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1至4月份 丹东经济延续总体向上态势从丹东市统计局获悉,1至4月份,丹东市上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经济稳健运行,延续总体向上的良好态势。规上工业增势强劲行业增长面超七成1~4月份,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工业用电量26.6亿千瓦时,增长2.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制造业增长1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集体企业下降3.3%,股份制企业增长16.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1%,其他类型企业增长8.2%。分行业看,丹东市涉及33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个行业下降。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同比增长43.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0.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2.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2.4%,汽车制造业增长15.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0.2%,金属制品业增长2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3%,比全省高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民间投资增速加快1~4月份,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3%。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3.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9%。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去年同期12.6:30:57.4转变为13.6:26.7:59.7。分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2%,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9%。分重点行业看,丹东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6.6%。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4.9%,占全部工业投资的50.8%。消费市场活力提升城镇消费拉动明显1~4月份,丹东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5亿元,同比增长13.7%。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限上零售额37.8亿元,同比增长14.8%;乡村实现限上零售额2.6亿元,下降9.0%。分消费类型看,丹东市实现限上商品零售额35.9亿元,同比增长11.7%;餐饮收入4.6亿元,增长23.2%。18类主要商品“13升5降”。比重前十位的商品中,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6%,汽车类商品增长2.5%,粮油食品类商品增长17.9%,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16.8%,服装类商品下降3.9%。分商品零售渠道看,限上贸易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29.6%。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存贷款余额持续攀升1~4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17.0亿元,下降1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9亿元,增长11.1%。1~4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96.0亿元,同比增长7.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25.7亿元,增长5.6%。国际贸易面临挑战进出口有所下滑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52.7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出口总额45.6亿元,下降5.8%;进口总额7.1亿元,下降13.0%。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八大类“六涨两降”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八大类“六涨两降”。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2.4%,衣着类上涨1.4%,居住类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2%,医疗保健类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1%。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下降3.1%,鲜果下降9.0%,水产品上涨1.1%,猪肉下降0.2%,鲜菜下降2.1%。记者:刘响05/28
- 丹东公安“清单式”服务 营商环境再优化“为企业人才引进落户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指导企业开展网络安全检查、优化企业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申请条件……”在丹东,企业对公安机关有服务需求,只需在“益企行”服务企业措施清单里“打钩”就可以。这只是丹东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市公安局正聚力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不断创新探索公安政务服务新路径,优化惠民利企服务新举措,以新质公安战斗力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任务清单”推进“放管服”“我在自助体检机上进行体检,经联网公安医院快速出具体检报告,不到6分钟就换了驾驶证,享受了一把一个窗口‘体检、照相、证件一起办’的便利!”近日,刚刚拿到新驾驶证的市民马先生说。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全市公安机关围绕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全力打造高效政务环境。推行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将治安、户政、出入境等警种所需的4大类52项高频事项清单,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公安专区的服务范畴,将单一业务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窗口,逐步实现企业和群众从“一事跑多窗”到“一窗办多事”。目前,全市125个公安综合窗口已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窗办事项49926件、网办事项41247件,窗口平均排队时间提速3分钟。推动全市8个公安网办中心建设提档升级,积极探索“网办中心”场景建设,通过数据驱动、业务集成、机制融合,打造集约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公安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阵地。规划全市各级各类具备提供政务服务功能的警务站(室),以“一点位一特色”作为建设标准,打造“六点双圈”政务服务矩阵,建立了中心城区警务服务驿站、辽东学院南校区服务驿站、白默警务室、北井子炕头警务室、鸭绿江断桥警务服务驿站、丹东港警务服务驿站等,集中提供10类124项政务服务。今年以来,通过“六点双圈”政务服务矩阵,线上线下累计办件37879余件,同比上升13.7%。针对群众反映的“体检点位少、需排队、多头跑”问题,市公安局分批次在全市14个公安窗口放置了“驾驶员自助体检机”,实现补(换)领驾驶证业务一站式办理。在县(市)区偏远派出所设置驾驶员自助体检拍照机,改变了以往需长途奔波几十公里到县医院体检才能换证的模式。此外,创新推出“丹东公安警务公开便民查询系统”,精准查询政务服务所有业务信息,切实打破窗口服务时间限制,做到“7×24小时服务不打烊”。今年以来,共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政务服务查询万余次。该放的放、该简的简。如今,丹东公安正不断将“放管服”改革的触角延伸至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领域的各角落。以“问题清单”打通“中梗阻”“能否开通‘绿色通道’,上门为幼儿园孩子办理居民身份证?”