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来了!东北最正宗的辣白菜节~10月13日2023第四届丹东辣白菜节在丹东桃源体育馆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由丹东市商务局、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主办,丹东市朝鲜族联合会承办、丹东各社会团体协办。本次活动将持续到10月16日。活动现场喜庆热闹以辣白菜为代表的丹东特产展位前人头攒动本地特产和网红小吃让人流连忘返大型舞台上精彩的民族特色演出美轮美奂千人拌饭百人制作辣白菜打糕体验民俗游戏等活动让现场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场地内设有丹东特产区特色美食区丹东味道烧烤区地产服务区民族饮食体验区电商直播区等全方位展示和宣传丹东本地商品记者/王洪满李美臻刘海东周广庆10/16
- 央地合作,振兴区启动环卫市场化改革干不干净,往往是评价一个城市时最先想到的一个词语,但要做到干净却不容易。今年,振兴区积极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引进央企光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通过央地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环卫事业发展,打造更为洁净的市容环境,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科学统筹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所谓环卫市场化改革,就是以购买服务模式,实施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护一体化作业,努力构建“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新格局。环卫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后,央企光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利用专业化优势和管理经验,负责辖区106条主次干道以及人行步道、背街小巷、公共场地等区域的保洁、清运。同时,将242个非物业小区也纳入到保洁范围。此外,路灯杆、各类指示牌等公用设施上的“牛皮癣”小广告清理工作,垃圾箱、果皮箱等管理保洁和道路交通隔离栏的保洁等,也都纳入责任范围。更新设备保洁效率大幅提升此次环卫市场化改革一大亮点,就是提高机扫率。光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根据清扫保洁面积、作业标准、道路实际情况,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预购置大型环卫机械车辆24台、微型步道清洗车2台、电动三轮保洁车200辆。机械化保洁既提高了作业效率,也会让作业更精细化。目前,该区机械化扫保率达到70%,比原来提高26个百分点。增加工资环卫工人待遇普遍提高与之前相比,环卫工人的工资、各类保费及额度等都有所提高,社保也由灵活就业形式调整为城镇职工社保。“双节”前夕,还为环卫工人发放了慰问品。机械化作业覆盖率的大幅提升和电动三轮保洁车替换手推车,极大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模式优化消除“多头管理”弊端市场化改革实施前,“牛皮癣”、绿化带、隔离栏、道路保洁等由多个部门负责,职责分散交叉,弊端明显。环卫市场化改革后,上述卫生“死角”“痼疾”统一由光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综合执法局监管,有效避免了责权不分的情况,城市管理工作更加顺畅。科学监管优化业务监督考核机制市场化改革后,振兴区综合执法局由“管干一体”模式,转为负责制定标准、监督检查、考核指导等工作。为了常态化、精细化管好辖区环境卫生,成立了环境卫生监察中队,制定了考核标准及监督管理办法,10月1日正式实施。除了每日开展常态化检查外,还不定期开展早查、夜查和专项查,每天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做到日检查、日反馈、周小结、月考评。下一步,振兴区将建立智能环卫系统,所有环卫作业车辆安装GPS定位设备,并与数字化管理平台连接,加强对车辆、作业现场的监管,逐步实现车辆管理监督“即时化”、垃圾清运管理“数字化”、机械作业监管“可视化”和人员考勤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提升环卫保洁、市容监管工作效率和效果。10/16
- 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丹东一选手入围决赛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入围决赛名单公示10月10日至12日,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在京举行,30名优秀记者入围决赛,现向社会公示名单。公示期间,社会各界均可向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反映公示对象在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公示时间:10月12日至10月15日24:00联系人:周聪睿联系电话:13522683690邮箱:ldxzbgs402@126.com全国三教办2023年10月12日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入围决赛名单(共30人)何洁琼人民日报社高文成新华社沙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李慧光明日报社邱小平中国移民管理报社游凯中国铁道建筑报社李杨薇北京广播电视台陶微微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江彤河北广播电视台何豆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浴辉辽宁省沈阳日报社张萍辽宁省丹东广播电视台刘凤凯吉林广播电视台牛宇琦黑龙江省哈尔滨日报社戴玲燕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韩果子浙江电视台朱明辉安徽广播电视台王子荣江西广播电视台程冰冰河南广播电视台贾代腾飞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黄黎明湖南省娄底市广播电视台魏磊广东省珠海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祝华秀广西广播电视台王蕊重庆市南岸区融媒体中心刘常伟四川省泸州市广播电视台田佳佳贵州广播电视台徐权云南广播电视台张译丹西藏广播电视台李陆飞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赵静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来源/中国记协网10/16
- “夜课堂”点亮城市夜生活连日来,每当华灯初上,丹东市振兴区文化馆就会迎来人流高峰,许多刚下班的市民开心地走进文化馆的“夜课堂”上课。为提升文化馆的服务效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振兴区文化馆积极探索夜间文化服务模式,实行错时、延时开放服务制度,为群众开放夜间排练场地、开设文化“夜课堂”,此举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在错时、延时开放区域和方式上,振兴区文化馆采取因地制宜、因时施策,根据场馆具体功能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为平时忙于工作、热爱舞蹈和声乐等艺术的市民群众错时、延时开放场馆,提供排练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场馆的功能和作用。记者:刘海东10/16
- 辽宁丹东220千伏变电站获评省级工业遗产日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辽宁省省级工业遗产名单的通知》,丹东220千伏变电站(安东一次变电所)入选第二批辽宁省省级工业遗产名录。加上今年1月获评首批省级工业遗产的丹东塔醋生产区,丹东市已有两处省级工业遗产。丹东220千伏变电站始建于1940年,1942年投入运行,前身为安东一次变电所,是东北地区最早建设的5个220千伏变电站之一,是丹东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最美、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厚重的城市枢纽变电站。2020年,丹东220千伏变电站与鸭绿江断桥、志愿军指挥部等被丹东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抗美援朝战争遗址”。2021年,丹东220千伏变电站入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百年电力”首批文化遗产名录。接下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将继续深化“百年电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持续挖掘推广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积极申报争创国家级工业遗产,充分阐释发扬好辽电百年历史文化,将电力文化遗产打造成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的样板工程,为“卓越辽电三年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能。记者:邢漫10/13
