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丹东
- 辽宁丹东聚力攻坚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烈日炎炎,丹东项目建设正酣。连日来,无论是在瑞银科技双系统平板电脑、日邦纳米非金属矿产精细加工等新兴产业项目施工现场,还是在华骏机床数控机床制造、东孚食品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项目建设工地,建设人员战高温、迎“烤”验,紧锣密鼓抢抓进度,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按期完成。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今年以来,丹东市锚定以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目标,将项目建设作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主战场,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狠抓“项目年”任务落实。上半年,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4.7%。当前,丹东项目建设已进入“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新阶段,为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丹东市再次吹响项目建设冲锋号。8月1日,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举行项目拉练观摩活动;8月2日,丹东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会议和“项目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三会合一”的形式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全市项目建设等工作。接下来,丹东市将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聚焦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围绕绿色、数字、智能,谋划更多具有时代感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项目,并通过强化要素保障,抓资金争取、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拉长补齐本地区产业链条。同时,扎实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各园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提升园区产业集聚水平。一以贯之抓项目、促投资,持续落实“项目年”制度性安排,丹东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开复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44个,开复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5个。记者:黄宝锋08/11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振安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今年以来,振安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至上”的理念,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76个,投资总额78.2亿元。截至目前,实现投资5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77个,开复工率101.3%,投资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34个,开复工率113.3%。上半年,振安区完成总投资8600万元的振安经济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设计审核和预算编制工作。专人专班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园区项目快速落地、加速建设、迅速投产。投资8400万元的天皓净化防护用品研发、投资5220万元的辽宁日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非金属矿产品精细加工一期、投资5000万元的辽宁亿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生产加工等3个项目,获得土地批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广州、安徽、江苏、四川等地,聚焦绿色循环、辐照射线、产业金融、软件开发、中医药大健康等产业,与中广核达胜、安徽节源环保科技、广东产融集团、四川德仁堂、北京软通等企业频繁对接,推介产业项目,深入挖掘合作机会,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发挥自身优势,大力盘活园区闲置厂房、土地,坚持以园区为主体进行招商,积极推动北京软通动力软件开发服务产业基地项目、广东产融集团产融建设服务平台项目、鸭绿江工业园纺织服装数字化“园中园”项目以及丹东市绿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户,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下一步,振安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现有合作基础和产业、资源优势,梳理央地合作项目,积极促进丹东市绿碳循环经济产业园、丹东射线及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央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记者/姜慕馨08/10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勾画“耕海牧渔”新蓝图当前,正是海蜇丰收的季节。在东港市椅圈镇养殖大户景仕辉的养殖圈里,工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着捕捞海蜇,称重、分拣、装车。这是景仕辉今年收获的第二茬海蜇,产量约2万公斤,个头大、品质好,养殖户和采购商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最早的时候就是单纯养虾养蛤,极易遭受病害,风险很大。现在是海蜇、东方虾、缢蛏之类立体混养,降低了风险,效益也相当不错。”谈起海水池塘养殖,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养殖工人单炳连说。东港市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捕捞、养殖、加工产业门类齐全,是辽宁省渔业重点县。近年来,东港渔业不断发展壮大,告别天然捕捞,逐步发展成为以海水养殖为主,集水产养殖、近海捕捞、远洋渔业、水产加工、水产冷链物流和流通、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东港市的海水池塘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2000年,东港市成功推出“上层养殖海蜇、中层养殖对虾和鱼类、下层养殖缢蛏”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打开了海水养殖新局面。目前,东港市海水池塘养殖面积达10.2万亩,总产量5.6万吨。除海水池塘养殖外,东港市渔业养殖方式还有海洋池塘养殖、滩涂浅海贝类底播养殖和淡水养殖。浅海贝类底播现有养殖面积106万亩,年产量31万吨,主要养殖菲律宾蛤仔(杂色蛤),年产量26.9万吨。目前,东港杂色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是全国最大的杂色蛤生产基地。以前,东港一些水产企业都是在南方购买蛤仔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且价格差异较大。经过几年技术攻关,2022年,东港成功孵化出本地菲律宾蛤仔苗,成活率达到50%。“去年我们繁育出150亿粒菲律宾蛤仔苗,今年企业继续扩大生产,可以满足企业自身养殖需求。争取在3年之内,满足东港杂色蛤养殖需求量的30%,陆续解决苗种本地化的问题。”诚鸿水产技术员董生介绍。与此同时,东港市“耕海牧渔”,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以沿海乡镇、农场为核心的贝类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贝类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贝类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探索利用人工鱼礁改善海洋牧场环境,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牧场创新示范区。自2010年开始,经过5期建设,东港市累计向上争取资金5310万元,投放M型预制构件礁8066座,建成人工鱼礁区面积667公顷,生态恢复效果明显,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积极构建县域海洋经济新体系。推进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创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以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以互市贸易、外包服务为重点,创新发展契合海洋贸易的新型服务业。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县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东港海洋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化。孔丽娜记者/张瑞08/10
