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快递小哥变身“家乡特产推荐官”
    如今,外卖骑手小李又多了一个身份——“家乡特产推荐官”“振安美食推荐官”。在丹东市振安区,像这样兼具“服务者”与“治理者”双重身份的新就业群体已达800余人,振安区打破传统治理思维,创新实施“服务+治理”双轮驱动模式,让新就业群体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振安区委社工部设计独具振安特色的美食美景宣传单,粘贴在外卖车箱体及货车外箱体,同时80多名外卖员及货运司机胸前佩戴“美食推荐官”“家乡特产推荐官”标识,发挥外卖员走街串巷、货运司机走南闯北、网络主播网络传播力广的优势,开启宣传推介活动。在此期间,货运司机在货运集散地、高速服务站等地宣传家乡草莓、蓝莓、水果萝卜等特产,为家乡企业拉订单,吸引游客来丹东;外卖员向餐饮企业发放旅游宣传单,为就餐的游客推介丹东经典旅游线路及特产,同时向游客推介特色美食小店及网红打卡点。同时,丹东市振安区社会治理围绕“建机制、搭平台、赋动能、优服务”,建立“属地党委+行业党组织+新就业群体”联动体系,收集新就业群体对基层治理的意见建议,引导新就业群体投入社区民意收集、突发事件直报、辖区安全预警等活动中,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哨兵”“移动探头”。记者王卢莎
    08/15
  • 613名公交“安全检查员”上岗
    8月11日清晨7时,101路公交车准时驶出站台,驾驶员李师傅右臂上的“安全检查员”红袖标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当车辆停靠新安街站时,一位手提塑料瓶的乘客上车时,李师傅微笑着抬手示意:“您好,麻烦让我看下瓶子可以吗?”确认是饮用水后,他才安心让乘客入座。截至目前,全市49条公交线路上,有613名公交“安全检查员”上岗。公交“安全检查员”的背后,是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与公交集团围绕提升公共交通安防,联手推行的“驾驶+安检”双岗模式。为织就公共交通安全网,市公安机关牵头对全市公交司机开展专项培训,从易燃易爆品的外观特征,到不同液体的气味辨别,再到如何用温和语气完成安检沟通,手把手教学练就了司机们“火眼金睛”。“以前开车只盯着路况,现在眼里还得有公共安全。”102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坦言,“安全检查员”培训让他对安检有了新认识,遇到用深色袋子包裹的物品多问一句,看到未封口的纸箱多留意一眼,闻到异常气味多警觉一分。而“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铁律执行得更严了,收车后绕车厢巡查一圈也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上周,王师傅就发现乘客遗落的打火机,及时处理,避免了隐患。据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负责人介绍:全市49条公交线路,每天乘客超15万人次,驾驶员兼任安检员,相当于在每辆公交车上设了个“移动岗亭”,既能第一时间排查风险,又能让乘客感受到安全。记者:刁庆峰
    08/15
  • 鸭绿江畔,TA们展现别样风采!
    今年的8月11日是第十六个“全国肢残人活动日”,主题是“自强、健康、同行”。市残联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康复健身”与“文化助残”双线并行方式为肢残人群体搭建了展示自我,融入社会的平台。当天上午,市肢体残疾人协会与市公益助残协会联合举办的“健步展活力红歌颂祖国”活动在玫瑰广场拉开帷幕。约50名肢残人士及志愿者手持国旗,从玫瑰广场出发徒步至鸭绿江断桥,展现肢体残疾人突破自我的康复成果,用红色经典致敬抗战先烈,践行残疾人健身周“康复体育、活力生活”理念,让运动为康复与成长助力。当天下午,由市残联主办、市残疾人文学艺术专委会承办的“文化助残润心田,共享芬芳向未来”主题活动在市残联举行,来自市残联、市文联、市作协、各县(市)区肢体残疾人协会代表,以及文化助残志愿者、文学创作骨干等齐聚一堂,畅谈创作体会。活动现场,市作协为4位残疾人作家颁发会员证,展示了会员新近创作的文学作品。记者:李冉霞
    08/15
  • 吹响青春号角 她们从鸭绿江畔出发
    08/14
  • 全民健身日 鸭绿江边一起挥拍
    08/14
  • 丹东市全民运动会太极拳比赛开赛
    08/14
  • 丹东市全民运动会花毽比赛开赛
    08/14
  • 夏日暖客,丹东拿出满满诚意!
