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保姆式”服务让企业用电无忧
    近日,由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三名员工组成的供电服务小组主动来到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对企业电力设备“把脉问诊”,消除安全隐患。“我们二期项目计划组建6条生产线,预计4月底投产。”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厂务部经理张雷介绍,二期项目可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个。从项目建设到春节后复工复产,企业享受到了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的专业化、“保姆式”服务。“他们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将供电容量提升一倍,并全程提供科学用电指导,协助企业抢抓施工黄金期,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春节过后,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活动,多措并举满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用电需求,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造优良的供电环境。公司还结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组织供电服务小组主动上门走访企业,详细了解企业节后生产用电情况,巡检电气设备,为企业办理复电申请业务。“用电设备和线路运行都没问题,你们可以放心开工了。”在克隆集团,电力工作人员为企业检查变压器、配电柜、低压线路等设备,及时协助企业消除隐患,防止设备“带病”运行;耐心向企业讲解电费电价政策,指导其使用“网上国网”手机APP实时查看企业用能分析,为企业提供合理的节约用电方法,将优质服务落到实处。“电力供得足,检验产品质量的电气设备才能测得准,产品质量才有保障。”克隆集团电气负责人杨爱民对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优质周到的服务表示感谢。记者:邢漫
    03/15
  • 参考消息特稿|东北百年大港发力“海上黄金产业”
    【原标题】复航后首迎大型国际邮轮到访东北百年大港发力“海上黄金产业”文/本报记者蔡拥军王炳坤张博群郭翔“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穿梭于繁华都市,20多名外国游客透过玻璃窗,领略浪漫之都的风情。当得知乘坐的201路电车已有89年历史,70多岁的美国游客苏珊惊喜地说:“我所在的旧金山也有电车,和这里的很像。”3月10日,辽宁大连,一群群外国游客在喜悦和兴奋中与滨海城市相遇。当天,荷美邮轮公司“翠德丹”号邮轮靠泊大连,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13名游客来到大连参访游览。这是自去年9月中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以来,中国北方到访的首艘大型国际邮轮。这在印证中国出入境旅游加快复苏的同时,也见证百年港城抢抓机遇再启航、立志重塑中国邮轮旅游先发地辉煌的雄心。大连湾畔,“海上城堡”归来10日清晨,海上刚刚升起一轮鲜红的朝阳,一声悠远的汽笛就在大连城市上空回荡。循着汽笛声,一艘黑底白身的“漂浮城堡”朝着大连湾缓缓驶来。“回来了,曾经熟悉的邮轮又回来了!”大连市民的朋友圈几乎刷屏。这座闻名遐迩的“北方明珠”,将再次通过国际邮轮更加紧密地联通四海。3月10日,“翠德丹”号邮轮驶入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码头。(潘昱龙摄)在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中,大连邮轮运输起步最早,1976年就成功接待了首访中国的日本“珊瑚公主”号国际邮轮。进入新世纪,大连将筹建国际邮轮中心纳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部署,推出的前往日、韩邮轮航线一票难求,仅2002年至2003年,大连至韩国就有近40艘次邮轮始发。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连和众多沿海城市一同,暂停国际邮轮运输业务。邮轮被喻为“移动的海上城市”,与乘坐其他交通工具旅行相比,邮轮因航线风光独特、能在漫长的旅途中为游客提供更多休闲娱乐服务而广受欢迎。“正因为如此,这种始于18世纪末的度假风潮,而今成为优雅、闲适、自由的代名词,越来越受世界各地游客青睐。”大连邮轮产业促进会会长马文宁说,邮轮经济也因此被称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因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经济带动性和吸附力强,成为沿海城市撬动海洋经济的重要支点。2023年,中国邮轮业逐步走上新冠疫情后的复苏轨道。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的基础上,当年9月,中国宣布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不少城市快速反应,积极推进国际邮轮复航。大连也不甘人后。早在疫情前,辽港集团就颇有前瞻性地启动15万吨邮轮泊位建设工程,并在去年对邮轮中心候船厅等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华程天下(大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大连最大一家国际邮轮地接社,总经理张淑秋说:“前几年国际邮轮业务虽然停了,但我们勒紧裤带,与海外的业务联系从未间断。”疫情期间,张淑秋和同事多次奔赴美国和欧洲参加展会,与国际邮轮运营商对接。“大连有太多人对国际邮轮旅游不舍弃、不放手。国家恢复这项业务后不久,这座城市就迎来国际邮轮到访。”她说。3月10日,游客抵达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码头。(潘昱龙摄)敞开胸怀,城市迎来更多机会海关、边检快速核验身份,让游客离船入港;39辆统一颜色、款式的大巴车搭乘游客,行驶于大街小巷;近百名英语导游一路陪同,介绍城市景点、文化……3月10日,大连市很多单位和志愿者忙碌起来,只为让到访者宾至如归。“虽然游客在大连仅停留一个白天,我们还是在多个部门的支持下,设计了五条精品线路,不仅让游客们在海洋公园、城市广场、风情街区等十几个景区参观游览,而且还提供乘坐有轨电车、访问市民家庭、走进城市音乐馆等互动体验项目。”负责“翠德丹”号游客接待的张淑秋说,我们不仅要让外国游客看到最美的风景,也要让他们体验最本土的文化,展示大连的自信与魅力。在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街道的港盛社区和东日社区,100多名外国游客走进九个市民家庭家访互动。