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英雄城市唱响红色之歌
    10月31日,由丹东市委宣传部、振兴区委区政府主办,振兴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的“百年黄金大道秋韵多彩生活”2024振兴区系列促消费活动暨首届银杏文化周——沈阳音乐学院“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丹东文艺演出在杜鹃广场上演。活动旨在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丹东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红色文艺轻骑兵”是沈阳音乐学院精心打造的文化惠民品牌。演出在男声独唱《伊犁河的月夜》中拉开序幕;男声二重唱《延安颂》表达了广大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女声独唱《边境的小鸟》歌咏了勇毅的边防战士;男声小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充满活力,《我为祖国献石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铿锵有力、豪迈激昂,引得许多观众加入合唱。最后,演出在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中落下帷幕。“我们带着红色作品,走进丹东这座英雄城市,露天舞台就搭在银杏大道旁,市民置身于这金色的秋景中,欣赏着我们团队的演出,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丹东文化惠民浓厚而开放的氛围。”沈阳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总支书记郑洋说,以往文艺队伍都是走进学校、企业等单位进行表演,此次面对面地为丹东群众演出,感受到了热烈的现场氛围,体会到了英雄城市的热情与激情。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丹东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近期,作为丹东主城区的振兴区深挖特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以举办“百年黄金大道秋韵多彩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暨首届银杏文化周为契机,吸引五湖四海游客齐聚“黄金大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凝聚振兴力量,传递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英雄城市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记者:王俊刘海东
    11/04
  • 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初冬的鸭绿江断桥景区,游人如织、车辆如流。作为丹东的地标性景点,滨江公路与景区入口之间新设立的交通灯让很多市民点赞:“以前去江边遛弯儿,在这里过马路,经常要与机动车抢道,现在有了红绿灯,安全又方便。”科学细致做好景区及周边规划、建设与管理,是丹东市高标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丹东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在优化营商环境、厚植生态底色、擦亮旅游城市名片等方面不遗余力,不断刷新城市更新“进度条”,让民生幸福在越来越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中“原地升级”。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和持续推进的“冬病夏治”“冬病秋治”,11月1日零时,丹东市供热管网全面开栓供热,23支应急抢修队伍655名应急抢险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应急抢修准备,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解决。冬季供热关乎千家万户冷暖。今年以来,丹东市多次召开会议,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供热企业和施工现场调研;编制问题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投入2.67亿元,累计完成老旧管网及楼道立管改造224.8千米,完成改造计划的134.6%;开展“访民问暖”活动,解决供热问题万余件;全市供热行业10月10日前陆续进行冷态试运行,10月25日前全部完成,10月27日起全部转入热态试运行……“早”字当先,是丹东市将行动跑在企业、群众需求之前,自觉把群众期盼变成党委和政府想干、必须干好的事,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的一个缩影。立足长远、兼顾当下,从细微处入手,做细城市管理功课,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实事倾斜:全力推进10件重点民生实事,大力发展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社会救助等民生事业,5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年初至今,全市75%以上的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记者:黄宝锋王卢莎
    11/04
  • “清风”助企向“绿”而行
    近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元宝分局组织相关专家和第三方环评机构工作人员,来到丹东中智精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帮扶指导,帮助企业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专家组通过现场查看、总结研讨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情况,针对现有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企业负责人表示:“专家组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解决了问题。”年初以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便民利民为导向,增强主动意识、创新意识,打造“清风”窗口,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业务指导和跟踪服务,切实解决堵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印发《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包保服务方案》,推出项目审批“六级包保”服务,统筹审批、执法、技术等人员深入一线、主动上门、提前介入,为每个项目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建立环评审批“三本台账”,为280余家企业完成“三线一单”管控单元查询,有效降低企业投资决策风险。优化审批服务项目和审批流程,出台环评审批“马上办”举措,对符合形式审查的项目当场批复。编制《项目投资生态环境服务手册》,为企业提供“清单式”政策解读服务,避免企业走弯路、走错路。年初至今,市生态环境局收到了20余家企业送来的锦旗和表扬信。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柔性执法,积极开展专项监督帮扶,变环境执法“事后查处”为“事先服务”。动态调整企业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守法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不断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有为”并重。截至目前,已对15家企业免予处罚。加强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有针对性地普及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送法入企”“企业面对面座谈”等活动,变“邀您来”为“我们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生态环境法律问题。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参加污染防治项目包装、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专项培训,累计参训850人次。记者:戚文
