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供热首日 居民家里暖融融11月1日零时,丹东市开栓供热。上午10点半,记者走进金山供热辖区的知春园换热站。仪表显示,一次网供水温度45.76℃,一次网回水温度32.5℃;二次网供水温度33.33℃,二次网回水温度30.89℃。“现在室外温度较为暖和,这个供热参数能保证居民室内温度在20℃左右。”振兴区供热办工作人员介绍说,金山热电与宏达热电两家企业已将热运行参数接入供热行业监管平台,供热行业部门能实时进行监督。上一个供热季结束后,振兴区组织对131栋居民楼进行了供热改造。建立健全区领导包保供热企业、属地镇街包保换热站、社区网格员包保楼宇的三级包保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属地包保责任。强化跟踪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争取群众理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对设施设备、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等方面检查。此外,还开展了“访民问暖”活动,对重点区域用户特别是上一年度存在供热问题的用户,进行走访调研,形成问题清单,督促供热单位“一事一策”整改解决。元宝区政府为保障冬季供热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全面梳理重点供热问题,制定179项改造计划,着重对九江丽都、林江名城等66个小区实施供热管网改造,重点解决小区末端流量不足、管网混乱无法调节等问题,从源头上消除因管网老旧影响供热的情况;拓宽供热投诉渠道,开通热线电话40余部,同时派驻专人入驻企业客服,时刻关注群众情况。发放供热保障服务卡90000余份,保障群众反馈的问题第一时间应答、落实、最快速度解决;建立完善应急队伍,由原先的30人扩充至70人,及时处理解决突发供热问题,推进实现供热期投诉、故障“双下降”。上午,在振安区珍珠街道长祥大院小区4号楼刘保秋家里,暖气片温热。“昨晚就来气儿了,家里不冷。”刘保秋摸着暖气片高兴地说。记者走进丹建新时代小区B区3号楼105住户家,打开门,一股暖意迎面而来。“家里老人和孩子的衣服不需要太厚了。”于女士说,家里卫生间的温度计显示是24℃。五龙背镇在供热前对2个老旧小区及覆盖5个小区的“四根管”进行改造,涵盖供热、给排水、路面等多个方面,1257户居民受益。该镇还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深入居民家中开展“访民问暖”行动,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独居老人主动上门提供服务。今年,振安区政府申请中央预算资金2500余万元,对部分老旧小区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4月份,辖区供热企业根据上一年供热情况制定了“冬病夏治”改造方案,投资5000余万元,对35个小区开展了44项改造项目,改造二次管网48.1公里、单元立杠797个。供热准备期间,振安区各镇(街)联合供热企业,发放2.6万余张《振安区供热保障服务卡》,公布区供热办、街道办事处、社区、供热企业的投诉电话,让居民有供热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责任单位。组织176个社区网格的网格员、志愿者服务队进行供热基础知识培训,掌握测试水温、排气、清洗滤网等基本服务技能。鸭绿江街道和珍珠街道安排12名工作人员到供热企业帮助接听投诉电话,保证供热投诉能及时反馈、解决,提高居民满意率。记者:王俊田治华姜慕馨11/05
- 提升城区颜值,从“面子”美到“里子”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聚焦重点区域、薄弱地段乱象问题,持续开展秋季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同时,不遗余力推进环卫工作常态化、精细化,在保持主次干道“面子”整洁的基础上,全面整治背街小巷“里子”脏乱差,打造“洁净美”市容市貌。疏堵结合,柔性执法推动市容“常治”靶向整治,“疏堵结合”。前期,执法人员对主城区主次干道、商贸区、万达商圈等区域占道经营行为开展宣传劝导工作,引导商户自觉维护门店前环境卫生。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马路市场进行地毯式清理,共计规范店外经营320余家、流动摊贩1460余处,清理占道经营740余处,市容秩序明显改善。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共享单车管理短板,引导居民群众在规定点位内停放,避免占用人行道、盲道、交通要道。组织开展“亮牌”“洁面”“城市家具美颜”专项行动,真正让难点问题不再遗留、城市顽疾有效化解。从细从精,人机协作推动市貌“长新”组织300余名环卫工人,对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居民小区周边等重点路段和点位的各类垃圾进行地毯式清理,对垃圾桶、果皮箱进行冲洗擦拭,确保城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利用洗扫车、高压冲洗车相互配合,采用“冲洒+洗扫”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对作业道路实施精细化洗刷,彻底清除路面浮尘泥土,减少扬尘污染。全面细致排查公厕环卫设施设备,及时修理维护,严明工作纪律和标准,按时开放公厕,做到“一客一清理”“一客一冲洗”,同时加强对公厕周边环境的清理。以人民为中心,践行“721”工作法促进治理“长效”制定《振兴区城市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侧重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记者:王俊11/05
