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我省七成新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开办
     自9月1日我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全省企业开办和退出便利化得到明显提升,9月至11月,全省新登记企业16.1万户,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网上设立登记11.2万笔,占设立登记总量的70%;通过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办理1425户,简易注销电子化率提升了4倍。  目前,我省已经实现了对企业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各类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的整合,打通了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信息通道,实现企业开办各类信息即时共享交换,准入多环节同步办理、一网通办,做到了“一个目录”“一个网站”“一个窗口”“一次填报”,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通过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我省已经整合了企业注销过程中涉及的企业主体注销、税务注销、海关注销、社保注销、外商投资企业提前解散等相关业务,实现了市场监管、海关、人社、税务、商务部门的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平台的搭建使我省简易注销实现了企业注销多环节同步指引、一网服务,畅通了市场退出渠道,降低了退出成本,促进了市场“新陈代谢”、结构优化。(记者赵铭)
    12/25
  • 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创新方式方法服务企业
    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创新方式方法服务企业盘活5万余平方米闲置资产拓出发展空间  在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近期已成功就近选址,增资扩产。目前,新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重要审批事项已经办理完毕,择日开工,明年新建项目厂房即可建成。  像阿部配线这样,通过利用闲置资产新建的项目,已成为营口片区项目建设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营口片区管委会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并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高标准、高质量盘活利用闲置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项目落地新空间。  据介绍,阿部配线拟新上项目因生产客观实际需要必须邻近选址,购买邻近营口黄龙药品包装有限公司的闲置厂区是该公司的唯一选择。因营口黄龙存在拖欠土地使用税及滞纳金等问题,企业双方洽谈一年有余,未能取得实质进展。营口片区管委会数十次协调各相关部门,并参照相关政策对转让方给予扶持奖励。同时,管委会提供指定账户,用于收取并转付转让款,有效消弭双方疑虑,最终促成了闲置厂区转让,实现了新厂区与阿部配线现有厂房智能生产线的衔接。  在常规方式帮助企业盘活闲置厂房的同时,营口片区还积极探索盘活闲置资产新模式。营口片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于勇告诉记者,对于企业间的资产转让,过去若按常规,相关部门按照拟建项目单位提出的区位、占地面积、厂房型式、厂房高度等信息,比对闲置资产台账中相应要素,联系闲置资产产权单位,约定时间逐个到现场考察,同时受到产权单位是否有人接待、天气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会导致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的浪费。而现在,营口片区管委会通过创新思维,利用“无人机+多媒体”方式,形成了闲置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目前,营口片区已制作40余户企业闲置资产视频资料,今年以来成功帮助营口未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镁印科技有限公司等14户企业租买到合适厂房,盘活包括厂房和土地在内的闲置资产5万余平方米。(记者徐鑫)
    12/24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连地区藏珍贵古籍首次亮相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连地区藏珍贵古籍首次亮相“册府千华”大连地区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开幕  昨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大连图书馆(大连市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旅顺博物馆、金州图书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大连大学图书馆、大连教育学院图书馆协办的“册府千华”大连地区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暨古籍保护成果展在大连图书馆开展。  本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连地区藏珍贵古籍的首次亮相,邀请了大连地区各古籍收藏单位联合“晒宝”,介绍馆藏珍贵古籍,利用“玩古籍”“画屏”及AI语音互动等高科技展示技术,增强读者体验。同时,首次在大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开幕式上,大连图书馆白云吟唱团表演了《敕勒歌》《渔歌子》《关山月》《茉莉花》,白云书院国学义塾的小学员们诵读了《论语》(节选),现场充满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我国古籍存藏与保护情况》《梓墨千年:中国古籍插图艺术》《藏医药古籍文献保护的几点启示》3场古籍专题讲座,让听众进一步了解了古籍保护知识。  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大连图书馆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古籍保护系统不断完善。(记者彭杭)
    12/23
  • 沈阳实施88个文化项目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新华社沈阳12月21日电(记者石庆伟)记者从沈阳市政府了解到,沈阳最新发布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从今年起至2021年,将以实施88个文化项目为抓手,抢救性保护濒危文物和历史建筑,突出遗产资源活化利用,传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以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和工业文化为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之都。  据沈阳市文化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986年沈阳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沈阳持续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工作,健全法规体系,推进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红墙碧瓦的清初宫殿陵寝、中西合璧的张氏帅府、打响反抗侵略第一枪的北大营遗址、“铁流凝变”的各类老工业基地工业遗存……一系列珍贵历史资源空间载体,为沈阳烙上深厚文化印记,清晰勾勒出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和工业文化等“四大文化”鲜明脉络。  沈阳将以实施88个文化项目为载体,开展文物修缮与发掘、历史建筑抢救性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城市历史片区更新利用等工程;启动实施北大营遗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沈阳故宫太庙建筑群等文物修缮及北崴遗址考古发掘;加快堂子街建筑群等历史建筑主体的抢救性修缮;对盛京皇城、中山路街区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综合提升,更新利用八卦街地区、北市场地区、盛京城郭等。此举将进一步突出沈阳特色文化主线,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体系构建,强化城市格局风貌塑造,提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水平。
    12/23
  • 辽宁省首次发布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12月19日,我省发布2020版《辽宁省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手册》(以下简称《手册》),108个优质项目入选。  “这是我省首次集中力量对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进行梳理和筛选,旨在让更多优质项目能被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所熟知,并享受更多优惠政策,畅通融资渠道。”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助力企业解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领全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方向迈进。”  本次入围企业可谓优中选优。从《手册》规划伊始,全省工信系统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仔细梳理、深入调研,并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绿色化”标准,最终从各市推荐的1400多项工业项目中选定首批108项重点项目。  本次入选项目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重大成套装备、生物制药等我省大力推进、高度重视的重点领域。期待通过《手册》引领全省工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对纳入《手册》中的高质量工业项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  “这些优质项目,代表了目前辽宁工业发展的较高水平和未来方向,可以说是我省崭新的工业名片。但名单并非固定,而是定期滚动更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严格筛选,认真组织,争取成熟一批推出一批,保证《手册》中重点项目的含金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孙大卫)
    12/20