    “清凉”服务沁人心高速温情暖征途炎炎夏日,辽宁高速丹东分公司所辖各收费站持续开展“畅行辽宁・一路清凉”小红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过往司乘送上夏日清凉,用贴心服务驱散旅途疲惫,更将高速服务与地方文旅资源相融合,让每一位司乘在炎炎烈日中既感受来自高速公路的暖心关怀,又能轻松开启文旅新体验。在各收费站的志愿服务岗,小红帽志愿者们备好冰镇饮品、防暑药品等物资,同时递上一份精心制作的“高速文旅E路自驾”行车指南。这份指南里,不仅有详细的周边游玩攻略,还标注了从收费站出发的最佳路线、预计行驶时间以及景区的开放时间、门票信息等。这样的“清凉”服务,将高速公路变成了连接文旅资源的纽带,让司乘在享受便捷通行的同时,更能深度体验地方文旅魅力,真正实现了“畅行辽宁”与“乐享文旅”的完美融合。执法车变身“暖心车”助残疾游客圆梦8月9日上午,丹东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二大队执法人员,在鸭绿江浮桥景区执法检查时发现,一辆河北籍大客车旁站着一位独自拄着双拐的游客,执法人员立即上前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经了解,这名游客姓米,来自北京,此次到丹东游玩。车上其他人员都去鸭绿江浮桥景点参观了,米先生担心自己行动不便,往返景点耽误其他游客时间,因此只能在车旁等候。了解情况后,执法人员将米先生搀扶到执法车上,送到鸭绿江浮桥景点门口,并陪其参观,拍照留念,结束后又开车将米先生送回大客车上。此举,得到米先生和同行游客的一致赞许。记者:郭霁贤
    08/14
  • 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启“宠客”模式
    今年暑期,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增设夜场及推出沉浸式临时展览等举措,为观众打造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精神文化需求。8月12日8点30分,来自北京的游客们已经进入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7月15日至8月31日,抗美援朝纪念馆延长开放时间,每日开馆时间调整为8点30分至17点(16点30分停止入馆),为游客提供更充裕的参观时间。7月19日、26日、27日和8月2日、9日、16日、23日、30日,抗美援朝纪念馆增设夜场,开放时间为18点至20点30分(20点停止入馆)。观众可在清凉的晚间,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荣光。7月25日,“胜利的凯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音乐专题展”正式启幕,以音乐为媒,让观众重回气壮山河的烽火年代。展览以“出征号角”“铁血壮歌”“英雄颂歌”“人民祈愿”“烽火檄文”五大乐章为叙事主线,串联241张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图片及新征集史料。从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到深情的《我的祖国》,75首经典歌曲被赋予全新历史注脚,让民族精神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NFC互动音乐墙”可以说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观众只需用手机轻触展板,即可聆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等41首不朽旋律,在泛黄曲谱与激昂音符的交织中,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抗美援朝纪念馆今夏开启的“宠客”模式,不仅是对服务的升级,更是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诠释。当一首首经典旋律在夏日响起,抗美援朝纪念馆正以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每一位观众的到来。记者:刘海东
    08/14
  • 探秘公交“幕后” 体验奇妙之旅
    8月10日,丹东市公交集团与市中小学生公益平台联手开展的“公交探秘”共建共促活动启幕。来自全市多所中小学的同学们怀着好奇与期待,开启了一场揭开公交车运营“神秘面纱”的奇妙旅程。在H1路“红色公交”上,营运服务部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沿途的红色景区:“大家看,前面不远处就是鸭绿江断桥,当年无数先烈从这里出发,用热血守护家园。”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举手提问:“这条线路上还有其他红色故事吗?”“公交车路过这些地方时,会特意放慢速度吗?”工作人员一一耐心解答。在公交集团人民桥充电站,大家参观了草莓公交、匹克球公交、东北大花主题公交以及整齐排列的充电桩,工作人员介绍了公交车充电设备及操作流程。在公交智能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几百辆公交车的运行轨迹。工作人员指着屏幕向同学们介绍实时分析的公交一体化监管平台,并且演示了系统的智慧功能。在公交集团一楼的展厅,关于丹东公交发展历程的时光长廊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工作人员指着老照片和陈列的两台机器介绍:“1952年10月,丹东公交公司刚成立时,只有18名员工、设1条线路和2台公交车,车轮碾过的是泥泞小路;到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到50条线路、490台运营车辆,线路覆盖了城市的每个角落,走的道路也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从黑白照片里的老旧公交车,到如今整洁环保的新能源车辆;从手写的调度记录,到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同学们目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切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温度,不少同学感慨道:“原来丹东公交有这么悠久的历史,真是太了不起了!”记者:张怡媛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