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定恢复10月26日,从丹东市统计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整体稳定恢复,一产三产较快发展,投资消费强势拉动,民生就业保持稳定。根据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8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6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55.4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342.1亿元,增长8.6%。前三季度,丹东市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居全省第5位。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蔬菜水果总产量63.2万吨,同比增长8.8%,其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7万吨,同比增长2.3%;水果产量30.5万吨,同比增长16.7%。肉蛋奶总产量47.5万吨,同比增长28.5%,其中肉产量32.6万吨,同比增长43.7%;蛋产量11.8万吨,同比增长1.8%;奶产量3.1万吨,同比增长15.4%。水产品总产量53.9万吨,同比增长6.4%。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9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从行业看,丹东市涉及34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七成以上。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3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37.7%。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位居全省第2位,比上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31.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1.9:23:65.1转变为9.8:26.5:63.7。从重点行业看,工业投资占比26.5%,比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2.5%,高出全年考核目标7.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2.8%,比上半年提升1.5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9%,占全市投资比重为78.1%。前三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3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居全省第2位。分地区看,全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6.7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市社零额的84%。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全市社零额的16%。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195.4亿元,同比增长18%;餐饮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7.3%。前三季度,全地区新增就业人数1.6万人,同比增长28.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分别比上半年和1-8月份低0.47和0.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总体保持温和增长,涨幅按从小到大排列居全省第8位。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3%,医疗保健类上涨1.2%;衣着类下降3.1%,居住类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28.6%,鲜菜上涨0.1%,粮食上涨2.3%,鲜果上涨5.2%,鸡蛋上涨17.2%。前三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1元,同比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9元,同比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7,比上半年比值低0.1。10/28
- 辽宁丹东:2021辽宁省沿海六城市定向越野挑战赛开赛10月23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1辽宁省沿海六城市定向越野挑战赛暨辽宁省环渤海经济带山地定向户外挑战赛在丹东市开赛,共有25支代表队270余名选手参赛。随着发令枪响,徒步定向短距离个人赛率先开始。短距离赛是最常见的定向赛形式,对参赛选手的跑步速度、快速规划路线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赛道沿着明长城遗迹一路蜿蜒,选手们一边回味厚重历史底蕴,一边欣赏秋色,体验感满满。在为期四天的比赛中,将开展徒步定向短距离个人赛、中距离个人赛、山地车定向骑跑两项中距离接力赛等多个项目的比赛。辽宁省沿海六城市定向越野挑战赛始于2019年,目前已有近万人次参与到这项赛事活动当中。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丹东定向运动飞速发展,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定向比赛。独特的赛道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丹东成为定向运动爱好者的首选。今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主办方依托丹东地区优质山地、旅游资源,不断推进山地定向户外运动向纵深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将此项赛事打造成为“体育+”创新融合的品牌赛事,将辽宁打造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山地户外、山地自行车及定向越野项目培训训练、赛事活动的综合型体育产业基地。本次比赛在铁甲赛道进行山地车定向项目,这是首次启用铁甲赛道,该赛道具有植被覆盖率高、地形复杂、交通便利、机动车较少等特点,非常适合举办定向越野、山地车定向、山地车竞速赛、山地越野跑等山地地形户外专业竞技体育赛事。10/27