- 加快“双千兆”网络建设 助力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双千兆”建设,加快网络深度覆盖,促进“双千兆”产业发展,8月3日,丹东市召开“千兆扬帆共享共赢赋能数智江城”暨“双千兆”产业发展交流会。本次交流会以“引领新基建、拉动新经济、开启新服务”为目标,深化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推动本地新能源产业发展,探索推进适应“双碳”战略需要的“双千兆”网络等多种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为丹东市“双千兆”应用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通过“双千兆”创造新机遇视频演示、讲解“双千兆”应用、宣讲丹东双千兆城市产业政策、现场应用案例展示深入解读“双千兆”的发展与应用。“双千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是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推动科技创新、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今年,丹东市被确定为2023年度千兆城市重点建设城市。为加快“双千兆”网络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丹东市印发《丹东市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从“争创‘千兆城市’、推进行业融合赋能、全面夯实关键支撑能力”三方面,提出了12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时间安排,积极推动丹东“双千兆”城市建设。记者:王洪满08/10
- 上半年三次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丹东市三次产业均取得了快速增长的好成绩,第一产业增长4.3%,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8.9%,比全省高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4%,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8月8日,丹东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产业稳定增长。上半年,丹东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主要农产品产量中水果增长6%,其中,草莓增长5.1%;水产品增长8.8%。第二产业增长较快,规上工业稳步发展。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制造业增长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8%,集体经济下降27.8%,股份制企业增长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其他类型企业下降3.9%。从行业看,丹东市涉及33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1个行业下降。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家具10.2万件,同比增长12.4%;石墨及碳素制品5.1万吨,下降32.2%;水泥78.1万吨,增长53.7%;钢材4770吨,增长56.4%;鲜、冷藏肉13.2万吨,增长6.5%。规下工业逐季向好。今年以来,丹东市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从规下样本企业调查情况看,上半年国家样本规下工业增加值和省调查队样本规下工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0.5%和16.7%。建筑业快速恢复。上半年,丹东市建筑业产值25.8亿元,增长19.2%,较一季度提升1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复苏强劲,批发零售住餐业快速复苏。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7.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0.2%,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升15和13.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5.3%,餐饮业营业额增长45%,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升27.6和26.3个百分点。金融业发展良好。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7%。房地产业加快恢复。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4%,较一季度提升5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上服务业快速提升。1至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较1至2月提升11.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市涉及10个行业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外,其余9个行业均实现增长。记者:王洪满08/10
- 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让射线仪器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夏日炎炎,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业CT、便携式探伤机、移动式探伤机、分析仪器等生产线同时开工,产品订单一直排到年底。“不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作为中国射线基地的接班人、传承人,自当深耕无损检测仪器装备制造领域,潜心行业技术攻关,以推动国产无损检测仪器产业发展为使命,不遗余力地提升国产射线仪器创新研发水平。”公司总经理李义彬说。在奥龙公司CIS展厅,一台台标注着年份的便携式X射线机、X射线探伤机等仪器陈列有序,不仅记录和展示了企业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丹东射线工业发展的历史。早在1965年,丹东工业射线仪器厂就生产出第一台X射线工业探伤机,填补了我国大型工业X射线探伤机的空白,结束了我国X射线探伤机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2003年,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李义彬带领由原丹东射线仪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职成员组成的创业团队,接力无损检测仪器装备研发与制造,传承射线仪器“中国制造”。“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源泉,可以说,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李义彬说。奥龙公司深谙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他们一方面通过竞聘、选拔、培训等方式,培养年轻的技术人员承担重点开发任务;另一方面,从高校聘请行业知名专家担任顾问,指导并参与重点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工作。