在民警开展“益企行”走访中,市公安局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员、某幼儿园园长提出这样的问题。3月29日,元宝公安分局审批办在辖区某幼儿园为70余名学龄前儿童办理了居民身份证。针对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丹东市公安局推出6类13项55小项服务企业措施清单,千余名领导干部、社区民警,持清单手册“点对点”包保走访服务企业,形成“企业自主点单、公安上门服务”新模式,做到企业吹哨、警种报到,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共解决企业诉求建议168件次。围绕把“办事方便”“办事不求人”落到实处,市公安局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及市县两级车辆和驾驶管理分中心、出入境管理分中心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收录事项61项,办理合规事项2525件、容缺事项103件。着力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与丹东市工商联联合制定“安商联盟”工作机制,在对接4个工商联直属商会340余家骨干企业的基础上,主动延伸服务触角、拓展覆盖范围,吸纳全市2800余家民营企业加入“安商联盟”。今年以来,“安商联盟”共受理企业意见建议和需求59件次,已办结56件,持续跟进3件,办结率达94.91%。倾力打造“警企会客厅”服务品牌。丹东市公安局营商支队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省民营企业协会丹东分会在丹东城区东西两端,合作建立两个常设性警企交互平台,挂牌“丹东市公安局警企会客厅”,推动涉企诉求归口管理,将所有涉及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企业诉求,全部整合至“警企会客厅”平台,统一入口受理、统一后台流转、统一出口反馈、统一回访评估。截至目前,“警企会客厅”共开展了5期活动,有42家企业出席,共收集意见建议和企业诉求39条,全部按照规定时限予以办理。在今年初举办的第一期“警企会客厅”座谈中,丹东市敬业高中提出学生每周六下午放学时间,因没有足够停车资源,学校门前的道路车满为患。交警支队主动作为,在学生放学时段将交警支队办公停车场全面开放,提供给接送学生的家长“共享”使用。以“整治清单”筑牢“平安网”“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护航到哪里”。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在“打防管控服”上下功夫,持续创新工作机制,主动靠前解决企业疑难痛点问题——以“平安护航”专项行动为牵引,立足主责主业,发挥职能作用,协同作战、共同发力,先后破获涉企案件17起,挽回经济损失1140.64万元。破获“2.17”特大非法经营玉米种子案、“3.02”部督假冒注册商标案等制假售假案件87起,涉案价值2.3亿元。紧跟岁末年初及春节期间农村赌博规律特点,组织开展了“清风2024”专项行动,打掉赌博窝点40余个,破获涉赌案件100余起,抓获涉赌违法嫌疑人400余名。开展涉企业、涉信访、涉超期案件专项监督三年行动,办结涉企案件112起、涉信访案件200起、涉超期案件91起,挽回经济损失8840.64万元。组织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专项行动,逐件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全面、周密的问题清单、责任情况、任务清单,办结交办件4批次37件,满意率100%。倾力打造丹东公安“清风窗口”,评定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市级5个、县区级23个。组织开展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督导检查,发现、整改涉及“放管服”、执法办案、涉企检查等问题103个。建立“丹东市公安局典型案例指导制度”,编发典型案例28起,统一行政执法裁量标准,避免机械执法、过度执法影响企业正常经营。选配派出所专兼职法制民警209人,强化涉企案件审核监督,核查案件类警情50227起,整治有案不立、久拖不决等问题27个。此外,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与党纪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聚焦影响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村霸”“街霸”“矿霸”等黑恶势力,狠抓线索核查、打击处置、督导反馈,坚决查处侵害群众、企业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记者:刁庆峰05/28
- 辽宁虎山—甘肃嘉峪关!长城东西两端旅游线路正式启动5月21日上午,由辽宁和甘肃两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大美中国相约长城”辽宁虎山——甘肃嘉峪关长城东西两端旅游线路启动仪式,在辽宁省丹东市虎山长城景区和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关城景区同时举行。来自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丹东与嘉峪关两市人民政府、丹东市文旅广电局、嘉峪关市文旅局以及旅游企业的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出席启动仪式。开场舞《丹东欢迎你》拉开两地牵手的序幕。辽宁地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120名学生和嘉峪关酒泉钢铁技术学院的100名学生分别组成“中国”二字,体现“我的中国我的家,英雄的民族,伟大的长城”的精神主题,展现了文旅融合的新场景。虎山与嘉峪关分别位于长城东、西两端。“辽宁虎山—甘肃嘉峪关长城东西两端旅游线路”,将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也为辽宁省和甘肃省的文化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肖新琦刚越于上茹张怡媛05/27
- 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5月22日上午,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与辽东学院生物系师生在锦江山公园组织开展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宣传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辽东学院师生展示了十余件丹东地区常见的鸟类标本,设置了微生景观制作区,指导市民亲手种植植物、布置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了解生态环保的理念和知识。记者:戚文刘响05/27
- 丹东稳步推进废弃矿山治理5月23日,从丹东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废弃矿山复绿工作,谋定全年废弃矿山复绿治理面积5763亩、春季治理面积3066亩,目前各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丹东市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统筹安排,抢先抓早、全速实施修复治理工程,盯紧、盯牢关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指标全力推进。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面积3786.85亩,超额完成春季复绿任务。接下来,我市将紧盯秋季时间节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狠抓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废弃矿山复绿工作。记者:邢漫05/27
- 2024辽宁省定向锦标赛在凤城大梨树开赛5月17日-19日,辽宁省体育总会主办的2024辽宁省定向锦标赛,在凤城市大梨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拉开帷幕。来自辽宁省内的27支代表队、200余名专业定向运动员和爱好者参赛。在徒步定向短距离个人赛、短距离混合接力赛中,参赛选手戴上指卡、拿上地图分批次出发,通过识别地图、判断思考来定位,在完成打卡任务同时,近距离领略景区人文景观。在中距离个人赛中,选手们穿梭在乡村地头、山间林地、宅前屋后,沐浴着乡村独有的和煦微风,感受美丽乡村气息。在山地车定向中距离个人赛中,上坡、下坡、转弯、急行……选手们展示了精湛的骑行技术和山地车运动的独特魅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辽宁科技大学的陈伟和辽宁科技学院的郝楠等运动员,分别获得徒步定向中距离个人赛成年男子组、青年女子组等项目冠军。在本次比赛中,可视化赛场系统VCFS的使用,实现了覆盖赛场全区域的无线传输,使山地户外和定向越野项目直播成为可能,也为竞赛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批国内自主研发的相关技术装备,在山地车定向运动员身上投入使用。记者:吴琼05/27