- 辽宁丹东:“2021金秋招聘月”系列活动启幕10月24日,由丹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退役军人局、市工商联主办的“2021年金秋招聘月”系列活动暨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2021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在万达广场启幕。本次系列招聘活动共邀请丹东市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企业、民营企业单位50家、各类商铺54家,提供就业岗位526个、岗位需求人数1565个。招聘单位主要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往届未就业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等有求职意向的各类群体。活动分三场进行,10月31日和11月7日还将分别在新安步行街和欧尚广场举办招聘专场,这两场招聘专场时间为当日的9:30—12:00。据介绍,举行系列招聘活动主要针对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结合进一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举措,推动丹东市稳就业促就业工作开展。10/27
- 辽宁丹东:秋菜上市首日 市民开启“囤菜模式”10月25日早上,在丹东市花园立交桥下秋菜售卖点,大白菜、萝卜、大葱等秋菜摆满一地,不少市民前来选购。10/27
- 辽宁丹东:朝鲜族民俗游园会拉开帷幕10月24日,第37届朝鲜族民俗游园会在丹东市太阳世纪广场拉开帷幕。活动中,富有朝鲜族特色的文艺节目、传统美食、竞技比赛等活动,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深受群众喜爱。10/27
- 辽宁丹东:立足红色资源 打造旅游集群从冰天雪地中坚持抗战的东北抗日联军,到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丹东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战争遗址。近日,记者从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了解到,近年来,丹东市立足域内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确立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休闲度假地、国内赴朝边境旅游的集散地、东北亚区域旅游的观光目的地、全国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形成了边境、红色、乡村、生态、温泉、江海六大精品旅游集群。其中,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河口断桥为支撑的红色旅游精品集群广受欢迎,丹东也成为国内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2021年3月,辽宁省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在6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丹东共有174处,为全省最多;截至2021年3月,已公布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类)50处;涵盖了中日甲午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等不同革命历史阶段。目前,丹东市已经形成四大红色主题旅游集群。一是以抗美援朝纪念馆、志愿军十三兵团指挥部遗址、鸭绿江断桥、马市志愿军赴朝渡江处、凤上线、河口断桥为重点的抗美援朝主题红色旅游集群;二是以青山沟、天桥沟、天华山、蒲石河、鸡冠山为重点的抗联主题红色旅游集群;三是以大鹿岛、獐岛为重点的甲午海战红色旅游集群;四是以大梨树、丹东舰为重点的新时期改革创新主题红色旅游区。依托红色主题旅游集群,丹东市重点布局了5条与城市休闲、历史文化、生态民俗旅游相结合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之成为全市红色旅游发展的联动纽带。当前,丹东市已初步编制完成《丹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丹东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两项规划均对丹东市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专题阐述,将通过搭建新平台、培育大项目、打造红色IP等手段,进一步科学合理规划红色旅游发展方向,促进丹东市红色旅游稳步长远发展。同时,加快推进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一是推进赛马镇三浓新村抗联史馆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景区内部建设及周边绿化,红色主题展馆今年7月对外开放,未来计划实现美食文化街、民俗展示等对外开放,形成集红色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二是加强对丹东舰的保护开发利用,丹东舰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载体,深受市民关注,经过前期舰体加固、扶梯改造、游览线路规划、标识标牌等准备工作,已于8月正式对外开放;三是大力研发红色文创产品,丹东城建文旅集团大力研发1950系列的文创产品,包含“边境城市-丹景系列”、“英雄城市-红创系列”、“风味城市-丹味系列”,现已推出1950系列水杯、T恤、渔夫帽、笔记本、军用水壶、冰箱贴及最近上市的鸭绿江断桥文创雪糕等,并在市内主要景区开设的1950便利店内进行展销。根据国家文旅部、省文旅厅通知精神,派送抗美援朝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裴亚男代表辽宁省到北京、浙江嘉兴参加文旅部组织的“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策划推出17处旅游打卡地,通过百度、网易等知名线上新媒体平台,辽宁日报、丹东发布、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等主流新闻媒体以及丹东旅游资讯网、丹东旅游微信小程序等官方平台,加大红色旅游景点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丹东市红色旅游知名度。未来,将持续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积极向文化和旅游部申报“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如今丹东市众多红色旅游景区入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精品线路和“兴边富民·辽吉风光”精品线路。赴白山、通化、赤峰开展红色旅游资源交流推介活动,共同打造东北红色旅游区。10/27
- 丹东开放大学揭牌10月25日,丹东开放大学举行揭牌仪式。丹东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79年的丹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丹东开放大学后,仍由丹东市教育局举办和管理,原有学历、非学历教育办学权保持不变,承担的任务将从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偿转变,从文凭提高向技能提升转变,从注重线上教育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丹东开放大学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成员提供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办成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市民素质提高的新型大学。10/27
