旧小区,如今在“‘虹’色管家‘桥’连万家”特色党建品牌引领下,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社区牵头、居民参与”的治理新路,居民们有了专属的贴心“管家”。面对虹桥小区设施老化、管理缺位的难题,虹桥社区党委主动担当,依托“智慧服务平台”和“格致宝”网格系统,打造“虹色管家”模式。网格员实时上报问题,居民便捷反馈需求,构建起高效的问题收集处置网络。今年以来,已精准解决水电维修、设施维护等大小事件1200余件,其中水电维修276件、老旧设施维护128件。在解决一件件“小事”的过程中,居民的心与党组织贴得更近,治理基础日益坚实。针对居民多元需求,社区组建了以“虹”色命名的七支特色服务队,为大家提供精准服务。红色先锋队凝聚党员力量,积极开展“红色课堂”观影等学习活动;橙色帮扶队聚焦“老弱小”,结对关爱独居老人和特殊群体,先后开展“邻里守望”活动30余次;蓝色平安队“以脚步丈量平安”,今年共排查沿街商铺120家,整改问题18处,成为辖区一道守护居民安全的“蓝色平安”风景线。此外,金色睦邻互助、绿色清洁宜居、青色代际传承、紫色文化滋养乐生活等队伍协同发力,共同编织起涵盖党建、帮扶、安全、环境、文化等多维度的“七彩服务网”,搭建服务民生的“连心桥”。为有力解决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虹桥社区将每月7日设为“虹桥议事日”,邀请居民们围坐一起,围绕电线老化改造、道路破损等公共事务协商解决。截至目前,议事会已推动解决公共设施维护等难题50余项,赢得群众广泛点赞。接下来,虹桥社区将持续深化“‘虹’色管家‘桥’连万家”品牌建设,聚焦辖区无物业老旧小区痛点,通过“党建带服务、服务促治理”,打造有温度、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实现“虹桥连万家,服务暖民心”的美好图景。记者:张津硕
    08/20
  • “普法夜市”开摊 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
    华灯初上,新加坡城园区中心小广场热闹非凡。浪头镇新世纪佳园东区社区联合国门湾边境派出所摆起的“普法夜市”摊位前,很快围满了散步、纳凉的居民。这场“家门口”的普法活动,凭借贴心的交流和针对性解答,成了居民口中“最暖心的夜市摊”。活动当晚,国门湾边境派出所、属地法务所、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地摊业主”,带着宣传条幅、咨询台和展板入驻小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各环节分工明确:公职律师民警和法务所工作人员负责解答法律疑问,社区民警与东区社区工作人员搜集登记矛盾纠纷,窗口民警则专注于户籍业务答疑,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让普法更精准,民警们针对不同群体“订制”内容:给老年人重点讲解保健品诈骗防范要点,为年轻人分析网贷、租房的法律风险,细致教授留存证据、通过社区调解或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多小时里,摊位前人头攒动,共接待居民50余人次,完成矛盾纠纷登记3起、现场化解1起,为11人提供法律引导,免费代写诉讼文书1份,面对面解答户籍问题7个,协助12人安装反诈APP,发放反诈宣传单200余份。记者:张津硕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