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辽宁省丹东市整治农村环境提升乡村“颜值”为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丹东市坚持节日不松劲、整治常态化,压茬推进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今年以来,全市清理农村生活生产垃圾31824.7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090吨,乡村“颜值”进一步提升。年初以来,丹东市组织各地充分发动群众,利用元旦、春节前后的冬闲时间,开展“迎双节·净家园”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活动。东港市以路域、河道周边、村屯周边为重点,集中解决农作物秸秆、秧棵、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凤城市紧紧抓住“两节”期间垃圾易出现随意倾倒问题,“清”“管”并举,全力消除垃圾清运中的盲点、疏通堵点、清理难点。宽甸满族自治县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户的房前屋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干干净净过大年。市内各区结合自身实际,组织保洁员、志愿者和群众参与整治净化行动。截至目前,丹东市共动用清运机械和车辆9200台次,出动人员3.2万人次,掀起了农村环境整治的热潮。与此同时,丹东各地进一步强化督导和暗访,发现问题形成清单,限期整改,确保环境整治工作“量”和“质”双提升。记者:蔡晓华03/13
- 丹东公交在建两个充电站,预计5月面向社会开放!3月9日,记者获悉,丹东公交集团目前在建的两个充电站,计划于5月份前后对社会开放。目前,丹东公交集团共有184辆纯电动公交车,已经投入使用的大功率快速对外充电站有两座,分别在东部公司和新区公司。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丹东公交集团利用公交站点多并且邻近社区的优势,计划建设多个新能源充电站。目前,正在建设的充电站有两座,分别是人民桥充电站和东泰路充电站。人民桥充电站一期计划建设30个充电桩,包括29个快速充电桩和1个超级快速充电桩,计划于5月份前后对外开放。建成后的公交充电站24小时全天候对外营业。丹东公交集团还计划在公交总公司院内建设充电站并对外开放,方便市民充电。记者/姜慕馨03/12
- 丹东市举行第十九届女性招聘会3月6日,由市人社局主办,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承办,联合市妇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总工会共同举办的“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第十九届女性招聘会暨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在市人社局一楼智慧化市场召开。活动现场,企业招聘人员热情周到地为求职者讲解应聘职位,留取求职者信息,合理推荐,做到人岗适配。全市5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08个,岗位需求人数2271人,发放招聘信息报300份。记者:李美臻03/12
- 丹东市举办“普法沙龙”3月7日,市司法局、市妇联、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了“丹法润边与爱同行彰显她力量”普法沙龙。活动邀请律师结合具体案例,对《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进行解读。互动环节,妇女代表与律师围绕男女平等、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女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交流。据悉,“普法沙龙”是市司法局打造“丹法润边”普法品牌,进行精准普法的创新举措,今后还将持续开展。记者:刁庆峰03/12
- 丹东市爱国卫生城乡环境“大扫除”活动启动全市爱国卫生城乡环境“大扫除”活动启动仪式于3月10日举行。按照全省爱国卫生城乡环境“大扫除”活动的相关要求,此次活动旨在加强春季城乡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本次“大扫除”活动的时间为2024年3月10日至4月30日,活动将按照创新举措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的相关要求,推进城乡环境补短板强弱项各项工作任务,发挥爱国卫生运动优势,结合我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以城市道路大清扫、“城市家具”大清洗、楼道杂物大清除、重点场所大清洁、城市薄弱环节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大清运为主要任务,干群齐动员、全民齐参与,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环境保障。启动仪式上宣读了爱国卫生城乡环境“大扫除”活动倡议书,希望广大市民做宜居家园建设的参与者和守护者,做文明健康新风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做健康美丽丹东的建设者和实践者。活动要求市容环卫、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发挥组织、协调、督办作用,按职责分工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协同发力、统筹推进,不断巩固提升我市环境治理成果。同时,各部门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社区(村)、志愿者、城乡群众等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爱国卫生城乡环境“大扫除”活动,打造干净、卫生、整洁、宜居的城乡环境。记者:戚文03/12
- 丹东工人村社区创城专项整治行动美化家园3月8日,丹东市工人村社区开展创城重点街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辖区动迁区域建筑垃圾、弃管楼道电动车、商户门前堆占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位于安东老街侧门方向约50米的地方,有拆迁区外垃圾堆积,附近商家也时常趁无人时偷倒餐饮垃圾,大风一吹尘土飞扬影响环境。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鼓鼓囊囊的垃圾袋,零碎的垃圾从袋口随风散落,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酸臭味。社区工作人员顶着初春的寒风,不怕脏累对此进行集中清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东老街侧门附近的建筑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与此同时,工人村社区遵循“合理布局、规范停放、方便居民”的原则,重新划定停车线,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解决其占用公共通道造成拥堵等问题。社区联合临江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走访宣传,劝导临街商户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同时,督促商户对门前、侧面的各类垃圾进行及时清理,专项清理行动效果显著。检察院小区是多年弃管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为让居民生活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工人村社区工作人员认真仔细清理杂物、全面打扫卫生死角,并向居民宣传创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带动大家养成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不仅美化了小区的生活环境,也调动了居民共治共建的热情。作者:沈粹03/12