- 辽宁丹东:依托城市优势 打造精品旅游体系近年来,丹东市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旅游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知名度显著提升。依托“鸭绿江”“英雄城市”“品质温泉”“民族民俗”“丰饶物产”“轻工名城”等优质旅游名片,立足辽宁沿海经济带、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建设,按照“打好边境牌,念好山水经,做好气候文章,弘扬红色文化”总体思路,推进丹东旅游形成集旅游集散、中朝风情体验、红色教育培训、乡村休闲度假、自驾体育运动、特色美食畅享、林泽温泉康养等为一体的“东北及京津冀地区康养旅居目的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研学目的地”、“自驾与体育旅游目的地”、“东北亚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中心”,将丹东市打造成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英雄边城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未来,将继续大力培育红色旅游产品,做优做强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持续挖掘抗美援朝、东北抗联、新开岭战役等红色资源,奋力挺入全国红色旅游第一梯队,打造全国爱国主义研学教育示范区。持续做大边境旅游产品,形成“中朝友谊城”城市风情旅游产品,“美丽鸭绿江”界江休闲旅游产品和“发现朝鲜之旅”出境旅游产品,打造赴朝旅游第一集散地及最佳中朝风情体验目的地。同时,加快升级乡村旅游产品,加强农旅融合创新发展,通过“旅游+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农居”发展,打造中国乡村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旅游型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开发康养旅游产品,念好生态经,打好气候牌,做好温泉文章,亮好满族医药旗帜,打造东北及京津冀地区康养旅居目的地。着力培育体育旅游产品,策划英雄精神激励的文化线路户外产品,支持各类体育、房车等旅游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户外体育运动目的地。不断完善自驾旅游产品,顺应散客化市场需要,拓展丹东自驾游、房车游市场,加快建立自驾车、旅居车服务系统,培育高品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产品,按照国家级自驾旅游目的地标准打造高水平自驾景观廊道。目前,丹东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0处,其中4A级景区9处,3A级景区20处,1A级1处。全市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丹东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养老圣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市等多种荣誉品牌,多年来,旅游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到2025年,丹东旅游业品牌影响将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更显著、集群发展更高效、产品供给更优质、产业链条更完善、产业规模更壮大,旅游业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在全省范围内,丹东旅游产业推动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建设的引领作用显著提升,服务和促进东北亚国际交流的水平显著增强,助力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展,夯实辽宁省旅游“金三角”格局,成为辽宁旅游第三极,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全面显现,更好地服务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10/27
- 辽宁丹东振安区:徒步活动感受乡村变化10月22日,丹东市振安区机关工委、振安区总工会和振安区机关工会联合举办“团结奋进百年路,携手逐梦新征程”——2021年区直机关徒步活动。全区60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70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组成28支队伍,从区政府广场出发,沿丹集线经窑沟大桥进马市岛,全长约7.8公里。各支队伍通过队旗及各种标语口号、条幅、展示牌等,展示不同的业务领域及部门精神,通过参观党史墙、马市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感受振安区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极大增强了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10/26
- 辽宁丹东:儿童青少年足球菁英冠军赛开赛10月23日至24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教育局主办的2021年丹东市儿童青少年足球菁英冠军赛在楼房镇中心小学举行。来自丹东市各学校、俱乐部共计200余名足球小将在绿茵场上展开激烈对决。今年2月,辽宁省体育局和辽宁省教育厅联合发布《体教融合振兴发展辽宁“三大球”实施意见》,基于辽宁“三大球”辉煌的历史和雄厚的人才基础,提出未来5年和15年辽宁省“三大球”的发展目标。本次比赛既是对目前丹东市儿童青少年足球项目开展的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评估和检验,也是强化以赛带训、实现竞技体育育人价值的实战练兵平台。未来,主办方在“三大球”振兴发展上将更有侧重点。本年度儿童青少年系列赛还将陆续开展篮球、排球赛事,不断厚植“三大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本次比赛主办方特意将比赛放在乡镇进行,为小将们提供实战锻炼机会,拓宽赛事辐射面和覆盖面,带动县区基层“三大球”运动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强身体、鼓干劲、促振兴”的独特作用,展示当代儿童青少年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和整体形象。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