在龙湖水晶铂湾的一户居民家中,今年八岁的梁千朔和两名小朋友身穿传统汉服,用英语推荐游客们品尝东北糕点、讲述日常生活,交谈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3月10日,在大连市中山区东港商务区一户市民家中,小朋友与游客交流。(潘昱龙摄)美国游客大卫·伯克今年78岁,之前去过中国香港,这是第一次到中国内地感受家庭氛围。“没想到中国家庭这么现代,拥有很多的家用电器,而且他们热情,好客,让我印象深刻。”大卫说。在大连市人民广场,一些正在滑轮滑、跳街舞的年轻人主动与游客们打招呼、聊天,有的市民还大大方方地与外国游客合影留念。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马克说:“没想到这么多人都会说英语,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超出我的想象。”3月10日,游客在大连市人民广场游览拍照。(潘昱龙摄)邮轮经济不仅为大连树立了形象,收获了友谊,也给这座城市赢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和发展空间。“邮轮产业既能拉动港口所在区域旅游消费增长,也能带动当地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邮轮游客的消费以及邮轮所需商品的采购等,都会促进当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充分流动,进而推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文勇说,据测算,一艘次的大连始发邮轮,可以为大连直接带来累计超过500万元的经济贡献。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飞说:“邮轮不仅成为大连各种资源、要素面向海洋‘走出去’‘请进来’的重要载体,而且契合大连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也提高了大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发挥优势,百年老港再启航飞猪平台数据显示,邮轮游在今年春节迎来“开门红”,包含国内邮轮、国际邮轮在内的邮轮游预订量同比增长445%。国际邮轮协会发布的《2023年邮轮行业现状报告》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邮轮旅游市场恢复速度快于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复苏速度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2027年出海邮轮游客将达到3950万人次。有专家预计,经过今明两年的恢复和培育期,中国邮轮产业将迈入高速发展的第二个“黄金十年”。“当前邮轮产业已成为港口城市追逐的热点,大连独具优势。”王文勇说,大连拥有天然良港资源,而且港口靠近市中心,这大大节省了游客的时间。2023年1月,大连市印发《大连市邮轮经济发展规划(2023-2035)》,提出确立邮轮旅游与邮轮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围绕“东北亚双循环枢纽港”和“环渤海邮轮业集聚区”两大功能定位,构建邮轮枢纽港群和邮轮产业集群两大功能体系,为建设东北亚地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邮轮城市提供支撑。在此目标定位下,担任大连邮轮产业促进会会长的马文宁最近联合多家旅行社与邮轮运营商洽谈,以期尽快重启从大连始发的国际邮轮航线。这包括拓展日韩航线邮轮旅游产品,积极研究探索创设面向俄罗斯、日本海的北方航线,远期筹备推动北极、东南亚及跨洋航线。作为邮轮母港,除了开发运营航线,大连还将多点发力。王文勇说,大连将联通国内外邮轮产业优势地区和企业,从协同配套中起步,逐步积累邮轮制造经验;逐步扩大邮轮物资供应品类,支持本地企业积极有序参与环渤海区域邮轮船供市场;并将充分结合涉海类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建立邮轮相关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输送人才。站在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码头,就能望见不远处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船坞。“雄厚的制造基础,深厚的航运积累,正是我们扬帆再启航的资本。”王文勇说。刊于《参考消息》2024年3月14日第9版
    03/14
  •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锻造“数智”引擎 竞跑“未来赛道”
    3月4日,记者从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与辽宁首钢硼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担的辽宁省首批“揭榜挂帅”项目——“露天矿矿车无人驾驶系统”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是我省首个5G+露天矿卡车无人驾驶成功应用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蜿蜒崎岖的矿道上,无人驾驶的车辆往来穿梭,只需一个指令,处于空载或半载状态的无人矿车根据系统提供的最优路线自行前往目的地,规范自主地完成装矿、行驶、卸矿等工作内容……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的首钢硼铁智慧矿山项目,在采矿方面,建立了矿车无人驾驶系统,实现封闭露天矿区矿车24小时作业;在选矿方面,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了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采矿场可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12%,减少人力60%;智能选矿厂建设,每年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东方测控一直致力于为金属矿山、煤矿、水泥等行业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矿山、智能工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50个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典型案例名单中,东方测控水泥生产全流程在线检测系统成功入选智能装备案例,是我市唯一一家入选的企业。目前,东方测控智能化产品、技术在全球30余个国家广泛应用,为30余家中央企业、数百家国内外矿业集团高水平完成了数千个项目,打造了一批安全、高效、绿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样板工程。“东方测控今年一季度各项运行指标较去年同期将有显著增长。”东方测控党委书记王爱军介绍,公司将继续聚焦世界前沿科技,深耕智能矿山主业,不断寻求实现重大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为国家矿业振兴、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作出积极贡献。记者/张丽娴