- 辽宁丹东入选全国养老综合平台试点地区近日,民政部、国家数据局公布了48个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以下简称“养老综合平台试点”),我省沈阳市、丹东市成功入选。这是继丹东市2020年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获优秀等次以来,我省获批的第三项养老服务领域国家级试点项目。养老综合平台试点旨在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通过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功能拓展等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和养老服务行为全流程智慧监管,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精准化、数字化水平。试点地区于2024年全面开展试点工作,统一归集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服务需求、行业监管等信息,2025年建立老年人高频服务清单管理机制和“一次办”“一站办”“一网办”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眼下,丹东市民政局会同市大数据局已形成初步方案,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构建“建设+运营+可持续”的创新应用模式,在现有“丹东市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基础上,依托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通过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功能拓展等方式形成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统一标准、共享数据、整合资源、加强协同、赋能基层,推动“养老服务+监管+资源调度”“医、养、康、护”等业务一体化,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和养老服务行为全流程智慧监管,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精准化、数字化水平,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有力推动丹东市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蔡晓华05/27
- 丹东港大东港区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5月23日从市商务局获悉,交通运输部于5月16日下发批复,同意丹东港口岸大东港区10个泊位临时进出国际航行船舶,大东港区口岸临时开放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这是继2023年6月丹东港南1#、南2#泊位验收后,我市对外开放工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沿边沿海开发开放、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11月14日,丹东港口岸获得国务院扩大开放批复,包含大东港、浪头、大台子等3个港区,共22个泊位。丹东港口集团先后投入2.32亿元资金,推动大东港区24项联检设施建设工作,并于2023年10月率先完成相关联检设施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在加快口岸建设的同时,推动已满足条件的泊位申请口岸临时开放。市商务局(口岸办)多次沟通协调海关、海事、边检等联检单位为口岸开放提供支持、指导和保障,多方协同联动助推丹东港口岸高水平建设和开放。下一步,市商务局(口岸办)将加速口岸建设进度,推进浪头港区和大台子港区的建设工作,确保丹东港口岸全部通过验收,实现所有对外开放泊位应开尽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助推丹东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记者:刘响05/27
- 全力实施“百企百亿技改” 筑牢工业高质量发展之基近年来,丹东市以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为目的,全力实施“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参与企业数量、实施项目质量和形成投资体量,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3年间,共有212个项目参与“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累计总投资279.5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有96个项目竣工投产。在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大型墩锻曲轴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在火热施工中。该项目新建厂房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预计2026年12月投产。投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新增利润6000万元,新增税金4000万元。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是我市以技改带动产业发展的突出代表。自2021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智造强市”目标,我市开展了“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以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为目的,筑牢技改基础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工业固投较2020年增长25.6%,其中,近三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比平均达到44.8%,比2020年提高20.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下一步,我市将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为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导向,多措并举,引领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政策引领、高位推进,开创园区建设新局面。引导全市9个园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主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深耕集群、谋立推建,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全市9个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精准帮扶、做优做强,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设立工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加速向智能、绿色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创新引领、数字助力,增添工业升级新动能。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数字化改造步伐。专精特新、百家争鸣,放大“丹东现象”。继续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通过多级梯度递进、创新协同发展,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高质量发展。记者:潘阳杜宇05/27
- 2024年辽宁省创新方法理论培训(丹东站)开课5月22日,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辽宁省科学技术馆、辽宁省创新方法研究会与丹东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2024年辽宁省创新方法理论培训(丹东站)正式开课。此次培训为期三天,旨在搭建创新方法交流平台,促进创新方法在企业、高校的推广和应用,提升企业科技人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培训中,辽宁省创新方法讲师团成员、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景智和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伟进行了授课。我市部分科技型企业技术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职工及高校教师共60余人参加培训。下一步,市科协将继续深入推动创新方法培训工作,帮助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掌握更多的创新方法,不断激发创新创造热情,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记者:栾柏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