- 用供热“温度”提升幸福指数11月1日零时,丹东市供热企业开栓供热。入冬以来,丹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各供热单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供热准备工作,全面提升供热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市“温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供热事关千家万户。丹东市提前启动供热系统试运行工作,丹东市供热企业于10月25日前完成上水试压及系统冷态试运行,10月27日起转入热态试运行,11月1日零时丹东市供热企业全面开栓供热。据悉,丹东市现有供热企业21家,供热面积6995万平方米、72万户。其中,丹东市区现有供热企业18家,供热面积4628万平方米、47万户;各县(市)现有供热企业3家,实现一县一热源,供热面积2367万平方米、25万户。为改善供热质量,今年初,丹东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各企业对上个供热季暴露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对全市收集整理的34221个问题进行精准分析,梳理出设施故障维修、入住率低相邻住户未供热、老旧建筑及把山把顶用户能耗高等9类问题,编制《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分析成因,提出改进措施,编制下发《整改责任清单》。丹东市政府多次召开调度会,到供热企业和施工现场调研督导,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调度,研究解决。各级政府、各供热企业共投入2.67亿元,对热电厂、锅炉房、换热站和供热管网及楼道立管进行维修改造。全市累计完成老旧管网及楼道立管改造225千米,超出计划35%。前不久,丹东市供热管理办公室为实现热用户诉求快接、快转、快办,在主要媒体公布全市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服务电话68部,包括管理部门监督电话8部、供热企业服务电话60部。增加市供热办信访热线座席,12个座席同时接听诉求。建立供热网格微信群,主动征求居民对供热的意见,对问题及时处理,对抢修信息主动发布。金山热电、宏达热电各公布一部手机号码,方便用户利用短信方式进行报修。全力以赴保储煤。截至目前,丹东市除金山热电和华能热电为央企统调电厂,不在省统计范围外,其他供热企业储煤率达80%,超过开栓前60%的目标。供热质量监管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记者从丹东市供热管理办公室了解到,今冬供热季,丹东市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设备运行、能源储备、服务监管等工作。持续跟踪供热企业运行情况,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和天气变化情况,指导督促供热企业根据天气变化调整供热参数,确保热用户室温达标。同时,为有效应对供热突发情况,丹东市已组织23支应急抢修队伍、应急抢险人员655人,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记者:戚文11/05
- VR现场体验 做好工伤预防为提升公共交通领域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10月25日,由辽宁省交通运输厅主办,丹东市交通运输局与丹东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辽宁省城市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在市公共交通集团西部运营公司举行。丹东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作为重要参演单位,积极参与,展现了在工伤预防领域的专业实力,营造了浓厚宣传氛围。为提升宣传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丹东市社保中心工伤保险部精心策划,设计制作了交通行业工伤预防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呈现了常见的工伤事故类型及预防措施,通过真实的事故案例,警醒大家提高工伤预防意识,共同守护生命安全。活动现场,工伤保险部的工作人员还向参加活动的人员发放了精心制作的宣传单和定制宣传品,让工伤预防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增强活动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丹东市社保中心还特别准备了头盔、仿真触电设备、仿醉酒眼镜、VR体验仪器等体验设施。参与者通过这些设施,亲身体验了工伤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强自身安全管理的自觉性。记者:李美臻11/05