- 小志愿者劝导文明交通3月9日,丹东市元宝区兴东街道茂生社区关工委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小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提醒过往行人注意交通信号灯,及时劝阻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行为,引导行人、非机动车文明有序出行。记者:张怡媛03/12
- 汇聚社会爱心 贡献慈善力量3月7日,市慈善总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志愿服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回顾了2023年以来市慈善总会为推进丹东市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审议通过了《丹东市慈善总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丹东市慈善总会2023年度财务工作报告》。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建工作,提升以党建带业务水平。健全完善慈善组织,扩大慈善工作覆盖面。研究探索募捐方式。稳妥开展原有项目,科学谋划实施新设项目。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开展,促进志愿者队伍提质增效。创新宣传手段,营造浓厚的公益慈善氛围。记者:包芙蓉03/12
- 龙年“龙抬头” 非遗在身边农历二月初二又称为“春龙节”“春耕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3月10日,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在万达广场举办“二月二,龙抬头”大型公益惠民宣传活动,为群众奉上“热辣滚烫”的非遗“文化大餐”,进一步营造昂扬向上的精神氛围,推动丹东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活动围绕“非遗展演”“非遗美食”和“非遗手造”三大主题开展。“非遗展演”区域以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为载体,展现我市朝鲜族民风、民俗、民情。寄托美好心愿的市级非遗项目朝鲜族顶瓶舞蹈《欢庆丰收》,省级非遗项目朝鲜族民歌传统曲目《唱夫打令》,由民族乐器演奏的朝鲜族民歌三重奏《鸟打令》,根据朝鲜族花甲礼编排的民俗歌舞《丹东朝鲜族花甲礼》等10个节目,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朝鲜族风情。演员们穿戴艳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展现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非遗美食”区域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制作非遗美食,让观众“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感受传统非遗“一站式”美食的魅力。“非遗手造”区域以“非遗技艺火起来、乡情乡愁浓起来、年轻人走进来”为切入点,选调凤城满族荷包、丹东剪纸、丹东羽毛画、丹东满族刺绣等35个省、市级非遗项目,展示丹东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市民记得住乡愁。丹东市“2024年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展示展演”工作同步启动。下一步,丹东市将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持续推进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水平,让群众体验“非遗在身边”,彰显非遗文化的新时代价值。记者:刚越03/12
- 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工作质效近日,家住丹东新区的一男子来到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独生子女证,拿到证件后他感叹不已:“来之前还担心会不会白跑一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办好,工作人员的服务真是太棒了。”原来,该男子要继承母亲房产,需要开具独生子女证明,但因父母早年离异,且男子更改过名字,之前多次办理无果。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帮助该男子理顺办事程序,并与市直相关部门沟通,帮他解决了问题。不久前,辖区居民王先生要到天津工作,他和母亲焦急地来到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查找其个人学籍档案信息。得知学校及接收单位都未能查到其相关档案后,中心工作人员积极想办法、寻对策。经过与相关部门的多次沟通,最终将王先生的学籍档案成功找到。事后,母子俩将一面印有“竭尽全力,一心为民”字样的锦旗送到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春节前,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办件数量激增,中心安监局审批窗口加班加点,仅1月2日当天就审批办理了21家烟花爆竹零售店的经营许可。群众满意的背后,是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不断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结果。近年来,中心围绕职业道德、平台操作、业务技能、政务礼仪等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逐步实现窗口受理人员由“专科”向“全能”转变,窗口服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此外,中心创新便民举措,打造为民服务主阵地。服务大厅设置志愿者服务台,为群众提供电话咨询、现场接待、政策宣传、资料预审等服务。大厅内配备便民药箱、口罩、雨伞、老花镜、助听器等便民设施,同时设立“绿色通道”,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优先办理、全程跟办等服务。记者:刁庆峰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