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欢度国庆佳节十一期间,丹东市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祝福和热爱。10月1日清晨,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举行“迎国庆·升国旗”仪式,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10月2日,新安步行街上国旗迎风飘扬。国庆节期间,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悬挂在大街小巷,江城街头到处可见“中国红”。虎山边境派出所民警坚守执勤一线,在重要岗位增派警力,加大巡逻力度,保障辖区安全稳定。永昌街道振八社区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集邮展,用邮票展示新中国的发展成就,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10/09
- 辽宁丹东:主旋律电影掀起观影热潮国庆假期,很多丹东市民去电影院看电影,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今年国庆档中,两部主旋律电影《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口碑票房双丰收。有些观众为中国电影的进步感到高兴。市民李奇栋告诉记者,以前逢年过节大多会选择看一些进口大片,但最近很多国产电影都让人惊喜,好片子越来越多了。“刚刚看完《长津湖》,影片的战争场面特别宏大,故事节奏很好,让人全程捏着一把汗,更为志愿军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感动。”观影热潮也引发我市红色旅游热度持续升温。10月5日,市实验小学的9名少先队员看完《长津湖》后,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金文表示,通过观看电影+实地学习,让孩子们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感受今天生活的美好和富足,懂得珍惜和努力。“太好看了!准备带父母再看一次,他们一定会有更多体会!”一位市民说,看完一遍《长津湖》觉得不过瘾,他又去了趟鸭绿江断桥,“站在桥上,脑海中浮现出电影里的场面,感到那段历史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息息相关。”10/09
- 辽宁东港市:国旗鲜花庆华诞 满城尽现中国红盛世华诞,举国同庆。国庆假期,辽宁东港市城区主干路两侧路灯杆上,近千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红”成为港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为确保国旗悬挂规范、美观,“十一”期间,东港市城建集团指派专人,每天对所有国旗进行巡查维护,发现打卷、破损情况及时整理、更换。与此同时,城区商户、居民小区及各乡镇重点场所也纷纷悬挂五星红旗,浓厚的节日气氛笼罩东港大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世纪广场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雕塑在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大气,营造出喜庆、祥和的热烈氛围。国庆节前,东港市还对太平湖公园、世纪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进行“盛装打扮”,精心布置了鸡冠花、一串红等各类花卉近10万株。同时,修剪绿篱8.4万平方米、草坪6.4万平方米,补植各类花卉6.2万余株,不仅满足了群众“家门口”赏花的休闲需要,同时扮靓了城市景观,充分表达了东港人民群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喜悦心情和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10/09
- 辽宁东港市:倡导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东港市北井子镇始终将移风易俗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丰富乡风底蕴和内涵,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在全镇13个行政村发放《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倡议书》,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主要路口和道路沿线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标语条幅,并利用乡村大喇叭、镇微信公众号、镇村微信群推送移风易俗相关内容,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增强广大村民参与移风易俗自觉性,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与干部作风整顿相结合,全体机关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党员干部严格落实厉行节约、文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有关规定,杜绝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收受礼金、借机敛财等行为,并动员亲友一同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以党风政风带动农村社会风气好转。健全村规民约,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对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破除封建迷信、拒绝黄赌毒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约束。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推选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能够为群众热心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为理事会成员,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本镇的好家规、好家训、好家谱,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化带动身边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文化宣讲等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移风易俗创建,通过家风家训普及、家庭文明传播、家庭教育引导、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让小家庭传递大美德,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10/09