- 丹东交警护航银杏文化周自“百年黄金大道秋韵多彩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暨首届银杏文化周启动以来,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九纬路“黄金大道”成为网红打卡地,由早至晚,游客络绎不绝。丹东交警振兴一大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做好活动期间道路交通保障和服务工作。活动开始前,大队会同振兴区政府相关部门提前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大队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详尽的交通安保方案,针对活动现场周边道路人流、车流汇集、交通安全管理压力较大的实际情况,对交通安保工作进行精准部署,强化责任分工,定人、定岗、定责。活动期间,根据现场交通实际,实时调整部署,加强交通组织,对活动现场周边各路口、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针对活动期间周边中小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带来的交通压力,大队加大执勤警力投入,加强外围交通秩序管控和维护,全力提高周边路段、路口的通行效率,加强对道路交通巡逻、疏导。据悉,振兴一大队共出动警力150余人次,出动警车40余辆次,指挥疏导车辆6000余台次。全体民辅警以最严格的工作标准、最扎实的工作作风、最强有力的工作举措,展现出丹东交警的良好形象,全面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记者:孙坤霖11/05
- 振江边境线上的昨天今天行走在习习的秋风里,溢满谷香的阳光格外温暖喜人,一路循光而行,近日记者又来到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振江边境派出所。走进边境线,总有故事可讲。化解矛盾纠纷的“说事点”还在但很少再去了在去往边境一线的巡逻路上,分管社区警务工作的副所长彭龙告说,单位好多经验做法依然沿用并且管用,比如“三法四长五老”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10月17日,2名到绿江村旅游的外地游客因带的宠物狗打架发生口角,可等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时却发现,大家已在大喜饭店老板管立发的调解下握手言和。管立发说,这样的矛盾纠纷,从他经营这个饭店开始,已成功处理了几十次。开始都是等派出所民警来,后来经历的多了,见到的多了,自己也就跟着派出所里的民警慢慢学会了处理这些事情。同在一个村子住,大家认识了几十年,有什么事,坐下唠一唠,也就解决了。年初至今,派出所通过管立发这样的“五老工作者”(老干部、老支书、老党员、老民警、老司法工作者)已成功化解50余起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而需要提级至镇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行政村村长以及法律事务所、太平哨法庭、宽甸满族自治县法院解决的问题不到10起,大部分矛盾纠纷当时发生,当场解决。彭龙一边介绍着派出所的工作近况,一边分享大家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收获的那些赞许:“这面锦旗是李叔送的,这钵黄瓜是王婶给的,还有这个,西江村委会专门在他们旁边借给我们一块地,帮我们建了警务室……”“占地的补偿款到了,等家里地收完,请你们到家吃蛤蟆。”“多亏你们帮忙,预计的工程进度总算是赶上了。”“这个膏药治腰腿疼特别好用,我才讨到的偏方,你拿回去试试。”沿途,有许多施工修路的人,也有许多农忙秋收的人,都热情地和民警打着招呼。而建在群众家门口的那些警务室,大家总是像串亲戚那样坐坐,很少有人再去那里“评理说事”了。想要铤而走险的“边缘人”还有但寸步难行了7月6日23时,民警倪健铭在查看监控时发现,一艘行进在大雨中的舢板船,正载着3人从浅水区驶向深水区,并逐渐靠向王二(化名)网箱养殖用的水上房。常理讲,夜间有船在江面作业是件极其普通的事,很多渔民都会在夜里开船到自家养鱼网箱周围转转,给鱼喂喂食或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民警每天都会接到几十次船只下江作业的报备申请。偏偏是这一天,天降大雨,狂风骤起,无人用船。会不会是紧急求助?不对,如果真有什么事,群众一定会给派出所打电话,并且水上房也装了“警民E家联防报警系统”,会推送求助信息。会不会是喝酒打牌?不对,这么晚,又是大雨天,不合常理。倪健铭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当日值班员,经过研判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艘准备“干坏事”的船。