- 普法宣传进校园为进一步增强辖区学生的法律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近日,丹东市古楼子边境派出所民警来到辖区古楼子小学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其间,民警向学生们发放了宣传资料,并结合典型案例,讲解了防火、防盗、防电信网络诈骗、防校园欺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常识,教育引导学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记者:唐羽廷10/13
- 开展现制现售饮品专项检查连日来,丹东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了现制现售饮品的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自制饮品经营秩序,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此次专项检查以是否超范围经营自制饮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饮品制作区域环境卫生,工用具容器洗清洗消毒,进货查验记录,原料贮存情况,产品标签,一次性杯具、吸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净水处理设备等为重点内容。同时,执法人员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醒告诫自制饮品经营者落实好食品安全相关制度,保障食品安全。截至目前,执法人员共检查现制现饮品经营单位21家,对4户存在添加剂管理不完善,饮品制作区环境卫生清扫不及时及原材料贮存未分类分区存放等7个方面问题的业户责令整改并进行了现场规范指导。执法人员将持续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不定期检查和抽检,督促自制奶茶饮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全力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记者:王俊10/12
- 改造城市出口路段 优化道路通行效率日前,记者来到国道丹霍线丹东高速道口及古蛤线道口优化改造现场。随着路面改造、施划标线以及红绿灯变灯完成,从此处通行的车辆可以在红绿灯处直接左转。据了解,国道丹霍线丹东高速道口、乡道古蛤线道口为丹东市境内丹霍线上两处重要的平交道口,改造前,该路段为双向两车道,路面宽12米。国道丹霍线丹东高速道口同时与国道鹤大线相交,是丹东市的城市出口路和重要交通枢纽。该路段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尤其是在节假日及上下班高峰期,这里经常车流排队过长并造成交通拥堵等。东西进口车道(各有一条直行左转车道)存在分流冲突,路口渠化不合理,影响车流行驶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今年年初,丹东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将国道丹霍线丹东高速道口及古蛤线道口路段列入辽宁省交通运输厅2023年普通干线公路修复养护计划,结合该路段路面修复养护工程,对丹霍线丹东高速路口至古城一组段两段路段进行加宽改造,进一步提升保障民生需求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通过加宽路面、路口渠化的方式,将上述两段路段由原来的双向两车道,改造为双向四车道,路面增宽至22米。同时,在古蛤线道口处增设红绿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过往车辆及行人的通行安全。改造后,国道丹霍线丹东高速道口及古蛤线道口路段道路通行环境得到改善,道路通行效率全面提升,交通堵塞状况得以缓解。该工程于9月30日前全部竣工通车。记者:姜慕馨10/12
- 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日前,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立足执行职能,组织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普及执行相关法律常识,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意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涉民生案件的执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活动中,执行干警在站前广场、滨江路等人流密集场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条幅、现场解答等方式,向来往群众普及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定义务以及拒不履行、逃避执行将要面临的法律制裁等法律知识,认真听取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被执行人可向执行法院申请信用修复,消除信用惩戒带来的不利影响。”活动中,干警们还向群众介绍了丹东中院于日前建立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制度,以及鼓励被执行人积极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措施和办法。此次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到拒不履行法律义务,法院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罚款、拘留、纳入失信名单、限制消费等强制措施和间接强制措施,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受到刑事处罚。在信用惩戒政策方面,惩戒失信与褒奖诚信并行,给予创业失败者重新创业的机会。下一步,丹东中院将继续延伸司法职能,主动担当作为,充分运用法治手段治理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记者:张丽娴10/12
-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举办社区节丹东市振兴区首届社区节日前启动,社区节以“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为主题,通过“社区展示+表彰先进+经验推介+后期巩固”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振兴区城乡现代社区建设成果和社区工作者风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城乡社区建设、社区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67个社区通过各自的展示平台“比武亮剑”,一展风采。“我们社区率先在全区开展了‘网格化服务’工作模式,逐户走访,翔实了解辖区内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人才等人员建立台账,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为下岗失业、残疾人等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发挥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辖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开展‘益键呼叫’暖心服务等,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福春三社区党委书记荣金生介绍。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振兴区为有效提升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能力,加大对社区治理的投入,整合优化社区资源,改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精准划分、拆分超大社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记者:蔡晓华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