- 辽宁东港市:举办海鲜文化旅游节丰收时节的辽宁东港,金秋飒爽,“海味”飘香。9月30日至10月7日,“鸟语花香游东港”2021丹东·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进一步提升东港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东港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东港依江傍海,因港而兴,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区域物流中心,是全国唯一沿江、沿海、沿边的新兴港口城市。东港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素有“北国江南”和“鱼米之乡”美誉。东港海洋资源丰饶,盛产鱼虾蟹贝等海产品145种,是我国最大的海蜇、梭子蟹养殖基地和虾、贝主要生产出口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贝都”。东港海角文化独特,海岛风情游、湿地观鸟游、温泉度假游、临海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应运而生,是中国北黄海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聚集区。商家展示活海鲜海鲜文化旅游节是东港培育了近20年的城市文化符号,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期关注和报道。自2003年开办至今,东港“以海为媒、以节会友”,不仅让海鲜美食、海域文化扬名域内外,也成为东港广交天下朋友、促进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开放平台。今年的海鲜文化旅游节,东港市和内陆城市吉林省梅河口市同步启动,并举行了缔结友好城市合作签约仪式和“中国贝都·鲜灵东港”吉林推介活动,开启了海产品资源互通和商贸合作的新起点。“中国贝都·鲜灵东港”吉林推介活动海鲜锅开锅仪式东港市旅游后备箱商品展活动期间,东港市还先后举办了蓝鳍金枪鱼开鱼秀、海鲜锅开锅仪式等活动,深入推广“中国贝都·鲜灵东港”旅游品牌,宣传推介东港特色海鲜美食和旅游后备箱商品,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彰显东港海鲜和海鲜文化独特魅力,促进东港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10/09
- 辽宁丹东:浓缩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网红小吃一天卖出300多单国庆假期,记者走进位于丹东市中心的安东老街,焖子、小海鲜、臭豆腐等各种小吃店随处可见。其中,刚刚入选“辽宁风味小吃”榜的老街烤冷面尤其受到市民和游客追捧。“这几天,从9点半开摊就一直不得闲,一次同时做4个,依然供不应求。”安东美食会烤冷面摊摊主唐昱彬一边忙活手中的活,一边对记者说。记者看到,老街烤冷面使用的原料是丝状的玉米冷面和荞麦冷面。烤制者将泡好的冷面平铺在高温铁板上加热,依次加入各种调料和辅料,切成小块出锅。“特别喜欢老街烤冷面的酸甜口,面特别筋道有嚼劲,虽然排队等了20多分钟,但是值!”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赞道。“随着百姓对食物品质和口味要求的不断提高,老街烤冷面的食材也越来越丰富,从一开始的纯冷面,到现在可以加入各种辅料,乃至加入鲍鱼、小龙虾等。针对不同的食材,我们还会搭配相应的酱料,比如小龙虾烤冷面,与肉松和沙拉酱搭配吃起来,会有一种厚重感……”谈及烤冷面,唐昱彬滔滔不绝。4年前,他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通过抖音等平台直播创业经历,目前已拥有众多粉丝。在安东老街内的另一家烤冷面摊前,同样挤满了食客,摊主曹永广告诉记者:“大部分是回头客,这几天每天都有300多单!”“来个黑椒肥牛的!”“加肉松和金针菇!”“多加葱,不要香菜!”“给我多刷点酱!”……这一独具特色的辽宁风味小吃,浓缩着百姓舌尖上的幸福,也承载着百姓丰富多彩的生活。10/09
- 丹东红色旅游景区迎来大批游客国庆假期丹东红色旅游景区迎来大批游客人们学习党史、缅怀先烈感受祖国沧桑巨变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大家在这里追寻红色印记,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在断桥景区,游客们聆听革命历史,感悟革命艰辛,在欣赏优美边境风光的同时,从灵魂深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游客纷纷打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美景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既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各红色景点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增加线上线下互动展览,丰富游客旅游体验。10/08
- 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启幕伴随着一声“东港海鲜——开海啦!”的呐喊,两口“超级海鲜锅”被一同揭开,近20种热乎鲜灵的东港海鲜几分钟就被梅河口市民一抢而空。9月29日上午,梅河口市首届海鲜节暨2021丹东·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中国贝都·鲜灵东港”吉林推介活动,在吉林省梅河口市举行。活动现场,直径6米的两口巨型海鲜锅当场蒸煮东港海鲜,千余名群众现场免费品尝,掀起整个海鲜节的高潮。东港海鲜在梅河口市深受欢迎,来自东港市20家企业的数十种鲜活及深加工海产品进行现场展示、售卖、促销,仅一个小时,多种产品就被抢购一空。自2003年以来,东港市已成功举办17届海鲜文化旅游节,“中国贝都·鲜灵东港”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城市IP和旅游品牌形象。今年,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首次走出辽宁,进入吉林宣传推介。29日上午,还举行了《东港市与梅河口市缔结友好城市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两市将以缔结友好城市为契机,着力在产业联动、市场商贸、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全方位、高频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用、机遇共享、谋求共赢的发展共同体。9月30日,“鸟语花香游东港”2021丹东·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在东港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启幕。现场进行蓝鳍金枪鱼开鱼和海鲜锅开锅仪式,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观和品尝。海鲜节活动将持续至10月7日,期间将举办东港旅游后备箱产品展、鲜活水产品展、“慧聚海洋”科普、“蟹王、蟹后”大比拼、海鲜达人技能大赛、“天下第一鲜”厨神争霸赛、“东港特色海鲜宴”品牌宣传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东港海鲜的独特魅力。记者/张瑞10/08
- 200多种“丹东好礼”丰富游客购物需求“江之鲜、海之味、林之珍、田之香”的“丹东好礼”,已经打造成金字招牌,助燃“十一”黄金周文旅消费市场。丹东市备好200多种“丹东好礼”,以及100余件文创精品,让来丹东旅游的游客装满“旅游后备箱”。连日来,来自俄罗斯、韩国及省内各市30多家旅游商品企业及120余家丹东“旅游后备箱”商品企业的1500余种商品,亮相在丹东举行的2021辽宁省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展销会暨丹东市旅游后备箱工程创新成果展示交易会,将一直持续展销到10月8日,进一步丰富丹东市“旅游后备箱”经济,推动“丹东好礼”走出丹东。丹东市持续深入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创新了“旅游后备箱”工程的实践标准、合作模式和商品内涵,构筑起企业出精品、行会管评审、政府当保障的推广模式。目前,丹东市“旅游后备箱”工程已推出“丹东好礼”200多种,文创精品100余件,形成了丰富而多元的“旅游后备箱”商品精品体系。这些产品正在陆续进驻丹东市“旅游后备箱”商品旗舰店、“丹东好礼”线上销售平台,以及各大线下体验店和销售专区、专柜。10/08
- 辽宁丹东:“珍奇辽味——山之味”活动在凤凰山举办作为“珍奇辽味——2021东北亚民间美食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丹东“山之味”活动于9月29日在凤凰山举办。这是本次系列活动的第一站,邀请中外名厨采选丹东食材,展示精湛厨艺,开展民间美食文化交流。据悉,“珍奇辽味”将分别走进丹东市、沈阳市、盘锦市、庄河市和大连市,为东北亚各国地方政府间文化交流搭建平台,打造辽宁对外开放新前沿,展现开放、真实、立体、全面的美丽辽宁。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东北亚美食美景图片展”“东北亚物产展”等系列活动,推动文化产业交流,打造辽宁国际形象新名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