于是,民警果断出击,经过现场查问发现,乘船到水上房的这3个人,其中2人来自外地,想要投机取巧做些歪门生意,苦于没有渠道,便假借以合伙做生意的名义到水上房打探“出路”。谁知铤而走险的想法刚萌生,就在风雨飘摇的夜里夭折了。类似的事情,7月12日,也发生了一次,两个人是在禁捕期以抓鱼为乐,划着充气的皮划子到江里下地笼子,可离开岸边不到20米,就被民警逮个正着。振江边境派出所强边固防的举措办法有很多,属地政府的支持、人民群众的参与,科技的投入、土办法的应用,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守好边、固好防。如今,96公里的边境线有点风吹草动,派出所几乎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振江镇获得了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民委、农业农村部、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命名授牌的首批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值班室里接警的“老电话”还用但几乎不响了走进万宝八组执勤点,还没下车就远远看见民警孟祥龙带着民兵、护边员在沿江一线执行巡逻任务,并时不时用手隔空比画着。那是他安排勤务工作的惯用手势,远远望去,还是那般生龙活虎。两年前协助央视录制纪录片的时候,这条20余公里的巡边路,他已经走了4380次,而居住在这里的300多户、1700多人,全都认识他。在孟祥龙工作的执勤板房内,挂着两面红色锦旗,一面是他利用法律知识帮辖区群众找回孩子误充游戏币花掉的3300元,村民个人送来的;一面是他带领大家抢修被大水冲坏的60余米公路,村里集体送来的。在过去的五年半时光里,孟祥龙每天的工作离不开巡逻与走访,利用业余时间,他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用他自己的话讲:“我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练好过硬本领,以备不时之需,然后希望平常的日子里啥事没有。啥事没有,不就万事平安了吗?”孟祥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治安大环境不断向好的变化。近几年,派出所的工作也确实在向“主防”转型。“我觉得,做好主防工作,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基础工作”,曾到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做过专题授课的副所长王曌哲说:“归根结底,是要走进人民群众开展工作。”大师傅何英,在派出所做了3年饭,常年备着送餐用的保温饭盒。她说,从到这个所做饭那天起,就没见过大家吃过团圆饭,就连过年也是所长和政治教导员往执勤点上送给养,大家平时都在下面、住在一线,就在小小的村子里守护着家国的安宁、服务着辖区里的群众。而在工作实践中,辖区的群众也渐渐喜欢称那些警务室为“家门口的派出所”。“好多需要群众到派出所办的事,现在几乎都让民警下沉到警务室做了,这里山高路远,坡多弯急,大家随便往派出所跑一趟,往返都得个把小时,要是赶上雨雪天,花费的时间更长,与其让他们来,不如我们主动去。最近一年多,辖区群众也不怎么往派出所打电话了,有啥事都是直接打手机找管片民警……”“叮铃铃……叮铃铃……”,还没等政治教导员龚宜君把话说完,派出所的电话就响了,龚宜君微微一怔,红着脸接过电话。“教导员,您好!我是咱石柱村的老百姓,我姓李,求你表扬表扬高海龙!我20多年没落户的事终于解决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您只是忘了来落户,手续齐全,我们当然要按规定全力以赴办好……”一阵寒暄过后,龚宜君说话的声音提了提:“您记下我的手机号,以后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打给我。”电话这头和那头都笑了。记者:唐羽廷11/05
- 近郊“枫”景美如画10月29日,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的龙升村一组,远远望去,“龙升苗圃”红得像火一样。“最近两个周末,有不少人来拍照赏红叶。”苗圃负责人侯大洪介绍,苗圃种植有400多亩美国红叶和彩叶豆梨,它们会在秋天展现出迷人的色彩,还有日本红枫,是在春天会变红。据了解,由于今年秋季相对温暖,枫叶的变色时间比往年稍晚一些,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正是枫叶的最佳观赏期。除龙升村外,汤山城镇的龙泉村、龙湖村等也有近1000亩枫叶林。在九连城镇庙岭村,火红的枫叶吸引来不少游客。庙岭村种植枫树200余棵,并与马沟村的“李子采摘游”联合引客,成了郊区一日游的打卡新线路。“每天接待游客二三百名,挺热闹。”负责人介绍。随着枫叶愈加红艳,大量来自市区的游客前来观赏。有游客表示:“往年都去宽甸、凤城等较远的景区赏枫,今年不想远走,就来了这里。现在看起来,近郊的枫叶也很漂亮!”记者:姜慕馨11/05
- 【沿着边境看中国】丹东秋韵:银杏流金全世界百年银杏老街一共三条,就有一条在丹东的九纬路,如今七经街六纬路等主要街路两旁的百年生银杏树达700多棵,50年生500多棵。银杏不仅是锦山大街、江城大街等新建街路和辽东学院甚至住宅小区的首选绿化树种,更明确为丹东的市树。11/04