    11/04
  • 【沿着边境看中国】辽宁丹东大梨树:干字精神的发源地
    辽东第一村——中国美丽乡村大梨树村,干字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11/01
  • 公交零距离 温情护“童”行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乘坐公交车“哇!公交车来了!”10月25日,丹东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希望号”驶入春英学校校园,“公交零距离温情护‘童’行”主题社会融合实践活动随之开启。适性教育实践活动一直是春英学校培养学生了解、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乘车礼仪,掌握乘车的方法和安全知识,体验乘车的乐趣,学校携手丹东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此次实践活动。除了“希望号”外,公交公司的志愿者们还为每个孩子送来了订制的爱心枕头。孩子们变身“小小交通指挥员”,通过学做交警指挥操,不仅明白了交警指挥手势的实际意义,还掌握了交通规则。活动中,志愿者向学生们讲解马路上的车道分布、公交车结构以及安全乘车注意事项等。“同学们,在车门处有一个黄色区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区域吗?”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乘车技能,孩子们跟随志愿者走进车厢,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寻找公交路线站点,模拟投币、刷卡、有秩序上下车……学习如何乘坐公交车。此外,志愿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辨别什么是文明乘车行为,学会遵守乘车规定。从课堂走到车厢,学生们通过现场倾听、沉浸式体验,亲身探索,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为今后更好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记者:吕宝林侯春林
    11/01
  • “法治护航”招聘会 劳动法规全知晓
    “在招聘会现场就能咨询劳动法律法规的问题,真的很方便。这让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加放心,也知道了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日,在辽东学院举办的辽东地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市社保中心推出的“法治护航”劳动仲裁现场服务成为一大亮点,得到了众多求职者和企业的认可。随着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纠纷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市社保中心积极响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号召,通过设立劳动仲裁现场服务点位,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即时的法律咨询与指导,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通过现场服务,实现了精准服务、按需施策,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劳动法治营商环境。现场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关注,社保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法律规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保驾护航。记者:李美臻
    11/01
  • 丹东市杜鹃广场:市民休闲娱乐“打卡地”
    11/01
  • 丹东市政府与东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0月30日,东北大学与丹东市合作协议签约暨东北大学科技成果专场发布活动在鸭绿江大厦举行。丹东市政府与东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委组织部与东北大学组织部签订《丹东市与东北大学互派干部跟岗锻炼合作协议》。市人社局与东北大学教务处签订《共建大学生政务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并为基地揭牌。抗美援朝纪念馆与东北大学宣传部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并为基地揭牌。东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科研院副院长李畅介绍了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情况。随后,进行了东北大学科技成果发布路演。丹东参会企业代表与东北大学相关院系进行了对接磋商。记者:田治华
    11/01
  • “管家式”服务护航企业向“绿”而行
    “在首次申报时,有税务干部全流程陪伴辅导,让企业办理涉税问题毫无后顾之忧。”近日,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马金莲说道,国家税务总局丹东市振兴区税务局工作人员一直定期对企业员工做税费政策辅导,并第一时间将相关负责人加入税企交流微信群,随时交流业务知识。据了解,为助力辖区新能源企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丹东市振兴区税务局将“管家式”服务根植于企业发展全流程,通过“专家团队”实现“政策直通、人员直通、业务直办”,以落实绿色税制为抓手,发挥绿色税制的正向激励作用,通过专业化的辅导、定制化的举措、便利化的服务,积极引导更多企业从“被动减排”到“主动治污”的绿色转型升级。记者:王子宁
    11/01
  • 广交会二期丹东16家企业意向成交997万美元
    10月23日至27日,第136届广交会第二期如期开展,市商务局组织16家企业参展,意向成交额达997万美元。我市的参展企业分布在家具、家居用品、卫浴设备、礼品赠品等众多分区,共计展位52个。接待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全球客商,其中东南亚、俄罗斯、中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采购商较多,呈上升趋势。好蜡烛照亮世界。广交会二期有多家蜡艺企业参展。丹东宏德蜡烛制品有限公司及丹东易通蜡艺制品有限公司合计达成400多万美金的意向成交订单;东港市天宝蜡业有限公司的产品甚至吸引到来自毛里求斯的采购商,现场洽谈氛围火热,贸易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地。搓澡巾一路向北。丹东老汤纺织制造厂在开展第二天便与蒙古等地的客商现场签单,广泛开拓市场,为我市向北开放高质量发展积蓄蓬勃之力。玻璃杯漂洋过海。丹东市永裕玻璃器皿厂的产品为纯手工打造,与欧美、中东等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位名叫艾力、来自约旦的客商现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给予丹东厂商的产品良好评价与极大认可,采购意愿极其强烈。手提袋包罗万象。丹东森新工贸有限公司参加广交会多年,他们的各类手提袋产品主要销往中东、印度、南非、日韩港等地,二期达成意向成交额达11万美元,收获颇丰。预计,第136届广交会第三期将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举办,我市参展企业将集中展示服装、食品、体育及旅游休闲用品、日用品等。记者|李美臻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