    03/14
  • “千亿送贷”惠及各类市场主体5250户
    近日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邮储银行丹东分行在“百亿送贷行动”基础上,开展“千亿送贷”助力三年行动战略合作,全年实现放款金额22.67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5250户,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供了有力支撑。丹东市被省“百亿送贷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23年度“千亿送贷”助力三年行动先进单位,综合排名全省第三名。行动期间,丹东市召开“千亿送贷”助力三年行动工作推进会议,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精心开展“送贷进园区”“送贷帮创业”“送贷到产业”三大主题活动,共计开展“三送贷”活动55次,涉及市场主体925户,投放贷款3.34亿元;将“千亿送贷行动”与“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小个专”党建工作相结合,举办各类专题推介对接会42次;聚焦个体工商户群体,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投放贷款7.92亿元,惠及个体工商户3066户。记者:王俊
    03/14
  • 丹东市元宝区:智慧人社赋能高质量发展
    “格致宝”APP是丹东市元宝区自主研发的手机客户端,居民端可以通过“格致宝”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扫码进入智慧平台,来使用就业相关功能。元宝区相关部门通过上传就业数据打造六大就业数据板块,聚焦数据融合夯实智慧人社数据根基。系统的数据回流,实现了横向纵向、内部外部数据资源的“应汇尽汇”,四个智能系统、三个服务终端、两上一下联动机制推动并智控平台应用。区级指挥部可以依靠可视化指挥终端,及时了解各街镇、社区(村)就业工作完成情况;网格员通过格致宝手机APP工作端完成日常走访入户调查及数据上报、宣传就业政策、帮助居民推荐工作、待遇冒领上报等工作;街镇保障所、社区(村)服务站的工作端,可以线上查询了解网格员的工作进展。居民在首页可以通过点击“全部”进入到所有栏目分类,在社区就业网格页面即可了解与使用相关功能,通过点击:扫描【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格致宝】——点击【全部】——点击常用服务中的【求职招聘】——打开页面后点击【招聘】让数据多跑腿,居民少跑路,持续赋能民生幸福,企业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一屏掌控。下一步,元宝区人社局将依托“格致宝”平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全力打造智慧人社,以“数字”赋能。聚焦民生领域,依托信息化手段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为企业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李美臻
    03/14
  • 丹东企业精彩亮相中国国际服博会
    3月6日至8日,202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我市21户纺织服装企业参展。本次博览会上,辽宁省政府以“时尚辽宁”为主题,举办了“辽宁纺织服装大展”等活动。我市参展的21户企业共计使用展位22个,其中辽宁展团主会场6个、分会场16个,成交订单9000余万元,达成意向采购5.3亿元;签约合作项目16个,涉及金额1亿元,成为历次参展效果最好的一次。与历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相比,本次展会丹东参展企业呈现以下亮点:参展企业户数创新高主动报名并入选企业达到21户,参展企业户数创历史新高,说明丹东企业与全国优质企业同台竞争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自主品牌数量创新高前三次参展,不超过35%的丹东企业展出自主品牌,而今年自主品牌占比猛增至90%,证明丹东企业自主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现场订单创新高在往年展会中,丹东企业现场成交订单概率较小,前三次参展现场成交订单均在5000万元以下,而本次展会现场成交订单高达9000余万元,彰显丹东纺织服装企业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意向采购金额创新高前三次参展,丹东企业达成意向采购订单最高接近5亿元,而本次展会达到5.3亿元,丹东的“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和“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名片进一步打响。自2021年起,我市着力提升“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与“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宣传丹东纺织服装产业软硬实力,推广区域品牌,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合作渠道,助力打造辽宁省万亿级消费品工业基地,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四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累计参展、观展企业户数达到65户,为丹东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产值超40亿元。近年来,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逐步从单一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向既与知名品牌企业合作又主动发展“总部模式”和打造自主品牌的转变,“双轮驱动”整个产业迈出升级转型的关键一步。见习记者/刘响记者/李美臻
    03/13
  • 丹东市农渔产品加速进驻华东市场
    日前,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陪同来自华东地区的农产品采购团队在丹东市开展实地考察,将本地优质的农渔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满足华东地区的消费需求,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动摸清家底,对接本地符合要求的企业。双方先后考察了东港多家海产品深加工企业,达成多个合作意向。记者:邢漫
    03/13
  •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开工率100%,跑出“新时速”!