- “乒”出干劲 搏出精彩10月26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东北区)丹东市乒乓球赛开幕,比赛分单打和团体两个项目,共有50支队伍近500名国球爱好者分别参加机关组、社会组、青少年组、老年组四个组别的比拼,比赛在桃源体育馆和市体校乒乓球馆同步开启。选手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乒”出干劲,搏出精彩。参赛选手们年龄跨度大,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赛场上,他们或精准发球,或大力扣杀,或巧妙回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激情与活力,精湛的球技、敏捷的身手,充分展现了乒乓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小小的乒乓球在球桌上来回穿梭,速度快如闪电,令人目不暇接。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为丹东增添“乒乓流量”。“通过这次比赛,不管是打乒乓球的技术,还是参赛的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提升,在享受比赛的同时,让我更加自信了。”来自青少年组的选手在采访中说道。“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够相互切磋,希望今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来自机关组的选手对赛事作出评价。本次比赛得到了体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乒乓球运动在我市蓬勃发展,成了市民们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为深入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我市还将举办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东北区)丹东市篮球赛和羽毛球、排球、武术比赛,以及体育“三下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先行区贡献体育力量。记者:刘敏姣刘海东11/04
- 室温远程监控 随时报警随时抢修“目前,宏达热电公司负责供热的辖区里,1669户用户家中已安装完成日常供热温度监控装置。”10月31日,在丹东宏达热电热网调度指挥中心,面对供热运行数据大屏幕上实时变换的数据,丹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热办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这个日常供热温度监控装置与供热企业的供热智慧平台连接,便于我们对热用户家中供热情况实时掌握,发现过高、过低室温随时报警,维修人员在最短时间到达用户家中,做好供热服务保障工作。”丹东供热办工作人员在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供热分公司热网监控中心现场查看供热运行情况。(摄影:王卢莎)记者来到丹东市振安区紫光福郡小区19号楼3单元顶楼的李女士家中,靠近供热分水阀门的电源插座旁安装了一个柱状小白盒,它就是日常供热温度监控装置。“温度监控装置不是在每个小区所有热用户家中都进行安装,工作人员会选取有代表性的点位安装,比如选择楼层居中、顶楼、楼层较低和‘把边’的热用户家中安装温度监控装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一个温度监控装置都有一个ID代码,在供热智慧平台上可以全天候显示热用户家中供热情况变化。如果发现热用户室温异常,平台系统会出现预警信息,工作人员会根据ID代码绑定的热用户信息,联系所辖换热站处理。“如果特殊位置的用户家室温达标,就可表明整个辖区的供热管网运行是正常的,这样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用户家的低温情况,大大提升维修效率。”工作人员说。通过宏达热电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时平均温度”20.1℃,可以看出供热管网运行正常。目前,丹东市所有供热企业均由冷态运行全面转入热态运行,金山热电和宏达热电等主要供热企业一、二次网正在逐步升温,系统运行稳定。在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供热分公司热网监控中心,记者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该公司辖区的220多个换热站不需要工人值守,除了几个维修驻点外,均可通过视频进行监控,几名工作人员正在监控中心对运行情况实行远程操作。供暖办工作人员介绍,金山热电公司已经组织14个供热所的3支应急抢险队、310名抢险人员巡检待命,有情况随时奔赴抢修现场。记者:王卢莎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