  • 辽宁省三地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确定全国115个县(市、区)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我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盘锦市盘山县入选。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批复》要求,试点工作要重点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开展,从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探索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完善基层治理方式、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这8个方面着手尝试。  为了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我省要求,各试点单位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乡村善治新路子、新模式。同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对本地区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握试点进度,保证试点质量。  我省将加大对试点工作的保障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同时要组织开展培训,充分利用专家智库作用,强化人才支撑。注重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我省将边试点边总结,更好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试点工作将于2021年12月底结束。(记者李越)
    12/20
  • 辽宁省6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记者12月18日从省林草局获悉,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近日下发文件,授予132个村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我省6个村获此殊荣。目前,我省“全国生态文化村”数量达42个。  今年10月和12月,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先后组织专家对2019年“全国生态文化村”申报情况进行了初评遴选和二次评审。我省此次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的是盘锦市大洼区田家街道大堡子村、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枸乃甸乡筐子沟村、北票市南八家子乡红村村、辽阳市弓长岭区红穆村、大连庄河市仙人洞镇英那河村、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通江村。  2009年以来,我省秉承“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宗旨,按照相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推荐工作。开展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对于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引领绿色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胡海林)
    12/19
  • 《印记·中国革命历史版画展》在沈阳开展
    人民网沈阳12月17日电(尹柏寒)12月17日,《印记·中国革命历史版画展》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临时展厅正式对外展出。此次展览由辽宁省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承办。老红军、老战士、学生及社会各界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画展开幕式。(尹柏寒摄)
    12/18
  • 首届中国温泉康养(本溪)高峰论坛在本溪举办
      新华网本溪12月18日电(记者赵泳)“温泉旅游已进入以温泉+文旅、温泉+康养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应该以温泉为载体,重构游客的交往体系……”12月17日,在辽宁本溪举办的“遇见·天著——首届中国温泉康养(本溪)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各抒己见,探讨温泉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旅游协会温泉分会秘书长、温泉研究专家张越在其主题演讲《中国温泉旅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对策》中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发展战略报告已经明确承认了温泉的医疗价值。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的目的的中国温泉2.0版,已经成为我国休闲旅游的重要分支、且规模领先全球。而以温泉+文旅、温泉+康养为主要特征的温泉旅游3.0版也开始扬帆启航。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凌云认为,要打造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旅游度假目的地,不仅仅是冬季度假,而应该是全季度假。当然季节不同,度假的内容、产生、活动和项目也不尽相同。要整合各种度假资源,开发多样度假产品,形成多种度假业态,完善各种度假设施,提供各种度假服务,营造多元度假氛围,打造国际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秘书长曾博伟在谈到“休闲度假时代的温泉旅游小镇发展”时指出,温泉度假这种静态度假方式比较符合目前中国人的爱好。特别是度假旅游不像观光旅游,更追求熟悉度而非新鲜度,许多游客对一个旅游度假地有很高的忠诚度。  辽宁金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波也表示,本溪是温泉之城,其自然资源和温泉资源是辽宁最好的资源,这是“天著”最好的自然禀赋,也应该做成一个最好的品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将秉承各界期望、汇聚多方智慧,打造出一个有特色、有品质的,能够在辽宁乃至东北做出一个标杆的温泉旅游、冰雪旅游目的地。”李光波说。  本溪独具发展温泉康养产业的条件,这里奉行生态立市,资源齐聚,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之首,素有中国药都、辽宁水塔之美誉;本溪有发展温泉康养产业的底气,天著温泉是珍稀的复合温泉。2018年,本溪市冰雪温泉季接待游客770.2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总收入达62.4亿元,同比增长11.4%,已经建有温泉酒店、温泉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温泉康养为主的旅游产业。
    12/18
  • 《健康辽宁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健康辽宁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将纳入高校考核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  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1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日前,省政府印发《健康辽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省人民健康。《实施方案》同时提出,全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到2022年位居全国前列,到2030年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  健康干预  《实施方案》提出,全省将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合理膳食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到2022年和203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7%和30%。引导全省居民减少食用高盐、高糖、高脂食品,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  完善居民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及以上和45%及以上。  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  每市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辖区内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防治  加快推进全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救治中心全覆盖。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1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每市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辖区内职业病诊断工作,每县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络功能,到2022年和2030年,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三年后不低于43.3%  重大疾病  各市根据本地区救治机构分布情况,适时发布脑卒中、胸痛“急救地图”,打造“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促进医保、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同时,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有望达到30%以上  健康服务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或治未病中心。鼓励社会力量规范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2年,基本形成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  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智慧健康医疗惠民服务和远程医疗为重点,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支持“辽药六宝”等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增加优质药材供给。发展医药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到2022年和2030年,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30%以上,服务量占比持续提升。(记者方月宁)
    12/17