    新春伊始,合作区工业企业相继开工,赶订单、忙生产。截至目前,合作区67家规上企业开工率达100%。位于金泉工业区的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上马二期项目,多条现代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公司具备年产汽车扬声器600万个的生产能力,今年将继续投入数千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和升级,预计年销售额将突破4亿美元,新增数百个就业岗位。在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数字工厂,各条生产线和设备的实时运行参数在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公司预计今年增产绿色环保新型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6000万个,具备年产1.5亿个高性能电阻及传感器的生产能力。目前,已有两个新应用产品立项实施,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在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锻造车间锻压机轰鸣声阵阵,数控曲轴磨床全力运转,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加工产品。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制造的大马力发动机曲轴和模锻件等产品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锻钢曲轴成品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件。近年来,该企业坚持走智能化发展道路,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智能制造水平。2023年,百特仪器累计销售各式仪器2300余台,销售额2.25亿元,占据国内同类产品市场55%的份额,市占率比上年度增长13.7%。今年,随着纳米粒度分析仪、真密度仪等新产品顺利投产,截至2月底,百特仪器平均每月销售仪器200台,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0%。同样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也出现在孔雀表业、丹东通达、华通测控等企业。今年,合作区工业企业继续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全面落实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项目年”和“专项表奖”大会精神,咬定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转型,为全市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刁庆峰
    03/12
  • 【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公布,丹东18家!
    日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发通知:根据《辽宁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按照《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23年度第二批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下半年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评价工作,经企业自评、各市审核公示、省级抽审等程序,确定沈阳鑫德弘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31家企业(见附件)为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023年度第四批),有效期为2024年3月1日至2027年2月28日,现予以公告。辽宁超粤激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丹东企业入选。
    03/12
  • 2024年丹东市人社工作亮点多
    近日,记者从丹东市人社局获悉,2024年,市人社局将从稳存量、促就业、搭平台三个方面做好就业工作。在稳存量方面,开展“政策护航惠企拓岗”行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税收优惠等政策,扩大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覆盖面,完善稳岗扩岗、劳务协作、创业担保三大惠企拓岗贷款融资组合政策体系。充分利用“智慧市场”微信公众号、“丹东就业”抖音号等平台,在每场招聘会前提前向社会推送招聘会相关信息。开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保障用工引才”行动,分类发布重点项目(企业)用工需求清单,编制供需目录。2024年3月,计划继续举办丹东市第二届“百企千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用工对接系列活动,市本级、6个县(市)区组织属地驻丹职业院校学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共计5000余人,分行业、分区域同步开展专场招聘活动,预计参加活动企业200家以上,实现2024年首次大型招聘活动“开门红”。开展“心系中小微助民企发展”用工保障专项行动,主动掌握中小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务工需求,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金秋招聘月”等系列活动,及时提供用工对接服务;培育直播带岗品牌,继续开展每日一次就业抖音推介,每周一次直播带岗活动,每月至少20场招聘会,保证全年直播带岗120场以上,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00场以上。在促就业方面,开展高校毕业生留丹来丹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春风送真情·就业暖民心”重点群体百日促就业3个专项行动,相关负责人“携企带岗”走进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等40所高校招才引智,推出市情宣讲、政策解读、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权益保障等10项公共就业服务;开展市、县区和省内外高校联合开展校地对接,完善离校前后政策共享、信息互通、服务互补工作机制,为毕业生提供全周期就业服务;定期调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基本信息、就业状况、就业意愿等信息,分类提供就业服务和政策清单,开展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失业保险、就业援助等专门服务。开展创业者素质提升、创业孵化“筑巢引凤”专项行动,瞄准青年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特点,摸清创业资源需求和供给信息,建立供需信息台账;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行动,组织各类创业培训,深入驻丹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大讲堂活动,构建创业信息发布、业务咨询、能力培养、指导帮扶、孵化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机制。配合开展“辽宁省创业指导专家走基层”等创业专项活动,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在搭平台方面,深入开展“舒心就业”服务进基层行动,对标创建国家和省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建设目标,推动振兴区等其他县(市)区跟进实施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利用三年时间推动实现“5180”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即: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在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的五级联动;建立一批“家门口”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点,建成城市步行一刻钟就业服务网络;实现“舒心就业”四项基本功能和四项进阶功能;达到就业服务“零死角”、上门服务“零距离”、业务经办“零障碍”、窗口服务“零差错”、企业群众负面反映“零投诉”,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记者:李美臻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