企业建立了规范的人才培训与激励体系,逐步形成“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人才架构体系。目前,企业被选拔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丹东市“112人才工程”项目的人员有11人,他们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骨干力量。2007年10月,奥龙公司研发的“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和“微焦点X射线检测仪”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2017年,奥龙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X射线三维层析成像仪”项目,此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在公司成品车间,记者看到一台外形小巧的便携式X射线DR探伤机,机器的全部配件可放置在一个包装内,携带非常方便,可以应用于电力检测、文物修复、铸造与焊接检测等领域,进行穿透检测,实现尺寸测量、图片存储、缩放、打印等功能。“从50年前生产出第一台200千瓦X射线探伤机到如今,X射线探伤机产品已经发展到600千瓦的全系列各类型产品。公司成立以来,每年有不少于两项的技术成果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和新产品投产鉴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获得不同级别的政府奖励。”设计开发部经理曲秋华说。传承射线仪器研制近六十载,奥龙公司如今已成为我国射线仪器行业技术力量与综合实力雄厚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56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20余项,21项产品通过省级科技成果及新产品鉴定;是《无损检测仪器X射线实时成像系统检测仪技术要求》等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先后承担并完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无损检测分析课题数十项;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铸造、汽车部件、电力管道、石油化工、公共安全及生命科学等领域,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奥龙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记者:蔡晓华08/10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 | 拼多多电商直播基地入驻丹东8月8日市供销社联合3家单位主办拼多多电商直播基地入驻丹东新闻发布会暨拼多多主播培训会发布会上,辽宁供销海澎湾配送有限公司与拼多多电商直播基地进行了签约。同时,辽宁供销海澎湾配送有限公司作为拼多多直播在丹东地区的服务商,又与市供销社参股及开放办社企业进行了签约。签约各方将以拼多多电商直播基地为载体,宣传推介丹东特色农产品,共同为丹东乡村振兴发展赋能加力。签约仪式后,拼多多电商直播基地和八六七辽宁传媒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共同为市供销社下属企业和合作社代表进行电商直播政策解读、现场答疑以及主播开号培训。接下来,拼多多电商直播基地将继续通过线上方式开展直播间搭建、布控、场景、话术、运营等方面的培训,让参训人员尽快掌握电商直播技巧,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市供销社将进一步利用拼多多电商直播基地,为供销社系统内企业和合作社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推动供销社真正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性平台。记者/郑鑫08/09
- 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连日来,丹东市振兴经济开发区精密制造产业园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铲车长臂挥舞,运土车往来穿梭,工人们顶烈日冒酷暑加快建设。投资2.8亿元的丹东振兴经济开发区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占地约75000平方米,拟建设10栋标准化厂房,以吸纳精密制造、服装制造等企业,建成后,预计产值2亿元,税收实现1500万元,新增就业千余人。今年上半年,振兴经济开发区以基础设施一期工程、西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推动项目及早落地、按期投产。记者:宋永昆08/09
-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丹东2例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在全省推荐推广日前,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智慧农业发展部组织开展了全省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工作。经过基层自荐、专家实地调研和集中评审等工作程序,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智慧果园、丹东丰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智慧种植等8个智慧农业建设案例被评为省级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此次入选的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智慧果园”案例,通过“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模式,实现了温室生产监测、预测、管理、控制的信息化、精确化、可视化、网络化,有效提升了设施农业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生产力;同时,对产品从温室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实行智能监控,保障了产品品质和全过程标准化。资料图丹东丰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智慧种植”案例,以温室基质生产为主,随时采集环境信息,包括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并发送到控制中心的监控设备,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报警或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控制,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厂化”、数字化。资料图下一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将通过引导、示范等措施,发掘智慧农业典型案例,搭建智慧农业经验交流共享平台,促进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为我市智慧农业发展助力赋能。记者/邢漫08/08
- “民营企业进边疆”考察团走进丹东8月4日,参加全国知名民企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高端峰会文化旅游产业暨“民营企业进边疆”专题活动的企业家们,从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启考察丹东文旅产业的第一站。此次来丹东考察的80余位企业家,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青岛、南京、郑州、浙江、福建、青海、云南、山西、四川、内蒙古自治区等地以及省内从事旅游业的头部企业,围绕“知名民企进辽宁助力振兴新突破”主题,现场考察、充分了解丹东文化旅游行业的开发与合作前景,共谋发展,互利共赢。企业家们考察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天桥沟等景区,对丹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企业家们表示,丹东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文旅资源独特,红色文化、边境文化、民俗风情与大自然的秀美景观融为一体,是绝佳的旅游胜地、投资洼地。作为企业家,有责任和义务为丹东这座“英雄城市”的文旅产业发展和文旅项目落地加油添力。记者:刚越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